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278|回复: 0

乌鸦校尉:粮食战争即将来临?中国人是否能守住自己的饭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4-7 15:03: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越来越多的国家宣布粮食出口禁令。

  世界第三大水稻出口国越南,已经限制大米出口;世界最大小麦出口国俄罗斯,正在考虑限制出口小麦;

  哈萨克斯坦,世界第二大面粉出口国,对包括面粉、土豆、胡萝卜在内的11种农产品实行限制出口;

  全球最大的稻米出口国印度,因为“封国”,出口几乎陷入完全停滞。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在官方网站说:

  “除非我们快速采取行动,保护最脆弱环节,保证全球粮食供应链通畅,缓解疫情蔓延对整个粮食体系的影响,否则我们面临粮食危机迫近的风险!”

  他们甚至预计,粮食危机大概将在4月或者5月出现。

  对于最近传的粮食危机,很多人都有两个问题:

  第一,如果发生粮食危机,对世界会有哪些影响?

  第二,危机之下,中国的粮食够不够吃?

  先说第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今年的粮食危机真的如联合国预计的那样出现,当世界农产品供应链受到冲击后,最先被影响的就是低收入国家和贫困人群。

  而且,由于国际资本和霸权国家往往也会趁着机会下手,收割一波全世界的韭菜。

  粮食危机到了最后,很可能会给世界带来比新冠还要大的影响,一些小国家大概率会陷入粮食短缺,最后甚至影响社会稳定。

  1

  趁火打劫的人哪个领域都有,在粮食领域,世界上有著名的四大粮商:

  ADM(ArcherDanielsMidland)、邦吉(Bunge)、嘉吉(Cargill)和路易达孚(LouisDreyfus),合称“ABCD”。

  它们代表着四家拥有百年以上历史的跨国粮商。世界粮食交易的80%,都控制在他们手中。

  而其中三家,都是美国的公司。

  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粮食与石油就一起成为美国维持新经济霸权中的关键。

  之所以是“新经济霸权”,是因为美国的老一套经济霸权在当时土崩瓦解。

  1969年1月,尼克松入主白宫,此时,美国正处在深深的危机之中。

  接下来几年,美国先是经历了越南战争的失败,又在经济领域面临被西欧和日本新兴的更有效率的工业所赶超。

  美国的债务在每一个角落中都以爆炸式的速度增长。

  人们开始怀疑美元是否还能稳定地兑换黄金,于是布雷顿森林体系慢慢瓦解了。

  美国的资本集团不得不开始寻求新的利润领域。

  他们的目光瞄准了两个地方,一个是石油,另一个就是粮食。

  在当时的美国,靠石油起家的洛克菲勒家族,就是最有权势的资本集团,纳尔逊·洛克菲勒本人还参与了竞选总统,最后失败了。

  后来,他们找了一个人代言人来完成他们的意志,那就是亨利·基辛格。

  基辛格是洛克菲勒家族一手栽培起来的得意门生。

  基辛格身兼国务卿和总统国家安全顾问两个职务,他将粮食和石油政治作为他外交政策的核心。

  他有一段名言:“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国家;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如果你控制了货币,你就控制住了整个世界。”

  石油美元霸权的建立,实现了他说的第一句和第三句话。

  第二句话当然也不会落后。

  1972年,全世界粮食歉收状况异常严重,世界粮食储备只有2.09亿吨,相当于66天的存量。

  1973年,粮食危机如期而至。

  很快,“粮食换和平”计划(《480号公共法案》计划)被推出来。

  美国政府对外宣称受到了农民的压力,于是要对美国粮食的出口进行大量补贴。

  这个计划的第一步是先跟苏联合作。

  因为1972年,苏联由于受到连续两年的异常气候影响,农业严重歉收,出现了规模空前的粮食危机。

  为求自保,在基辛格的安排下,苏联同意向美国购买3000万吨粮食。

  尽管数量巨大,但美国政府的储备粮食按兵不动,而是由嘉吉公司等私营粮商出马帮忙从全世界其他国家买。

  向苏联出售的粮食数量太大了,几大粮商几乎将世界上的粮食储备一扫而空。

  苏联成功自保,但粮食价格也顺势涨上去。

  几个月内,小麦和大米价格提高了70%多,小麦从65美元一吨涨到了110美元一吨,大豆的价格翻了一番。

  同时,印度、中国、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澳大利亚等国因严重的旱灾导致粮食减产。

  世界性的粮食危机猝不及防地出现了。

  就在这个世界急需进口粮食的当口,美国乘虚而入,全面改变世界粮食市场和粮食交易状态。

  这场交易最大的赢家,是嘉吉、ADM、邦基和大陆谷物等美国粮食贸易商。

  由于基辛格的新粮食外交政策,原本各国之间很分散的粮食贸易,一下形成了全球性的农业市场,几家寡头成为了真正的全球农业综合企业巨头。

  1974年,世界粮食产量达到历史最高纪录,然而世界粮食储量却减少到2500万吨。

  丰收的粮食落到了少数几家贸易巨头的手中,它们都是清一色的美国公司。

  自由贸易是尼克松执政时期的政治口号。嘉吉公司、大陆谷物公司、ADM公司个个拍手称快,赞同这个模式,因为这对于他们来说无往不利。

  不仅如此,这些私营公司的老板还可以参与国家政策制定。

  1972年,嘉吉公司的威廉·皮尔斯成为尼克松的大使级贸易谈判特别副代表。

  两年后,嘉吉公司的皮尔斯进入总统的“经济发展委员会”,协助总统制定美国的国内农业政策。

  他的目标让成千上万的家庭式小农经济破产,使美国走上农业综合体的道路。

  事实正按照他的预想发展,传统的美国家庭式农业正在为农业生产的重大革命让路。家庭式农场将变成“工厂式农场”,农业也将变成“农业企业”。

  美国的农业因此一下子具有了规模和效率、技术和资本等优势,加上美国几百万平方公里大平原,几十亿亩耕地,自然条件全世界独一无二。美国成为了世界粮食出口的老大。

  而几大粮商就在这种综合化的过程中,完全获得了农业的主导权。

  此后,对内,粮商可以通过影响政策,决定补贴类型和低价种子的种类,让美国农场主定向种他们希望的作物。

  美国农场的数量急剧下降,平均农场规模有所增加

  对外,国际粮食的市场化让很多地方的农民往往会为了赚钱,放弃一部分的粮食作物,去种效益更高的经济作物。

  皮尔斯进一步提出,贫困的第三世界国家应该放弃在小麦、大米和其它主粮的种植,集中精力生产水果、蔗糖和蔬菜就好了。

  市场化也让美国的粮食可以很轻易地摧毁当地的粮食生产商,主导当地的粮食市场。

  不种粮食了,自然就需要从美国进口更多的“高效率”的粮食,这些商品毫无疑问是由嘉吉等寡头公司定价和运输,发展中国家可通过出口蔬菜和水果来支付所需的费用。

  此后几十年,美国对发展中国家有威胁的战略性控制手段中,又多了一条粮食。

  智利的阿连德政府被推翻的政变行动中,粮食就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在美国国务院和中央情报局的支持下,智利地富反坏右们破坏粮食生产,使粮食进口量成倍增长,结果把外汇储备都花光了。

  没钱当然搞不到粮食,粮食短缺使中产阶级十分不满。

  阿连德向美国请求粮食贷款,但被美国拒绝了。

  饥饿让民心不稳,加剧了智利的动荡。直到美国支持的军事独裁者奥古斯托·皮诺切特上台,粮食援助才重新启动。

  剧烈的通货膨胀使得智利老百姓即使有援助的粮食了,也没有得到太多实惠。

  相反,因为粮食的流入缓解了军队的资金短缺,军政府拿出了一些资金来购买美国的军火,当时智利正好是美国武器的第9大进口国。

  一场行动,美国政府控制了对方政权,粮商和军火资本家大赚一笔,可谓满载而归。

  这套玩法一经试用,受益无穷。于是被复制了。

  1994年,美国克林顿政府派2万美军,保护被海地人民推翻的总统阿里斯蒂德重新上台。

  阿里斯蒂为了“回馈”美国,将水稻进口关税从50%降低到3%。在关税门槛降低之后,享受美国政府补贴的美国大米。

  凭借比海地大米便宜一半的价格优势,美国粮商迅速占领了海地粮食市场,最终达到了80%以上的市场份额,大批海地本地的农民失业,农业产业被摧毁。

  2008年,全球粮价上涨,海地的大米、大豆和水果价格比2007年上涨了50%,面食价格更翻了一番。海地民众每天的收入不到2美元,粮价的飙升老百姓的生活陷入崩溃。

  饥饿的民众再也无法忍受,发动暴乱,海地总理亚历克西被迫辞职。

  让粮食全部依赖进口,就势必是这个结果。

  美国现在的疫情让国家经济遭受重创,在未来极有可能来临的粮食危机中,这四大粮商势必会再一次趁机满世界搞事。

  那问题来到了第二点——如果发生危机,中国的粮食够不够吃?

  这个问题国际粮商已经帮我们测试过了,国际粮商并非没有来狙击过中国。

  只是,在其他国家无往不利的手段,打到中国这里结果完全不一样。国际粮商数次试图狙击都没有得逞,最差的结果也是一胜一败,双方打了个平手。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历史上应对过无数次饥荒的国家,对储粮问题,中国太有发言权了。

  2

  汉宣帝时期,总是碰到一种“幸福的烦恼”——粮食太多了,愁人。

  汉武帝在位的时候,打仗打多了,到了后期国库呈现危机,武帝于是下诏罪己,汉朝重新休养生息,到了宣帝的时候,国家已经恢复了元气,经常出现粮食大丰收。

  但粮食太多了也不好,因为国家的人口就那么多,每年大家要吃的粮食波动不大,碰见丰年粮食太多了,粮价就雪崩,“谷至石五钱”,农民会因此亏本,被迫减产,这一减产可能就会导致来年粮食又不够。

  而且,有心机的粮商会趁机囤货居奇,故意压价收购,等到荒年的时候再高价卖出赚钱,不顾百姓死活,长此以往势必闹得国家大乱。

  这时候,一位数学家的建议成了关键。

  此人名耿寿昌,正史无传,但是被清代学者阮元收录于他的《畴人传》。

  此君还修订过《九章算术》

  汉宣帝五凤四年(公元前54年),当时是大司农中丞的耿寿昌,提出建设“常平仓”制度。

  总结起来最关键的是两句——“谷贱时增其贾而籴”,“谷贵时减其贾而粜”。

  “籴”和“粜”两个字,顾名思义:入米曰籴——购入粮食,出米曰粜——卖出粮食。

  “常平仓”制度,就是指粮食过多,粮价过低时,由国家出面以较高价格大量买入,保证不让农民亏本引起减产,打击粮商囤粮,这些余粮进入常平仓;

  在荒年粮价过高时,国家就拿出常平仓储存的粮食,以较低价格投入市场出售,打击奸商保护百姓。

  这个思路其实就是经济学里基本的供求关系原理。

  这一制度使得国家粮食战略储备与市场粮价的平抑同步进行,同时避免“谷贱伤农”和“谷贵伤民”。还在这个过程中建立了相当数量的国家“专储粮”,把粮食安全的生产、供给、消费三个问题一口气解决了。

  常平仓制度并非耿寿昌的独创,有一定的历史基础。

  中国自古是一个农本国家,民以食为天,国以粮为本。

  但是古代农耕技术又不发达,经常靠天吃饭,粮食产量很不稳定,一不小心就有地方要闹饥荒。

  春秋时期,齐国的管仲所著《管子》中,就有这样的论述:

  “不生粟之国亡,粟生而死者霸,粟生而不死者王。”

  意思是治国首先你得发展粮食生产,不生产粮食的国家注定是要灭亡的,生产的粮食刚够吃的国家只能称霸,只有生产粮食还能够吃不尽的国家才能笑到最后。

  要实现“吃不尽”,那当然就得靠储粮了。

  汉初著名政论家贾谊也作出“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的论断,储粮是重中之重。

  楚国的范蠡和魏国的李悝两位改革家,分别提出了“平粜”和“平籴”的理论,常平仓与其理念可谓一脉相承。

  汉宣帝时期因为粮食太多带来的烦恼,催生了这个制度,并影响了此后整个中国古代史。

  常平仓制度初创之时,还属于试点性质。

  具体花多少钱储粮?要高于当年价格的多少保证农民不亏本?要囤多少粮食?

  要是不仔细研究、围绕市价进行规划,那国家财政可着劲儿地亏,这哪朝哪代的政府也受不了。

  这些细节,都是在后来历朝历代的实践中逐渐完善的。

  中国古人的智慧是无穷的,他们很早就意识到了粮食安全问题是大事,需要国家出面干预,还给我们做好了示范。

  我国现行的粮食战略储备制度,当然也参考了古人的智慧。

  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粮食也是很不够吃的,我们先后于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建立以备荒备战为目的的“甲字粮”、“506粮”。

  到1990年,国家建立专项粮食储备制度。

  但这时候中央储备粮分级管理于各级地方企业手中,利益主体太多了,政企不分,责任不清,导致“储备粮数量不实、质量不保、调动困难、巨额亏损挂账”等问题非常严重。

  运营十年后,2000年,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2017年更名为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受命组建,也就是我们熟知的“中储粮”,对中央储备粮实行垂直管理。

  当时,国务院对中储粮公司提出了“两个确保”的要求:

  一、确保中央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

  二、确保国家急需时调得动、用得上。

  这要求看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很难,尤其是像中国人口这么多的国家,实现这两个要求绝非易事。

  全国粮仓那么多,如何统一管理?靠什么系统?

  粮食是有保质期的,如何用科技保证保质期尽量长,还能够适时轮换?等等等等……

  但是中储粮还是把问题一一解决。

  更重要的是,中储粮在这期间遭受了无数的非议,很多人对这种制度有质疑和指责。

  2013至2017年,是中国粮食战略储备制度受到非议最多的时期。

  2013年,从中储粮黑龙江林甸直属库发生了一起“烧仓”事件,故事就像电视剧《天下粮仓》里面的剧本一样。

  有人要来查仓储的粮食了,贪官为了不让自己平时偷卖粮食暴露,就自己放火烧仓,毁灭证据。

  紧接着,中储粮黑龙江林甸直属库的副主任接受采访时说“风太大”、中储粮河南分公司110名“硕鼠”、中储粮粮库与粮商勾结用陈粮顶替新粮赚取差价、中储粮贪官前妻在美国900平豪宅。

  一件又一件刷新大家认知的事情接连曝出,把中储粮推向风口浪尖。

  同时,2008年,国际四大粮商和中国打的大豆一战,一度占据了上风。

  贪腐问题,和面对外敌时似乎“并不靠谱”的样子,引发了国内无数的争论。

  但实际上,贪腐问题哪里都会有,而08年的一度失利,和制度本身关系不大。

  一般来说,国家动用财政进行大规模粮食收购,是很难有对手的,私人粮商无论是财力还是转运能力都差得远。

  但“四大粮商”这种国际超级垄断巨头有钱的程度超出了大家的想象,它们完全吃得起比储备粮保护价更高的收购价进行大量收购以左右市场。

  正是这种突破阈值的“钞能力”,让我们在战斗中输了一阵,如果没有中储粮,只会输得更惨。

  但当时,因为种种问题,无数人粉墨登场,直指我们的粮食储备战术就应当放弃。

  其中,主张干脆抛弃粮食战略储备制度全靠进口者,有之;

  主张中储粮应当全面市场化,变身“粮商”者,有之;

  当然,主张中储粮的非市场性质断不可变,与四大粮商死磕到底者,奋起保卫这个制度的亦有之。

  正是在这种局面下,中储粮在“转型与否”及“如何转型”的问题中,迷茫了很久。

  但最终,中储粮顶住了压力,我国的粮食经营管理,也在多个方面顶住了自由市场化和绝对利润论的蛊惑,没有听信自由派经济学者“粮食全都进口就好”的说法,始终维持18亿亩红线等。

  这也使得今天中储粮面对危机,完全可以挺直腰杆喊话“湖北库存粮可满足湖北6000万人半年以上需求!”

  中国目前两大主要口粮,小麦和稻谷,库存量都相当于全国人民一年的消费量。

  库存粮食到加工的流程也有保障,全国粮食加工企业有5000多家,目前复工率88.2%,每天可以加工小麦和稻谷96.2万吨,按照一人一天一斤来算,加工量够14亿人吃一天多。

  当然,这一点离不开对仓储的时时检查,保证硕鼠一伸手就被抓,贪腐问题是人性,不可能靠制度完全解决。

  粮产量和粮储量的“双保险”,让今天的中国人即使面临一场世界性的“粮食战争”,也完全不必担心自己的口粮问题,更无须去恐慌性抢购囤货。

  3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会误以为一件事“中国行,那么其他国家也行”。

  但现实告诉我们并非如此,比如疫情问题,我们就发现世界很少有国家能做到中国这样。

  比如蝗虫问题,很多国家到现在都没有解决,美国的蝗虫是淘金热的时候偶然发现了蝗虫的产卵地,一次性捣毁了产卵地,碰巧解决的。

  中国在许多事情上的长远眼光,背后是华夏文明数千年的积淀,无数前人智慧的总结和传承。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发布的报告显示,2018年,53个国家的1.13亿人面临重度粮食不安全状况。

  很多国家是无法应对这种危机的,联合国说全球粮食危机之后,不少粮食储备不够的国家和地区开始慌了。

  伊拉克表示,在未来几周,需要进口25万吨大米、100万吨小麦,来保证国家粮食储备,向国民提供食物。

  印尼、菲律宾已经面临粮荒,储存的粮食最多只能维持3个月。

  埃及是全球最大的小麦进口国,总统Abdel Fattah al-Sisi的发言人表示,总统已经告知相关部门提高粮食战略储备。

  中国台湾省的粮食自给率常年保持在30%左右,如果疫情继续下去全世界粮食出口量减少,后果不堪设想。

  还有很多国家已经开始恐慌性抢购,阿尔及利亚、土耳其等主要小麦进口国已经发了采购标书,摩洛哥也暂停小麦进口关税。

  美国因为耕地得天独厚,很有可能在粮食危机中掀起风浪。

  美国的小麦期货在半个月里,涨幅已经高达15%。

  可以想象,ABCD四大粮商已经磨刀霍霍了,美国的手恨不得早点伸到中国来。

  贸易战以来,中国跟美国谈了快两年,一路厮杀,来回拉锯,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愿意花费巨资购买来自美国的商品,甚至不惜开放金融业,让美国资本进军中国市场。

  然而,即便别的条件都可以答应,也坚决不松口开放农业。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美国农产品对世界市场的冲击历历在目,一方完胜,一方惨败。

  今年疫情发生的时候,国家就把“春耕”的位置放在了“复工”前,提前看到了这步棋,不可谓不重视。

  从2000年开始,我国的农用机械相关企业注册量就不断增长,到了2019年,农用机械相关企业的新增数量达到了峰值,共11.7万家。

  今年春耕时候,无人植保机,无人拖拉机,无人灌溉等新技术纷纷涌现,运用到了田地里。

  如今,原本分配到小家小户的细碎耕地,被集中起来统一耕种,连成一片片碧绿与金黄。

  科技保证的不仅是农业,而是中国人的安全。

  2020年,我们见证历史的时候太多了,席卷全球的疫情已经产生了一系列连锁反应。

  从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已经逐渐开始蔓延,美国最近短短两周内已经有1000万人丢掉了工作。中国很多小公司在疫情中也是没挺下去,不少人在这两个月存款锐减,也面临巨大的压力。

  下一波的粮食危机,更是会促使全世界进一步走向衰退。苦日子还要过上很久。

  如何在这场前所未有的巨大风暴中存活下来,取得胜利?考验的,是一个国家整体的国力和积淀。

  而我们每一个人,都将是历史的见证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8-21 12:25 , Processed in 0.12504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