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747|回复: 0

明人明察:到底有没有人对山东进行地域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6-29 21: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此风不可长

  最近山东的负面新闻有点多,有网友半开玩笑地说,是不是山东办理了热搜包年?

  去年的山大伴读事件,前几年的青岛38元大虾事件,被众多大小媒体,投送得无人不晓。最近高考被人顶替事件和青岛的鲍鱼事件,又让山东的负面新闻连续两天上了热搜?

  山东作为一个人口上亿的省份,出现负面新闻并有一些上热搜,有各种各样批评的声音,这并不奇怪。讲真,山东现在也需要一些逆耳的忠言,只要是就事论事,出发点是为了山东正视问题,改正错误,变得更好,这些批评的声音哪怕是尖锐一点,也不是坏事。

  对发生在地方的问题,无论是发生在山东还是其他省份,我的观点都是坚持就事论事,不要带着地域有色眼镜进行评价。如果发生在某个地方的问题,属于各省份都不能排除存在的共性问题,并非某地所独有,还用地域解释问题的原因,就非常不妥。

  比如大学伴读问题,跟教育部以前的考核方式有关,出台伴读政策的,也不是山大一家,甚至山大也不是山东的省属高校,有些人还要贴上山东标签,对山东进行地域性攻击,这合适吗?指责山东还不如批评教育部的考核方式。

  38元大虾,属于旅游行业的宰客现象,这种现象可以说在青岛已经很少了,国内其他旅游热点城市也不能说都已绝迹,用这件事给青岛旅游贴上宰客的地域标签,也不合适。

  发现问题题就解决问题,不要姑息,趁机地域黑是闹什么妖?

  这次爆出的高考被人冒名替换,我也不相信这只是山东特有的现象。山东查出有200多名被顶替。而在今年6月,来自江苏省灌南县的一封实名举报信称,如今在当地担任公职的一对小夫妻,多年前曾冒用他人学籍考入大学。经过3天的调查发现,当年顶替学籍参加高考并最终化名生活多年的人不在少数。一位亲历者透露,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仅灌南一县,就至少有千余人顶替学籍参加高考,其中不少人如今已是当地相关职能机构的主要负责人。

  这么说,并不是用比烂的方式为山东辩护。问题在于,不是因为地域因素或者导致问题产生的主要因素跟地域无关,非要用强调地域因素,贴上地域标签,非但无助于原因的分析和问题的解决,反而容易掩盖问题的主因,不利于铲除问题产生的土壤。

  把问题地域化,还容易引发不同地域之间的争吵,变成地域之争,这样就更偏离问题本身,对解决问题更无帮助。

  而且,地域攻击可以永无止境,东西之间、南北之间、省份之间,一省之内的各地市之间、一市之内的各区之间,甚至两个村子之间都可以吵个天昏地暗。每个地方都不敢说自己没有问题和不足,所以地域攻击,总是可以找到无限的素材,争论可以无休无止。

  把问题进行地域化解读,积极作用看不见,负面效应一大堆。

  而且,从大的方面说,互相地域攻击的时间久了,会不会搞的中国人内部习惯于以地域划线而不团结?

  地域攻击和民族攻击一样,都不利于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和睦团结。

  总之,此风不可长。

  【2】山东为什么容易成为地域标签化的目标?

  如果如果是网民小范围自发搞点地域方面的话题,倒也罢了。如果是一些媒体(包括自媒体)故意把问题引向地域话题,那就需要警惕他们这样做的动机。尤其是国内那几个著名的精神皈依美国的媒体,更要对他们的动机持有警惕。

  一些山东网民担心山东会不会成为下一个被网络舆论操作成地域歧视的下一个省份,并非是杞人忧天。

  先从理论层面分析。

  我认为主要的原因应该是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媒体生存之道和话语权分布的不平衡有关。

  在媒体市场化的大环境下,流量为王,媒体都在追逐流量,流量就是现实的利益,就是媒体的收入和编辑记者的奖金。负面信息比较容易产生流量,尤其是已经初步标签化的负面信息,更容易制造力量。

  哪一个地方都不能保证本地不产生负面事件,我也不认为中国会有哪一个省份会比其他省份问题会特别多,而媒体话语权在不同省份的分布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现象。这时,本地媒体的话语权就很重要。一般来说,本地媒体实力强的省份,就不太容易被地域标签化。那些媒体话语权力量比较弱的城市,就容易成为地域标签化的对象。

  这里面的“玄机”很简单。只要话语权力量足够,媒体可以轻松地通过一些议题设置,对一个既定的目标进行标签化。比如,公立性质的慈善组织或基金会出现问题,大大小小的市场化媒体就会一拥而上,形成人人喊打的舆论氛围,而一些私立性质的基金会因为媒体关系处理的到位,即便出现性质更为严重的问题,那些市场化媒体往往视而不见,因此形不成热点,并无多少人知晓。

  西方国家的媒体话语权强势,就可以在世界范围内,给中国塑造一个负面的形象,让自己的国民都相信对于中国的各种负面报道,他们生活在媒体这种对信息的选择性过滤中而不自知。

  回到地域话题。因为某些强势媒体的地域隶属关系,他们所在的省份,是不可能成为自己进行地域黑操作的目标,其他地方的强势媒体,也不太可能选择这些有强势媒体的省份作为地域标签化的目标。不但不易操作,而且还会引发报复,毕竟谁也不能保证自己所属的省份就没有负面现象。这样类似于针对公私基金会的默契就会形成:媒体要生存要盈利,就要不断地发现和制造舆论热点形成流量再进行利益变现,那些媒体实力偏弱省份发生的负面事件,就会成为议题设置的目标。今天是甲,明天就是乙,后天就是丙。

  因为这个因素,央媒往往不太容易成为挑起地域标签化操作的始作俑者,虽然在针对某地的地域标签化已经形成为舆论热点之后,部分央媒也不排除会为了流量参与其中。

  我甚至比较怀疑那些有着精神美国基因的几大市场化媒体,反复炒作和参与这种地域话题操作的背后,有没有挑起中国不同地域之间的吃瓜群众内斗的政治目的。

  毕竟对这些媒体来说,中国的任何进步,都令他们不舒服。中国的高铁战略都被他们围攻好几年。地域话题,客观上不利于中国人的内部团结,是致力于遏制中国的美国所喜闻乐见的。

  当然,这种动机推测,只是针对那几家著名的“精神美国”媒体,其他人就不要对号入座了。

  因为两个因素的存在,山东可能会成为一些媒体进行地域标签化操作的一个比较好的目标:

  一是山东本地的媒体话语权偏弱。在山东找不到类似澎湃网、新京报那样和南方系那样,隶属于各地宣传部门的国内一流媒体,发生在山东的负面新闻,就容易被拥有优势话语权的地方媒体用来进行标签化炒作。

  二是山东是地处沿海的经济比较发达的省份,且山东人给人的形象一直比较正面,这样的省份进行负面的地域标签化操作,更具“吸睛”效应。

  以上是从理论层面的分析。

  在现实层面,现在确实有两个现象不能忽视,一是山东的负面新闻这两年很容易上热搜,二是山东的新闻容易贴上地域标签。一些山东网民发现,差不多是同样性质的问题,发生在山东,就会强调地域,不是山东的,就会淡化地域。

  【3】地域黑山东的,你了解山东吗?

  2019年网络突然炒作山东女人吃饭不能上桌的话题,就给山东好好的拉了一波仇恨。在网络语境里,山东男人被污名化。

  山东有没有女人不上桌吃饭的习俗?在过去生活水平不高的时候,山东农村是有这种现象。但在批判这种现象之前,需要先了解山东过去的一个特点:上炕吃饭。

  因为山东农村过去是普遍地睡火炕,吃饭也是坐在炕上围着桌子吃,一般的炕最多坐八个人。客人多的时候,就坐不开。

  来客人了,主人都要招待喝酒。过去山东的喝酒习惯是,客人来了,酒必须要让客人喝的痛快,甚至一些地方还有端酒的习俗,敬酒的人不喝,端给被敬的人喝,这是因为过去酒没有那么多,所以就先让客人喝高兴。所以招待客人,肯定都是男人为主;而且,山东的喝酒是特别讲程序的,一些地方一般主陪敬三杯或六杯,副陪再敬几杯,然后再互相敬酒。一圈下来,酒量差的,就基本挺不住了。这种喝酒的方式,女人是不可能胜任的。

  所以,过去山东一些地方出现了客人来了女人不上桌的旧习俗,跟山东的炕上吃饭习惯和酒文化有很大关系。所谓山东有女人不上主桌吃饭的习俗,是特指来了客人,炕桌坐人数量有限,还需要敬酒的特殊情况。但那属于过去的旧习俗,现在的山东农村也不再坐炕上吃饭了,自然客人来了,女人不上主桌吃饭的情况也极少了(我不能说是绝对没有,因为要证明绝对没有,逻辑上就不可能)。

  那些嘲笑山东有这习俗的人,根本就没体验过在山东盘腿坐炕吃饭的姿势保持久了,腿会有多难受。我是体会过的,所以每次出去走亲戚,我都抢着在下面坐,这样可以不用盘腿。

  你让女人用盘腿的姿势上炕吃饭,还要那样坐上两三个小时,她不难受的呲牙咧嘴才怪,就问问她愿不愿意?

  每个地方形成一定特有的习俗,一定是有他特殊的客观原因。一些不懂装懂的人,就趁机嘲笑愚昧落后,才是真正的愚昧。

  2019年,突然炒作这个话题的目的是什么呢?除了故意丑化山东,制造点流量,我想不出还有什么善意的动机。类似于下面这一段,看着就是谣言。

  公公会对着儿媳妇说这种话?山东的儿媳妇地位可是很高的。像公公打儿媳妇,我可是在南方省份的人那里听到过,在山东我没见过。

  山东有没有重男轻女现象?有的。但根据我的了解,山东绝对不是这方面最严重的。在这方面,山东倒是绝对坚守着中庸之道,不会是那种极端的,既然不是极端的好,也不是极端的差,抓这方面的典型也轮不到山东。像《欢乐颂》里潘胜美那样被家庭要求为了弟弟无限牺牲的现象,在山东很少有了,出现的概率绝对不会高于一些喜欢地域黑山东的南方人所在的省份。

  这两年突然出现针对山东的这种形象处理,往往能形成热点,登上热搜在,这一点确实令人不得不多问个为什么?真的没有媒体力量故意推动而自发形成一次次的舆论热点吗?

  因为发生在山东就被贴上地域标签,这样的操作,虽然有时候看似不经意的体现在标题几个关键词上,但时间久了,就会引导公众固化对山东的负面印象。这个印象一旦确立,遇到发生在山东的问题,就会条件反射地归结到地域因素上来。

  以最近几年关于山东的几个热门话题,有没有人在故意推动针对山东的地域攻击,把问题地域标签化呢?

  还真是不能排除有人在故意推动针对山东的地域歧视。确实有一些媒体(自媒体)在出于某种目的在为地域黑山东借题发挥,推波助澜。

  比如,昨天在群里看到一篇文章,就比较典型。这篇文章是一个广东的楼市公众号发的,可以算作这一波借舆论热点事件对山东进行地域标签化处理的“雄文”之一。

  该文作者自称“作为一名楼市研究者,我一直寻找苟晶时间背后所折射的东西,在考察了诸多数据和案例后”,他好像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爱因斯坦发现了相对论一样,找到了他认为的正确答案:山东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思想”。

  他认为这个原因可以解释:“近几年山东发生的一系列现象,列入苟晶事件,经济滑坡,‘合村并居’等等”。

  且不说苟晶事件,目前还在调查当中,现在互联网上的诸多说法,还只是她一个人的单方面说话,而且,她说的一些信息,也存在着一些与事实不合之处,对这个事情不妨让子弹多飞一会儿,不必急着对山东进行地域鞭挞。

  如果现在就着急用山东的“官本位思想”严重解释高考被人冒名顶替事件,那么,如果国内其他地方也爆出被人冒名顶替事件,又怎么解释?

  当然,用“官本位”思想严重解释问题,也不是他的发明,这应该是典型的拾人牙慧。

  喜欢用“官本位”思想严重,批评和解释负面现象的人,头脑里,都存在着一个自由市场经济的幽灵。这还是中国的自由派掌握媒体话语权那几年向他们头脑中灌输的东西。

  他们批判官本位,并不是要坚持人民至上,而是提倡“商本位”,资本至上。

  比如上面提到的那个公众号,就居高临下的批判着山东,一边自豪地说:“唯独在酒场上,山东和其他地方的人有些不同。南方人敬酒时,一口一个老板,山东人敬酒时则是一口一个‘领导’”。

  本人就是现在在广东的山东人,参加的应酬也不算少,他说的这个情况,我怎么不知道?谁特么的会不分场合,不分对象的一口一个领导或一口一个老板?难道不是应该对政府内的人尊称职务,对人在商海中的人称“某某总”吗?

  南方人,也不是他说的那么二,见人敬酒就称老板。

  这个公众号小编,在黑山东人的同时,也黑了一把南方人。他根本就不懂山东的敬酒词是很讲艺术的,内容都要因人而异。

  本来南北方,有着一些思想意识的不同,这是很正常的,但有他说的那么夸张吗?居高临下地评判山东,问题是他了解山东吗?他认为山东因为官本位思想严重导致经济从八十年代的全国第一下滑到现在的全国第三,这确实是客观现实,但原因是他一句“官本位思想严重”就能解释了的吗?

  既然拾人牙慧,就不要冒充有思想。

  【4】南北经济差距的真正原因

  山东现在是北方经济规模最大的省份,山东在全国经济版图中的地位,也反映了现在开始困扰中国的一个问题:

  现在中国的东西差距越来越小,南北经济差距却越来越大。

  但这个现象的成因很复杂。

  首先,山东有没有官本位现象?确实有;但这是不是山东一地的特有现象?我认为不是。

  以政府窗口的办事效率看,我去过南方不少城市,但一些南方城市的政府办事效率,还真不一定有山东的城市高。比如改革开放的窗口,我就亲身体验过,一些政府部门表现出的效率,还真不如青岛。官僚主义玩起来,也不比青岛差。到处扒路修路,市民早就很反感,但问题现在都没解决。

  反而现在一些北方城市,为了招商引资,越来越重视政府办事窗口的形象和效率。青岛的行政事务大厅的窗口办事人员的态度,和他们的办事效率,并不比广东这边的明星城市差。

  所以,不要为了蹭热点,就随便拾人牙慧下结论。

  南北经济差距大的愿意,是不能用一句北方“官本位”严重和营商环境差,就能概括的。

  如果以长江为界,划分南北经济地域(传统的地理南北划分是以淮河为界)。国家给南方的政策(北京是首都,可以除外,否则,一个北京在金融、教育、医疗、科创等资源方面,可以吊打好几个南方人引以为豪的一线),北方能比吗?

  改革开放初期的四个特区,全部在南方。

  中国有两个证券交易所,一个是上海,一个在深圳。北方,一个没有。证券交易所在金融中的地位有多重要,不需要多说吧?

  多少地方望眼欲穿的自由贸易港,落地海南,也是南方。

  在自然地理条件方面,和南方比,北方远离世界海运主航道。北方在这方面也是一个劣势。南北差距越来越体现为距离国际海运主航道的距离成正相关。

  北方严重缺水,这方面限制了一些需要大量水资源的高新技术产业在北方的落地。

  北方缺少有航运价值的大江大河深入经济腹地。中国水量最大、最有航运价值的江河都在南方。水运是成本最低的运输方式,一个长江一年航运量30亿吨,是中国铁路总货运量的三倍。

  北方没有这样的大江大河,就要依靠铁路和公路运输。水运成本比铁路和公路运输要低得多。

  这方面北方有着先天的运输成本劣势。

  为什么工业革命之后,经济重心向沿海转移,沿海地带经济比传统的内陆发达呢?因为海(水)运价格是成本最低的大宗货物运输方式有很大关系。

  有人会说北方的资源丰富,南风资源匮乏,煤炭、石油等都在北方。这句说法也不能说违背事实,但在传统工业经济时代,资源丰富,是很大的发展优势;但在进入新经济时代,资源优势所占的权重下降。所以,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很多都不是资源丰富的国家。日本、整个西欧,都不是靠资源优势作为核心竞争力。美国虽然资源丰富,但它使用的大量资源也是进口。

  对中国也是一样。

  中国的南北差距,除了有政策上的差异之外,水运成本的优势,还有一个因素不能忽视,国家最看重的金融中心都在南方。一个是香港,一个是上海。中国经济第一的省份就毗邻香港,中国经济第二的省份就挨着上海。

  靠近金融中心,就有获得资金的便利条件,距离证券交易所越近,上市的便利因素也是无需多言的。

  北方在这些方面,都不占优势。北京是金融的决策中心,但不是资源配置中心,所以北京周边没有带起来类似于珠三角和长三角那样的发达经济带,倒是有一个环北京贫困带的说法。

  山东作为一个北方省份,在政策获得方面,不说和南方比,就是在北方也不占什么优势。虽然青岛港的集装箱吞吐量大大领先于大连,但大连是国家定位的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天津是国家定位的北方航运中心。北方有三个大港口,只有青岛不是国家定位的航运中心。但青岛港确是三大港口中表现最好的港口,最能体现港口地位的集装箱吞吐量,青岛港是北方第一。2019年在全国也是排第五,2020年前三个月已经超过广州。

  拿山东跟广东比,是不公平的。山东有广东某些城市的特区政策,有深圳的政权交易所吗?有广州的国家中心城市,有深圳的全球海洋城市,有深圳为主的全国综合性科技中心城市吗?

  这些含金量最高的政策,有哪个先落户山东了?国家中心城市已经批复了九个了,没有山东的城市。自贸区山东是第四批获得的,自贸区的批复顺序差不多是这样的:第一批一个:上海。第二批三个:广东、福建和天津。第三批批复了七个,依然没有山东。山东是第四批才有自贸区的,这个时候全国已经是有17个省级自贸区了。山东的自贸区落地不久,还没捂热乎,海南的自贸港又落地了。

  山东和广东比,光是政策优势就差一大截。和江苏比,又没有上海这样的金融中心依靠。

  又没有广东的珠江和江苏的长江黄金航道深入自己的经济发达地带。

  比高教资源,山东也不占优势。

  那些因为山东经济规模第三,就嘲笑山东不行的人,能否回答:山东凭什么经济可以排到广东和江苏前面?

  事实上,山东承认与广东和江苏的经济差距,青岛就提出学深圳的口号,政府派了多批人员去深圳学习。

  山东人并不嫉妒别人的成功,甚至也很少抱怨自己在政策赋予方面总是落后于人。

  今年,国外疫情失控,国家确定了12个城市分流北京的国际客流,山东这次分到了两个名额,一个青岛,一个济南。

  山东抱怨了吗?没有。山东就像家庭里那个不受宠爱的孩子,听话,不给家长惹麻烦,但是关键时候又能被家长指派任务,能给家庭出力。

  所以,一些人拿借政策优势率先发展起来的省份,嘲笑山东,对山东并不公平。

  但山东是不是就没问题呢?有的。山东本地的网友,对本地政府的批评也并不少。你去本地的论坛看看,就知道了。

  山东曾经在八九十年代培养出了很多工业品牌和大规模的企业。九十年代还有“广东的企业铺天盖地,山东的企业顶天立地”一说。山东在消费互联网时代确实落后了。这里面确实有文化保守的人文因素、和南方比,山东的企业家对于风险的偏好不如南方企业家。这一点要承认,但我依然认为,这并不是山东在消费互联网时代落后于南方的主要原因。北京在文化上也属于北方,但北京的互联网经济就不弱。看看中国的互联网经济重镇,基本都在金融中心或者靠近金融中心,或者是教育重镇。因为互联网经济能否发展起来的关键因素,风险投资是否发达,教育能否提供大量人才,都很重要。山东在这两个方面都无优势。虽然山东在初期也出现一些互联网企业,但后来就没有竞争优势了。

  看看滴滴,互联网企业,运营模式和技术因素固然很重要,但通畅的融资渠道,能够保证在烧钱大战中坚持到最后,是不是更重要。

  上篇提到的那篇公众号文章,批评山东的民营经济不行。其实,山东的民营企业也不少,但更多是在传统工业领域。魏桥集团就是代表,但传统工业现在都面临着产业升级的阵痛,又要面对新经济企业的替代竞争,利润微薄,确实不好过。这也不是山东一地的情况。

  但把这些都归于山东的的本地文化因素,基本是扯淡。

  【5】对山东人的相对保守要辩证的看

  即使山东人的相对保守文化,我也不认为都能用成败论英雄的方式加以否定。

  南方民营企业发达,很多老板的第一桶金是来自一些灰色地带,比如走私,不如制造假冒伪劣。山东这方面就循规蹈矩得多,山东人在第一桶金的积累方面就落后一个身位。

  山东人的保守,很重要一方面是体现在守规矩。这里可以举两个例子:

  一个是山东的计划生育是抓的最严的省份之一,在计划生育政策严格那些年,在山东很少看到有一家生三四个孩子的情况,这一点在南方就比较多见。

  还有一个是山东农村的自建房,很少看到有两层以上的建筑。基本严格执行了按人口分配宅基地面积的规定,而且不允许建筑面积超标。到南方农村看看,三四层的农民自建房很多见。到了广东,六七层的很常见,深圳十层以上的自建房都不少见。

  超标违建的现象在南方比较多,在山东就不太可能。

  你去山东地处平原的村子看,一排排房子形成胡同笔直有秩序,从村东头能够一眼看到村西头,基本没有超过一层的。

  所以在珠三角的中心城市,因为拆迁,得到一个单元的房屋补偿,甚至一栋楼的都有。在山东这是不可想象的,能够通过拆迁有两三套房子,已经算不错了。三五套以上的有没有?有,但极少。

  如果说山东人遵守规矩,是保守,因为这样的保守而经济落后,那也认了,因为这确实是现实。但因为这个落后并不丢人。如果全国都不遵守国家的法规,那国家还会好吗?如果都不遵守规则,都违法经营,通过赚不该赚的钱迅速实现资本积累,国家整体就是利益受损者。

  市场经济有一种与其匹配的成功学。不问来处,有钱就行,笑贫不笑娼。西方有很多资本财阀,就是通过奴隶贩运和鸦片贸易,通过抢劫殖民地积累了第一桶金,所以马克思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就客观反映了西方资本原始积累的真相。

  以资本主义的成功学标准,只要成功,不问来源,不需关注原罪。谁遵守规矩,谁就是保守。

  随着改革开放,西风东渐,这些成功学也跟着进来,大行其道。一些人有样学样,嘲笑着北方,现在开始嘲笑着山东。

  南北经济差距加大,这个是事实,山东也承认自己与广东和江苏的差距已经大到不属于一个阵营,但这不是别人可以随意遍地和妖魔化山东的理由。这两年针对山东的地域攻击增加,是与山东在全国经济地位的下降有直接关系的。这是按照贫富安排歧视链的一种心理。

  还是要劝一些人动不动搞南北歧视。南方也有不少经济不发达地区,就是广东,非珠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市容就比山东的同类城市好吗?

  广东的经济发展主要在珠三角,其中以深圳、广州、东莞和佛山四个城市撑起广东经济规模的半边天。拿非珠地区的十几个城市跟山东比,山东还真不落后。

  广东的珠三角城市圈经济发达的因素又是山东不具备的,比如珠江的内河航运能力,毗邻香港这个世界级的金融中心,深圳又有着中国顶端的金融资源证券交易所,比山东更靠近国际航运主航道。这些条件,山东哪一个都不能比。

  甩掉这几个重要因素,广东的经济就真能比山东强多少?

  为什么紧挨着深圳的惠州,也同样是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就不行,难道也是因为官本位?粤西地区,同样沿海,为什么经济发展也不行?又是什么原因?

  广东经济成功的原因有很多,但政策优势、地利之便,都是其他地方不具备,也不能复制的,并不等于广东这个地方的人,就一定比山东人,比北方人聪明,广东的文化就比山东先进。

  每一个地方的文化都有其特点,干嘛非要因为经济领先,就看不起经济落后地方呢,连文化都要拿来嘲笑?

  【6】山东也应该正视自己的真正短板

  山东有没有问题呢?有。因为篇幅就不做展开了。山东在高铁时代交通落伍等问题很突出,但山东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培养出一个国内的一线或强二线城市。山东实行群狼战术,经济总体比较平衡。胶东地区和西部的经济,也没有拉大到珠三角和非珠那么大。在青岛和济南两个城市之间如何选择,一直困扰着山东的发展。

  不能建设出一个超级城市,现在成为山东最大的短板。现在的经济竞争,已经转为城市群的竞争,城市群的地位,主要取决于中心城市在国内的地位。山东在这方面劣势明显,在竞争顶级政策和市场资源方面,不占有优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4-16 16:15 , Processed in 0.09375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