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216|回复: 0

牲产队长:教育公平,渐行渐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6-28 11:12: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雍正十二年,掌管一省文教的俞鸿图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例被腰斩处死之人。

  事情的经过很简单,俞监考许州(今河南许昌)时,妻妾奴仆泄了题,俞收了银子。

  丑闻嘛,一经散播,便如覆水。弹劾很快到来,行贿的童生们骨头软,未及加刑,争相抖露。

  清宫戏里不堪的四爷特发谕旨:

  今观俞鸿图赃私累万,则各省学政之果否澄清,朕皆不敢深信矣。……嗣后各省若有考试不公徇情纳贿者,经朕访闻,除将学臣从重治罪外,该督抚亦必照溺职例严加处分。

  翻译过来便是,各级官员,朕已经不相信了,为了扎紧制度的篱笆,今后凡涉科举一事,有胆敢徇私舞弊者,无论品级,严惩不贷。而各地一把手,亦会被追究渎职之罪。

  历史以来,中国关于考试的违法成本历来高昂。

  时移事迁,清末咸丰年间,另一场科举舞弊案,震惊朝野。而这一次,不再是寻常的夹带,而是内外勾结下的调包。

  (与今天要聊的苟晶事件一模一样)

  案发后,由副国级的一品大员柏葰领衔,共七人,血溅菜市口。

  史料记载,事迁国本,咸丰大怒。

  时至今日,中国最主要的竞争对手美国。

  录取舞弊,FBI出动,最高判65年,道歉撤职不管用。

  古往今来,不管是中华的民族传统,亦或是西方资本主义强国。

  说到底,社会公平正义是底裤,这是国本。

  一

  山东济宁考生,苟晶1997年,1998年,这两年内被人顶替了高考成绩。

  这是怎样的一位悲痛者。

  回顾80时代成长起来的人,信奉读书改变命运。

  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教育我们的老师们,多数是借由中专或师范考试,端上的公家饭。

  与他们的父辈以及身边人相比,日子定然是惬意许多。

  所以在80后90后的脑子里,都被灌输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写的一手好字,到哪儿都不愁没饭吃”诸如此类的思想。

  视线回到山东省。

  山东省属于全国数得上名号的教育强省。

  每年山东都有百万考生,学子们寒窗苦读十数年,通过中考,高考的机会。

  试图改变自己的命运。

  2000年前后的高考,

  每到七八月份,某村镇上一旦出现一名县状元,市状元,街头巷尾以及地方电视台上,都是金榜题名、鲤鱼龙门的消息。

  其实那个年代中,对高考的重视程度,远超现在。

  农村实在是太苦了,高考是中国那一代人,唯一能够实现阶级跨越的机会。

  为此,许多家庭愿意为了后代能吃上商品粮,拼尽全力。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一个复读七八年的山东考生,在那个时候非常常见。

  迫使一个考生做出八年抗战的选择,

  因为高考正类似于赌博。赌输了,继续趴着。赌赢了,扬眉吐气。

  《平凡的世界》里,大段的篇幅,描写了孙少安、孙少平两兄弟与命运抗争的生命。到头来,少安苦尽甘未来,少平被困在了煤矿。

  作为对比,小妹孙兰香考上了北方工业大学,结实了赵家公子,前途一片光明。

  写到此处,应该明白,80后,这些面对社会出现沧桑巨变的团体,高考大如天。

  二

  而为什么,近些年,高考的重要性开始弱化了呢?

  原因有三。

  一,所谓开科取士,一旦掺杂有“举孝廉”的成分,则会大幅度削弱寒族进阶的概率。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学而优则仕,是一维考察。这种制度,死板,却相对公平。当“取仕”的维度不断延伸之后,君子之泽,开始发挥作用,含赵量便开始发挥作用。

  更可怕的是,一个小小的班主任,便可以操纵国本(专指高考),这是当权者需要深刻检讨的问题。

  苟晶被班主任操作,顶替成绩这样的问题仅仅是个例吗?

  户口迁入少数民族地区,降分参加高考,这样的事情还少吗?

  替考代考的行为,又如何禁止呢?

  二,制度的篱笆,现已是千疮百孔。高考之外,来争夺稀缺优质资源的,不胜枚数。譬如,人大附中的孩子都知道,学习不努力,只能去隔壁。譬如,自主招生中的猫腻。譬如,健美操冠军与清华特招。

  三,高考长期以来,保持着重要的地位,是因为其跳板的价值。而随着社会阶层的日趋稳固,跳板所能带来的杠杆效应,必然缩水。混乱是阶梯,反着理解,你懂的。

  倘若一条道越走越窄,势必逼迫着人们,寻找新的通道。

  上下求索几次未果后,社会上戾气就会滋生。

  教育资源的稀缺,原本就会带来不公平。

  苟晶的问题,就是资源稀缺下的典型,如果不严肃处理责任人,任其继续产生发酵,不公平现象会越发严重。

  这里的后果,堵住的是一个努力奋斗人的上升渠道。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应对社会阶层的广泛固化,只有通过近于严苛且公平的国考,为广大寒族打开了另一条命运通道。

  只有让劳苦大众,看到阶级提升的方向,社会的戾气与不安定因素才会平息。

  高考的权重决不能降!这是强国恒强的根本。

  三

  就一国而言,高考依旧是整个社会公平的底裤。

  于底层人民而言,高考是少数能够实现阶层跃迁的抓手。

  这段话,一定有许多朋友反对。

  反对原因一般有两点,一是三百六十五行,行行出状元。二是,考大学之于个体命运的影响,过于微弱如此一来,高不高考又有何妨。

  第一个观点,需要放在大的时代背景下考量。当一个国家,从积累型的工业社会,步入消费型的现代社会,则会释放出天量的机会。

  平凡的人,但凡能抓住一个,就足以改变命运。

  连校门口卖麻辣烫的夫妇,都能月入三万!

  问题在于,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逝琉璃脆。阳光灿烂的日子,眨眼即过。我知道许多长辈,依靠一手木匠艺,或油漆活,硬是在城里攒下了几套房。

  十年前,入手特种机械磕工地的;五年前,在中关村贩卖PPT的;三年前,良心不要炒币的。

  到如今,机会越来越多的向资本与技术聚拢。距离越远,辐射呈几何级数递减。

  假若趋势不变,那么给即将步入象牙塔的学子的建议,则是——让所学靠近未来的技术,让所学靠近资本。

  第二个观点,反驳起来比较容易,不是大学教育越来越水,那是你的大学。

  其实,明眼人早就发现,优质资源就那么些。“211”多了,就会有“985”。“985”泛滥,自然有“C9”对付。

  77年恢复高考,录取率约为5%。拿这个指标卡,头部院校毕业生,大概率上会收获一个相对Easy的人生。

  那什么叫Easy的人生呢?

  尊严,尊严,还是尊严。

  薪资水平,职业前景,社会保险,工作环境,社会地位,统统关乎一个人的尊严。

  四

  “没有公平,就失败了。”

  这句话,在14年的时候,是人民日报刊文纪念邓公诞辰110周年时写的。

  党媒还说,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

  于控制舆论的上流社会而言,知识与见识这样的好东西,从来是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读书无用”,那是说给穷人听的。

  当然了,仍然有许多“章泽天”们,可以另辟蹊径,走进清北,到达人生巅峰。

  正因为此,我们穷人,更应该捍卫的,是这一制度的尽可能的不变味、不走偏,不被玩弄,不被亵渎。

  然后,在规则中,坚持些,刻苦些、努力些、自觉些、发奋些。

  支持公平,支持苟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3-28 20:07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