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382|回复: 0

时晨晨:全球最危险的事情 不是通缩 而是资产泡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6-11 15: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信用货币时代,对通胀的恐惧深入骨髓!

  幸好,我们及时扭转了这个预期。其中,猪肉价格连续14周下降,CPI时隔8个月重回2时代。

  我们通胀无忧,通缩不惧,政策谨慎克制,独善其身。

  可是,整个世界陷入了平庸,这才是最危险的!

  这也是过去10年,全世界遇到的最大问题!

  01 14连降 时隔8个月 重回2时代!

  失去金本位,信用货币时代,对通胀的恐惧深入骨髓。

  经济大封锁,局部确实出现了物质短缺,猪肉价格涨到吃不起,进而推动CPI破5,创历史新高。

  疫情冲击供应链,生产效率下降,生产成本上升,再加上全球注入数万亿美元资金,市场对通胀的担忧迅速升温。

  很快,这个预期就被彻底扭转。

  6月10日,统计局公布数据,5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4%,涨幅较上月缩小0.9个百分点。

  就连前期涨势最凶猛的猪肉价格,也连续14周下跌,跌至38.82元/公斤,20块钱一斤的猪肉又出现了。

  除了猪肉,鲜菜、鸡蛋和鲜果等等民生消费品的价格也持续下降,降幅还不断扩大。

  时隔8个月,CPI重回“2时代”,通胀预期基本消失,甚至不少人开始担忧通缩!

  为什么担忧通缩?看PPI数据。

  跟消费品不一样,消费价格之前涨的太凶猛,都成了敏感话题,而PPI价格,却一路下跌。

  5月份,PPI下降3.7%,一直处于萎缩通道,跟上个月相比,5月份降幅更大了,比上月还高0.6个百分点!

  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5.1%,降幅扩大0.6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5%,涨幅回落0.4个百分点。

  更关键的是,主要行业,比如石油天然气、煤炭燃料、化学原料、黑色金属等等,周期性产品的价格下降幅度还在扩大。

  其实,通胀下降一点儿不奇怪,都在预期之中。

  因为我们知道,这次通胀走高,完全就是结构性的,除了食品、燃料、医疗保健之外的大部分消费品价格变化不明显,这完全是疫情冲击导致的短期价格上涨现象。

  疫情结束后,食品、生活用品、医疗用品等等必需品的恐慌性需求,肯定会下降,逐步回归常态。

  复工复产后,工厂开足马力,物流满负荷运转,热火朝天的干一段时间,就能解决物质短缺问题。

  需求下降,供给增加,一来二去,价格自然就会下降。

  没有通胀压力,给了我们很大的政策空间,可以从容面对各种问题。

  实际上,截止到目前,我们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还都非常保守和克制。

  最近一个多月,央行就是很谨慎的管理隔夜利率,逆回购利率等等,流动性收紧甚至都造成了债市踩踏。

  财政政策也一样,别看现在赤字率破3,达到了3.6%,但是面对如此大危机,这点刺激还是太低!

  对比一下,美国赤字率都飙升到了10%,极端一点的国家,比如日本和德国,赤字率都飙升到了20%。

  如此大的增长压力,我们还保留如此大的政策操作空间,为什么呢?

  我们到底在担心些什么呢?

  02 留上一手 警惕灰犀牛二次冲击!

  被忽视的问题,才是最致命的问题;被轻视的敌人,才是最危险的敌人!

  经历过最惨痛的教训后,人们开始忘了伤疤忘了疼。

  大象就在房间里面,很多人就是视而不见。

  甚至,有些经济学家又拿起望远镜和显微镜,来寻找下一个新的灰犀牛或黑天鹅。

  清醒一点,以前最大的黑天鹅,已经变成当下最大的“灰犀牛”,全球疫情二次爆发就在路上。

  这头灰犀牛,正凶猛的冲向堆满瓷器的房间。

  截止6月9日,全球累积感染过新冠肺炎的总人数已经超700万,高达721万人。

  其中,确认人数最多的国家是美国,高达204.6万人。

  接下来是,巴西、俄罗斯,确诊人数分别高达70.7万人和48.5万人。

  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累计死亡人数超过40万,其中美国美国高达11万,接下来是巴西。

  最凶险的情况是什么?新增确诊人数,这几个国家仍然还在高速增长。

  把新增确诊人数汇成一条线,丝毫没有见到拐点的意思!

  美国每天新增2万人,巴西每天新增1.6万人,俄罗斯每天新增8千人。

  这些国家有什么特征呢?自然资源非常丰富。

  先看巴西。

  巴西是全球第九大石油生产国、第三大铁矿石生产国,是全球大宗商品的重要出口国。

  在巴西的出口商品结构中,大宗初级商品的出口占到了总出口额的50%左右,铁矿石占16.3%,农产品占16.8%,石油燃料占8%。

  俄罗斯也类似。

  都是典型的资源型国家,资源产业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

  俄罗斯的经济,几乎全靠资源原材料支撑;俄罗斯的出口,也几乎全靠资源原材料;相应的,俄罗斯的投资,也主要投资在资源原材料产业。

  在俄罗斯,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出口对其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接近于40%,有时候甚至高达70%。

  总结一句话,疫情开始冲击资源型国家了。

  具体来说,是哪些影响呢?原材料价格上涨。

  5月份来,巴西和俄罗斯等资源型国家疫情恶化,期货市场立马就有反应。

  wind铁矿石价格指数,从600点位置反弹到接近800点,短短一个月,价格涨幅接近40%。

  我们完全不用担忧通缩,资源型国家受冲击,压力很快就会传到过来,PPI价格下跌趋势可能会扭转过来。

  需要警惕的是,疫情不是说冲击过资源型国家之后,就会消失了。

  根据当下的发展趋势,很多传染病专家都纷纷警告,当心疫情二次爆发,时间很可能是秋冬季节。

  第二波疫情冲击很可能会大于,且长于第一波冲击,对经济增长的冲击,也会超过第一波!

  这才是我们最担心的事情!

  疫情风险还没有完全解除,相应的经济还没有完全出清,政策子弹当然也不能一下子全打出去!

  广挖洞深集粮,当对手真正捉襟见肘的时候,我们再果断出手,抢占先机,收复失地!

  03 没有通胀 大麻烦不是通缩 而是资产泡沫!

  时隔8个月,CPI再次重回2时代,通胀无忧。

  虽然PPI深度萎缩,但是资源型国家也惨遭疫情冲击,价格传导正在路上,所以通缩也不会出现。

  没有通胀,也没有通缩,整个世界陷入平庸,这才是最危险的!

  这也是过去10年,全世界遇到的最大问题!

  美国几轮QE下来,通胀长期都在2%的目标值以下;日本实施负利率和推行QQE,经济并没有摆脱通缩;欧元区也推出超常规宽松政策,经济还是滑向了通缩。

  根据IMF的数据,从2011年至2015年,全球普遍实施超常规宽松货币政策,但是,世界整体CPI年均变化率从5.05%降至2.77%。

  其中,发达经济体从2.71%降至0.31%,新兴市场从7.10%降至2015年的4.66%。

  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产业结构调整,第二产业式微,全球通胀失去弹性;比如,创新动力不足,劳动生产率保持低位等等。

  若只有这个影响,对普通老百姓来说,是一件好事啊。

  毕竟,跟自己息息相关的消费品价格,生活资料价格,常年不涨价,生活质量不会下滑。

  很遗憾,现实世界万物息息相关,总是事与愿违。

  通胀起不来,背后是社会总需求的巨大黑洞,这意味着,经济形势不好,就业和收入都会受到连累。

  当然,更大的问题是,催生巨大的资产价格泡沫!

  大规模货币和财政政策刺激,如果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不起来,那么这些流动性一定会流到另一个地方:资产。

  就相当于往两个木桶里灌水,如果一个经济增长这个木桶流不进去水,那么必定会全部流向另外一个木桶里面。

  水满则溢,物理法则,根本无法违背!

  以美国为例。

  美国3轮QE,从2008年到2015年,这七年的时间内,经济没怎么增长,通胀没怎么增长。

  但是美国核心资产,道指、标普500指数和纳指每年涨幅高达10.3%、12.4%和17.9%。

  可以说,美联储释放出来的流动性,绝大部分都流入到了美国股市里面去了。

  这非常不公平!

  穷人是没有资产的,股市跟他们没有关系,他们关心的是,经济好转,收入上涨。股市上涨,最受益的还是那群富人。

  而美联储释放流动性,让资产价格上涨的速度,远远超过了普通人薪资收入的涨速,美国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历史没有消失,只会重演。

  这一次,为了应对危机,美联储几乎毫无节操,释放了天量流动性。

  短短两三个月,资产负债表规模就接近翻番,高达6.77万亿美元,创历史记录。

  这些流动性进入经济体内,拉动工人薪资增长了么?没有。

  美国失业率还高达16%,穷人仍然很穷。

  但是,美国三大股指却反弹了接近50%。

  美国富人的财产增值了50%,而美国穷人没有美联储的恩泽。

  根据微信公众号外汇头条的计算,剔除货币泡沫,美国三大股指几乎原地踏步,还位于多年低位。

  进一步推测,美联储释放的流动性,一共带来50%的财富,而穷人分到的比例不足3%,剩下的47%全被富人分走了。

  这就是最大的问题!

  通胀消失只是一个结果,反映了这个世界其实一切都没有改变,全球又回到了老路上:

  无穷的刺激,造成无穷的泡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7 09:44 , Processed in 0.17194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