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357|回复: 0

任庄主:7月11日银保监会答记者问释放了哪些信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7-13 08:33: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0年7月11日(周六),银保监会进行答记者问,聚焦不良资产压力上升、中小金融机构资本补充以及行业乱象等主题。此次银保监会答记者问特别提出“各银行要做实资产质量、降低分红和利润增长诉求、充分计提和补足拨备、通过增加利润留存以及发行资本工具等各种方式补充资本以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规范资金流向(包括资金空转和场外配资等)”等要求,非常值得关注。

  一、整体说明

  目前来看,银保监会答记者问一般会分为三类:(1)针对新发布政策文件或特定事件(如接管包商银行和结束安邦接管以及中行原油宝事件等)的答记者问;(2)出席国务院例行政策会议的新闻发布会;(3)定期或不定期答记者问等。

  同时今年以来,银保监会基本已形成每月至少一次答记者问的惯例,可以说与市场基本保持了较为充分的沟通。事实上早在银监会刚刚脱离央行的2003年,便有这种惯例,如2003年6月银监会新闻发言人就银监会近期工作部署和媒体关心的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二、当前面临四大风险与挑战

  当前阶段银行业金融机构主要面临四类风险,这些风险有一些之前的存量风险(如中小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资产质量以及市场乱象),也有一些受疫情或政策影响而被隐藏的潜在风险(如资产质量等),具体包括四大方面:

  (一)当前不良贷款并未充分暴露,存在较大上升压力

  实际上这个结论并不稀奇,我们之前已经对此有过深入讨论,毕竟现在看到的数据还有很多被隐藏的部分。特别是由于疫情所导致的经济下行在金融领域会有时滞且今年上半年信贷投放量的放大一定程度上在提高账面不良贷款余额的同时降低了不良贷款率,但我们看到的不良率仅是表面现象,因为之前一些存量企业的违约风险并没有得到缓解。

  再加上一些银行、企业和地方政府不愿主动暴露不良,以及很多不良资产问题通过理财、各类资管计划等方式得以隐藏,且目前的账面利润并没有包含风险信息,意味着后未来一段时期不良资产在做实资产质量等强监管的要求下有进一步反弹的压力(实际上近期信托行业的风险隐患暴露正是源于此)。

  (二)部分中小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资产质量问题较为严重

  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公司治理机制(即大股东操纵和内部人控制)、资产负债结构较为畸形(较多以风险缓释能力较弱的投资类资产为主)以及潜在资产质量压力较大等方面。具体体现为未来资产质量压力和先前的风险隐患会逐步暴露,并在公司治理机制较为薄弱等因素的推动下可能会加速暴露和劣变,这对银行、保险和信托等中小金融机构的冲击尤其大,比如近期的信托行业风险事件(如四川信托)以及部分银行风险事件(如部分中小银行被挤兑)等。

  (三)部分市场乱象有所反弹,此次银保监会大检查将会给予特别关注

  经过2016年以来长达三年的整顿,影子银行已经得到一定程度遏制。不过近期一些高风险影子银行又以新形式新面目卷土重来(比如金融机构场外配资等)。同时企业和居民部门的杠杆率也在明显抬升(前期为应对疫情导致债务资金大量增加),部分资金流入房市和股市,推高了资产泡沫(比如的股市疯牛)。

  2020年6月24日(周五),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开展银行业保险业市场乱象整治“回头看”工作的通知》(简称27号文),意味着一年一度的银保监会大检查将会对以上问题给予特别关注。具体可参见2020年6月25日的报告一年一度的银保监会大检查来了,今年有什么不同?。

  (四)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一些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存在问题

  这类事件主要包括中行的原油宝事件、武汉金凰假黄金事件、中信银行客户信息泄密事件等等,主要原因在于一些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存在问题等。

  特别是此次武汉金凰假黄金事件涉及民生信托、东莞信托、安信信托、四川信托、长安信托等多家金融机构,未到期融资额高达160亿元,对应质押黄金超80吨,可以说影响非常之大,已经引起非常广泛的关注。

  三、应对不良资产反弹会采取四个举措

  在不良资产目前未充分暴露、后续反弹压力较大的背景下,需要通过进一步做实资产分类、补足拨备、加大处置力度和拓宽不良资产处置渠道来给予应对。实际上这四个举措在6月4日的银保监会答记者问上已有提及。

  当时银保监会明确提出“督促银行做实资产分类、真实暴露不良、足额计提拨备。疏通不良资产核销、批量转让及抵债资产处置等政策堵点,指导银行采用多种方式加大不良处置”。

  (一)对本身经营风险较高的企业进一步做实资产分类

  1、严格区分受疫情影响出现困难的企业和本身经营风险较高的企业,进行区别对待,对于前者可以有较高的容忍度,可以采取临时延期还本付息、借新还旧、展期、修改贷款合同等对冲政策措施。

  2、对于本身经营风险较高的企业,应强化做实资产分类,符合不良标准的必须划为不良,实质承担信用风险的其他表内外资产也应执行分类标准。

  (二)降低利润要求,主动补足拨备,应对风险

  在做实资产质量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提高拨备要求。银保监会在答记者问透露,即便按现阶段最低标准100%的拨备覆盖率来测算,银行机构合计也仍有超过3500亿元的拨备缺口,如果将这些缺口补足,则会导致银行业的利润增速大幅下降,一些机构甚至可能为负,毕竟2018年与2019年商业银行的净利润规模分别为1.83万亿和1.99万亿,2019年商业银行的净利润增量仅为0.16万亿(远远小于3500亿元的拨备缺口)。

  实际上这也是近年银保监会要求银行降低利润要求、主动补足拨备以应对风险的大背景,当然拨备不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中小金融机构,这也意味着相较于主流银行(创利能力相对较强),中小金融机构的监管和市场压力非常大。

  (三)不良资产处置金额合理增加,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

  之前银保监会采取了下调中小银行拨备率要求(由120-150%降至110%)的临时性举措,银保监会此次则要求“今年不良资产处置金额要在去年基础上合理增加,降低拨备覆盖率释放的资源必须全部用于处置不良”,这里应主要是针对中小银行。根据央行披露的社会融资规模细项数据,2017-2019年三年期间,贷款核销规模(核销只是处置的一种方式)分别为0.76万亿、1.02万亿和1.05万亿,意味着今年的不良资产核销规模可能会进一步提升至1.20-1.50万亿左右。

  与此同时,近期央行和银保监会还提出了一个看似矛盾的标注,即“商业银行在未来的三个季度加大拨备提取,为防止今年、明年甚至后年信贷资产质量下降做好准备”。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商业银行指的是整体银行业,并非中小银行。

  (四)拓宽不良资产处置渠道(如批量处置),应核尽核、应处尽处

  银保监会提出要“综合使用核销、清收、批量转让、债转股等手段,做到应核尽核,应处尽处。试点开展不良资产批量处置,总结经验后逐步推广”。实际上今年6月以来已经有一系列政策信息释放,特别是在不良资产处置方面,具体可详见2020年6月23日的报告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问题全解。

  四、明确正常和问题金融机构补充资本的不同路径

  中小银行的资本关于银行补充资本的政策信息近期主要聚焦在中小银行身上,如之前的永续债发行以及7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对提出“将在今年新增的地方政府专项债限额中安排一定额度,允许地方政府通过认购可转债等方式,探索补充中小银行资本的相关路径”。此次答记者问上银保监会进一步明确了正常和问题金融机构补充资本的不同路径:

  (一)正常金融机构:通过降低分红、增加利润留存以及发行资本工具补充

  这一路径实际上是针对正常金融机构,既包括内源性资本补充(即适当降低分红、不增加奖金,把利润更多用于资本补充),也包括外源性资本补充(即发行普通股、优先股、永续债、二级资本债等资本工具)。

  特别是针对内源性资本补充路径,也可以和前面的表述结合在一起(即补充拨备),当然这同样也是近期市场鼓励银行将利润增速降至个位数的主要背景。实际上由于疫情和宽信用政策背景的影响,今年上半年的信贷投放量同比大幅增加,导致账面上呈现的利润水平远超市场预期,但这一账面利润并没有考虑到资产质量的问题,也即账面利润可能蕴含较大的潜在风险隐患。

  (二)问题金融机构:通过地方专项债等政府性资金给予支持

  对于一些问题金融机构,其内源性资本补充路径由于利润水平不足而难以实现,其外源性资本补充路径则由于无法得到市场认可而难以通过发行资本工具来实现,因此只能通过特殊路径。由于地方政府需要为其辖区内问题金融机构买单或承担一定责任,因此地方政府在问题金融机构补充资本方面需要有所作为,即通过发行地方专项债认购可转债、永续债等方式帮助问题金融机构补充资本。关于这一问题的深入讨论可以参见2020年7月1日的报告如何看待地方专项债用以补充中小银行资本?。

  五、打击市场乱象:规范资金流向(包括资金空转及场外配资等)

  这里的市场乱象主要指要规范资金流向,实际上资金空转、违规套利以及影子银行、场外配资等均属于规范资金流向的主要内容。

  (一)严厉打击资金空转和违规套利行为(即企业贷款买存款等现象)。具体分析可参见2020年6月25日的报告一年一度的银保监会大检查来了,今年有什么不同?。

  (二)强化资金流向监管,规范跨市场资金往来和业务合作(主要针对影子银行等),严禁银行保险机构违规参与场外配资,严查乱加杠杆和投机炒作行为,防止催生资产泡沫(主要为了防止疯牛等)。

  实际上这一举措的效果应该辩证来看,因为在资金空转被遏制后,资金终归要寻找去处,而资本市场便是主要方向,如果资本市场这一路径也被遏制,则房地产等其它领域会不会成为新流向值得关注,否则结构性通货膨胀则可能变得不可避免。因此真正需要思考的是,资金空转的最初原因是什么?(参见2020年4月24日的报告追寻此轮资金空转之祸与破解之道和2020年6月9日的报告如何看待央行和银保监会近期对资金空转问题的整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8 01:14 , Processed in 0.45329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