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269|回复: 0

乌鸦校尉:一个文明的沦丧,从让老年人去死开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4-10 12:38: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两天,#英国老人被迫同意放弃疫情急救#的消息,登上了微博热榜,并且热度只增不减。

  原因无外乎是视频的内容过于惊悚,大家已经无法理解为什么会有这种事发生了。

  几日前,英国主流媒体爆出,有多家养老院和诊所,向住在这里的老年人发放了“放弃心肺复苏急救同意书”,收到这份同意书的人,大多是上了年纪,并且体弱多病的。

  在拿到同意书后,一名身患癌症的老人对着镜头哭诉:

  “这份同意书让我觉得自己一文不值,就像是给我下达了一条死刑执行令。

  即便我是社会的重担,但我也没有自掘坟墓的打算。”

  其实,这个放弃心肺复苏,在正常的医学中也并不少见,一直以来都有的,叫(do not attempt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简称DNR。

  因为有的人觉得自己的病救不回来,强行用心肺复苏没什么意义,可能还损坏遗体,干脆不救算了。

  但是,英国这条让大家普遍不满的是,这份同意书和以前不同,文件上面说:

  新冠病情来势汹汹,本身有严重疾病的人比别人更加容易感染。而一旦去了医院,既没有床位,也没有呼吸机。

  所以,有重病的人最好待在家里,让家人或者社区的护士来照顾你。

  我们希望你可以同意这份表格,这样如果你的身体因为新冠病毒恶化,或者原有的病情加重,你既不用叫急救,也不用做心肺复苏了。

  这样做的好处有三点:

  1、你的家人朋友不用打999叫救护车;

  2、你可以节省下来很多的资源,来救治那些存活机会更高的年轻人;

  3、你可以不用在去医院的时候,把病毒传染给别人,你身边的人就不用冒险。

  同意书最后还有一行字:我们没有抛弃你,但我们也得现实点。

  总结起来意思就是,你既然年纪大了,这病又不好治,就别治了,等死吧。

  以往只是放弃心肺复苏,现在你连上救护车的机会都没有了。

  很多人出来“辟谣”说不是不救啊,是不做心肺复苏,其实是他们只看了同意书的标题没看内容,这条新闻并非谣言。

  这封同意书的内容在外媒也是引起了一片骂声,当地时间7日,英国老年人慈善机构还专门出来呼吁终止该政策。

  视频在微博上引起了热议,许多网友对此都表示,这种做法实在是不可思议:为什么还没治就不治了?

  以前说好的人人生而平等呢?

  还有人质疑,是不是为了节约养老金,故意搞这一套。

  还有许多人,对这些老人的生命表示了惋惜,难道这一代英国的年轻人,以后都不会老吗?

  按照英国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件事的确无法理解。

  英国的医疗系统又没说入不敷出了,为什么要提前让老人去签这么个文件呢?真的是有计划清除老人吗?

  有人说,这个同意书是自愿签署的,就算不愿意,到时候也可以反悔。

  且不说都要进ICU急救的人有没有力气爬起来说“我后悔了,我还要抢救一下”,何况这些老人中有一些根本就不是自愿的。

  比如威尔士地区有一个社区的医生,他带着这份同意书去“慰问”了20个居民,随后,他就高调地宣布这20个居民签署了这份同意书。

  然而,前面那位在镜头前哭诉的癌症老人,就是这些居民之一。

  既然如果不是强迫的,为什么她要哭诉呢?

  外网一些网友也对这种这种行为表示了质疑:

  “替那些老年公民问一句,女王收到了放弃心肺复苏同意书了吗?”

  虽然在镜头前哭诉的老人也说了:“如果只有一台呼吸机,在20岁的年轻人和我本人之间选择,我当然会把呼吸机让给那个20岁的年轻人。”

  但直接拿着文件去给这些老人签,逼迫他们做出表态,实在是有违他们成天挂在嘴边的那句《圣经》里面的话:Everyone was born equal。

  在意大利,8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不再接受ICU治疗;

  在西班牙,65岁以上的老年人,呼吸机只能拔掉。

  但意大利、西班牙更多的是无奈,医疗资源被击穿了,英国人招人骂的地方在于,是他们的政府自己要群体免疫放弃治疗的,害了这些老人以后又逼人家签这种文件,这不是不负责任吗?

  同样被迫签署放弃心肺复苏同意书的事情,还发生在纽约。

  在华盛顿邮报发布的一篇名为《面对大量患者,纽约市四面楚歌的医院在生死攸关的决定中挣扎》的文章中讲到。

  纽约的一些医院的医护人员,为了减少感染的风险,选择不去抢救新冠患者。

  “这意味着就算患者或者家人不同意,医院也不会给患者使用呼吸机。”

  尤其是已经患有新冠肺炎的患者,医院更是可以把他们单独对待,减少其他人感染新冠肺炎的风险。

  在另外一篇发表在网站“哥谭市”上的名为《纽约市医护人员形容冠状病毒患者大量涌入病房的严峻状况》的文章中,记录了一位皇后区医院的护士的可怕见闻:

  他们强迫老人们签署同意书,还嘱咐医护,如果你走进一间病房,发现有人没呼吸了,不用叫人来抢救,让他们去吧。

  日本前段时间有一个影响极为恶劣的推特。

  一位日推博主发了一张漫画,漫画的意思就是让老年人去感染新冠病毒死掉,日本年轻人就可以继续好好生活了。

  推文一出,竟然获得了不少日本人的赞同,7.1万喜欢,1.6万转发。

  (图片来自知乎网友之前截的)

  这条推特的图片,目前已经被和谐掉了,但这可怕的转赞数,也让人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上面的英文是原句日语的翻译)

  下面的评论都在为之叫好,甚至还有人说出了“这么看来,冠状病毒是救世主?”的话。

  放弃老人,似乎都变成了西方国家的一种惯例,甚至在医疗体系还没有崩溃的时候,他们就开始考虑放弃老年人了。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冰汽时代》那个游戏?

  游戏让你扮演领导者,带着一批人在冰天雪地里求生,找煤炭、木材、食物等资源来生火取暖吃肉,在末日中生存下去。

  结果你手下的人还不理解你,觉得你让他们干活的时间太久了,违反“8小时工作制”,是暴政!

  这个游戏的这种特点让当时不少中国玩家感到莫名其妙。

  有没有觉得现在西方就是这个莫名其妙的剧本?

  要被病毒感染了不怕,非要出门,非要不带口罩,就好比那些快冻死了还必须坚持8小时工作制的,现实中坚持8小时工作制是为了不被资本家剥削,末日的时候没有什么剩余价值,每搬一块煤都是在救自己的命,根本不存在剥削一说。

  该拼命的时候跟你要人权,要8小时工作制,最后煤不够了冻得要死,不得不放弃一些人的生命。

  这不就和那些政客该注意防护措施的时候不注意,该让民众戴口罩的时候骗人说不用戴口罩,结果感染太多了要选择性放弃老人是一样的吗?

  我不得不说,这种“人权”、“人道主义”,是真的虚伪。

  生存权是首要的人权。越早防护,代价越小,牺牲越少,越不用做什么“艰难的抉择”。

  在古代,游居文明是有抛弃老人的传统的。

  在人类文明史的大部分时间里,定居并不是人类社会的主流,游牧民族的数量和人口规模在相当长时间内都大大超过定居的。

  公元5世纪,罗马帝国覆灭后,日耳曼人鹊巢鸠占了欧洲,500年后他们又控制了东地中海世界,再过500年后,继续占领世界海洋和所有新大陆。

  西方文明在最近的1500年里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在“游居”,而且是通过抢占异族土地、掠夺异域财富的形式扩张自身。

  定居的生产生活方式,决定了必须要重视秩序;而游居的生产生活方式,则决定了他们的文化里更强调自由,不太重视老弱。

  《史记·匈奴列传》里讲:“逐水草迁徙……壮者食肥美,老者食其余。贵壮健,贱老弱。”

  因为随时要打仗和迁徙,日常就是抢钱抢地抢女人,必须靠狡猾的战术和残忍的手段才能生存下来,老弱是负担,礼仪是累赘。

  假如他们追求什么温良恭俭让,追求尊老爱幼的美德,早已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被淘汰出局了。

  在疫情冲击之下,西方政府和人民都表现出一种裸奔模式,不戴口罩,不接受隔离,该出门出门,该嗨皮嗨皮。

  瑞士人民党一名女议员因为戴着口罩出席当天的瑞士联邦议会会议,被驱逐出了议会大厅

  直到最近几个世纪,由于新世界殖民的完成、主权国家的建立,从前的游居社会都纷纷转成了定居社会,不再四处迁徙了。

  这个过程中文化就发生了改变,重视家庭,尊敬老人这些品德就都有了。

  但随着社会发展,欧洲国家工业化都完成之后,又诞生了资本,在资本主义的面前,任何人都是可以用价值来衡量的。

  老龄化不可怕,资本主义老龄化才可怕。

  在资本主义社会以前,比如中国的封建社会,长者的地位是非常高的,村社宗族有三老的说法,大小事都凭他们裁决。

  汉三老碑

  谁家闹了纠纷,粮食分配不均,婚丧嫁娶等等,都得过问他们,可以说是集政治、经济、法律权力与一身。

  在《红楼梦》里面,甭管贾政、贾赦做了多大官,封了多高的爵,家中的一切事务都是贾母说了算,一句话出去就是管用。

  道理很简单,在中国这样的传统农业社会中,老人虽然干不起重活儿了,但他们身经百战,什么风浪没见过,足以为年轻人提供宝贵的人生经验,不干体力活了,但也能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样的传承是必要的。

  正所谓“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但是,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不管是工厂里的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信息社会的智力工作,普通老年人的那点经验,在资本的面前就显得微不足道了,再怎么压榨也挤不出多少剩余价值。

  自然就需要享受“更高级的人道主义”,拔管再见,挥别世界。

  英国某些人做出这种残忍的选择时,内心八成去算了经济账、政绩账,考虑了养老金问题和医疗费问题,没有好处他为什么要逼迫老人签这种同意书呢?

  在这种规则下,只有有钱的老人,会为了保命大把大把掏钱的老人,才有救的价值。

  在电影《泰坦尼克号》里,让老人、女人和孩子先走,绅士在灾难面前表现出来的翩翩风度,令人感动。

  直到船快沉了,乐队的人也没有争抢着逃生,反而镇静地为大家演奏;一对老夫妻干脆放弃逃生,相拥等待死亡时刻的来临。

  这一幕幕动人的场景,赚了不少眼泪。

  可惜,这只是电影的美化。

  真实的历史不仅不感人,反而叫人无比心寒。

  因为阶级等级森严,轮船出事的时候,最先收到通知的是一等舱的名流贵族们,住在三等舱的人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沉船后,英国国会议员、美国参议员等一帮大佬们,抢着登上救生艇。700个生还者里男人占了一半,而美英男人又占了一大半。

  头等舱的生还几率是百分之六十,二等舱的几率是百分之四十四,三等舱才百分之二十六。

  杰克同学就是因为没钱,船票都是赌来的,所以最后只能在自己和爱人之间选一个。

  资本异化下的社会,早就把很多道德都抛弃了。

  以往大家被电影宣传欺骗多了,把西方世界当成讲人权,自由平等博爱的民主国家。

  但其实,资本主义世界哪儿有什么所谓的平等博爱、尊重人权这些东西,很多都是权贵资本装出来的,一碰到压力就现原形。

  权贵跟权贵之间利益有联系,当然彼此讲平等讲人权,他为什么要跟你无产阶级讲人权?

  你还没得新冠呢,人家同意书就给你递到床边了,鲍中堂一有问题马上就能进ICU,也不会有什么人给他递同意书。

  教皇方济各在自己首部宗座劝谕书《福音的喜乐》里,猛烈批判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说简直就是杀人。

  “为什么无家可归的老人冻死街头无人关注,但股市大盘才跌了两点就成了新闻?这就是穷人被排斥在外的例子。”

  在我们疫情时,德国明镜周刊出来说:“中国人若想消灭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需要的药方既不是什么西医疫苗,也不是中医草药,而是自由和民主”。

  我觉得这个作者完全是被资本忽悠瘸了。

  在社会主义诞生之前,资本家从来就没有把工人阶级当人看过,什么童工、女工,各种问题层出不穷。

  这个时候,哪儿有什么“自由”和“民主”给你?

  直到无数工人前辈、劳苦大众和资本家斗争,全世界的工人运动让资本害怕妥协之后,才有了取消童工、“8小时工作制”等等进步。

  真正的“自由”,从来都是我们劳动人民自己争取到的,没有谁会大发慈悲给我们。

  人民,全世界的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

  上世纪全世界如火如荼的共产主义运动,后来被镇压,被打击,被解构了,资产阶级重新掌握了话语权。

  大部分资本主义国家为了维系统治,现在都把“共产主义”这个概念打成了集权独裁,和希特勒一样的东西。

  同时,给予无产阶级一些虚假的好处麻痹我们。

  他们掌握了媒体,夺取了无产阶级的话语权,用生造出来的“中产阶级”分化了无产阶级,其实不掌握生产资料就通通是无产阶级,哪有什么中产阶级,一场大病就被打回原型;

  他们用虚假的选票让底层忘记了资本主义国家始终是资产阶级专政的实质,民众也是被长时间愚弄,去华尔街游行的美国人连《资本论》是什么都不知道;

  他们用“民主”和“自由”偷换了“资本主义”的概念,从而让奴隶在精神上获得了和奴隶主一样的优越感,全然忘了自己依然还是奴隶的本质。

  可一旦发生灾难,马上就原形毕露。民众就是会像一个机器上的零件一样,在判断没有榨取价值之后就被无情地抛弃。

  一场疫情,不过是让他们吃人的面目重新暴露了出来而已。

  共产主义思想从德国诞生,法国人第一次实验,苏联人首次实践成功,中国是目前最优秀的学生,学完了以后救亡图存,逆天改命。

  它本应当是全人类的财富,但现在只剩下寥寥几个国家,还存有星星之火。

  中国才刚刚摆脱贫困没多久,但不论是70岁,80岁,还是100岁的老人,统统应收尽收,持续治疗直到病愈出院。

  像古巴这样被封锁多年,资源短缺的小国家,一样尽力救治每一个老人。

  我大可以把明镜周刊的话改一改,再原话奉还给他们:

  “西方人想要击败这次的病毒,想要每一个生命都得到治疗和尊重,需要的不是什么‘特朗普神药’,也不是什么自由民主,而是社会主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6-2 15:50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