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255|回复: 0

势之场:政事堂呼吁大家警惕的“财政赤字货币化”,到底是什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5-27 10: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没大病,千万别瞎吃猛药

  ——扁鹊

  政事堂Plus2019在《财政赤字货币化,不如救灾数字化》中,从正厅级的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的观点出发,批评了“财政赤字货币化”的利弊。

  刘尚希对“财政赤字货币化”主要建议是:人民银行应在一级市场,以零利率直接购买国债;抗疫特别国债的预算规模可以考虑达到5万亿元。

  这个观点自诞生之日起,就引发了诸多经济评论者的争论,支持者与反对者一样众多。“财政赤字货币化”到底是什么?适用于今天的中国吗?

  A

  政府缺钱了,或者政府觉得钱不够用了(赤字)怎么办?有两种办法。

  第一种是向市场借钱,也就是市场化融资。通过向央行以外的机构和个人发行国债,由后者以自有储蓄或其他来源的资金进行购买。

  这种方法也是近年来解决赤字的做法。因为是向市场借钱,所以市场上钱的总数是不变的。

  第二种方法是开动印钞机,也就是“财政赤字货币化”。美联储前主席伯南克对这个概念的解释是:用货币总量的永久增加,给财政的扩张提供资金。

  用更通俗的语言解释,“财政赤字货币化”就是,如果政府觉得钱不够了(赤字),不向市场“借钱”,而是让央行“印钞”,直接供政府使用(为赤字融资)。

  按照刘院长的建议,发行5万亿国债,就是印出5万亿钞票。市场上凭空出现这么多钱,肯定会导致通货膨胀。

  B

  那刘院长的建议中央采纳了吗?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我国将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这是我国历史上第4次发行特别国债,前三次包括2次新发和1次续发,分别对应的时间和发行额是1998年的2700亿元、2007年的1.55万亿元,以及2017年的6964亿元。

  《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成员、国务院研究室党组成员孙国君强调,抗疫特别国债整体规模是合适的。1万亿元的国债额度仅是刘院长的建议规模的20%。

  同时,相关报告显示,抗疫特别国债是与中央国债统筹发行的,未强调认购主体。

  也就是说,刘院长提出的两项建议,全都落空了。

  但是我们必须关注的是,刘院长的建议真的只是个建议,还是一种“吹风”呢?

  C

  刘院长所在的中国财政科学院隶属于财政部,是财政部的智囊。但由他提出的“财政赤字货币化”引发的这场战斗,恐怕看起来更像是刘院长的个人战斗,而非财政部的观点。

  毕竟,刘院长的老领导,原财政部长楼继伟,近期就曾撰文给出过与刘院长截然相反的看法。

  “我不赞成由央行直接购买国债。不管发什么债,亦或增加赤字,用一般债务来弥补赤字缺口。央行直接购买国债是违反《人民银行法》中关于“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对政府财政透支”规定的。总之,无论是特别国债的性质、还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配合,基本的原则还是要坚持。”——以上为楼部长的原文

  楼继伟的看法中,有个很重要的论点:现有的法律并不支持“财政赤字货币化”。

  从1995年颁布,2003年修正的《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可知: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对政府财政透支,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

  这个条款自1995年来就存在,其实从根上断了短期内实施“财政赤字货币化”的可能。

  政府想要借钱,只能向公开市场借钱,而不能随心所欲,开启印钞机。

  为什么会出台这个法规?因为早在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政府财政其实是可以向中国人民银行借款透支的。政府想借多少钱,跟央行说一声就行,然后央行就开始印钞。

  这样的结果是我国通货膨胀率高达“两位数”,以至于需要还是国务院副总理的朱镕基亲自兼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搞改革。

  两年后,也就是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法》正式颁发,朱镕基也“功成身退”,卸任了兼任的人民银行行长一职。正是依靠这部法律,国家货币政策的正确制定和执行有了保证,才有了央行独立、银行商业化这样的现代金融体系。

  D

  不过不得不说,在特定时期,“财政赤字货币化”也并非洪水猛兽。因为其对经济的刺激效果、对赤字问题的解决效果好于市场化融资。

  毕竟,“向市场借钱”可能产生挤出效应。由于市场都把钱花在买国债上了,自然就没钱去消费了。

  而“财政赤字货币化”用的是新印的钞票,可有效避免挤出效应,产生更强的经济刺激效果。

  比如最近20年来,通胀率一直较低的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央行就长期通过买入国债和其他的资产来刺激经济。

  如今疫情之中,有些通货膨胀率不足1%的国家,更是不顾一切变本加厉地印钞票。

  4月9日,英国财政部和英国央行宣布,英国央行将暂时可以直接货币化政府债务,直到疫情平息。同时还宣布,将扩大财政部在英国央行的透支账户规模,该账户可以上升到实际不受限制的数额。

  不受限额地印刷英镑!德意志联邦的金马克,老蒋的金圆券,穆加贝的津巴布韦元,看了也得喊声师父了。

  E

  西方发达国家适用的招数,并不代表中国也适用。中国还是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用不着吃他们的抗衰药。

  毕竟,“财政赤字货币化”的政策与我国国情是相悖的,主要原因有两个:

  一是我国利率还未到零(一年、二年、三年存款基准利率分别为1.5%、2.1%、2.75%)。

  二是我国存款准备金率虽然自2011年底后一降再降,但还不算低(大型金融机构为12.5%,中小机构为10.5%)。

  由于我国降准、降息还有相当空间,货币政策的“子弹”还充裕得很,不像美国那样早早就打完了。所以,根本用不着上马“财政赤字货币化”。

  同时我国体制决定了,如果重开了政府能随便印钞的口,恐怕会一发不可收拾。以后稍有些财政困难,就不会努力解决问题,只想着一味印钞了。而朱总理昔日的改革成果,恐怕也就成空了。

  F

  总之,“财政赤字货币化”是一剂危险的药,是只有像欧美国家那样增长乏力、油尽灯枯时,才需要使用的救命药。

  没大病,没衰老,就别吃猛药。“财政赤字货币化”若在国内硬上马,恐怕就像政事堂说的那样,通货膨胀蹿升,贫富差距扩大,有产阶级财富膨胀,而工薪阶层资产缩水。

  历史上,也不乏因为吃了这虎狼之药而发生恶性通货膨胀的案例,例如70-90年代的智利、秘鲁,以及最近的委内瑞拉等等。

  图片来自路透社,用以展示委内瑞拉恶性通货膨胀带来的直观后果

  西方诸国之所以将猛药日常服用,主要原因是还是无法有效调整经济结构,政治体制又决定了固有利益格局无法改变,只能长期依赖货币政策。

  要知道,当一个国家对“财政赤字货币化”的依赖达到一定规模后,就没有了回头路,直到最后陷入长期零利率或负利率的泥潭而无法自拔。

  如今长期衰退中的日本,就是最残酷的教训。

  猛药当饭吃的结局,就是政府占用大量资源,挤出企业部门的经济活动,整个国家的经济的生产率和增长潜力不断下降,继而陷入恶性循环之中。

  当然,这个过程会很漫长。

  中国啊,血气方刚的中国啊,请坚定地在自主发展的道路上走下去,千万别步他们“僵硬落后”的套路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4-20 23:32 , Processed in 0.09375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