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天是一个标志性的日子,因为香港市场,诞生了一家市值达到了1万亿港币的上市公司。
如果你不是专业投资者的话,一定想不到,它就是:美团点评。
从今年3月20日遭遇了疫情冲击开始,股价就如同窜天猴一般,暴力往上拉升,3个月时间上涨幅度达到了1.38倍。
(「美团点评」2020年6月16日及之前股价走势图)
实事求是地坦白,明哥完全没有预料到这种行情,也必然没有参与进去。
道理很简单。在我们的投资认知体系内,无论是美国的亚马逊、微软、苹果、谷歌,还是中国的腾讯、阿里巴巴,到达1万亿境内货币之一单位的市值时,有几个明显的特点。
第一:轻资产,纯线上产品;
第二:在行业内取得了统治性的垄断地位;
第三:互联网服务不具有地理上的边界性;
第四:取得正利润后,连续多年高速增长,不曾停滞。
然而,2020年第一季度的美团点评,不具有上述4个特点中的任何一个。
首先:美团是线上产品、流量和线下服务,紧密结合的模式,要依托于庞大的线下餐饮、骑手、仓储、旅行社、酒店和其他低频服务供应商。这种一种重资产模式的运营模式,其运营利润率很难高起来。
其次:先不说在旅游、酒店等方向存在携程、去哪儿等强劲的传统对手,哪怕在到店、到家的优势领域,还存在着:饿了么、阿里口碑、盒马鲜生、朴朴超市等竞争对手。
第三:美团的所有服务,都具备地域性。也就是说,北京某区的餐饮店、外卖骑手、生鲜配送仓库,只能覆盖本地域的消费者,不可能跨区、跨城市、跨省份运营。
第四:2020年Q1总收入为167.54亿元,和去年同期的191.73亿元相比,下滑12.6%;调整后净亏损2.163亿元人民币。
所以,我无法理解2020年上半年,到达了1万亿港币市值的美团点评。这已经超越了我的个人认知范围。
当然,明哥的意思,并非说「美团点评」不是一家优秀的公司,也并非妄议将来就一定不会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的基础设施。
我的意思仅仅是,在一切并未明朗,道路还很曲折的2020年上半年,任何人的想象力都不能去挑战投资认知,或者说:常识。
那有可能是什么力量,在不断驱动着美团点评的股权市值,站到了万亿港元的巅峰呢?
美团点评,可能在寻求和「滴滴出行」的合并。
传闻已经有板有眼了。据称,合并谈判进入了深水区,就差怎么安排滴滴的中层人员和某些业务线的员工等细枝末节的问题了。
以后中国的互联网行业,领头羊是腾讯、阿里;二线军团就是4家争辉了:美团、字节跳动、拼多多、京东。
和大多数外行人理解的合并不一样的是,涉及数百亿美元资产的合并,很可能并不需要动用现金,而是双方股权互换。
简单说,滴滴的股东们让出股权,换成美团点评的股票。
只要美团点评的股价足够高,市值足够大,那么并购时,付出的股本数就少、原来股东让渡、摊销流失的比例就少,合并的阻力就越来越小,动力就越来越大。
所以,美团点评公司股票的几乎所有参与者,尤其是腾讯,都乐于推动股价的上涨,来间接助推吞下滴滴。毕竟,滴滴也是腾讯系的公司。
2
昨天的欧美市场、今天的A股,都全面上涨。
换句话说,上周四的美国股市,近似于熔断的大跌走势,本来就莫名其妙。全市场都找不到合理的原因来解释。
驱动美国股市继续往上涨的力量,却越积越多。
首先:美联储宣布,将直接购买企业债。其实在3月份拯救市场的流动性时,美联储已经在购买企业债的ETF了,当时也承诺了会直接购买单个公司的公司债,但至今都没有真正实施。
购买企业债券的ETF,相当于针对企业债市场的权重债券,或者主流债券,输入流动性;现在更精准地,购买单一公司的,那就相当于在精准施策了。
其次:中美关系,迎来了难得的喘息之机。
美国联合航空、达美航空已经获得上海市疫情防控保障能力确认函,他们所申请的中美航班获得批复,每周各运营两班;另一方面,美国运输部在6月15日表示,放宽中国航空公司的赴美航班数量,每周将允许4架航班执飞往返美国的航线。未来中美航线整体数量会从目前的每周4班翻倍至8班,随着疫情的稳定,未来航线有望持续恢复,直到过去的正常水平。
6月15日,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美国将允许美国企业在下一代5G网络标准设置方面与华为合作。
请注意,这里美国并没有推翻之前司法部的技术、设备禁令,而只是允许美国企业和华为共同协商5G标准。标准本身,是一种务虚的协议,并不涉及到技术、设备、原材料。
得意于此,明哥看了眼现在的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已经上涨了+2.18%。美股气势如虹。还是那句话:
美国股市的长牛行情,现在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里路的第一步而已。
看到这里,明哥看了眼所有股民都能买的品种:「纳指ETF(513100)」,觉得它更香了。明天向家里领导申请,把压箱底的嫁妆钱,都拿出来加仓。
3
最近海外市场,不仅从疫情的阴霾中走了出来,美国股市更是站上了历史新高度。
A股的上证指数,也要再次冲击3000点了。
对于既想参与投资,又不想承担太大风险的大多数新股民而言,是一个很好的入场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