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385|回复: 0

云石:面对欧洲的暧昧和反复,我们该怎么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7-13 21:32: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7月6日时,中国驻英大使在一场网上发布会上,发出了两端措辞严厉的警告:

  “我们(中国)想与你(英国)做朋友,想和你成为合作伙伴,但如果英国将中国视为‘敌对国家’,那么一切后果将自负。”

  “如果你一直都跟着别国‘随风起舞’,仰人鼻息,没有独立的外交政策,还如何自称是‘大不列颠’(Great Britain)?”

  这两段话挺燃,传回国内,也让很多人大呼痛快。但痛快之余,其实也蕴含着忧虑——向来在公开场合语态温和、用词极为谨慎的中国外交官,突然转变调门,这实际上意味着一件事——中英关系已经到了一个十分微妙的十字路口,英国对华态度和立场,有可能在美国压力下发生转向。

  而大使之所以在这时候说这些话,结合内容本身以及背景,应该是与英国对华为5G的态度有直接关系。

  一直以来,在是否允许华为参与本国5G建设这个问题上,英国的表态就不断反复。1月时,大金毛约翰逊首相曾宣布,将允许华为在本国5G网络建设中“发挥有限作用”——对这种有限接受,中方当时应该是理解并认可的。

  不过到了7月6日,英国数字化、文化、媒体和体育大臣奥利弗·道登对外称,这个决定并非“一成不变”。同时有英国官员透露,政府目前仍在权衡相关方案,比如替换掉现有华为设备的成本有多大,本月下旬提交议会审议。

  英国之所以突然“变脸”,表面上的理由应该是美国5月份出台的新制裁措施,限制全球任何企业对华为供应芯片,这可能“对华为产品的可靠性产生重大影响,从而影响英国5G网络的安全性”,因此政府需要重新评估。

  不过事实上,这种评估,更多的应该不是技术、而是政治方向的考量——6月底,当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把华为定性为“美国国家安全威胁”之后,大金毛就暗示说,华为是潜在“敌对国家供应商”。

  而与此同时,欧陆方面,法国的态度也开始变得有些暧昧,甚至连德国方面,也隔三差五就有一些不利消息传出——真假难辨的同时,也不得不让人忧心。

  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本质上来说,这是中美关系恶化的趋势与欧洲“夹缝式”生存处境产生的共振。

  欧洲本来就与美国同根同源,二战后又一直深受美国控制和影响,所以在重大政治、经济问题上追随美国,这是自然而然的。只不过,欧洲的辉煌历史和现实体量以及文明发达程度,又决定了它天然存在独立自主,自成一极的诉求,并不甘心受美国钳制——这一点在苏联解体,俄罗斯衰落,欧洲最大外部威胁消除后变得更加强烈。只不过,欧洲政治上的四分五裂,决定了欧洲又无法有效整合——空有强大实力却不能有效释放,所以又不得不以不逊于(或者说略逊于)美国的综合实力之身,被美国分化控制。

  欧洲的这种纠结,决定了它在对华合作方面呈现出一种天然的矛盾态度——主观上,它愿意与中国进行一些合作,并在某些领域借中国的力量制衡美国的压力;但客观上,它又受制于美国,不得不在很多时候追随美国的脚步,屈从美国的旨意——哪怕这种旨意不符合欧洲利益,甚至伤害美国利益也不例外。

  那么,这两种态度倾向,哪一种占主流呢?当然是亲美一方,这不仅仅是因为美国实力和对欧影响力本来就大于中国,还是因为,中欧本身在意识形态、种族、文化方面,就是与欧洲存在极大差异的;此外还有一点,欧洲对中国,从一开始就是存在极大戒心的——它虽然希望通过中欧合作谋发展,希望借中国之势制衡下美国,但同样又不愿意中国太过强大,对欧洲影响太多——毕竟欧洲好歹也是世界级势力,被美国压一头就已经够郁闷了,要是未来再被中国压一头,欧洲得憋屈死。所以,欧洲在对待对华合作,以及中国影响力进入方面,天花板的设定天然有限,过程中的防范和戒备也是不少。

  当然,防范归防范,戒备归戒备,既然欧洲存在与中方合作共赢,乃至借华制衡美国的利益驱使,那中欧合作,就存在一定的空间——这也是华为能够参与欧洲5G建设的原因。

  但是,鉴于欧洲摆脱不了美国的控制和影响,所以这种合作空间,不仅受欧洲本身戒备以及天花板设定的限制,同样也难免受美国态度的影响。如果美国的反对没有那么强烈,中欧合作的空间就会宽一些;而若反之,美国强势遏制中国,提高对华围堵封锁力度,那欧洲不管自身愿不愿意,也都不得不或多或少的被其影响。

  这就是近来华为5G在欧洲风声鹤唳的原因。过去这半年,中美关系再一次急转直下,脱钩加速,新冷战抬头,这种环境下,留给欧洲的独立政策空间已经大不如前,在中美之间被迫站队的压力越来越大。而鉴于中方在这种博弈中的相对弱势地位,欧洲在空间受压后更加倾向美国,在某种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

  不过大家也不必过于忧虑。欧洲受压后的转向虽然不可避免,但转向并不等于对美国亦步亦趋——欧洲好歹也是世界级势力,它是受美国钳制,但并不代表完全受美国控制;所以再怎么压缩,独立空间也还是有的;美国的每一次令旨,如果不符合欧洲利益还要强推,那就算最后欧洲被迫从命,也必然会伤害美欧关系,消耗美国的对欧资源——而以美欧的这种实力对比,美国的这种对欧资源也没有那么丰厚——至少远不如对日、对加、对墨西哥的资源丰厚。

  所以,从整体上来说,虽然美国这番施压,肯定会多多少少的压缩华为5G在欧洲的生存空间。但要做到斩尽杀绝,将其驱赶出欧洲,应该还是不至于的。

  不过,这并不代表中方就可以无所谓。毕竟就算是存在,也有多少之分——这种多少不仅是量级差距,不仅仅是钱赚的多点少点的问题,它同样是中美5G竞争的重要筹码,甚至有可能决定这场胜负的存在。所以,中国也必须为此竭尽全力——就算自身实力所限,不能完全抵消美国施压升级的影响,但至少也要将这种影响,尽可能的降到最低。

  这就可以理解大使的这种警告了——说白了,华为5G的利用,除了欧洲本身的制衡美国需求外,同样也是和中欧其他合作挂钩的——如果你一味迎合美国,那你其他方面对华合作,从中国谋利的空间就会被严重压缩。

  而除了利益反制这个基本手法外,中国在对欧关系处理方面,其实也应该有所区别,针对各国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手段——毕竟中国对欧影响力整体还是在美国之下的,要想争取到最好的效果,就必须把有限的影响力,注入到最需要的地方,这样才有可能收取最大回报。

  而欧洲国家,根据其国情以及对华态度,大致可以分为四类

  首先是英国。咋一看上去,英国似乎是最难摆脱美国影响的国家——毕竟英美同源,英国又是美国的第一盟友,在美系国家中享受最大的照顾;而且英国已经脱欧,不再受欧盟的掣肘——而欧盟作为一个整体,其采取独立立场,抗衡美国霸凌的能力自然是更强的。结合这几点,似乎英国这次有极大可能让华为彻底出局。

  其实,这个可能性嘛,虽说不能排除,但其实也没那么大。英国是亲美不假,但大英帝国也是出了名的会见风使舵,过去五百年内,无论是崛起、鼎盛还是衰落,它总能审时度势,把准历史的风向和时代的脉搏,并迅速调转船头——说直接点就是永远不会站错队。所谓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这句话虽然是个国家的领袖都懂,但真正将它贯彻到位,且一直贯彻到位的,至少过去几百年时间里,唐宁街的大佬们排第二,还真没谁敢争第一。

  而现在,中国强势崛起已经十分明显,美国盛极而衰也已苗头初现,虽然这种此消彼长还远远未到关系逆转的临界点,甚至是否成为长期趋势和走向也还不能完全确定,但这种趋势的存在,决定了英国是有必要未雨绸缪的——毕竟所谓的站队,从来就不是临时抱佛脚可以搞定的;每一次站队前,其实都有着大量的铺垫和准备。

  而在现实中,英国也不是没有“背叛”的先例——前两年的亚投行,正是英国的带头反水,引发了全球的连锁反应,让美国扼杀亚投行的努力毁于一旦——这正是英国见风使舵这一传统看家技能和德行的最好体现——而这一次的见风使舵,也确实在后来给英国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当然,现在的政治环境不比两年前,中美脱钩乃至对抗加剧的大环境下,英国的操作空间肯定没有以前那么充分。不过正所谓江山易改禀性难移(或者你也可以说是狗改不了吃屎),见风使舵,多头下注,这不仅是英国的传统技能,也是他们的生存之道,所以英国还是多少可以争取的——胡萝卜加大棒,利诱加警告,纵然最后不能让英国坚持之前的立场,但给华为尽可能的多留些空间,为自己的未来多留点地步,这个只要操作得当,应该还是有可能的。

  法德就更是如此。相较于英国,法德的实力更强,而且作为欧盟的领袖,法德在借华制美方面的需求,也比英国更为强烈和迫切。而且法国本身就是西方大国中的异类,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至于德国,虽然现实中的独立性不如英法,但它借欧盟扩大自身话语权的利益驱使却是最强烈的,所以在维护欧盟独立性,摆脱美国钳制方面的诉求也是最为强烈。

  所以这两个国家,虽然在美国的压力加剧之下,也多少出现了一些杂音和风险,但依然是最有可能争取,也最值得争取的——换句话说,最值得中国追加投入,把有限的资源向其多倾斜一点。只要好处足够大,结合他们本就强烈的制衡美国动机,以及不俗的自身实力,在这两个国家,还是可能保留相对最多的市场份额,以及其他合作机会。

  第三个类别就是南欧——也就是过去所谓的欧猪国家。这帮国家其实也可以予以一定重视和投入。原因很简单,他们债务缠身,经济亟需中国方面的支持。而且南欧国家和中西欧不一样,他们的工业化一直都不怎么样,所以经济结构上跟中国的冲突和竞争较少,倒是其他一些领域——旅游、体育、文化、奢侈品等,在中国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双方互补性很强。这样的国家,其实是相对容易合作的——比如意大利,就是第一个加入一带一路的西方大国,至于希腊,当年为了从中国搞钱,都可以派军舰帮中国从叙利亚撤侨。

  当然,这类国家也有风险——因为经济问题和难民问题,所以右翼民粹倾向很严重,种族主义、极端国家民族主义这些右倾意识形态在当地很有市场——而这些无疑是对中国不友好的。

  不过吧,也没必要把这个看的太重。毕竟民粹从来就不能当饭吃,就算右翼民粹上台,它也得想办法搞钱,不然民众依然不买账。历史上来说,二战前的美国和苏联,以及美国和日本,一个在意识形态上针锋相对,一个在地缘政治上矛盾重重,但这都不妨碍这两对把贸易和经济合作开展的热火朝天——原因无它,没人和钱过不去。只要没到彻底翻脸,那就没必要因为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耽搁赚钱。

  中国和南欧,怎么看也没有什么必须撕破脸的理由。所以,只要南欧政治还能大致保持稳定,不至于因为政治混乱,让意识形态取代国家利益,成为左右政客决策的主流标准,那这些国家,依然还是有合作的空间的——像意大利加入一带一路,以及希腊的比雷埃夫斯港建设,这些中西合作的大项目,都是在右翼政府手上谈成和开展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南欧依然是可以争取的对象——至于他们一边合作一边阴阳怪气,甚至有可能搞点意识形态幺蛾子,这个虽然讨厌,但大环境如此,也没什么好的办法,只要正事儿不耽误,其实也无需计较太多。

  第四类,也是最后一类——东欧和北欧,这个难度就很大了。

  东欧(这里指欧盟体系内东欧国家)和北欧,这两个地区的国家,都有一个典型的特征,就是白左当道,意识形态挂帅。

  之所以如此,是有原因的。东欧国家普遍是从苏联卫星国甚至加盟共和国剧变而来,所以反共是他们维护国家、体制政治合法性的一种必须;而且这帮东欧小国离俄罗斯近,生怕俄罗斯东山再起卷土重来,所以最希望看到的,就是俄罗斯二次解体——而现阶段中国又是俄罗斯得以维持延续下去的最大外力支撑,所以这类东欧国家,基于强烈的意识形态驱动,很容易就产生对中国的抵制和排斥冲动。

  北欧的逻辑跟东欧也差不多。北欧小国们倒没当过苏联卫星国,不过北欧国家普遍地广人稀,人少资源多——这等于是一个娃娃抱着个金饭碗。偏偏,北欧小国周围,又有英法德俄等大国环伺,这就等于抱着金饭碗的娃娃,被搁进了狼窝。

  这样的国家,怎么维持生存?一方面当然是引区域外强援为持——这意味着其对美国贴的更紧,依附需求要远远大于那些传统欧洲大国;再一个,就是白左当道,拼命捍卫西式制度和普世价值观——因为这些意识形态的东西,以及衍伸出的规则,能锁住欧洲大国的手脚,阻止他们退回到弱肉强食的近代游戏规则,以免自己沦为炮灰。

  既然坚定捍卫西式制度和普世价值观,那所有与这些东西不合拍,甚至南辕北辙的,都会成为其之敌人。而中国在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跟西式制度以及西式普世价值观截然不同,而且中国还有强大的实力,在他们看来,具备挑战甚至颠覆西式制度和普世价值观的可能。所以,北欧对华一向也都不友好——但凡有个机会,就要拿人权、民主说事儿,自己给自己贴金,顺便对中国的体制、意识形态大加贬斥。

  所以,北欧和东欧,这一类型的国家,搁在平时可能还有点合作空间,但随着美国对华围堵大网的收紧,他们在意识形态挂帅的主旨下,会相对容易就上美国的贼船,投入反华事业当中,沦为帮凶。对这样的国家,能合作就继续合作,不能就拉倒——反正东欧北欧都是小国,市场空间本就有限,合作了所得有限,不合作也没太大损失,在现在这种形势下,就没必要投入太多资源了。

  反正说白了,随着中美脱钩和对抗的加剧,欧洲身处夹缝,自然也难免受此大势裹挟,所以未来中国在对欧合作方面受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不过,欧洲市场的重要性,以及欧洲本身的实力以及利益诉求,决定了对于这个板块,中国依然有相当的开拓和耕耘空间,也有开拓和耕耘的必要。只不过,开拓和耕耘的同时,中方也有必要根据形势变化,在善加基础手段运用,发挥自身既有优势的同时,及时调整策略,确保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更具价值,更有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国家当中。这样方能实现最佳性价比。

  总而言之,困难会加大,阻碍会增多,但机会和空间也是有的,利用现有的资源,好好争取,尽可能保持住最多,将损失减少到最低,就是现阶段在欧洲要做的事。至于以后的走向,那就看中国自身的能耐了,要是中国被美国堵衰下去了,那随着你带给欧洲的利益,以及借华制美价值的下降,那现有的空间也别想保住。但如果中国能不断突破围堵,继续向上,做大做强,那随着中国市场空间增大,外溢资本增加,以及制衡美国能力的增强,欧洲国家心中的那杆子秤,也自然会逐渐向中国加码。

  所以,短期的稳住固然要极力争取,但与此同时,大家也应把目光房放远点。毕竟长期来看,最终决定自己命运的,还是咱们自己!

  上帝保佑美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8-7 23:30 , Processed in 0.15631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