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296|回复: 0

短腿威:调兵进城!特朗普钉死了美国最后一块棺材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6-8 09: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言概之

  城市管理牵一发而动全身,牵动的是全城数十上百万黎明百姓的柴米油盐满屋鸡毛,远不是一句“地摊经济奥利给”就能happy ending从此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5月27日,中央文明办宣布今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不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考核内容;

  5月28日,总理记者会上高度赞扬西安成都设地摊摊位促进就业的措施,并把低碳经济称为“人间烟火、中国生机”。

  6月2日,郑州开展夜间经济活动评选,摆摊摆得好(?)的摊主将获50~100万元奖励;

  身为90后的我做梦也想不到,自己会看到计划生育办负责催生催二胎、城管大队转职拉人头发展下线鼓励占道经营求着人家摆摊的一天,果然2020年是玄学年。

  在2020年,14亿同胞“给我三千城管我能收复整个台湾”的人生理想破灭了,自此,给我三千城管,我顶天了也只能在台湾给你发展出九千家珍珠奶茶烤面筋前朝古玩手机贴膜来。

  更魔性的是,打“地摊经济”全网热搜后,卖可以临时摆摊小货车的五菱汽车股票直接连涨150%,批发小商品遮阳伞塑料凳啤酒瓜子饮料冰箱充电宝手机膜的上市公司股价统统跟着飙,甚至连专产运钞车的企业也跟着涨停,就因为有人在公司主页问了句“你们家能做移动餐车吗?”

  这充分说明了中国股市口活之好到了足以妙手回春起死回生白骨长草坟头蹦迪的无上境界,只要站对了风口,管你经营情况年度财报盈亏分红,就算是只500斤陈年老猪,我也能给你吹到宇宙中心与我川皇肩并肩√

  好了说正经的,我一直在想个问题:如果没有开放摆摊限制,鼓励地摊经济,就没人摆摊了吗?

  答案显然并不是,其实除了早年刚开始搞文明城市评比、各市清理小地摊那段时间外,后来地摊与城管反倒形成了一种平衡关系,甚至于在这种平衡关系中,小摊贩反而是占据主动权的一方。

  薛定谔的地摊

  为什么这么说呢?

  粗俗点讲:因为划不来。

  要不是碍于生计,多数小贩怕是比谁都奉公守法遇事小怂安分过日子积极扶老奶奶过马路;同样,要不是碍于业绩指标,也没有哪个城管愿意恶言相向推搡打骂被拍照录像上个热搜丢个工作人肉到死的。

  现实和人性都是灰色的,城市管理也不是程序员秃个头写几个脚本刷出一堆NPC就完美执行的,小贩也好城管也罢,都是家里指着买米下锅有爹有妈的普通人。

  再加上这五六年来,“城管VS地摊”简直成了社会热搜的G点,往往出了事儿第一个被人肉被施压被街坊邻居骂的还是你城管,更别说哪怕错不在你,今年单位业绩乃至以后职场升迁怕是都与你无瓜。

  渐渐地,城管成了夹在领导与街坊领居中间得弱势群体,既要大会小会开不停文山会海写不完拼死拼活KPI,又要避免小贩裂开群众投诉街坊戳着鼻子骂。

  其打击地摊小贩整顿市容所带来的道德成本和个人职场发展风险,已经远高于所谓履行职责美化市容市貌所能获得的收益了,这换谁谁顶得住?

  而另一边,地摊小贩不用租铺办证交税,进了货搞辆小推车找个地儿就能开张营业的,遇到城管把事儿闹大了谁赢都是五五开,反正小本买卖赤脚的不怕穿鞋的吃准了你城管家大业大不敢对我怎样。

  所以久而久之,“城管VS地摊”从游击战变成了一种动态平衡:地摊小贩该烤面筋的接着烤,城管下班也来一串,顶天了领导下班路过或季度冲指标或上头临时检查评比时,好声好气请小贩们转移阵地改日再战,避了风头回来又是一条好汉。

  这种动态平衡就是就被奥地利著名物理学家薛定谔在1935年提出来的著名理论——“薛定谔的地摊”:

  当有且仅有一个城管时,他眼前的地摊小贩将坍缩成一个处于不确定性的波态,即地摊生死叠加;而当加入“上头临检”或“领导路过”任一一个变量时,他才能确切地知道小贩是否真实存在,此时小贩构成的波函数由叠加态立即收缩到某一个本征态。

  (没有人比我更懂量子力学物理)

  其实早在09年,国务院就公布了《个体工商户条例(征求意见稿)》,允许流动摊贩申请登记为个体工商户。

  到了14年,嘉兴就把城市道路划为3级,按道路等级和区域时间来规范地摊小贩,甚至给所有摊主建档管理。

  上海则在15年专门出台法规《城市设摊导则》,直接提出“不再一律封杀马路摊点”,给小商小贩颁发临时许可证。

  说句直白的,从对地摊小贩的取缔整治结果看,全国各市其实早就在欢声笑语中打出了GG,“薛定谔的地摊”早成了上下皆知睁只眼闭只眼默许的规则。

  而现在戳了最后一层窗户纸开始提倡“地摊经济”,其实是变相承认了自己一波流取缔地摊是一时头铁没想好,现在知错就改乖小孩(。・ω・。)ノ♥

  当然,现在提“地摊经济”也是为了给更多人活路。

  地摊与门店的战争?

  腾讯新闻很有意思,什么不赚钱就天天吹什么,之前大众创业天天头条都是“20岁王某某创业1年年入百万买辆奥迪”,鼓励返乡创业就“大学生王某某毕业返乡创业如今暴富资产千万”,最近再看就都是“白领某某晚上摆摊夜入过万”。

  要我说,写这新闻的人缺乏职业素养连新闻标题都不换,而且一看就没点生活常识,白领都996福报去了哪来的晚上给你摆摊:-)

  哎扯远了,但老实说,提倡地摊经济的原因咱都懂,公私营企业日子难熬吸不住就业人口了当然得四处开源自谋出路了,光全国3000万地摊能解决多少就业岗位。

  而且政府不用出半毛钱,动动嘴皮子给小贩多开个口子,就能利用廉价地摊来间接降低城市(特别城中村)生活成本,让失业群体有活可干有饭可吃,让低收入群体在城市里活得下去熬得住。

  除此之外,其实还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受疫情影响三月没营业付不起铺租的小个体户们。这些人正处于没钱租铺、货物没地放也没地卖、卖不出去手头没钱就没法进货没法租铺的死循环里,是那种扶一把能活但不扶就歇菜的。

  而现在地摊经济给了他们一条出路:搞辆五菱神器,停路边开了后备箱就是店,甚至一辆小推车+一顶帐篷就可以清仓大甩卖,不用交税不用应付工商消防,甚至还有城管嘘寒问暖贴身护卫24小时在线发牌,真算得上强行续命了。

  (去年全国在册个体工商户135.7万家,较18年增52%,但今年却净注销吊销了7.3万家)

  可凡事都有两面性,没了铺子摆地摊的人勉强存活了、地摊小贩们不用担心被抓了,但那些靠着存折勉强撑着铺子的店主倒是哭了。

  本来疫情刚过客源就少,为了撑住这家铺子我武汉热干面都同意做不辣的了,现在好嘛,门口多了几家地摊档专做热干面辣子放得比谁都狠,挡着铺面抢人流卖的比武汉都便宜,这谁扛得住呀(╯‵□′)╯︵┻━┻

  同样是疫情肆虐哭唧唧,凭什么人家可以光明正大摆摊避税日进斗金上热搜买跑车月入百万?凭什么我却守着一家铺子转不动卖不掉赔钱赔到天荒地老?

  凭什么我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三年模拟五年高考拿了个遍、工商消防税务各路大神照顾周到、饿了么美团平台羊毛乖乖让薅,到头来却不如一个摆地摊的??(没有歧视的意思)

  (受限于铺租水电人工,同地摊小贩打价格战那跟送人头没啥区别)

  当然,摆个地摊月入百万不科学,除非商业鬼才否则顶天了混个温饱。而且地摊经济本身面对的主要是追求便宜的低收入群体(餐饮除外),对同样重视产品质量品牌文化与体验的群体来说,哪怕不去门店消费也更倾向于淘宝京东拼多多。

  其实餐饮业也同样如此,商家在美团饿了么开店是要提交商铺地址甚至营业执照店面照片的,而不配拥有平台注册资格的地摊餐饮在争抢更具有消费能力的中收入群体上,无疑天然矮了一截。

  特别是夏天要到了,大伙宅家吹空调煲剧随手点个外卖一起嗨不香吗,谁吃饱了撑的蹲马路边汗流浃背吃地摊?要也是打包带走,那何不点个外卖连下楼的力气都省了?

  而且就目前看,电商们顶多就是提供低价货源、小额无息贷款和免手续费快捷提现等利好给政府捧个人场,只要不搞允许地摊小贩入驻外卖平台接单刷榜这种打破次元壁的骚操作,小店铺们还是活得下去的。

  从这角度看,我认为地摊小贩与商铺的主要客户群体还是有较大差别,一次鼓励地摊经济占道经营,对小店铺的冲击并不大。

  (以前在某球雅思教我口语、满世界各种飞各种浪的老师,现在都开始在票圈上兼职代购卖鞋子了...铺主难,非地摊之过,实大环境太差耳)

  所以相比担心地摊经济能不能火下去,铺主们能不能撑下去,我更担心的是:地摊经济这笔钱该由谁出?

  还是太年轻了

  这点我长话短说吧,城市发展与运营管理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土地出让金(卖地皮)和个体工商户上缴的税收,特别是那些企业小工厂少的三四线城市,当大量的个体工商户自觉过不下去用摆地摊的方式来节流避税时,政府无形就也就丢掉了一大块税收。

  而且街道治安、卫生、照明等其他基础服务其实都有商户税收在里面撑着,而流动地摊说白了就是靠着省掉铺租水电环境卫生等等来取得成本优势,说好听点就是白嫖。如果没了商铺税收一条街全是小摊小贩时,那谁来付这个钱?转一圈,还是我们纳税人。

  更难上加难的是,小贩管杀不管埋,卖完串挥手一收摊,留下一地签子纸盒塑料袋不还是我环卫工人收拾。

  拜托,凭什么你地摊小贩的经营成本,到头来却成了我环卫工人的工作负担KPI?你一个地摊经济赚得盆满钵满,我扫地僧每月工资雷打不动但工作量直接翻倍,公平吗?合理吗?

  同理,工商部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城市管理执法部门乃至所在街道办都对地摊小贩负有管理责任,

  夜市周围住宅区居民嫌吵投诉让小摊搬走该怎么办?

  两家地摊为了一个风水宝地打起来该怎么办?

  如果有人吃坏肚子买坏东西被人坑了找上门来你受不受理?

  事发了人小摊一卷直接跑路你上哪找去?

  找到了人没发票直接地上一趟大喊城管打人了你怎么办?

  跟受害人说不好意思虽然我们鼓励摆地摊但出事了不归我们管?

  也有人说那让城管明确规范统一管理驻点监督不就好了,以前让城管赶小贩,现在让城管管地摊,没毛病。

  好,咱都清楚“赶”是一个动作,管就没那么简单了,这句轻飘飘的动词转换后面,意味着城管同志各种新增的KPI和年度指标工作量。

  城管就那么几个,街巷多如牛毛,小摊人山人海,要量化监管是不是得增加人手或者996福报安排起来?

  好,增加人手是不是得追加财政拨款?财政拨款从谁那来?绕一圈,还是纳税人:-)

  这也是为什么,会有人说地摊靠白嫖社会管理成本来取得商品价格优势是不公平的,得向地摊小贩收管理费并由专门机构进行管理。

  话粗理不粗,由此也引出今天最后一个问题:

  是什么错觉

  会让你觉得

  地摊小贩愿意交钱:-)

  想想也知道,小贩摆地摊图的就是来去如风进我口袋钱就别想出去,为的就是少交铺租水电各种税费。既然你要收管理费,那我换条街摆又如何┓(′∀`)┏

  你街头收钱我摆巷尾,你这条街收我摆隔壁街,你全地图收钱我混进交了钱的摊位群里摸鱼,你安能辨我是雄雌?

  在北京,地摊小贩要想拿到摆摊许可,不仅登记程序繁琐复杂,一年下来各种费用也要六七百...

  与其四处跑部门交钱,还不如跟可亲可敬的城管叔叔来此爱的大冒险,这也是为什么广州之前几年前试行给小商贩划定具体摊位并收费管理,最后一地鸡毛不了了之的原因。

  无他,你想的是划摊收费管理,人家想的却是免费摊位白嫖万岁。

  那么...干脆给城管查证收费的权力,遇到没交管理费白嫖摆摊的赶走或罚钱补交管理费?

  恭喜你,这正是09年后全国各市先后在尝试干的活儿,城管VS地摊的游击战再度打响:-)

  (有地方宣布开夜市搞地摊后,附近出现交通堵塞垃圾成山的情况,没几天就停业整改了,有地方则黄金路段的摊位收费一夜暴涨几十倍)

  综上所述,城市管理是门需要因地制宜、精雕细琢、费大心思大功夫的精细活儿,牵一发而动全身,牵动的是全城数十上百万黎明百姓的柴米油盐满屋鸡毛,远不是一句“地摊经济奥利给”就能happy ending从此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同理垃圾分类(可看去年旧文《干着996的活,操着日本主妇的心》)。

  话又说回来了,文明办的公告里说的是今年不把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没说明年乃至以后都不列进去,也就是先熬过今年再说,地摊小贩明年是生是死尤未可知,说不定今年发展下线拉来的人头,明年就成了市容市貌的KPI了呢:-)

  (如果参考泰国越南的经验,在各街道成立地摊小贩自治会,专门负责成员摊位划分、卫生消防管理等工作,会不会好些?个人想法未经推敲有待讨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7 09:43 , Processed in 0.43768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