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682|回复: 0

蛋蛋姐:他们正用搞垮苏联的方式,搞垮华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5-23 09:02: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川普的偶像是里根。

  他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达自己对里根的敬意。还经常在推特,晒自己和里根的合照。

  1980年,里根竞选总统时的口号是“Let’s Make America Great Again”。

  8年后,他在离任演讲中讲到,“我重塑了美国山巅之城的地位”。

  里根觉得他完成了自己的承诺。

  2016年,川普在竞选总统时,同样喊出了“Make America great again”。

  2019年,他将竞选口号改成了“Keep America Great”。

  从“再次伟大”到“保持伟大”,川普也觉得自己完成了承诺。

  不过在这期间,也有不那么“伟大”的瞬间——比如那家叫做华为的中国公司,好像还“活得不错”。

  于是,美国商务部长罗斯说了这样一段话。

  翻译过来的意思是:

  “华为用到的美国技术和零部件太多了,对美国国家安全造成了威胁,所以去年我们把它列入了实体清单。

  然后华为听话了,降低了美国零部件和美国技术的比例,不是国产自研,就是采购日欧等地的零部件。

  但这种行为是在‘破坏美国基于国家安全而采取的限制’‘不是负责任的全球企业公民的行为’。

  所以美国要升级制裁的力度。”

  制裁你的时候搞孤立主义,等你熬过了制裁又说你不是“合格的全球公民”。这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The Only Good Indians Are the Dead Indians——西奥多·罗斯福,美国第26任总统,也是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在任总统。

  只有死掉的印第安人才是好印第安人。

  同样,只有倒下的华为,才是“负责任的全球企业公民”。

  华为为什么必须倒?

  我们每个人,都从中国经济发展的浪潮中或多或少地获利,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升。现如今,中国想要通过产业升级来带动经济的持续增长。

  但美国不想。所以华为首当其冲。

  事到如今,已经是国运战的交锋了。美国历史上如此制裁、封锁过的国家只有两个——日本和苏联。

  但日本毫无抵抗,就低头认错。所以值得中国借鉴的,只有苏联。

  关于苏联解体的解读有很多。但正如美国现在打压中国产业升级一样,美国所有对苏联政策的核心,也只有一个,苏联的经济体制有问题。

  它的粮食供应大量靠向外国购买,轻工业的发展大量依靠政府补贴,外汇来源大量靠能源出口。

  所以只要切断它的外汇来源,并且使得政府减少对轻工业的补贴,那苏联人民的生活质量就会直线下滑,而苏联的经济也会崩盘。

  抓住了这个主要矛盾,衍生了美国一系列的操作。

  有意思的是,这些操作,在如今的中美对抗上,都能一一对应。

  01

  美国最先封锁苏联的,也是技术。

  1981年1月,在里根刚刚入主白宫两天后,他就在总统办公室召见了新的中央情报局局长。

  当时的美国出现“经济滞胀”,生产停滞,失业率飙升。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都应该最先解决经济问题。

  (20世纪70年代的纽约街头)

  但里根不这么想,作为美国历史上最敌视共产主义的总统,在他眼里,“降低苏联的势力,甚至要比提升美国的实力更为重要”。

  而他的挚友,新的中央情报局局长威廉·约瑟夫·凯西也认为,“在过去的30年里,我们一直在遵循规则,没有越雷池半步。这样,是无法取得胜利的”。

  在这样的想法下,凯西成了中央情报局历任局长中,最有权威的那一个——他在白宫有办公室,可以随时与总统通话并出入总统办公室。

  而中央情报局收集上来的数据,则让里根十分生气。

  1975年,美国出售给苏联的全部产成品中,高技术产品占了32.7%,销售总额达到2.19亿美元。

  除却直接购买,苏联还会向中立国购买大量敏感的美国产品,回去拆开了搞逆向工程,重新研发生产。

  每一年,苏联人都会凭借这样的渠道获取1亿个计算机零件,甚至还有生产单元和生产线。

  尽管美国政府当时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曾在1979年颁布《出口管理与控制法》。

  其中第6条规定:

  美国总统不仅可以停止美国的出口,而且也可以停止其他国家的出口。暂停或限制“在美国管辖权范围内的任何货物、技术或者其它资料的出口,或者服从美国管辖权的个人所经营的出口业务

  但这一方案一直没有实施,因为美国人也不知道到底什么技术,才是苏联真正需要的。

  总不能把所有的交易都叫停。

  而这些交易,极大地降低了苏联的研发成本。

  以苏联航空工业部为例,从1976年到1980年,该部就通过这种方式节约了8亿美元的研发费用。

  而取得的成果,相当于10万人1年的科研工作量。

  在苏联,约有10万人从事技术文件的翻译工作。一个个技术被不断买来,通过研究之后,成为苏联的财富。

  里根上台后,“甄别对苏联经济至关重要的技术”,就成为中央情报局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调查期间,有200多家同苏联做生意的美国公司为中央情报局的代理人打掩护。他们跟随在经理们身边获取情报。

  在中央情报局的努力下,越来越多苏联重视的技术和产品被禁止出售。到了1983年,美国出售给苏联的全部产成品中,高技术产品只占了5.4%,销售总额为3900万——仅仅为8年前的20%。

  同时,美国政府也对获得美国技术授权的中立国公司发出警告,一旦发现他们向苏联出口产品,就对其进行制裁。

  1984年,美国成立“战略技术转让跨部门高级委员会”。出口非北约国家的产品,都需要向该部门提供客户清单,保证这种产品不会被运往苏联,这才可以获得交易许可证。

  到了1960年,40%的美国制造商在出口商品时,都需要获得出口许可证。

  苏联人买技术的大门,被美国彻底关上了。

  万般无奈之下,苏联只要利用各种间谍,去窃取美国技术。

  但他们想要哪些技术,早已被美国知晓。

  中央情报局说服了好几处硅谷的小公司,生产有缺陷的主机。这些主机通过苏联特工的“努力”,被卖到苏联。

  还有不少被故意毁坏的计算机芯片,通过中间人被卖到苏联。结果导致苏联好几家军用和民用工厂设备瘫痪。

  找出并解决这些问题,又花了苏联人几个月的时间。

  此外,在中央情报局的授意下,美国制造商还把报废的设计宣传称“先进设计”,并以高价卖给了苏联。

  某个不准确的数据一旦进入研发环节,那就很难将它弄出去了。

  甚至直至苏联解体前夕,仍有苏联研究人员在对这些设计进行研究。

  在拿到了美国在墨西哥湾使用的近海石油钻探平台的资料后,苏联人如获至宝,立即投入大量的资金,试图模仿美国的设计。

  但很遗憾,资料也有问题。

  窃取技术,钱会打水漂,有很大的风险。但自研,所需要的资金更多。

  苏联人只好一次次去赌。

  而苏联经济的破洞,也越来越多。

  02

  美国做的第二件事,就是减少苏联的外汇收入。

  苏联外汇收入的大头有两样,天然气和石油,不时还会有点军火交易。

  根据中央情报局的情报显示,苏联的经济体系对于油气出口依赖很大,部分时期,石油和天然气出口所赚取的硬通货,占到了苏联全部硬通货的60-80%。

  自从探明“乌连戈伊”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气田之后,苏联就一直想修一条天然气管道,将天然气卖给西欧的国家。

  经过多次谈判后,法国、意大利、西德三个国家同意为管道建设筹措资金,并且以低于市场的利率贷给苏联。

  而苏联需要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向三国每年输送1.37万亿立方英尺的天然气,为期25年。

  1.37万亿立方英尺,大概等于400亿立方米。25年,也就是1万亿立方米。

  而乌连戈伊探明的天然气储备为8.1万亿,足够这么输送200年。

  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为苏联带来每年320亿美元硬通货的收入——比之前足足增长了30%多。

  有了这些钱,苏联不仅能维持正常的军事建设,还能买更多的粮食和技术。

  并且,在管道修通后,西欧国家对于苏联的能源依赖程度会大大上升,诸如柏林、奥地利甚至能达到100%。

  不管以此拉拢还是恐吓,这无疑都会成为苏联在国际上的政治筹码。

  这样的事情,里根自然不同意。

  1981年12月29日,里根在电视讲话中宣布对苏联实施禁运,美国公司被禁止参与参加天然气管道项目。

  有60多家美国公司因此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与此同时,里根要求欧洲国家立即停止与苏联天然气管道项目的合作,并且停止向苏联提供石油和天然气的相关技术。

  但这一次,欧洲国家罕见的没有听美国的话。

  当通用电气因禁令无法将原定的设备交付苏联时,法国政府很快就批准了阿尔斯通“抢生意”的申请,同意阿尔斯通向苏联出售设备。

  没办法,西欧各国正遭受1954年以来最大的失业潮——法国的失业率是9%,西德是8%。

  而天然气管道项目能给他们提供上万个工作岗位。

  为了让项目继续进行,他们在北约会议上向美国“妥协”——天然气管道项目继续建设,但欧洲国家不能插手和填补美国已经放弃的合同。

  欧洲国家本以为这样“纸面上的胜利”会让美国政府满意。但实际上,里根很生气。

  6月,里根将制裁范围从美国公司,扩大到由美国颁发许可证的欧洲公司。

  这一消息遭到了欧洲各国的抵制。当时的美国国务卿黑格还安抚了不少国家的重要领导人,“政策里涉及到的每一件事,都会得到解决的,你们只需要再等等就好”。

  但没过多久,他就被解除职务了。

  7月,里根签署了一项备忘录:

  美国将继续对干扰美国制裁行为的任何人采取强硬手段,那些使用美国许可的技术或者获得美国信贷补助的欧洲公司,如果他们继续阻挠美国对天然气管道项目的制裁,就要被禁止进入美国市场,并且要对他们进行进口管制。

  当然,为了给北约盟友们留点面子,里根也表示,“将努力以一种前瞻性的方式与盟国合作,开发可供选择的能源”。

  万般无奈之下,苏联只好动用本国力量修建管道。一段时间内,这一项目甚至成为了“苏联的曼哈顿计划”,苏联人自豪感被激发了出来。

  但在消耗了巨额资源,付出昂贵代价之后,这一项目还是失败了。

  钱没赚到,还赔了不少。

  与此同时,苏联的石油也出了问题。

  在大量开采之后,苏联开采成本低的石油越来越少。为了维持产量,苏联每年都要花费大量的资金。

  70年代初期,苏联每年要花费46亿美元,维持油田的正常生存。到了80年代初期,这个开支就飙升到了90亿美元。

  但美国封锁了新的开采技术和钻机,苏联只能硬撑了。

  也就是在这时,美国暗中联系了沙特,要求它增加出油量,降低国际油价。

  根据美国财政部的计算,石油价格每桶下降1美元,苏联就少收入5亿-10亿美元的硬通货。

  并且,每桶石油价格下降5美元,将使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1.4%。

  在向沙特出售了最先进的预警机和毒刺式导弹(没有对其他国家出售过)、承诺为沙特王室提供安全保障、承诺沙特王室未来一年美元会贬值(沙特王室许多境外资产是非美元的货币)之后,沙特开始增产。

  1985年8月,沙特的石油日产量从200万桶猛增到600万桶。几周后,维持到900万桶产量。

  而国际油价,从30多美元直线下跌到12美元。

  1986年,沙特将日产量稳定在1000万桶。国际油价下跌至8美元。

  与此同时,苏联军火的买主,伊朗克、利比亚等国家也没钱了。1986年,苏联军火交易下降了20%。

  没了外汇。雷诺汽车计划搞的12亿美元的汽车改装厂项目被搁置,英国投资的10亿美元的化工厂也暂停了。

  万般无奈之下,苏联只好大量出售黄金以及向西方国家寻求贷款。

  但这也让苏联信用快速垮塌,并给了美国可趁之机。

  波兰,成为了突破口。

  一直以来,美国都在暗中支持波兰国内一个叫做“团结工会”的组织。

  在团结工会闹事时,波兰政府选择求助苏联。而苏联直接指示波兰对团结工会进行了暴力镇压。

  而美国以此为由,对波兰进行经济制裁。

  1980年,波兰和西方的贸易额为75亿美元,到了1986年,只剩下不到10亿美元。与此同时,波兰也从西方得不到贷款。

  它只能和华沙内部借钱。说白了就是向苏联借钱,短短几年,波兰欠了苏联50亿卢布。

  当苏联没钱了,波兰经济也崩塌了。

  万般无奈之下,波兰只好偷偷向美国妥协。

  而美国提出的条件中,就有向团结工会做出让步,并且释放他们被捕的成员。

  团结工会领导人在出狱后,宣布自己将公开活动,并且向东欧各国人民呼吁,“推翻苏联势力”。

  他的这封呼吁信,通过“自由欧洲电台”传播到了东欧的每一个角落。而那时,刚好是华沙成立30周年的日子。

  裂痕,开始了。

  1989年,波兰团结工会在大选中胜出。9月,波兰成为第一个抛弃社会主义的华沙国家。

  东欧剧变,开始了。

  03

  美国持续的军事施压,也让苏联必须持续发展重工业,一直按照这种畸形的模式走下去。

  “星球大战”计划,成了拖垮苏联经济的“最后一根稻草”。

  1980年开始,美国开始有意识的增加军备开支。1983年,里根向美国民众宣布,美国将开始“战略防御倡议”。

  里根声称,苏联的核攻击力量已经比美国强大,为了维持“核平衡”,美国需要构建类似于“天网”的反导弹系统。

  这样可以确保在苏联发动大规模核武攻击时,美国有足够多的导弹得以生存。

  整个计划的预算是1兆亿美元。

  在这之前,苏联在与美国的军事对峙中,都“以量取胜”。

  但现在,“星球大战计划”的推出,要求攻击的准度和精度,要“以质取胜”。这也就意味着,苏联同样要增加国防开支。

  1981-1985年,苏联的国防预算增长了45%。越来越多的资源开始向国家安全方面倾斜。

  1985年,戈尔巴乔夫召集了一次有关科技进步的特别会议。

  他要求苏联将工业机器人的产量从13000个提升到28000个,机床开发中心从2500个,增加到10700个。

  同时,1985-1986两年,苏联会增加过去5年投资总和的50%,用于发展高新技术,对抗美国。

  但星球大战计划,美国拉了英国、日本、意大利、以色列一起参与。苏联呢,只能把用于轻工业的补贴,源源不断地投入重工业。

  而华沙阵营国家的不断倒戈,也让苏联失去了轻工业品的生活来源。

  苏联民众的生活质量急剧下滑,甚至都吃不饱饭。

  不断恶化的经济、人民的不满,也让戈尔巴乔夫不断地改革、改革。

  最终的结果,大家都已知晓。

  所以当我们回顾这一段历史时会发现,美国对中国的制裁和当时几乎没有什么差别。

  美国曾经切断了西方外部技术的供应。

  现如今,他们开始将中国的企业列入“实体清单”。

  这份名单里,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防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多所高校;

  有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科研单位;

  也有海康威视、科大讯飞、旷视科技、大华股份、美亚柏科、依图科技、颐信科技、商汤科技等新兴的科技公司。

  如果我们不大力发展科技,不搞创新,不能破釜沉舟,那就永远只能做低端产业。

  美国曾经给了苏联极大的军事压力。

  现如今,美舰队不定期的进行南海、台海巡航。

  如果我们没有自己的航母,没有自己的舰队,那我们的战士只能一次次用生命,去捍卫领土的尊严。

  美国曾经在东欧国家支持反对派,从内部瓦解苏联。

  现如今,他们通过香港问题、台湾问题不断干涉中国内政。

  如果我们的国家不够强大,那势必会四分五裂。

  美国曾制裁苏联以及华沙国家的贸易,给社会主义阵营制造金融陷阱。

  现如今,他们切断了汇丰银行、渣打银行与华为的业务往来,并指示其他国家抵制5G。

  如果中国没有深入全球化,如果我们没有“一带一路”,那出国的对外贸易,也会迅速萎缩。

  这上边的每一项,都成为压垮苏联的“稻草”。

  这上边的每一项,中国都把如果,变成了现实。

  尾声

  尽管今日中国,和曾经的苏联遭受着同样的制裁与打压。

  但我们的情况,和苏联不一样。

  从军事上讲,我们不结盟、不称霸,主张“和平崛起”。所以我们的军费支出,一直在合理的范围内。

  我们也没有那么多卫星国,需要“输血”。

  从工业来讲,我们拥有完备的工业体系,并且已经成为世界的制造工厂。

  从科技上来讲,美国升级制裁,确实在短时间内会对中国产生影响。但中国科技公司技术差,正是因为美国的公司把利润都攫取,导致它们没有足够的科研经费。

  无论从哪方面来讲,中国都不会走苏联的老路。

  但这些的前提是,华为能挺住。

  如果华为挺住了,连一家公司都打不倒,美国打压中国“产业升级”,让我们永远处于产业链低端,出最多的力拿最少的钱的想法,当然是可笑的。

  但倘若华为没有挺住呢?

  最直接的,是5G建设的市场拱手让人,我们还要高价把爱立信、思科请回来,这样通讯流量费的定价权,又回到了国外公司手里。

  接着,美国会对其他的科技公司,如法炮制。

  既然强大如华为顶不住,别人又凭什么顶住?

  可以想象,这样一来,诸如B站、抖音的视频平台,什么淘宝直播、自动驾驶的风口,全部萎缩。

  中国科技公司,有了中兴、华为的前车之鉴,都会老老实实地赚辛苦钱,国内创新停滞。

  这下,连辛苦钱都没得挣了——我们的人力成本,没越南便宜了。

  唯一获益的,可能只有公知。他们又能出来蹦跶,什么“我陷思、定体问”,重新成为主流。

  我们总说,“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

  对中国的未来,我们该有信心。

  同样,对现在的困境,我们也得有决心。

  因为这样的决心,我们在新中国刚成立之后,又要踏过鸭绿江。

  因为这样的决心,辽宁舰、山东舰接连下水,长征五号成功升天。

  因为这样的决心,中芯国际、华为海思、紫光展锐等一个个公司接连冒出。

  落后时,打我们挨了;技不如人时,亏我们吃了。

  现如今,有人还想让我们走这条路。

  但,时代变了。

  我们有幸见证这个这个时代。

  同样,我们更有幸在这个时代做些什么,留下些什么。

  在这场国运战中,你我,都是守护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6 03:50 , Processed in 0.21881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