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032|回复: 0

云石:中国为什么不能像西方那么豪横?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4-14 21:34: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冠疫情全球性爆发以来,围绕对外支援和国内防疫,发生了一些不那么令人舒服的事情;中国尽心尽力支援全球,却被一些海外媒体和政客肆意污蔑;海外华人华侨,也遭受了大量不公待遇;国内的一些针对外国人的合理防疫措施,也遭到许多来自外界的抵制和抗拒。

  这种种行径,对国人确实构成了一定的刺激。激愤之下,一些网民也对中国官方的回应有所不满,认为太过低调弱势;而且有些网友还顺势翻出许多旧账,认为中国官方在处理国际事务时太软,太缺乏尊严。

  其实,这个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以偏概全。搞外交、处理国际事务方面,中国确实是有软的时候;但硬起来,同样也毫不含糊——比如前段时间的新冠疫源地舆论战,中方外交官主动在推特上设置议程,针对美方一直以来的污蔑奋起反击,利用全球亟需中国防疫物资支援的有利现实环境,成功逼得特朗普、蓬佩奥等大佬改口闭嘴——这就是一场非常漂亮的舆论反击战。

  当然,在点出强势做派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否认,大多数时候,中国方面确实是比较温和的。相较于许多其他大国强国——甚至是许多实力和国际地位远远不如中国的国家,它们在国际交往中的强势甚至蛮横,中国在处理国际事务时,很多时候确实秉承了低调隐忍的原则。

  为什么会这样?

  这背后折射出的其实是中国的战略困境。

  固然,中国现在已经今非昔比,综合国力妥妥位居全球第二,向上还有极大增长潜力,向下则把其他国家甩开了一大截。但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战略处境,其实是非常艰难的。

  首先,作为后发国家,中国面对的,是一个早已固定的国际格局。这个格局在中国崛起之前就已经成型,所以自然没中国什么位置。中国的迅速崛起,势必引发传统格局的变动,甚至有可能触发洗牌。但凡在这个格局中受益的既得利益者,都不会对此感到舒服——所以对中国天然带有敌意。

  而且,中国还与西方主导的当下全球主流文明体系存在极大的差异——无论是人种、体制、意识形态、文化,中国都与西方有着极为严重的冲突。在西方的经典定义里,中国这种国家、这种文明体系,乃至于中国所代表的蒙古利亚人种,本身就是愚昧、低贱的蛮夷。按照它们的逻辑,在政治和意识形态上,中国就应该全盘西化,现实中,则在西方,尤其是美国主导的世界格局中,甘居下等位置,以仰视的姿态坐等欧系白人的施舍,啃食它们的残羹冷炙——这才是符合他们对完美世界格局的设定。

  但事情的发展,却并非遵循西方所设定好的路线。虽然迫于现实,中国不得不遵从这个游戏规则,但在精神上,中国从未敢于卑贱,几十年下来,中国筚路蓝缕,强势逆袭,从一个贫弱大国,一跃成为全球第二。

  这自然引发美国乃至西方的整体敌意。无论是基于现实利益,还是基于他们所共同坚持的西式普世价值观,他们都不能接受中国的崛起,不能接受中国路线,中国模式的成功。

  那怎么办?打压,就成为美国乃至整个西方世界的集体下意识操作。

  这就对中国构成了巨大挑战。虽然中国已经贵为世界第二,但跟美国依然还是有所不如,跟整个西方世界相比,更是有巨大差距——所以至少现阶段,中国是无力彻底破局的。

  而且,既有的世界格局虽然对中国整体不利,但西方无论是国家之间,还是内部各利益集团之间,都不是铁板一块,存在着巨大的利益分歧的,所以他们也不愿意为了打压中国,让自己付出太沉重的代价,所以中国依然有在现有格局下,继续发展壮大的战略空间。

  既然无力破局,又需要在这个不利格局下继续艰难成长,那中国就不得不韬光养晦,不得不有所隐忍。在整体性反华敌意不可能消除的情况下,中国除了几个有限的核心利益(比如台湾等)必须坚持不容触碰,在其他非关键领域,就不得不尽量韬晦,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冲突和对抗,只有这样,才能在这个相对恶劣的大环境下,尽可能在西方主导的世界格局中,撕开层层战略缝隙,维护自己得来不易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这就是中国处理国际事务时,态度相对温和的逻辑。说的简单点,中国虽然是世界第二,但却面对以全球老大为首,囊括全球第三四五六七八九等一大堆强大势力组成的世界主流战略联盟的整体压制。在中国有足够实力颠覆这种格局,或者这种格局因其主导者们的内部动荡而大幅衰落之前,中国要想不重蹈德国、苏联这两个昔日全球老二的覆辙,那就不能轻易拿出二当家的气势,而是要尽可能的低调,尽可能减少冲突。

  说到这里,相信绝大部分人,对中国之于西方霸凌的隐忍,都能有所理解了。

  不过,这里有一个问题。中国之于西方不得不隐忍也就罢了——毕竟力不如人,现在又必须在他们制定的规则下讨生活。但在西方之外的一些亚非拉国家,中国之力明显十倍甚至百倍强于他们,而且中国的投资、援助之于他们的意义又明显至关重要,为什么这些国家,也有时候会对中国无礼污蔑,甚至讽刺羞辱?为什么中国在对他们的部分明显恶意时,也同样温和宽容?

  这其实要从两方面看。

  首先,这个世界的舆论话语权是掌握在西方手中,而且这些国家基本上以前都是西方殖民地,所以难免受其影响深重。加上西方迄今为止,依然是人类文明的高地,灯塔的光环,依然能对世界起到相当蛊惑作用。而且这些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都还比较落后,不像中国一样,经过多年发展,对自己道路的正确性已经有了充分验证,具备了四个自信的基础;对他们来说,西方的光芒依然是最耀眼的,所以即便现实中中虽然被西方各种嫌弃,而多仰赖中国,但在精神上,对西方的盲目崇拜和认同依然广泛存在——就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人一样。

  这是从对方角度说的,中国必须要对这些国家理解包容。

  而最关键的,在主观层面,亚非拉对中国来说也确实十分重要。

  表面上看,亚非拉国家的实力跟中国比可以说是不值一提,所谓的经贸投资,虽然说是互惠互利,但鉴于双方体量、实力的完全不成比例,它们对中国投资和市场的依赖,也远胜于中国对它们的需求。所以按正常逻辑,中国完全不必像对西方那样,对它们也这么迁就。

  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从更宏大的层面来说,亚非拉之于中国的重要性,一点也不亚于中国之于它们。

  为什么这么说?

  前文中云石君已经解释了,现在西方主导的世界格局中,中国的处境其实是受压制的。这样的格局,中国当然不能甘心。

  如何改变这种格局?除了中国自己努力,西方自身衰落之外,还有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引入其他强势外力。除了中国之外,其他既得利益者之外的势力,同样不会对这种格局感到满意——它们就是致力于改变不合理格局的天然同路人。

  只不过,同路人归同路人,要想有用,首先它得有力量才行。可传统的第三世界迄今为止,除了中国,就没一个真正有力量的。

  那怎么办?慢慢培养呗!通过经贸、投资,在自己赚钱的同时,帮亚非拉国家发展壮大,随着他们实力的增加,在世界上的话语权自然也就越来越强,对现有格局的冲击力也就越来越大,成功的可能性越来越高。

  这是从长远来说的。而就现阶段而言,亚非拉对中国的重要性同样在不断增加。

  现在的态势已经很明显了,特朗普上台后,传统全球化趋势正在逐渐逆转,再加上新冠这么一整,全球化退潮之势更加凶猛——这对作为全球化最大受益者的中国来说,当然不是一个好事。而与此同时,新冠使西方,尤其是美国遭受到重大打击,中国却因为控制得力,损失相对较小,而且体制优越性还趁此机会大大凸显(虽然西方民众可以被舆论暂时迷惑,但学者并不都吃媒体这一套,这次东西方抗疫的明显差距,肯定会对西方学术界造成相当的思想冲击,这种影响最终将从学术界传导到政界乃至全社会),这种此消彼长的后果,就是美国对中国的敌意和打击欲望会明显增加,中美脱钩的风险进一步加大。

  这对中国来说是很不利的。一方面,中国传统的外贸市场(西方,尤其是美国),未来很有可能受到进一步挤压;另一方面,来自美国的战略压力,很可能会在疫情后迅速再上一个台阶。

  如何应对这种正面压力的加剧?除了尽可能缓和美国敌意,巩固与其他西方国家关系,保住美系联盟战略缝隙之外,亚非拉作为中国大后方战略转圜空间的重要性也由此大大凸显。搞好跟亚非拉的关系,不仅能在国际政治场合为中国提供支持,而且在经济上,经贸往来与投资的增进,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对冲传统西方市场萎缩的风险——这对中国的下一阶段发展,以及国际博弈,可以说是至关重要。

  总而言之,虽然表面看上去,中国在与亚非拉小国的交往中,占据更高位置,拥有更强底气,但是,考虑到打破西方压制格局的长远需要,以及接下来应对全球化退潮,中美脱钩等迫在眉睫的风险,亚非拉之于中国的重要性,其实一点都不亚于中国之于亚非拉。既然如此,哪怕没有所谓的大国风范,单从利益角度出发,中国也不可能以居高临下的姿态,来俯视亚非拉的存在;所谓的温和、理解,不仅适用于对西方,其实也同样适用于对亚非拉小国的交往。

  当然,这种解释,可能不会让一些人满意。不过《孟子》有云: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话不仅适用于人,同样适用于国家。毕竟国际大环境摆在这,面对明显的战略困境,中国想要破局而出,实现大国崛起,那么自当有所取舍。除非情况特殊,不得不采取雷霆手段;否则一般情况下,温和必然是中国对外交往的主基调。毕竟,这就是国际政治!这就是丛林社会的生存法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6-1 22:43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