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781|回复: 0

云石:中美脱钩下,中国为何依然“倒贴”引进特斯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5-27 11:01: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中美关系每况愈下,趋势已经十分明显,几乎就是奔着脱钩甚至新冷战的方向而去。

  而在这种大环境下,中文网络舆论也是一片喊打喊杀之声,尤其是在华赚钱的美企和美国,都沦为部分网民的讨伐对象。

  而特斯拉也在其中,还是炮轰的比较狠的一个。

  当然,特斯拉并不是现在才引进的,所以今年这一波中美关系恶化,跟当初引起其实并无关联。不过,即便是放在两年前,特斯拉入华时,也正值中美贸易战热火朝天,所以将其归入中美脱钩大环境下也并无不妥。

  而且,特斯拉如华,还让中国官方也不幸狠狠招了一波黑——毕竟众所周知,特斯拉在上海的落地,几乎全是用的中国贷款,行政审批上也是一路绿灯,效率之高,可谓近年来所仅见——开个玩笑的说,就是央企亲儿子,也没享受过这种待遇。

  在很多人看来,这简直是白白给美国人送钱,白白把自家市场拱手塞到马斯克手上。当然,当时也有一些解释,认为此举可以巩固中美经济捆绑,但至少从现在回过头来看,美国也没有因此放缓对中国掐脖子的步伐——甚至最近还越掐越紧。这样的状况,当然更让各位爱国青年愤怒,认为这是一笔绝大的亏本买卖!

  其实吧,云石君觉得,巩固中美经济捆绑,这个效果特斯拉肯定还是有的。只不过它毕竟只是一家企业而已,想通过一家特斯拉落个地,赚点钱钱,就让美国改弦更张,这个期望值本来就太高了些。别说,一家企业做不到,就是美国的所有跨国企业和资本加在一起,也逆转不了中美大势的趋势,和特朗普专坑中国的居心。不过特斯拉能在中国源源不断的赚取利润,还是对中美关系有一定用处的——这个从长期看也不必完全否认。

  不过问题的关键不在这。允许特斯拉进来赚钱,和把特斯拉请进来,给他钱让他建厂赚钱,这个其实是两回事——前者可以说是对外开放的正常套路,也不乏巩固中美经济捆绑的因素;至于后者,其实是有自己特殊的利益谋划和布局的——毕竟中国又不是棒槌,就算为了巩固中美经济捆绑,也犯不着用自己舔着脸去倒贴的方式——真是要捧钱上门去交保护费,那又何必选择马斯克?还不如直接把钱送到特朗普手上,这样绝对更直接,效果更明显!

  所以,网上的那些怒喷或者阴阳怪气,其实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罢了。特斯拉的倒贴引进,这种表面的慷慨背后,其实包含着极大的智慧:

  众所周知,新能源是汽车行业未来发展方向,所以,要想在这个领域实现快速发展,拉动整个产业,在国际竞争中占得先机,中国就必须尽快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大规模普及!

  这是很关键的,汽车是个工业大类,而很不幸,在这个工业大类中,中国本土汽车产业过去的表现可以说是十分糟糕。在各行各业都涌现出不少优秀国产品牌,中国制造占据主体的同时,汽车行业依然是外国品牌的天下,核心零部件——尤其是发动机,国产更是烂的一批,让人简直都没脸提。直到今天,汽车(包括零部件)依然是中国进口工业制品中的第二大项——仅次于最近举国关注的半导体。

  这当然让人极度不爽。但现实如此,不爽也没办法。

  直到新能源汽车的横空出世,中国汽车工业有了弯道超车的转机。

  时至今日,新能源车取代传统内燃机车已经是大势所趋——虽然现在还是汽油车占市场主体,但可以预见,短则十年,慢则二十年,电动车必将实现对汽油车的主体替代。

  而这对中国汽车行业来说是最大的希望。内燃机车发展了百年时间,外资无论是在技术还是品牌方面都有悠久的积累,再加上中国传统汽车工业本身的发展滞后,现在想追赶已经十分困难。

  但新能源车的技术基础跟传统机车存在极大不同——这是一条全新的赛道,传统内燃车的技术积累,在新能源车上头并没有太大的用处——双方都处于同一个起点。

  最重要的是,虽然赛道的起点相同,但走上赛道前的准备和积淀却大不相同。受益于中国电子工业体系的发展,中国在走上电动车赛道前,已经有了丰厚的相关工业基础——电池、电机、电控,这电动车的三大核心要素,前两者中国基本上都有不俗的工业积淀——也就是电控比特斯拉差的可能稍微远点,其他的两项在国际上并不落后——这跟传统汽车发动机比拼中,中国货烂的让人绝望形成鲜明对比。

  而在品牌方面,由于赛道的转轨,原先的品牌积淀也被大幅削弱。在传统车时代,高如法拉利、玛莎拉蒂、迈凯伦;中如BBA,低如大众丰田,反正整个赛道,已被既有外资品牌全部塞满,国产车光品牌打造方面,面对的困境都让人绝望。但现在的全新赛道中,品牌最注重的是科技溢价——而这些老品牌在这些方面并无优势,甚至给人老态龙钟之感。毫不客气的说,除了特斯拉,迄今为止还有诞生出第二个能在新赛道中把品牌立住脚的。

  这就是机会。只要能把握赛道转换之机,依托科技获得成功,中国汽车产业就能迎来本质的飞跃!

  这就是国家这些年疯狂推动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来,这个大红利,国家还是希望扶植一下国产品牌的——也就是利用传统时代向智能时代的转型机会,培育出一批汽车行业的华米OV。只是没想到,国产这帮货大多是烂泥扶不上墙,要么像力帆那样用玩具车骗补贴坑爹,要么像贾跃亭那样用PPT骗股民和投资人;就算有老实造车的——比亚迪,品牌力和产品力也不够,不足以拉动产业。

  这就很尴尬了。国家当然希望国产品牌崛起,但更希望的是拉动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这些产业在技术方面的准备已经陆续到位,只要市场爆发,将产业规模迅速做大,就可以形成稳固的产业集群。而只要集群建成,凭借中国世界工厂的优势,这里就将是全球新能源汽车的最大生产中心——就像手机行业一样。

  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这个意义,要远大于国产品牌崛起。当然,如果两个愿望能同时满足,那最好不过,可若满足不了,那就只能舍鱼而取熊掌。

  谁是鱼,谁是熊掌,这个是一目了然的事。毕竟全球汽车工业国都在搞产业集群,虽然中国在这方面有先天优势,但如果量能始终起不来,优势就会被别的诸如日本、德国甚至美国——墨西哥所压制。一旦落后,再想追起来,那就难了!

  那怎么办?就只好给产业注入爆发力。既然比亚迪、蔚蓝、小鹏等引爆不了国人的的新能源消费热情,力帆、贾跃亭之流又胡求乱整,那就只好招一个能引爆大众消费热情的品牌,而符合这个标准的,放眼全球,只有特斯拉!

  以特斯拉的品牌力,国产化后再来一波大幅降价,死水一潭的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就会彻底爆发。一旦全球最大汽车消费市场做起来,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制造行业就被彻底激活!

  当然,这对国产品牌是一次重击。但问题是,时间不等人,当初国家也给了你们机会,你们自己还是起不来,那国家也不可能为了国产品牌,把整个产业集群都给耽搁了。

  而换一个角度,虽然国产品牌现在会被特斯拉压制。但只要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集权起来,依托这份工业基础,国产品牌依然有崛起的机会——毕竟华米OV也是智能手机产业集群成型后陆续崛起的嘛。只要底盘扎牢,国产品牌崛起还是有充足空间的——就像苹果吃不完整个智能手机市场一样,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一个特斯拉也是吃不完的!

  这就是引进特斯拉的经济逻辑。

  而除此之外,引入特斯拉,引爆新能源汽车市场,还涉及到中美脱钩后的国家经济安全。

  毕竟现在中国的原油大部分依赖进口,其中相当部分又是通过海路。而在海洋控制权方面,中国虽然近年海军下饺子成风,但跟有强大海权底蕴的美国还是没法比的——何况全球出口原油产能还有相当大部分,本身掌握在美国及其盟国手中。所以,一旦中美脱钩甚至新冷战,美国实施原油禁运,中国就麻烦大了!

  而要想破解这个困境,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实现能源替换,用电代替汽油。而且这个替代,还因中美脱钩的加速而愈发紧迫。

  既然要新能源替代,首先就要把新能源汽车普及。可虽然国家在引导方面也出了不少政策——比如直接给新能源车发补贴,限号的大城市不限新能源车、公交新能源化等等,但市场有市场的惯性,消费者就是不认这帮国产货,这个国家也没办法——你总不能强逼人家买吧。

  那怎么办?只好用特斯拉这个大杀器了。以特斯拉的品牌力和产品力,一登场就引爆新能源汽车市场,这样虽然国产品牌暂时受挫,但至少整条产业链是拉动起来了,连充电桩布局都可以在短期内大幅增长,

  这就进入了良性循环。

  汽车是原油消耗的大户。随着新能源对汽油车的替代大大加速,中国对海外原油的依赖度自然也就逐渐降低,这样既达到了中国制造产业升级、培育新产业集群的目的,又能规避美国可能的能源封锁的目的;再考虑到特斯拉在中国的壮大,也相当于培育了第二个苹果,这也算是顺带着培养了一个阻滞中美脱钩的重量级力量,一石三鸟了!

  总而言之,特斯拉的引进,这绝对是大手笔,大构画!表面上看,确实有倒贴之嫌,不符合一些网民的心意。但实际上,这种倒贴对中国的战略意义,可以说是非常巨大。这笔买卖,绝对是划算的。算清楚这本大帐,大家再回过头来看,心里就应该好受得多,也明白的多了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4-20 13:50 , Processed in 0.10938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