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832|回复: 0

卡夫卡很忙:闲话科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6-27 10:56: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小时候看台湾版的《包青天》,隐约记得有一集是科场冒名顶替的。

  既然有包青天在,三个铡放在旁边威风凛凛很有戏剧效果,坏蛋肯定是一刀给咔擦了。但宋代有优待读书人的潜规则,虽然已经形成了成熟的科举制,但并没有因为隐私舞弊而大规模杀官的记录。

  第一个开了科场杀戒的是朱元璋,明初的南北榜事件,一口气连累了一批大臣,除了主考刘三吾年纪太大,皇帝没下得了手,其余几个主考官一律凌迟处死。

  大明朝的开国皇帝其实是天下一等一的权术高手,难道不知道南北榜事件里这几位主考官着实冤枉?

  中国历史上从南方起兵北伐成功建立大一统的,也就我大明朝了。

  开国功臣这就跟企业创业搞原始股一样,汉代的刘邦手下一批丰沛故人,倒不是说这个地方盛产人才,而是这里的老大造反成功,当了皇帝,以致于鸡犬升天。

  朱元璋在江浙一带起家,开国的文官武将都是所谓的南人。

  如果我们再退回去看中国大一统的历史,其实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南方人跟北方人之间彼此芥蒂就很深了。

  如日中天的大唐为什么闹起了安史之乱,其实这也跟地域炮有关系,当时李世民统一中原对河北地方豪强们,手段用的不够足,到李治武则天夫妇修理关陇贵族倒是很成功,但此消彼长,河北的土豪们却由此得到了生存发展空间,等到安禄山起兵,这些土豪们趁机互相勾连,等到藩镇割据,北方来的异族统治者并不太擅长地方治理,所以一直到元末,河北一带都是长期搞实际上的割据,元朝又分四等人,黄河以北和黄河以南的汉人都被区别对待了。

  等到朱元璋以南统北,他就要面临一个如何重新整合南北人心士气的难题。

  科场案不过是个筏子,为的是给北方豪杰看看,皇帝对待南北人等是一视同仁的。

  几个主考官死的冤枉吗?其实也不算冤,如果连这点子小心思也看不出来,还跑去为国家主持抡才大典?定一个渎职不为过吧!

  在团结人心的时候,你丫倚老卖老,仗着自己的名声,非要跟皇帝对着干,那么只好借人头一用罗。

  后来明朝的科举就按照南北分榜,最后统一再进行殿试,你说有没有可能有人作弊?

  当然作弊的人多,但死于作弊的人,也很少有记录,从明成祖朱棣以后的皇帝,逐渐被文官们控制在手上了。

  文官们发明了一套所谓的师生体系,看起来好像是尊师重道传统美德,其实呢,学生们联合起来吹捧老师,老师花力气提拔学生,得了个好学生,基本上能跟得了个好儿子看齐了,说穿了,无非就是彼此结成利益公共体。

  后来江南缙绅动不动就结社,为的也就是彼此吹捧名气,抱团取暖,谁的名气大,那么就是地方势力指定的科举候选人了,各路考官都不得不给一点面子,否则就要被人轮番过来开撕了,什么秦淮河的名妓们,都是交易里的中介人罢了。

  最后终于搞成了一个东林党独霸天下的形势,后面就是我大清的事了。

  我大清朝为了科场的事杀人杀的最多,从顺治起,一直杀到慈禧太后的痨病老公咸丰皇帝。

  不过等到西太后掌权,地方势力因为办团练搞得尾大不掉,所以在科举上也就不敢随杀人立威了,西太后的权威是建立在讨价还价上,那些跟她交易的对象,都是文人出身的汉人地方势力,比如曾国藩,比如左宗棠,比如李鸿章。

  最后出来一个袁世凯,人家虽然读书不行,但好歹也是书香世家,大族出身的,弃文从武那是自我选择。

  我每次研究清朝的科举制度,便觉得非常有趣。

  清朝的皇帝最爱拿明史当教科书,当然,他们的明史跟我们看到的肯定不是一个版本。

  从顺治起,大家都最怕文人结党营私,不过只有老实孩子雍正才会天天把朋党论挂在嘴边,直接对着江南文人上下其手。他儿子史上第一写诗狂魔倒是别处心裁的搞了个编书洗牌大法,一部四库全书,背后人头滚滚,血流成河。

  不过有一说一,因为心里充满了猜忌,反倒是在科场上非常严厉,科举制度选拔出来的士人在皇帝手上有妙用,往往要亲裁名次,施恩于下,三鼎甲更是非汉人不取。

  只是到了末世皇权不稳,慈禧点了个蒙古状元,与其说是太后不熟悉政务,倒不如说是拉拢政治伙伴的手段罢了。

  写了一篇苟晶,总不能满意,明天再发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4-26 22:19 , Processed in 0.09375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