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286|回复: 0

猪先僧:房价又涨了,股票又跌了:买房子,还是买股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4-25 11:27: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全部资产就是这套房子

  今天看到一个新闻,说人民银行在去年10月对全国30个省的3万多个城市家庭进行了资产负债情况调查。调查显示,城镇居民户均总资产318万元,以实物资产为主,住房占比近7成,金融资产占比20%,而且更偏好无风险金融资产。56.5%的家庭有负债,并且20%的负债家庭占了总负债的61%,负债主要以房贷为主,占比为76%。户均净资产为289万,净资产最高的1%占全部家庭资产的17.1%。

  这个数据很有意思,可以认为老百姓手上积累的财富,除了房子就是存款,而大部分就是这套房子。

  美国,日本和中国家庭的金融资产配置

  之前有不少砖家在说,中国居民对房地产的配置太高了,而对金融资产的配置太低了。他们引用了美国的配置比例,认为未来居民资产会从房产逐步转移到金融资产上。那我们就先看看美国人的资产到底是怎么配置的。

  2008年时,房地产在总资产中的比重还有27%,而到了2019年就降到22%了,其他的非金融行资产占了另外的8%,这样,非金融资产一共占了30%的比重,而金融性资产占了70%的比重。

  下面是各资产的明细。

  在这70%的比重中,股票和投资基金大约占了34%,这在金融性资产中占了一半。保险及养老金占了23%,存款占了9%。

  但上面只是美国的情况,那日本呢?

  可以看到,日本居民房地产配置的比重似乎也不高,从1994年的47%下降到当下的30%附近,与美国相当。但在金融资产的配置上,日本居民在股票和基金上的配置比例只有大约10%,而大部分都配置在了固收类资产上。

  我们知道,日本房地产虽然在90年代处泡沫破灭,而美国的房地产市场始终处于总体的上涨过程中,但两个国家的房地产配置比重都在30%附近。这说明房地产作为主要资产,其实和房价是否上涨关系不大。衣食住行作为人的基本需求,是要最优先满足的。所谓有恒产者有恒心,老百姓在发家致富过程中,住房的需求总是最基础的需求。

  但在金融资产的配置上,配置的比重上却又显著的差异,并不是一定的。美国股市在过去几十年中始终有着良好的回报,也因此美国居民的股票和基金配置比重达到了34%,高居第一。而日本股市在泡沫破灭后长期萎靡,居民的配置意愿不强,当前只有10%。

  下面是中国居民的可投资资产配置情况。房产的流动性较差,通常不作为可投资资产,把流动性差的资产剔除后,这些流动性较好的资产归类为可投资资产,差不多可以对应于上面的调查中的20%那部分。

  可以看出,在总计20%的比重之中,存款占了一半,银行理财产品占了16%。而股票只在其中占据了5%。其他资产占了20%,这其中其实就包括了类似于白酒投资,古玩投资等的投资项目。

  也就是说,中国居民股票投资大约只占了总资产的大约1%的比重。不知道上述数据的准确性,也因此这个比例未必十分准确,但我们大体可以知道,中国居民对股票的配置比重其实是十分低的,比不过长年牛市的老美也就算了,也比不上横盘时间比我们还要长的日本。

  对于股市和房市的看法

  衣食住行作为人的基本需求,总是最先要被满足的。中国过去几十年里经济的快速发展催生了住房需求不断增长。而房地产作为一项重要的资产,其价格也终于开始向国际接轨。只是在接轨过程中,人们产生了一个错觉:房价会永远涨下去,永不下跌。这背后有多少炒房致富的神话我们就不提了。可以说,过去20年来,很多人非常走运地踏对了房地产价值回归的大趋势,也因此真的做到了发家致富。但这样的致富也带来了路径依赖,他们可能认为这个趋势会永远进行下去,而全然忘了,20年前中国的房价远低于公允价值,而当前则已经高估了。

  汹涌的买入欲望使得房价有很高的上涨冲动。但在如此高位继续上涨,恐怕结果不会很美好,后果也会很严重。一如我自1月以来严重不看好被疯狂炒作的酱香型白酒一样。如果说20年前贵州茅台的酱香型白酒的公允价值被低估而有一个逐步回归的过程,现如今其价值不但已经回归甚至都已经大幅高估。而汹涌的投机欲望使得无论多大的供应,多高的价格都显得极度短缺,即便面临本次疫情也丝毫没有冷却。暴风雨说来就来,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来,但我相信这一天已经不远了。

  中国居民70%的资产在房地产,这有其合理性。一方面,中国居民的资产总量相对较小,而房子是生活必须的,必须要配置。而配置了房子之后没有更多的资产,这个比重其实是被动高的,而不是主动意愿如此。而中国当前的城市化率为60%,至少未来10年还会处于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这些进城的新市民还要重复这些老市民的路,将大部分的资产都配置在房子上。

  但对于这些老市民来说,房子已经有了,房价很难有乐观的上涨,其配置的需求逐步降低,而家庭资产还在不断增长,也因此金融性资产的比重会逐步提升。

  那么,哪些金融性资产会配置更多呢?

  说到这里,很多人都想到了保险,理由就是美国人配置保险比较多,中国的保险深度和密度都不大云云。实际上我个人并不这么看。中国的社保制度不同于美国,中国的社保制度更强调公益性,而不是商业化。公益性的养老保险可以通过市场化的投资实现收益,而公益性的使用又具备普惠的特点。这使得我们对商业医疗保险和商业人寿保险的需求远不如美国那样迫切。

  雪球上有很多中国平安的投资者。对于保险这个赛道大家普遍认为是个好赛道,其实我并不这么认为。我并不是保险专家,无法像做论文来研究保险的赛道如何好。今天的主题不是保险,也因此不展开了。一个偷懒的办法是可以看看国外的大保险公司的发展历程,从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除了保险,还有什么渠道可以配置呢?股票和股票基金?其实和日本一样,这其实取决于国内股票市场的发展情况。如果中国未来的股票市场会和美国一样长牛,我相信居民金融资产自然会逐步加大对股票资产的配置比重。而这些居民资产的不断流入,其实也正是股票市场长牛的驱动力,这又互为因果。

  从最近几年股票市场的运行特点来看,那些规模庞大,经营稳定,股息率较高的白马股受到了比以往更多的关注,估值也提升了。比如大众情人的格力电器,招商银行,贵州茅台等等。如果我们从中国居民当前金融资产的配置特点来考虑,似乎也能找到点影子:他们更注重的还是低风险低收益的固收模式的股票投资。这也使得白马股承接了居民金融转移的资金支持,股价迭创新高。

  但这只是一个开始。随着中国股票市场加速与世界接轨,估值水平更加又吸引力之后,越来越多的人会深入参与到这个市场中来,也因而带来更多的投资视角和对投资更深刻的理解,进而带来对股票投资价值的更为深刻的挖掘,使得市场洼地逐步被填平。在这个过程中,股价在上涨,赚钱效应在凸显,吸引力在提升,池子越来越大,资金也就越进越多了。

  即便我们从当前的比重提升到日本的水平,那也有数倍的提升空间。我相信这一点。

  最好的时候,就是离开的时候

  今天在朋友圈发了一个红楼梦第一回里的“好了歌”的段子:

  “可知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好,便不了;若是好,须是了。”

  其实用在股票投资上,何其适用。

  人们的认知总是有滞后的,当公司的经营从底部爬坡时,前面那些失败的教训历历在目使得人们不敢轻易相信,总要它们拿出切实的业绩来证明自己。而待业绩出来又怕不够不能持久,再迟疑一段时间。而终于自己放心了,发现股价已经翻了数倍。此时心想:要是我在半年前买入就好了。要是股价再跌30%,我就买入。而此时股价似乎知道你的企图,几次跌到20%就止步,然后一步一步创新高,终于让你望洋兴叹,后悔不已。

  有一天这家公司的业务已经到顶,利润增长开始变得更加困难,而股价也开始出现疲软。此时的你如同发现了一大宝藏:以前没买入错过的了,这次的机会一定要抓住。于是终于高位被套了。

  人总是有这个特点:在股价处于低位,投资价值最高时,总是挑三拣四各种挑剔,信心不足。股价稍一波动就慌得不知所以。后视镜效应使得他们觉得那些在底部的股票永远都不会涨,而那些上涨的股票会不断涨下去。在股价处于高位,投资价值最低而风险最大时,人们总是能容忍股票的各种风险和不足,觉得他最懂,那些看空的人都不如自己懂。越是有人看空,越是要投去轻蔑的一笑:你们都是投机,价值投资就是要长期持有。很可惜,在价值低估的时候你在犹豫,而在价值高估的时候你选择要长期持有。

  但我知道,没几个人能真正长期持有。长期持有的,大部分都是长期被套的。盈利而长期持有的,怕是不多吧。

  再来说格力电器,就又要被人骂了。就不提了。有人最近总是问我:你为什么不写某某股票了?是不是不看好了?其实我看好不看好又何曾能影响股价呢?我今年以来没有任何操作,而且今年剩余时间也不会有任何操作。

  就是这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4-19 14:04 , Processed in 0.09375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