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861|回复: 0

明哥在路上:1000万元撤稿费的背后,是财经文人的励志史,更是堕落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6-14 21:36: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

  2020年6月9日晚间,《财经》杂志发布一篇深度调查文章:《蔡国华腐败大案开审:涉案103亿,北京、上海、香港多地拥有天价别墅》。文章以庖丁解牛的专业手法,揭露了某银行前任董事长违规贪腐的内幕。

  本来这只是一则金融体系内部人士、寄生于银行的商人们,如何龌龊行事的历史。

  没想到,牵出萝卜带出了泥。

  原来,2016年5月份,《华夏时报》刊登了深喉文章:《私分公款添铁证,单人或超7000万,某银行高管外资账户首曝光》。

  蔡国华为了掩人耳目,舆论公关,要求和自己过从甚密的商人,向该报纸总编辑吕平波,支付了撤稿费1000万元人民币,后果然得到了该报纸公开发布的《撤稿公函》。

  吕平波,是谁?

  你对这名字很陌生,正常得很。因为这位总编辑,在互联网上常用的笔名是把名字中的最后一个字,拆分成两半:

  水皮。

  多年以来,他以犀利的笔锋,痛陈中国股市的制度弊病,为底层股民而奔走呼告,系列杂谈文章《中国股市的十万个为什么》堪称当代中国财经领域的现实版《呐喊》。他本人被人誉为股市中的鲁迅,财经界的良心。

  然而,我们面对这位热血仗义的文人,顺藤摸瓜,条分缕析地扫描他的成长史,却发现:

  这是一部励志史,背后更是一部堕落史。

  2

  1982年时的这个有志青年,还不叫「水皮」。

  18岁的吕平波,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复旦大学的新闻系。从苏州小城市,来到了大上海之后,他并不满足于本科学历。本科结束后,他就进入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深造。

  新闻人都天生有种「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使命感。在他们的心里,手下的笔、口中的话,都有可能成为撕破社会黑幕的力量,为弱势群体们撑起一片天。

  然而,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是残酷的。

  吕平波研究生毕业之后的第一份工作,是《中华工商时报》,他刚加入时怎么也想不到,一呆就是18年。彼时的小记者,报社的晚生后辈,活生生被岁月磨成了油腻的中年大叔。

  比他晚3年进入报社的胡舒立,只待了6年,1998年就创办了《财经》杂志,开始为日后的大佬地位奠基;

  和他同年进入报社的何力,待了12年,2001年时也自立门户,创办了《经济观察报》,独掌大舵。

  既没有钱,也没有话事权,更没有行业大佬地位的他,只能选择在沉默中等待。

  他最终还是熬到了报社副总编的位置。然而,职位前面有个副字,总是让人胸中的气,吐得不舒畅。

  当时的股市,制度并不规范,黑幕重重,他开始以「水皮」的笔名,在互联网上发布对于股市的批判性文章:《猴市》、《黑庄》、《搏傻》、《解套》、《谁在左右中国股市》、《谁在鱼肉中国股市》等。

  没想到的是,墙里开花墙外香。

  批判现实主义的文章,天然具有吸引流量关注的特质,也容易树立敢为苍生说人话的文人形象。

  他有没有在股市赚到钱,谁也不知道,但是「水皮」的名号,从此响遍了大江南北。

  然而,这种名气,并不能转化为实际的商业价值。当时也没有自媒体,传统媒体的地位、资源,依然是新闻人的最终梦想。

  终于,他等来了一个良机。

  彼时的另一家报社:《华夏时报》,隶属于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管,由于经营不善,深陷亏损泥潭,连员工的工资,都无法按时支付了。

  一个行业大佬却如初生的太阳,冉冉升起。从大连走出来的王健林,麾下的万达地产,2007年的营业收入就达到了100亿元。

  手握100个小目标的他,好像预料到了,日后有一天能够成为中国首富,自然是不会差钱的。那么,他需要一个舆论平台,来为开疆拓土的商业帝国,保驾护航。

  日薄西山的报社,根正苗红,缺少的是财团资金;

  蒸蒸日上的商人,纵横捭阖,缺少的是舆论平台。

  二者一拍即合,却突然发现,缺少一个操盘者。

  于是,吕平波进入了双方的视野。

  2007年初,一场慈善晚会在央视录制,后台的王健林,和吕平波有了一场5分钟的谈话。

  43岁的「水皮」,隐忍坚持了18年后,终于等来了放开手脚、大干一场的大舞台。

  因为,万达地产决定出资7500万元,注入《华夏时报》,由他担任总编辑。

  3

  外界对「水皮」的认识,总是后知后觉。

  我们也是2014年9月20日,「万达商业」地产决定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上市了,招股说明书中一个熟悉的名字映入眼帘:吕平波,才知道「水皮」很早就依靠80万元的出资额,换来了「万达商业」地产公司0.02%的原始股份。

  所以,从2007年担任总编辑以后,他的第一件工作,就是为万达发声。

  「万达商业」在港股上市后,才发现海外成熟市场,压根不正眼瞧一下内资的地产公司,给出的估值只有个位数,股价跌破了发行价后,依然跌跌不休。

  「水皮」在《华夏时报》上撰文称:

  一句话,万达商业在港股被低估,不是一般的低估,是严重的低估。

  2017年,由于监管层收紧国内资本对海外的投资,万达的资金链,面临断裂危险,被迫中止海外投资,甩卖国内资产,以缓解流动性危机。

  更严重的是,某个公众号自媒体,发布了一篇深喉文章,直接将万达的商业行为,和政治挂钩。曾经的首富,一夜之间,行将被抛弃。

  受恩于万达的「水皮」,眼见背后的大佬,陷入危局,在《华夏时报》上撰文称:

  流年不利。

  这么黑王健林,等于把万达往死里整,政治上判死刑。

  只不过,2017年是自媒体大放异彩的时代,传统媒体早就被市场所抛弃,报纸上发出来的声音,自以为嗓门很大,却并没有在市场上引起一丝涟漪。

  不知道,王健林父子,会不会后悔10年前对传统报纸的投资,却忘记布局几个大的公众号?

  他们想的是,养活一个舆论平台,关键的时候发出声音,以正视听;但是对于「水皮」来说,表面是一个文人,但是内心依然是个生意人。

  寄居在万达旗下,虽然拿着「万达商业」0.02%的股份,按照2016年3月29日,从港股私有化时候的2377亿港币的估值来计算,也只不过3000来万元的身家。何况还是不能马上变现的。

  这对于年逾52岁的媒体大亨来讲,还是少了。

  4

  直到2020年6月9日,某银行前任董事长蔡国华案发,我们才能一窥「水皮」的商业权谋手段。

  从2016年5月份开始,《华夏时报》就深度介入了对该内幕案件的报道,「水皮」手下的记者们,秉承了他精湛的业务能力、犀利的笔法,将该银行前任高管们的黑暗手法,暴露在世人面前。

  如果不是有司法材料记录蔡国华的证供,我们真的会折服于该报社记者们敢为苍生说人话的无畏情怀、惊人胆魄。他们的身上,体现了新闻人孜孜以求的只求真、只求实的素养。

  只不过,让我们想不到的是,总编辑「水皮」一转身,就出卖了新闻民工们的劳动成果。

  他们声张的正义,生命周期并没有超过1个月,就被总编辑拿去,换取了个人利益。

  背后的交易过程,我们不得而知,让我们惊悚的地方在于,「水皮」隔离风险的能力一流,不愧是经历了各种大风大浪的人呢。

  原来,1000万元删稿费,并没有进入他的个人腰包,而是以投资款的名义,进入了他实际控制的华夏沃伦传媒公司。如果查到头上,就转口说是对方投资于该公司的投资款,听起来合法合规,深藏功与名。

  更夸张的是,1000万元费用,换来的不过是一张《撤稿公函》。

  致媒体同仁:

  本报近日刊发了《私分公款添铁证,单人或超7000万,恒丰银行高管外资账户首曝光》一文。

  经核实,相关证据和事实严重不符,为避免误导舆论,特告知进行撤稿。

  公函正文只有68个汉字,每个字估价达到了15万元。

  这是明哥这辈子见过的含金量最高的文字了。

  不过,稍微一深入调查该报社以往曾经发出的《撤稿公函》,明哥才意识到,自己太没见过世面了。

  2013年1月28日、2019年2月19日,该报社发出过同样话术的公函,唯一不同的是报导文章的标题。

  也许只有总编辑「水皮」手下的心腹干将,才数得清楚过去13年,到底发出去了多少份《撤稿公函》了。

  只不过,他们也有失手的时候。

  2019年6月,报社发布文章《正邦科技屡遭环保罚单环保部督查组曾点名批评其旗下子公司》。很快,该养猪企业公开双方交流的2小时44分钟的录音,指正内容虚假,并且报社的工作人员刘欢一,向企业索要至少30万元的「媒体庇护费」,就可以删稿。

  事情闹到了国家新闻出版署。

  经历了半年的调查,2020年1月15日,该署发出2020年第1号《行政处罚决定书》,公布了行政处罚结果。

  根据华夏时报社社长吕平波(水皮)、记者金微、经营人员刘欢一、江西正邦科技员工多名员工的笔录和证据,认定《华夏时报》未严格管理新闻记者和经营人员,员工刘欢一借新闻采访工作从事经营活动。主管部门最后做出决定,对该报社处3万元罚款,责令进行整改,暂停核发该单位新闻记者证。

  5

  从2007年入主这家报社开始,报社的办公地点就一直在万达的北京总部。

  这里是寸土寸金的CBD核心区域,宇宙中心的中心,如果不是万达免除了租金,按照市场价来算,每年租金高到400万元。

  但是从2009年开始,「水皮」就开始撺掇着搬家,离开万达总部,回到形式上的主管单位的大楼里。王健林一直很不理解,为何「水皮」会觉得人民币烫手,跟每年400万元钱过不去,闹着跟自己分家。

  也许现在能够明白过来,在「水皮」的眼里,这压根不算钱。

  因为2013年,他的报社,已经实现了3.88亿元的营业收入。

  2020年的今天,营业收入有多少,无非是换算成多少张《撤稿公函》而已。

  只是,我们回想起了「水皮」在解释报社的核心价值观「思想创造价值」时说:

  我们是产生于牛市的一张报纸,有积极向上的、乐观的人生价值取向,有善良的愿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7 10:05 , Processed in 0.17195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