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253|回复: 0

王正兴:诱敌深入、田忌赛马…这一仗彭德怀三步定胜局!70年过去了,美军还是没搞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5-10 16:24: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70周年。

  70年前,我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同志率领下,肩负民族的期望,高举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旗帜,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历经两年零九个月舍生忘死的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

  70年来,中国人民始终没有忘记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光辉典范的志愿军将士。

  今天,库叔以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西线的战斗为例,追忆那炮火硝烟中的峥嵘岁月,讲述志愿军将士在极不对称、极为艰难的条件下,如何以弱胜强,不断取得辉煌胜利。

  1

  一个“胜利”,让麦克阿瑟产生误判

  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志愿军虽然取得胜利,但因为是遭遇战,并没有能消灭太多美军和韩军的有生力量。特别是美军,除了骑兵第1师有一个团在云山战斗受到重创,其他部队并没有什么损失。
图为朝鲜战争中的美军炮兵

  所以,表面上看志愿军取得了胜利,但战争的发展态势对我们并不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第一次战役中,美军、韩军虽败,但整体实力仍然远远超过志愿军。

  当时志愿军入朝兵力为6个军,23万余人,朝鲜人民军新败之余还在进行整编。美军仅陆军就有17万,加上韩国、英国、法国、土耳其等国军队10万余人,地面兵力超过了志愿军。此外,美军在空中、火力、机动和后勤,相比志愿军具有绝对优势。

  *志愿军入朝作战已经暴露,再也不能像第一次战役时获得突然性胜利。

  *第一次战役后期,志愿军进攻锐势已枯竭,从战术学上讲,此时正是美军反击的大好时机,如果大举进攻,会对志愿军产生极大威胁。
图为志愿军机枪手

  战场形势千变万化,关键在于因势利导,把不利转变为有利。

  第一次战役最后阶段,在三十八军夺取飞虎山,严重威胁交通要道、战略要点军隅里的情况下,彭德怀命令停止进攻。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棋,让正在败退美军和韩军产生了幻觉,以为他们阻止了志愿军的攻势,在飞虎山打败了志愿军。70年过去了,美军战史和韩军战史中依旧是这样记录的。

  这个“胜利”,让麦克阿瑟产生了误判:志愿军在局面有利的情况下停止了进攻,那说明其兵力并不足,其战斗意图只是保卫边境安全。

  在这一判断的基础上,麦克阿瑟改变了之前的部署,命令二线的美军调往一线,加强一线的兵力兵器,以美军为主力准备再次向北进攻。为了保证优势,麦克阿瑟还下令大规模轰炸鸭绿江上桥梁,阻绝志愿军入朝通道,让已在战场的志愿军失去后援。

  不过,此时麦克阿瑟只是进行准备,实际并没有发起进攻。

  为了创造有利的战场态势,彭德怀又走了第二步棋,他命令三十八军主动放弃飞虎山等阵地,这进一步坚定了麦克阿瑟的判断——志愿军实力不足,并不是真的想和美军交手。
图为汤米·李·琼斯饰演的麦克阿瑟

  实际上,彭德怀采取的手段就是后发制人,用的是中国几千年来战争智慧的结晶——示形动敌。彭德怀故意向麦克阿瑟示弱,以此引诱美军北上进攻,这就是孙子说的“予之,敌必取之”。为什么敌必取?因为给敌人看到了形势对他们有利。

  但是光让美军主动进攻是没有用的,他们实力那么强,志愿军拿什么顶住攻势?

  其实,彭德怀根本没想防御,他的最终目的是进攻,只是让美军先攻,等美军露出破绽,志愿军再反击。

  那么,如果美军没有露出破绽怎么办?没有破绽,那就创造出有利的战场态势,让美军露出破绽。

  彭德怀的第三步棋正是着眼于此,他的办法很简单:继续撤退,且战且退,诱敌深入。看到这里,肯定会有读者说:不就是诱敌深入嘛,有什么稀奇的。其实,诱敌深入与一定能打胜仗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而且敌前撤退是战争中最危险,最具技术含量的事。

  2

  敌前撤退?彭德怀是怎么想的

  那么为什么彭德怀命令志愿军继续撤退,且战且退呢?这就要知道彭德怀是怎么分析敌情的。

  麦克阿瑟的这次进攻,美军第八集团军从西到东分别为美军第24师、英军第27旅、韩军第1师团、美军第25师、美军第2师、韩军第二军团(第6、7、8师团);战役预备队是美军骑兵第1师、空降187团,土耳其旅,其中战斗力最强的是美军第2师,最弱的是韩军第二军团。

  当美韩军从安州、军隅里一线开始进攻时,其正面大约120公里。

  志愿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且战且退,一直退到第一次战役开始的地方,这时美韩军向北进攻了大约25公里,其正面大约为200公里。
图为两次战役之间战线变化示意图

  在这种情况下,美军第八集团军越向北进攻,其阵型就越呈扇形展开,正面越来越宽,兵力越加分散。这是一个重点,但还不是关键。美军第八集团军正面为120公里时,其预备队是一个师又一个旅又一个团战斗队,而正面扩大为200公里时,预备队还是这么多,纵深却多增加了25公里。这么大的面积,这么点预备队,是管不过来的。这就叫后方空虚。

  这就是彭德怀要考虑的问题,让美军前进多少公里,能够让其兵力分散,志愿军可以进行穿插作战,同时让美军前进多少公里,才能让其后方空虚,这样穿插部队攻进去才能够发挥作用。这些部署,需要相当深厚的军事功底。

  考虑到志愿军的兵力和火力均不及对手,彭德怀还有三个针对性部署。

  在美军第24师和英军第27旅当面,彭德怀放的是志愿军最弱的五十军;在韩军最强,但战斗力比起美军还有差距的韩军第1师团当面,彭德怀放的是志愿军中次弱的六十六军;在美军第25师和最强的第2师当面,彭德怀放了志愿军最强的三个军之二,三十九军和四十军。而志愿军最强的两个军之一三十八军(另一个是三十九军),当面进攻之敌是韩军第7师团;志愿军较弱的四十二军,彭德怀让他们去对付最弱的韩军第6、8师团。
图为第二次战役发起前战场态势

  看了这个排兵布阵,相信很多库友马上就会想到一个故事:田忌赛马。

  左路美军第24师虽然不是美军中很强的部队,但他们有英军第27旅辅助,彭德怀让最弱的五十军去牵制他们。

  韩军第1师团实力不上不下,让六十六军去打,旗鼓相当。

  中路美军第2师和第25师最强,必须让志愿军最强部队去顶住。

  右路韩军第二军团最弱,让负责第一层穿插迂回的三十八军集中兵力打一个师团,负责第二层穿插迂回的较弱的四十二军打两个师团。这样部署,志愿军最强的三十八军直接打美军第八集团军最弱的部队,而且还是一个师团,就能够保证打开战役突破口。只有打开战役突破口,才能进行穿插,对敌分割包围。

  但是,彭德怀面临和美军一样的问题,正面很宽,兵力不够用。他有自己的解决办法,不按照教科书打,没有战役预备队,全部兵力都投向一线。这样做有两个原因,一是志愿军兵力火力均弱,必须集中力量;二是美军是离心运动,他们的扇形是向外扩散,越往北扇形越大;而志愿军是向心运动,越往南打扇形越小,特别是美军第八集团军预备队不足,后方极度空虚。

  这种情况下,彭德怀不要战役预备队,全部力量用在一线,越往南打,美军越空虚,志愿军的攻击强度就越大,这个仗取胜的把握就越大。

  这才叫后退诱敌,引诱敌军进入对我有利位置,所谓“有利”,也不是想当然,而是需要对敌情进行精准的计算和分析。美国人不懂这一套,他们只知道进攻就是掌握主动权,撤退就是失去主动权,却不知道彭德怀引诱他们进攻,要的就是美军的后方空虚。

  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当时的苏联顾问看不懂,质问彭德怀为什么不按教科书那样组织第一梯队、第二梯队、第三梯队,并给斯大林发电报告状,结果被斯大林一顿训斥。
图为第二次战役发起后战场态势

  战役的进程和彭德怀设想的一模一样。五十军和六十六军面对的敌军很强,战果一般,但没关系,彭德怀就是让他们牵制敌军。

  需要正面硬抗的三十九军和美军第25师打了个旗鼓相当,能稍占点便宜。

  四十军对美军王牌第2师展开凶猛攻击,完全压制了他们的攻击锐势,为什么这么猛?因为要配合进行穿插的三十八军。

  三十八军则摧枯拉朽,轻轻松松打垮了韩军第7师团。美军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克中将被迫用土耳其旅顶上去,又被三十八军轻易打穿。这时沃克手上只有骑兵第1师和空降187团了,空降187团还得看守平壤,能用的只有骑兵第1师。如果把骑兵第1师再顶上去,那是能够阻止三十八军进攻的。这时彭德怀第二个针对性部署,双层穿插迂回发挥了作用。

  四十二军虽然较弱,但两个韩军师团绝不是他们对手。面对直接威胁后方的志愿军四十二军,沃克只能让骑兵第1师去填补空白,而这样一来,就没有部队去阻止三十八军了。

  沃克虽然命令英军第27旅紧急回援,但已然来不及了。三十八军打垮土耳其旅后,在没有阻拦的情况下穿插至三所里,切断了美军王牌第2师的后路。

  后面的事,相信库友们都有所耳闻,美军第2师遭到了毁灭性打击。三十八军能够完成这一壮举,彭德怀的战场谋势发挥了巨大作用。
图为彭德怀在朝鲜战场

  这种战场谋势,美国人不在行。这场战争已经过去70年了,美军在进行战役复盘时,依旧没搞清楚彭德怀到底怎么打的。他们固执地认为,第一次战役在飞虎山顶住了志愿军攻势,却不知道这是彭德怀故意让志愿军停止进攻,甚至放弃飞虎山,目的就是引诱他们向北进攻。美军还认为,把三十八军穿插三所里的113师误判为难民,是导致美军第2师惨败的关键。误判不误判并不是要点,因为那时的美军第八集团军根本拿不出部队去填补那处后方的空白。为什么拿不出部队?正是因为彭德怀的战场谋势。

  3

  中西方战术认知差异大

  战术,顾名思义就是战斗的方法和手段。而战术也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指导战斗的原则;二是进行战斗的方法。

  所谓指导战斗的原则,即指从宏观角度对整个战局进行谋势、布势,从而创造出对我有利的战场态势。这个指导是对整个作战体系的指导,我们可以称之为基于体系的战术。

  所谓进行战斗的方法,即使用手中的武器装备,最大程度的发挥其作战效能。而武器装备正是作战体系的组成部分。我们可以称之为基于武器的战术。

  了解了以上基本概念后,我们再来分析志愿军和美军对战术学运用的差异。

  历史上,特别是最近几百年里,西方依靠坚船利炮对科技落后地区进行征服,一直在武器装备居于优势的条件下作战。

  因此,在军事思想上,西方对基于武器的战术更为重视,这从其编写的战术史书籍中也表现得特别清晰。西方的战术史书籍所总结的战术史,完全是武器装备的战术史,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性战术都是基于当时所使用的武器:冷兵器时代是方阵战术,火器诞生后出现了线性战术,然后又升级为散兵线战术等等。
图为朝鲜战争中的美国空军

  基于此,西方特别重视武器装备的发展。这个认识没有错,武器装备的优势性辗压,是取得战争胜利的捷径和法宝。

  问题在于,不能只有这一个认识。战争是全方位的,不仅仅包含武器装备,还有人的头脑。如果武器装备存在代差,差距太过明显,交战中弱势的一方很难用战场谋势来改变战局。但如果武器装备并不存在代差,仅仅是优势和劣势的区别,那么弱势的一方可以用战场谋势来改变战局。而如果双方实力均衡,那善于谋势的一方获胜的概率则要大很多。

  西方,包括现代的美军,他们的问题就在于,长期以来打的都是非对称战争,对手实力太过孱弱,以致于根本不需要战场谋势,也就忽视了谋势。按照他们的战术理论,世界上不存在、更不可能产生以弱胜强的战争。

  此外,按照西方的战术理论,他们极其讲究先发制人。

  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当一支军队的战术思想是基于武器装备时,产生这一观点很正常。先打击敌方,摧毁敌军的兵力兵器,自然更容易掌握战场的主动权。这一思想本身也没问题,同样是只偏执于一个思想,才有问题。
图为朝鲜战争中美军步兵

  对主动权的掌握,除了先发制人还有后发制人,先下手可以占便宜,后下手也能做到。

  后发制人这一战术思想是孙武总结的,早在曹刿论战时,他就指出了这一点。所谓后发制人就是让对手先出招,以掌握敌方的虚实,待敌失去攻击锐势后,对敌要害进行反击,以制敌死命。这里又可分为两点,一是等待敌方犯错误,二是引诱敌方犯错误。战场的主动权就在敌方犯错误的时候发生了转移。

  其实,从《孙子兵法》起,我国的军事著作就对指导战争的战术进行总结。

  比如,致人而不致于人,形人而我无形(意为要调动敌人,而不是被敌人调动,用种种假象去欺骗调动敌人,而不暴露我军的真象);

  践墨随敌,以决战事(意为实施作战计划,要灵活地随着敌情变化,来决定军事行动);

  奇正相生(运用一般原则的为“正”,特殊情况下灵活应变为“奇”,如担任正面进攻的部队为“正”,两侧偷袭的为“奇”,在战争中“奇”与“正”相辅相成);

  示形动敌(意为通过伪装和欺骗,佯动,诱使敌人产生错觉,做出错误决策);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里,这些战术不断发展,始终指导战争,并延续至今。

  可以说,自古以来在战术上,西方看重基于武器的战术,中方则看重基于体系的战术。这种认识的差异,就是我们能在朝鲜战胜美军的战术原因。

  4

  为什么美军破解不了志愿军的战术?

  当两支军队训练水平、装备水平相当时,意味着两支军队基于武器的战术水平基本一致,那么来决定战斗胜负的自然要依靠基于体系的战术。

  朝鲜战争则证明了,当两支军队训练水平基本相当,就算装备水平有较大差距,在基于体系的战术上使用更恰当的军队,获得胜利的把握更高。

  为什么美军破解不了志愿军的战术?根本原因就在于志愿军是用基于体系的战术来指导作战,而基于体系的战术,其本身的层级就高于基于武器的战术,它天然地可以指导基于武器的战术。

  美军虽然在基于武器的战术上手段更丰富、威力更强大,但对体系整体的指导上弱于志愿军,这让武器装备威力的发挥大打折扣。

  但是我们也不可沾沾自喜,在后来的朝鲜战争进程中,美军有一个天才人物用很短的时间就学会了志愿军的战术,并且能还施志愿军之身。这个人不是李奇微,而是范佛里特。不过,美国人对他不重视,后来还把他撤职了。这是我们的幸运,但是战争不能寄托在幸运之上。

  现如今,美军越来越重视对指挥官大局意识的培养,这种培养就是在提高基于体系的战术水平。目前,解放军正在下大力气提高基础战斗力建设,这肯定没错,基于武器的战术是基础,但也不能忽视我们以往的优势,丢掉老祖宗制胜的法宝。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5-6 16:22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