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611|回复: 0

徐吉军:新旧动能转换显成效,山东探索进入新格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6-27 14:00: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0年以来,新冠疫情已经重创全球经济,中国经济同样未能幸免。

  以5月下旬两会召开为标志,全国各省再次开始了一边防疫一边复工的热潮。

  山东省作为首先复工复产的省份,在疫情经济中率先走出了振奋人心的步伐!

  1  山东战疫

  客观而言,山东省在新冠疫情中的战疫表现非常卓异。新年初一开始全省交通管制,进行物理阻断,有效控制了病毒传播。

  更重要的是,从湖北省尤其是武汉市务工回乡过年的山东人高达五六万人,在各级防疫人员严密的追查下,几乎无一漏网。

  在疫情最严峻的时期,防护物资匮乏,付出最多,承担风险最大的是乡镇和街道基层工作人员,他们唯一的防护物资就是口罩。

  新冠疫情中,山东的表现值得称道,全省累计不到800例,其中济宁市任城监狱密集传染200例左右。作为一亿人的人口大省,疫情能控制到这个程度,山东人民应该非常满意。

  据分析,山东由汉归鲁人员之所以感染较少,主要与山东人身体素质好以及爱吃大蒜、爱喝白酒有关。

  济宁市任城监狱感染事件发生后,山东省果断应对,迅速控制住疫情传播,后续的调查处置方案体现了相当的政治敏锐度。山东省司法厅、监狱管理局主要领导被撤职,并立案审查。

  这一姿态迅速将全省上下抗疫的精气神凝聚起来,有效地降低了损失,成为全国最早复工的省份之一。这才是有过能改,善莫大焉。

  相比而言,同样因为监狱管理不善造成密集感染的某省,在处置有关责任人员时颇有轻描淡写之感。

  这种对比,更加体现了山东人讲政治、顾大局,能打硬仗的特点!正是因为这种心胸气度,山东人才能在在疫情最危难的时刻将家底捐空,对湖北疫区几乎做到了有求必应。最令人感怀的情景是支援给外省市一位优秀的省长和一位优秀的市委书记。

  回顾新冠疫情的战疫过程,山东人民有理由感觉到自豪,受到鼓舞,对未来的发展更应该充满信心!

  2  虹吸效应

  从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人口向大城市集中,向中小城市集中,是世界范围内的发展趋势。国家发改委在《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一书中科学地得出了相关的结论。未来的全球经济竞争,依然是核心都市圈的竞争,是人才、资金、科技的竞争。

  198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的人才、企业、信息、资金都向大都市汇聚。大城市体现出强于中小城市的虹吸效应。

  日本在广场协议后为了刺激经济发展,在广大乡村进行的基础设施建设,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许多村庄和乡村道路已经荒废,让给了野生动物。

  正是因为这一发展规律,中国才坚定不移地制定了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成为继美国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日本东京湾区后成型的世界第四个大湾区。

  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人口达6956.93万,GDP生产总值突破10万亿元,约占全国经济总量的12.17%,是全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和重要增长极。

  相比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战略,甚至与长三角、京津冀相比,山东的发展显然面临很大的不足和挑战。

  无论人才还是资本,在流动时都会体现一定程度的马太效应,也就是强者愈强、弱者愈弱。在东部沿海,山东面临着从南到北的全方位竞争,更面临安徽、河南等内陆省份的激烈争夺。

  正是为了尽快度过疫情危机,化解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山东省在应对新的经济形势,制定发展战略时,终于跳出了前些年保守有余创新不足的惯性。

  为了做大做强省会济南,山东省将莱芜市并入济南划区;启动济南市政府北跨黄河,到黄河北岸带动周边发展;陆续扩展新旧动能转换区辐射空间;跨越黄河的桥梁隧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国际医疗城、中国氢谷、中国烯谷等重大项目启动,已经奠定了济南市飞跃发展的基础。

  在推进济南发展的同时,日前,烟台市的蓬莱市和长岛县划为蓬莱区,烟台市体量更上一层楼。

  连续在行政区划方面做出大动作,表明山东已经意识到缺乏国际化核心大城市对经济发展的制约。通过提升省会济南的体量和发展面貌,吸引资金和人才流入山东,这是山东长远发展的动力之源。

  在做大做强核心城市的同时,2020年山东省开始推出《山东省村庄布局专项规划》初步方案。这一规划思路,体现了山东全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长期战略。

  客观来看,这一战略,在中长期时间内符合世界产业竞争的客观规律。

  不过,一个正确的发展方向,要做出好的结果,更需要具体工作中稳步推进,将工作做细做稳,全面照顾到农民的切身利益。

  在具体工作中,绝不能将广大农村的新型城镇化进程看成唐僧肉,人人都想分一杯羹。坚决杜绝涸泽而渔式的发展思路。

  以山东省的面积、人口、区位来看,未来将形成济南城市群、半岛城市群、鲁南城市群三大核心城市圈,围绕城市圈进行资源集聚,产业布局,协调发展,是山东的必经之路。

  宏观来看,山东南面是长三角经济圈,北面是京津冀一体化的首都经济圈,西部是郑州为核心的中原经济圈。山东省简直是无枝可依,既然找不到协同发展的伙伴,那么只能靠自己。

  2020年以来,山东省展现出来的发展势头非常有力。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山东表现出来的超前思维和跨越式发展战略,引起了不同角度的反对意见和质疑。

  任何质疑都有其合理性和立足点,天下万事无非是权衡而已。在利益分配和发展方向上如何协调,将对山东省内的领导力和亲民意识构成考验。

  3  宏观定位

  大众心理习惯推崇成功者而贬低失败者,山东的发展暂时遇到了的困难,有些人开始否定山东人或山东文化,显然缺乏客观评判的态度。

  这两年,山东经济增速放缓,与广东和江苏差距变大。在山东省领导主动揭盖子反思的背景下,全省上下知耻而后勇,持续反思自身不足,轮番组团去南方发达地区观摩学习,试图通过学习获得发展灵感。因此,也引发了舆论对山东人和山东文化进行反思和批评的热议。

  公平而言,这几年山东经济表现不佳是事实。但是各省经济发展的比较不能简单以成败论英雄,而是要进行客观分析,找到准确原因。

  当一个省能够主动反省自己问题时,说明他还有参与竞争资格和清醒的头脑。

  当一个地方彻底垮掉的时候,谁还在乎你怎么样。

  显然,山东人反省自己是为了山东发展的更好更优秀!

  中国如此之大,34个省市堪比欧洲44个国家,每个省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特点和发展方式,全国各地都热衷于互相交流学习,但是很少有跨地区复制模式的成功范例。

  不结合好本地特点和优势,盲目照搬甚至生搬硬套,有可能会出现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现象。

  中国古代大部分历史阶段内,中华文明的国力布局和经济重心一直在长江以北。

  经历了西晋灭亡,汉人南迁,到了隋唐,依然是北方称雄。北宋建国后,北方未能完成统一,但是东京汴梁依然是最繁华的都市,河北山东依然是国家经济的根本所在。

  北宋灭亡后,金占领北方,中国的经济中心开始转移到江南。自南宋开始,中华文明历经元灭南宋,汉人亡国百年,明朝崛起,满清统一天下,中国经济的重心一直在南方,北方经济一直未能充分复苏。哪怕是中华民国时期,依然是南方强于北方。

  新中国成立后,在苏联的支持下,经济重心首次出现南北均衡的局面,大量的重工业项目布局于东北三省,同时上海和南方城市由于受到美国海空力量的威胁,一直未能充分发挥经济潜能,甚至后来又面临苏联的战争威胁,被迫启动了大三线建设。

  综合评估,直到改革开放,新中国经济的经济布局南北相对平衡。

  改革开放后,广东省占据了得天独厚的优势,经济飞速发展,昔日的小渔村深圳发展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城市,就是广东省经济腾飞的最佳样板。

  南方沿海各省经济快速崛起,东三省经济无奈下滑。中国经济的重心从此又一次转移到南方各省,尤其是沿海地区。

  在历史和现实多重因素交互作用的背景下,南北经济失衡绝对不利于中国的长期发展。

  尤其是在中美关系依然处于剑拔弩张的现实背景下,南重北轻的经济布局,存在较大的国际地缘博弈的风险。

  山东省,在国家经济布局中承担了北方各省经济发展领头羊的角色。

  如果山东省经济再衰退,那么长江以北将完全落后于江南各省。这种局面,不利于国家战略布局,一旦国家出现重大危机,南强北弱就会引发相当严重的后果。这是历史证明过的客观事实。

  作为北京的南大门,山东省一直是中央最可信赖的省份。2003年非典和2020年新冠疫情,两次危机期间,山东省对北京市和武汉市的支援都是不遗余力。关键时候靠得住,是山东人民的担当和使命感!

  新中国成立后,山东一直是国家战略和经济布局的关键性重要省份。改革开放以来,山东GDP总量几乎没有跌出过前三,一直以强省的身份出现。1982-1985年,山东更是连续四年称霸全国。更重要的是,山东也曾屹立潮头,甚至在某个阶段引领全国经济发展的风向。

  2018年,国家正式批准将山东全省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这是党的十九大后获批的首个区域性国家发展战略,也是中国第一个以新旧动能转换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

  新旧动能转换战略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山东经济发展模式调整的重视,也体现了山东在全国重要的经济地位。

  4  人文优势

  山东人爱唱《谁不说俺家乡好》,这是山东人热爱家乡的心声。山东人目前全省人口一亿人,但祖籍山东的人遍布全国各地,广义上的山东人约1亿5千万至2亿人。

  清代以来,山东人闯关东形成移民潮,到1911年,东三省的山东移民约700-800万。1912-1949年,山东人闯关东的总数超过1830万,留在东北的山东人有792万之多。

  一山一水一圣人是山东的标志。孔庙所在地曲阜,作为儒家圣地,在中华民族传统上的地位不亚于耶路撒冷之于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

  山东人深受孔子和孟子两位圣人思想的影响,最讲究伦理道德,与人交往最重诚信仁义。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子夏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管仲和鲍叔牙两位好友,伯牙子期在泰山同奏“高山流水”,都是山东人重情重义的经典故事。

  齐国孟尝君酷爱招揽能人义士,门下门人众多,人称战国四君子。后世隋唐英雄秦琼秦叔宝,人称小孟尝,也是山东人里的典型代表人物。

  宋代以后,山东受水泊梁山文化的影响也比较大,对待兄弟朋友极其义气,当兵打仗从来都是不畏生死,冲锋在前,不甘人后。

  豪爽仗义之人必爱酒,因此山东人擅酒,爱豪饮,实属性情中人的直接体现。

  山东人讲礼仪坐次,讲长幼有序,好客善友,有观点嘲讽山东人喜欢排座次,上酒桌吃饭前必定论个一二三顺序再入坐。这难道这是落后文化吗?有人认为是繁文缛节,岂不知这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绅士风度,是文化先进的标志。

  难道不论长幼,对客无礼才是文明吗?很多人热衷于学习欧洲的贵族礼仪,岂不知中国传统的礼仪同样充满了文化气息。

  尊卑有序、长幼有别是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岂能一言而否之。即便是在西方,一样要讲究宴会礼节和社交礼仪,所谓英国绅士风度核心要素就是彬彬有礼富有教养。

  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讲秩序守规矩都是有教养的表现。从小在家不讲规矩不遵守秩序,出门在外必定惹人烦恶。

  讲秩序,守规矩,这恰恰是山东人的优点所在!山东人在反省自己,学习别的地区时,绝不能妄自菲薄!

  5  品性一流

  山东人官员比例比较高,是解放战争以来逐步形成的历史趋势。新中国成立前,山东总人口约4000万,其中男性2000万,除去老弱病残者,青壮年男性最多不超过1000万。

  在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中,山东人中却有1100万人次上前线支援,100万人当兵,22万人牺牲。

  建国后这批山东军人普遍进入各地基层组织,所以山东籍干部从建国起就非常多。

  清朝末年,山东人闯关东,是一波移民潮,东三省大部分是山东人;山东解放军十万进东北,又随着林彪挥师南下,接收了南方各省份的基层组织,最后天下太平,士兵干部大多就地转业。

  如此一来,山东人扎根全国各地,受祖辈影响,很多后人依然心念故乡,念及乡情,对山东同乡比较照顾是人之常情。

  近年,每次干部换届,总有人津津乐道山东出了多少中央委员。其实,山东干部进入高层决策层的比较稀有,大多是做到内阁就差不多了。

  坊间戏称“上海干部进中央,山东干部守边疆”。在新疆和西藏的山东籍官员相当多,山东还对口援藏,稳定压倒一切。

  山东在全国的干部虽多,大多兢兢业业为当地发展呕心沥血,很多人经常顾不上家庭,更谈不上刻意照顾家乡。孔繁森就是病倒在支援西藏发展的岗位上。

  自古以来军事家和良将以山东人最多。山东人适合从军从政的一个典型特征是忠诚,忠诚信念渗透在灵魂深处。山东人认准了值得为之忠心耿耿的事或人,必定忠诚有加,不会有丝毫懈怠,为朋友同生死,共患难,两肋插刀,忠于亲人,忠于家庭,忠于朋友......

  山东人如此难能可贵的品质,非常适合在军队服役,所以很多部队喜欢招收山东兵。这样的品质,同样很容易受到政界中人的赏识认可。

  因此,政界中常见山东人做到高位实属正常。毕竟脑生反骨的人,任何人都不会喜欢!

  有些人将山东人的忠诚与服从蔑称为奴性,这是他们所无法理解的美德。所有的灵长类都具有社会化属性,也就是依赖群体求生存,在群体内部必然存在等级跟秩序忠诚与服从。

  中央再三强调要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足见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的重要性。

  有人以南方人爱从商,嘲笑山东人保守爱从政。其实这是历史和现实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研究江南历史,江南人从南宋、明、清、民国,都是做官的主力。东林党人大多是南方人,蒋介石政权主要靠的就是江浙财阀。从这个角度讲,说南方人不爱做官显然只是短期现象。

  从领导干部任用机制上看,由于我国南北方、东西部文化的差异较大,任用干部时要多进行南北东西大交流,使不同文化背景的干部在一起共事,更容易碰撞出促进发展的灵感。

  多年以来,从外地调到山东的干部,都对山东的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地作用。

  6  重商意识

  世人常说山东人不喜欢从商,其实这一观点并不准确。齐鲁大地自古临海,山东人自古以来擅长商业,至今依然具有独特优势。

  但是,客观来看,山东对商业的重视程度以及对商人的尊崇意识,显然不如南方沿海省市。这个明显的意识短板,山东要想发展,必须从上到下树立尊重商人,推崇商业的思想意识!

  历史上,齐桓公用管仲治国,鲁商曾为天下之最。

  齐桓公用管仲为相,管仲推行国营经济的思想理论,领先了西方经济学两千多年。今天的中国经济国营公有主导的特殊优势,依然有着管仲经济学的特点。

  现在经济学家们热衷鼓吹的西方经济学思想,在齐国管仲那里其实都已经有了实践。

  管仲关于经济统计、国家财政、税收、货币、粮价、国营企业的论述,尤其是关于贸易战和金融战思想,目前仍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管仲为相的目的是让齐国称霸,要称霸就得先富起来,要民富、国富、皇家富、自己家也要富。

  金钱虽然不是万能,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要做到大家都富就需要大家齐努力,就要人尽其才,地尽其力,物尽其用,核心要点就是不偏激不教条,审势度势随机应变。

  自齐国被秦国吞并以后,商君以法家治国,商人的地位一直未能得到保障。从此,中国文化中就缺失了重商文化,对商业的轻视甚至仇视是儒法道释的共性。

  近年,由于错失了互联网经济,山东商业在品牌影响力上稍显逊色。鲁商应对目前的竞争环境,锐意进取创新精神仍有不足。

  鲁商作为一个群体,也应该追寻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不妨从管仲学说开始学起,再结合现代经济学理论,将鲁商的传统发扬光大,再创辉煌。

  迎难而上的山东,这两年在世界各地积极展开双招双引活动,已经改变了山东人传统的保守和乡土形象,也扭转了经济发展的颓势。

  未来,在提升了济南、青岛、烟台等核心城市吸引力之后,山东省将扭转人才外流的惯性,成为吸引人才、资本、科技的新高地!

  经济发展既不能只靠民间自发,也不能只靠政府引导管理,而是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山东民营经济的活力无限,行政力量过于强大,会形成天花板。山东一旦把民间的活力释放出来,经济就会翻天覆地。

  政府部门管理意识和服务意识的关键区别是:法无禁止皆可为与法无许可不可为。政府的任务就是为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打击黑恶势力,减少行政干预,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作为新旧动能转换试验区,山东省应该努力学习广东省和浙江省勇于创新先行先试的胆识,主动尝试应用新模式新机制新形式,不能以等靠要的心理观望,以免错失历史性重大机遇和经济实现再腾飞的关键窗口期!

  山东省内目前行政的力量太大,市场的力量太小,应该努力学习上海政府部门的服务意识,真正做到为经济服务而不是直接抓经济,山东经济会更加活力十足。

  对比而言,江苏省作为经济大省、经济强省经济发展方式与山东相似,实体经济发达,大企业、工业园区非常多。不过江苏省政府部门的服务意识要强于山东。

  高举高打一贯是山东经济发展的重要特色,在国家战略的支持下,目前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工程高歌猛进,山东经济必将迎来新的一轮爆发。

  山东人最喜欢在赞美声中低调,在质疑声中昂首,期待山东拿出最好的答卷!

  作为山东人,期待山东走好新旧动能转换和新型城镇化发展这两个关键战略,更要将三大城市群建设好,吸引世界各地的人才和资本进入山东,助推山东飞速发展!

  期待山东人民齐心协力,同舟共济,共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车轮!

  期待我们的大山东更美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7 20:02 , Processed in 0.17195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