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345|回复: 0

云石:中式全民防疫VS英式群体免疫——两种防疫方式,究竟孰优孰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3-17 15:30: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两天,关于新冠疫情,大家最关注的,恐怕就是英国祭出的群体免疫大法。按照约翰逊首相的操作,接下来英国基本上将放弃对新冠的正面阻击,轻症者不予检测,自己行在家等待自愈,只有重症者才打111就医。社会也大致照常运行,至少政府层面,并不完全禁止各类公共活动。

  英国此策一出,举世哗然。社会达尔文主义,优胜劣谈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赤裸裸的为大英帝国所践行,这也着实让人活久见。而不负责任,祸害全球的说法也甚嚣尘上。

  其实关于不负责任,这个虽然该骂,但其实也没什么用。毕竟大英帝国从古到今,不负责任的事儿多了去了,也不差这一回。当然,这次英国这么玩,肯定会造成全球恐慌——尤其是采取硬防疫的国家,对此肯定会无比反感。但话说回来,就算没有英国和瑞典开这个头,这种躺式防疫,依然是全球主流。

  这个可能有点超出大家的认知。毕竟在大家感知中,可能像中国这种对抗式的硬防疫,才是正道。而纵观全球,凡是疫情严重的国家——中国、韩国、伊朗、意大利,也都莫不采取中国式的硬防疫策略——虽然程度上因国情差异各有不同,但方向其实都是一样的。就算是美国,虽然特朗普一开始也磨磨唧唧,但迫于愈演愈烈的疫情传播形势,以及舆论的紧逼,再加上自己也被巴西人吓了一道,现在也开始承诺放开免费检测——这意味着美国也开始向硬防疫模式方向转了。

  但实际上,大家必须明白的是,躺式的软防疫,才是这个世界绝大部分国家的真正打开方式。逻辑很简单,硬防疫需要极高的成本,这个世界上,除了发达国家,以及中国这个发展中国家中的异类,其他普通发展中国家,其实绝大部分都不具备硬防疫所需要的资源的——对它们来说,遇到新冠这种等级的瘟疫,躺式应对可以说是唯一的选择——就而这部分国家才是世界的绝大多数。

  之所以英国能闹出这么大动静,只不过是因为其影响力更大,而且在大家认识中,英国是老牌发达国家,和那些除了躺就别无选择的亚非拉小国不一样,它具备一定的资源和本钱的。这样的国家,不打就直接投降,这个大大超出了大家的认知而已。

  那么,硬防疫和软防疫,到底哪种才更科学?

  这个话题这段时间争论的很厉害。支持硬防疫的,主要是从大的道义角度出发,认为民众生命安全高于一切;而支持软防疫的则主要认为,这是一种相对理性的选择——除了经济损失更小之外,也是认为这个病毒可能会长期化、全球化,这种情况下,硬防疫就算能扛一时,但早晚会因资源耗尽而前功尽弃。既然横竖都逃不过一劫,那还不如躺式应对的了,这样就算保不住一部分人,但至少保住了大部分钱,不至于闹到最后人财两空。

  这两种观点貌似都有道理,但谁更合理其实现在谁也说不清——毕竟新冠会肆虐多久,传播性有多强,特效药和疫苗什么时候能出来,乃至于靠躺赢自愈后到底会有什么样的后遗症,这些现在都还说不清楚。在这些关键信息不明朗的情况下,硬防疫和软防疫的孰优孰劣,其实根本就很难说清。

  而最为关键的是,把硬防疫和软防疫放在对立面上来做对比,很可能从一开始就是一种错误。硬防疫和软防疫,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不同疫情发展阶段,而采取的不同等级应对措施而已。二者并非对立关系,而是一种递进关系。

  这话是什么意思?其实这一点,从各疫情重灾国的表现就可以看出。其实纵观全球,受灾最重的四个国家——中国、意大利、伊朗、韩国,普遍都采取了不同程度的全民抗疫措施。而在四国以下,除了美国刚刚开始转变态度,或将启动大规模检测以外,其他依然在不同程度的掩耳盗铃。

  这种差异是很有意思的。重灾国和相对轻灾国,在防疫措施方面的选择,可以说是泾渭分明。

  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差异,其实是有原因的。

  重灾国进入全民抗疫,其实那是没办法。医疗体系已经彻底崩溃——别说轻症者了,就是重症者都已经超过了医疗体系的承载极限。这种情况下,只有行政强力干预,社会整体动员;否则疫情必然彻底失控,整个社会也将陷入极大的混乱。

  但对于疫情没那么严重的国家来说,过早进入全民防疫,其实也未必是一种最好选择。且不说这种方式会使经济瘫痪,社会停摆,仅就医疗体系而言,由于疫情没那么严重,他们的医疗体系也就还能支持——至少重症者还能应付的过来。只要医疗体系不崩溃,医院还能给社会兜底,社会就不会失序。社会信心还在,然后通过一定的警示宣传,让轻症者居家自我隔离(毕竟大部分人会自愈),这样就有可能渡过这一劫。

  当然,这么做是有风险的——民众有可能不听招呼,依然到处乱窜,加剧病情的传播;包括居家隔离本身,也会有可能导致家人和邻居感染。如果这种方式下染病人数过多,也依然有可能突破医疗承载极限。

  一旦出现这种情况,那就意味着软防疫的失败,国家就不得不升级到硬防疫——比如韩国就是这样,虽然也有较高警觉,但因为一个教会大妈不听招呼,就把国家整趴下。

  但它也有成功的可能——像日本和俄罗斯,这俩货都紧挨着疫情重灾区;俄罗斯还一东一西挨着中欧两大重灾区,但它们的软防疫迄今为止,表现的还算不错,医疗体系依然能正常运转,社会也没有失序。如果这种势头能够继续保持,那就是躺赢的典范了。

  当然,对于英国这种欧洲国家来首,由于前期没有日俄那样的高度警觉,民众也喜欢聚集(日本人天生疏离,俄罗斯则因为天气太冷,所以大规模聚集也较少),所以第一阶段防疫已经失败,病毒已经一定规模的传播。这种情况下,英国想社会完全不失序已经不可能了。这时候,最重要的,就是保证医疗体系不被打爆。只要医院不被打爆,英国就还可以不进入全民抗疫状态,损失自然也就较中韩伊意要小。

  当然,这有可能失败——韩国和意大利就是先例。但也确实有成功的可能——毕竟日俄现在就比较成功。而且,就算失败,也无非就是进入全民抗疫环节,情况不会更糟。而如果现在就像重灾国那样玩,不分轻重患者全部涌入医院,那以英国现在的染病基数(确诊1000+,实际染病5000—10000),医疗体系瞬间就会被冲垮,这样对接下来的新增患者就会失去收治能力。而这部分人任其在社会游荡,形成的传播力和造成的恐慌,未必会比轻症自我隔离,重症收治要小。

  这就是约翰逊高调推出群体免疫理论的依据。很多人把英国的群体免疫视作长期性政策——当然,约翰逊也是这么说的。但实际上,政策从来就是根据形势的变化而不断调整的。现在约翰逊这套政策,在云石君看来,最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保医疗体系这个社会信心的最后支撑。

  如果英国最后依然爆了,连重症患者都超过了医疗体系承载极限,约翰逊就是想推行群体免疫,践行社会达尔文主义,恐慌到极点的民众也不会答应——民主国家的老百姓可都不是什么善茬,何况英国还有大把自成体系的移民,到时候不学中韩伊意,英国立马就会天下大乱。

  但换一个角度,如果约翰逊这一套成功了,民众在舆论引导之下也能够保持基本信心,相信这只是一个没那么可怕的大号流感,轻症患者能够安心在家隔离等自愈,转成重症的倒霉鬼也能被及时收治,那约翰逊就的这套群体免疫忽悠大法就成功了。

  其实不光是英国约翰逊,法国马克龙、德国默克尔,现在差不多都采取的是这种套路——只不过他们都是讲体面的传统政治家,不像有英版特朗普之称的约翰逊这么直白的说出来而已。

  至于美国,本来特朗普也是想玩这种套路的,所以之前一直咬牙死撑流感说。只不过,美国情况太复杂,一方面疫情似乎被掩盖的更严重,医疗体系又受官僚主义影响太大,另一方面,美国政治斗争太凶狠,太多的人想把特朗普搞下台甚至送进监狱,而且今年马上又是大选,特朗普在防疫这个问题上转圜余地不如欧洲领导人;再加上巴西人的那一锤子,差点让特朗普自己也中了彩票;种种因素之下,特朗普实在撑不住,最终才扭扭捏捏改了口,决定放开大规模检测。

  终上所述,所谓的软抗疫与硬抗疫,本身并不是对立关系,而是一个递进关系。除了中国因为是新冠首爆国,猝不及防之下不得不直接进入硬防疫模式之外,但凡有所预警的国家,除非医疗体系即将或者已经被打爆,否则是不可能轻易打出全民抗疫七伤拳的;以确保医疗体系能够维持为基础的软抗疫,是各国在防疫中早期的必然操作。

  至于群体免疫,这个基本上可以判定只是一种政治策略而已,绝不可能在现在就成为英国的真实选择。逻辑很简单——参考医疗体系被打爆的早期武汉和现在的意大利,未获有效医疗保障的情况下,新冠病死率高达7%以上——这已经超出了社会承受极限。

  退一万步再说,就算英国人够彪悍,真能承受这种恐怖病死率,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后遗症,这也是必须考虑到的。

  很多传染病都会有后遗症,而新冠的后遗症现在还不明确,中国甚至传出有患者康复后心肺功能和生殖系统受损的说法。

  在后遗症不明确的情况下,就推行群体免疫,一旦出错,就是亡国灭种的下场——如果太多人在群体免疫后生不了孩子,那英国老少爷们会把约翰逊祖宗十八代的坟都给刨了!在没搞清楚后遗症之前,任何一个政治家都不可能冒这种险!

  所以,约翰逊的所谓群体免疫大法,极大的可能,只是用来推行软防疫政策的一种技术手段,用来为其拒收轻症患者,保住医疗体系寻找一个说服大众的理论依据——套用中国的政治术语,这也算是内紧外松。如果疫情最终没有爆发到意大利那样不可遏制,那这一套自然是行之有效的;如果最后医疗体系依然撑不住,丧失了为社会信心兜底的能力,那英国多半还是免不了要步中韩伊意后尘,所谓的群体免疫大法,依然免不了会被全民抗疫所取代。至于约翰逊会因此被打脸——反正政治人物反悔跳票的事儿多了去了,既然连即将面临大选的特朗普,都能宣布国家紧急状态,自己打自己的脸;刚刚就任首相,没有后顾之忧约翰逊,他又有什么可在乎的?

  本文为云石海外风云系列2015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2 19:05 , Processed in 0.07813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