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484|回复: 0

豆腐乳:病毒冲击食品供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6-15 20:44: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昨天央视采访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吴尊友提到:

  “北京市曾经将近60天没有出现病例,不应该是北京当地自然发生的。那么这种的输入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污染的物品带到了北京,还有就是感染的人进入北京造成的传播扩散。”

  他还说:

  “我们在采集含有病毒的生物样本的时候,这些样本都是储存在低温的环境,温度越低,保存的时间越长。像冷冻一类的食品,如果污染的话,这个病毒可以在这些表面存活2~3个月的时间。”

  现在病毒溯源工作还在进行,难度相当大,还不能确定病毒就是通过生鲜冷链低温保存入境的。不过这也给科学家提供了一个机会,考察跨国的低温冷链是否会保存并传播新冠病毒——类似的研究在目前疫情没有压制住的发达国家怕是难以进行了,那里流行病学调查都不容易做,感染都难以溯源,反倒是压制住疫情的国内有了这次难得的机会,调查跨国食品冷链会不会导致尚未纳入检疫的新发病毒输入。

  网上流传的看似搞笑的从帝王蟹和象拔蚌上取样调查,其实是严谨的应对疫情态度。

  但假如,我是说假如,病毒真的可能通过跨国食品冷链传播,这一事实恐怕会对全球食品产业链造成更大的冲击。

  网上热传是三文鱼冷链沾染了病毒。不过三文鱼去年进口额也就10万吨,真大头的还是其他日常食用肉类。比如受到非洲猪瘟等的影响,国内猪肉价格去年大涨,2019年国内猪肉进口创下历史新高,达210.8万吨。一季度时海外疫情还未明显扩散,猪肉进口量维持高位,猪肉进口量95.1万吨,同比上涨184.51%。

  等到疫情在海外扩散,疫情对全球食品供应链的威力终于显现。海外部分大型生猪屠宰企业出现停宰或停产操作,港口物流也受到影响,这几个月的猪肉进口量恐怕要大幅下降了。

  假如病毒真的可能通过跨国食品冷链传播,猪肉进口有可能会极度降低甚至彻底禁止,等到检疫措施完善之后才会重新开放。事实上,目前生鲜食品无论生产、流通还是进入市场的环节均没有新冠检测一项,想要完善可能需要时间。

  根据今年1月份中美达成的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中国将在两年内增加购买价值320亿美元的美国农产品。根据中美两国陆续发布的相关数据,即便在疫情发生后中国仍在坚持履行这一协议内容,分别购入了数量不等的大豆、猪肉、玉米、小麦等美国农产品。

  假如疫情真的影响到猪肉进口,特朗普政府可能会借题发挥指责中国违反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继续贸易摩擦——不过这也不意外,毕竟第一阶段贸易协议更像是休战,等美国疫情缓和后,特朗普还会拿贸易问题对中国做文章的,大选前特朗普可要指着贸易问题竖立中国“假想敌”拉票呢。

  随着我们对病毒的认识不断加深,病毒对全球食品供应链的冲击可能愈发深化。也许,病毒仅仅能通过冷链传播甚至都可以算好消息,毕竟哪怕全面禁止进口猪肉,随着国内产能的不断恢复,国内猪肉价格也可以逐步降至合理区间。但假如连大豆进口都能传播新冠病毒(此处只是举例,事实上几乎不可能),那么切断大豆进口将会造成较为严重的输入性通胀,国内养猪成本也会上升。

  当然,现在我们也不必太过恐慌,毕竟国内的猪肉还是能吃的,没有爆发出能猪传人的病毒。假如真有一种更可怕的病毒能通过日常使用的猪、牛、羊、鸡等传染人,恐怕我在之前脑洞大开的《疫情时期的生活》里提到的“普通人可以通过市面上的人造肉补充蛋白质”就要实现了。

  当然,由于部分屠宰企业关闭,这一点倒是在美国实现了一部分——美国3月豆腐的销量比2019年同期增长了66.7%,5月份时销量仍然增长了32.8%。

  这个疫情蔓延的世界真的太疯狂了,王辰院士的那句话言犹在耳:

  “我们现在还都(对新冠病毒)缺乏想象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7 15:05 , Processed in 0.32823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