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8544|回复: 0

乌鸦校尉:比印度神油还猛的,是印度的“抗中神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7-16 21:35: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段时间,印度宝莱坞著名电影演员、导演和制片人阿贾耶·德乌干宣布说,要拍摄一部以加勒万河谷夜战为题材的电影,要反映印度军队的“英勇无畏”。

  消息一出,就让中国网友很无语,明明这一仗是印度主动挑衅还打输了,死了20多个人,电影要怎么拍才能反映印度军队的英雄无畏呢?

  我不由得又想起了印度媒体提供的所谓“伤亡名单”上无辜的梁山好汉们。

  按照印度以往的调性,这部电影拍出来八成会是一部“抗中神剧”。

  可能有网友不太信,因为说道印度电影,大伙儿第一时间会想到宝莱坞,《三傻》《摔跤吧爸爸》《OMG》,这些电影质量是很不错的。

  但实际上,宝莱坞远远不是印度电影的全部,整个印度的电影市场要比我们想象中庞大得多。

  印度电影年产量为2000部左右,这个数字什么概念?全世界电影产业最发达的美国,年产量也只有800部左右。

  印度的电影产量是世界第一,这也和印度人爱看电影有关系。

  但也正因为一年产的电影太多了,电影质量难免参差不齐,而看电影的人多了,不同阶层的人的口味也不同,宝莱坞是属于国际化做得比较好的,偏高端路线的,但其中的价值观有时候在印度国内是不太接地气的。

  2017年印度各语种电影产量

  举个例子,在中国非常受欢迎的《摔跤吧,爸爸》,因为反映出了印度社会对女性的不公等问题,在印度就一度遭到了底层印度男性的抵制,他们不认同电影的价值观。

  印度社会,特别是底层社会对女性的歧视根深蒂固,男人们认为打女人天经地义,结果阿米尔汗不仅不让我们打女人,甚至在电影里还出现女人打男人,这是要挑战神圣的印度男权吗?

  还有《我的个神啊》,电影中表现印度“某些宗教”行为对人民的不利影响,引起印度宗教人士的强烈不满,影片也差点因为题材敏感而不过审,删减了大量镜头才勉强上映。

  除北印度的宝莱坞外,印度电影制片基地还包括以语言划分的泰米尔语的考莱坞、泰卢固语的托莱坞、孟加拉语的莫莱坞等几个南印度影视基地。

  南印度电影走的不是精英路线,不如宝莱坞那么深刻,但是南印度电影胜在题材丰富、动作夸张、娱乐性强。

  而且,印度的软件中心就在南印度,所以南印度的电影在特效运用上很舍得花钱,主角的无敌设定加上特效好,让很多去电影院就是图个爽的观众看得很开心。

  《雄狮》、《宝莱坞机器人之恋》(这个明显蹭宝莱坞知名度)、《巴霍巴利王》等都是南印度电影代表作。

  看惯了南印度电影的印度人,宝莱坞这套就是小布尔乔亚的自嗨,我们花钱买票进来不是来看你们装逼的,我们要看手撕坦克,一人干翻全场的荷尔蒙猛片!

  这种神片,其中有一部分就是“抗中神剧”。

  早在1964年初,中印战争结束不到两年,印度政府就授意拍摄了“抗中”电影《严峻的现实》。

  这电影的剧情很简单:在中印边境的某印军边防哨所,驻扎了一个由多民族、多种姓混合边防排,这里边大家其乐融融,和附近居民也是相处融洽,互帮互助,感人至深。

  结果,剧情进行到帅气男主眼看要成功撩拨美丽女主之际,突然哨所遭到了中国军队几个团的进攻,人数是印军的百倍!

  但印度军队“英勇无畏”,寥寥数人就敢主动伏击数量百倍于自己的中国军队,并且大获全胜。

  经过一番激战,中国军队尸横遍野,印军人均杀敌至少几十,自己毫发无损。

  怎么看你都会觉得印度电影这是把1962年的现实反过来了。

  为了塑造“侵略者”的丑恶形象,片中的解放军都被故意拍得猥琐狰狞,表情言语都极尽夸张,帽徽和军服是完全错误的。

  片中将中国解放军描绘成主动入侵的强盗,无恶不作,烧杀劫抢,虐待投降战俘。

  反观印军角色则个个高大伟岸,器宇轩昂。

  这又是把事实反过来拍了。

  最无语的是,片中的中国士兵形象难看也就罢了,嘴里还都说的是越南语。

  我一去查资料才知道,原来这些演员都是从当时南越招募来的,都是积极的反共分子,所以丑化起解放军来一个个都很卖力。

  这部电影的结局是,印军歼敌数千,怎奈中国军队人数比自己子弹还多,印军只能“胜利转进”回新德里。

  《严峻的现实》虽然成片质量不敢恭维,却“荣获”1965年第二届印度国家电影奖最佳故事片奖......

  1962年的战争给印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一部还不够,他们后来还拍了好几部反映当年战争的电影。

  这两年名气比较大的有两部,一部是2018年出品的《萨贝达•约金德•辛格》。

  另外一部是2019年拍的《72小时:永不磨灭的英雄》,纪念另外一个“抗中英雄”贾斯旺·辛格·拉瓦特。

  但其实这两部的内容和64年的没啥大的区别,无非是特效好了点,主角都是开挂以一当千的。

  电影里边,“解放军”著名的“三三制”有序的进攻方式不见了,变成了18世纪排队枪毙的队形,整整齐齐的冲向印军阵地,再整整齐齐地倒下。

  电影里解放军贴脸子弹都打不到人,反而主角是跳跃前进多少子弹也放不倒。

  “抗中神剧”里稍微有点新意的是《第三次世界大战》,因为设定在未来。

  剧情是2025年时,亚洲仅有中印两个强国,而中国因为嫉妒印度富强,所以发动了对三哥的战争。

  然后,有一个印度军官被解放军抓住了,解放军为了从他嘴里套取重要情报,对他采取了各种花里胡哨的逼供、诱供方式。

  主角抵抗这些“酷刑”的方式也很具有三哥特色。

  比如把男主角关起来,放“让人听到就像喝厕所水一样难受”的魔音,结果男主用瑜伽解放双手,捂住耳朵解决了。

  用盛放冰块的铁盆,把化出的水滴一滴滴掉在男主额头上,emmm,我也不理解为什么编剧觉得这也算酷刑......

  还有找了个妹子,穿着一身一看就是某宝十几块钱包邮买来的的廉价情趣护士服,试图用美色诱惑男主,结果铁骨铮铮的男主并不吃这一套,将其一把推开。

  其中对男主杀伤力最大的,是在印度的地图上写上“中国”二字,激怒主角,但这汉字和鬼画符一样,也不知道写的什么东西。

  结果中国人都看不懂的字,主角居然看懂了?他瞬间怒气值爆棚,挣脱锁链碎凳而起,一下子干翻了所有人。

  电影最后,男主还得到了《黑客帝国》主角那样的超能力,可以躲子弹,单挑中国所有人,打得中国被迫割让大片土地,和印度签订“城下之盟”.......

  这几部印度抗中神剧,都是南印度电影中的翘楚。

  可以看到他们的特点很突出,就一个字——爽!爽就完了。

  很多人觉得印度电影远超中国电影,其实严格来说,是宝莱坞精品电影的国际化程度比我们做得好。

  在印度这样一个种姓制度根深蒂固的国家里,电影,也是有种姓的。

  如果大家仔细观察,很容易就会发现:宝莱坞电影中的男女主演普遍比南印度电影中的演员肤色要白。

  因为在印度的种姓制度里,肤色越白的人种种姓等级越高。

  印度电影有一个特点——电影世家,或者说家庭作坊,就是电影制作以家族为单位。

  直到今天,宝莱坞影视产业仍然由几大主要家族把持,比如Kapoor家族、Deols家族、Khannas家族、Dutts家族、Hussains家族等。

  其中Kapoor家族被誉为“宝莱坞第一世家”,家族中诸多成员在宝莱坞发展。

  而Hussains则是大家熟悉的阿米尔汗所在的家族,阿米尔汗的父亲和叔叔就是印度著名电影《大篷车》的导演和制片人。

  图中最左侧的Nasir Hussain是阿米尔·汗的叔叔,《大篷车》导演

  最右侧的是阿米尔·汗的父亲,Tahir hussain,《大篷车》的制片人

  阿米尔汗的母族是婆罗门,父族是刹帝利,在印度是排名第一第二的高种姓,阿米尔汗在印度是根正苗红的上等人。

  一开始,这种家庭作坊式的拍电影限制了外来资金的注入,注定难以形成规模。

  直到70年代,孟买郊外的宝莱坞电影城建成,印度电影才走上大规模工业化发展的快车道。

  孟买作为印度的商业之都,拥有印度最大海滩,区位优势明显,各大电影家族纷纷入驻,把宝莱坞作为最主要的影视拍摄基地。

  场地问题解决了,还有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没有解决:钱。

  早期的印度政府很不重视电影产业,甚至不允许银行向电影业提供贷款,这就导致印度的家族电影公司很难通过正规渠道融资,没有钱就拍不成电影,怎么办呢?

  孟买黑社会抛来橄榄枝。电影世家们缺钱,黑社会有钱却没有好的投资渠道,二者一拍即合。

  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很多宝莱坞电影都是黑社会投资拍的,高峰期甚至一度占到宝莱坞资金来源的一半。

  但黑社会是不跟你讲道理的,黑老大想看什么你就得拍什么,不拍?不仅资金要被撤走,导演都有可能被黑社会打死。

  1997年,导演木卡什·杜盖尔在孟买被人枪杀,同年制片人曼默汉·谢提也遭遇谋杀。

  2000年,导演拉卡什·罗山,因为拒绝为一部由黑社会投资的电影担当导演,让黑帮老大极为不爽,命令小弟砍死罗山,幸亏罗山命大才在刀光剑影中捡回一条命。

  2001年,同样的故事又再度上演。印度头号女星、尼泊尔前总理的侄女曼妮莎·科拉拉不知何故得罪了黑帮,结果她的秘书惨遭杀害。

  阿米尔·汉和导演阿沙拖什·各瓦里克也曾遭遇死亡威胁,当时两人的新片《拉嘎安》刚刚获得奥斯卡奖提名,获得巨大成功,黑帮找上门来请二位拍电影但却被婉拒,于是杀心顿起,扬言要让二人横尸街头。

  在那个年代,宝莱坞里比电影世家们名头更响的是一个个黑老大:乔安·沙基尔,孟买黑帮“老大中的老大”;阿伦·塞伦,印度最恐怖的黑帮头目;巴拉特·沙阿,印度钻石大王、宝莱坞最有权势的人物……

  巴拉特·沙阿与黑手党有密切的关系

  在这些黑道大哥的威胁下,宝莱坞人人自危,明星都需要请保镖,甚至出现过一个剧组,保安占到一半编制的奇景,有些明星实在受不了这种生活,干脆跑到国外发展。

  相反,一些演技差的三流女演员却通过给黑老大当情妇、搞暧昧迅速蹿红,黑老大会让导演必须要捧红自己的女人,捧不红就杀了他换个导演继续捧……

  有一些黑老大有一些恶趣味,就公然要求导演在电影中加入色情镜头,观众买不买账不重要,老大爱看才重要。

  更严重的是,黑帮的钱不是白给的,黑帮要求拍出的电影必须赚钱,盈利大头要归黑帮。

  如果赔钱了呢?赔钱就算你剧组的,我的钱要连本带利的拿回来,不还就要你好看。

  电影制片人吉坦巴拉·雪迪拿了黑社会老大莫汉的钱拍电影,连拍四部都赔本,结果就是他被莫汉的“机车帮”拖进废旧仓库乱刀捅死。。。

  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宝莱坞的影片质量一度粗制滥造,暴力、色情镜头充斥其中。

  一系列的恶性事件让印度政府注意到了宝莱坞的窘迫处境,印度政府出面打击黑恶势力,同时动用国家力量扶持电影业。

  1999年初,印度政府解除了外国人不能投资印度电影的禁令,电影界有了好的投资来源。

  2001年4月,印度工业发展银行成为第一家为电影业提供融资服务的银行。

  从此,能够从正规渠道获得贷款的宝莱坞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质量突飞猛进。

  也正因为如此,印度电影的产量才能发展到现在这个程度。

  但是,原来的电影家族模式保留了下来后,又有了新的问题。

  宝莱坞的影帝影后们,都是高种姓的,肤色个顶个的白,比如出演了《Water》《Taxi No 9211》《Kabul Express》《生死竞赛2》的约翰·亚伯拉罕:

  出演了《Kaho Na Pyar Hai》《Koe Mil Gaya》《印度超人3》的赫里尼克·罗斯汉:

  出演了《月光集市到中国》《爱上阿吉·卡勒》《真爱满屋》的迪皮卡·帕度柯妮:

  高种姓演员占垄断地位的宝莱坞,拍出的电影自然也就代表了印度精英阶层的价值观。

  宝莱坞虽然在国际上知名度更高,但温和的叙事方式和印度当前盛行的民粹主义其实是背道而驰的。

  更重要的是,这一点和莫迪政府也是背道而驰的。

  莫迪是吠首(种姓第三级)出身,祖上八辈都是下层平民,从小就帮父亲卖红茶赚钱养家,后来靠着走中下层路线赢得大选,这样一位总理,显然是需要讨好他的中下层选民的。

  托莱坞、考莱坞、莫莱坞、桑达坞等南印度电影基地,人民喜欢什么,我们就拍什么,只要观众们喜欢,别说手撕坦克了,印度队长空手接核弹都能给你整出来。

  这种个人英雄主义恰好与大印度民族主义不谋而合,和偏激的印度右派执政党不谋而合,也和印度底层人民的精神需求不谋而合。

  这就导致近些年印度神剧虽然各个剧情离谱,但在民间的口碑却不低,在不断挤压宝莱坞的市场。

  这种势头让宝莱坞这两年有所改变。

  有一次,阿米尔汗去做了一档节目《真相访谈》,

  在这档节目中,他带人们认识真实的印度,揭露印度的一系列社会矛盾,在节目中强烈谴责某些和现代文明格格不入的印度特色现象,批评政府、批评宗教陋习、批评印度男人,战天斗地。

  阿米尔汗虽然说得都是实话,没有编造事实,但还是让阿米尔汗几乎得罪了大半个印度。

  除了一小部分人发声支持他,社会几乎是一边倒的谴责、谩骂,他的电影也遭到抵制,甚至还受到极端分子的死亡威胁,扬言要杀死阿米尔汗。

  印度的发展,没跟上宝莱坞的脚步。

  随着印度强烈的民族主义抬头,右派执政党越来越偏激,莫迪老仙把民粹当成执政法宝……更加民族、本土的南印度电影,会越来越有市场。

  为了迎合这种趋势,宝莱坞的一些导演都开始翻拍南印度神剧。莫迪也主动和宝莱坞合作,甚至自己出镜配合,帮忙宣传自己,抹黑自己的竞争对手。

  所以,按照这个趋势看,宝莱坞也学着南边拍一部天雷滚滚的“加勒万河谷夜战”,也没什么稀奇的。

  说不定再过段时间,我们就能看到“印度军队大战梁山一百单八将”的神片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4-25 05:20 , Processed in 0.09375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