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056|回复: 4

童大焕:18亿亩耕地红线制造鬼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0-14 14:43: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时局:18亿亩耕地红线制造鬼村】

  在我的定义里,城市化进程中自然衰败的城市和乡村都不能称之为鬼城或鬼村,只有为人制造的、远超于真实需求的人造城市和人造乡村才能称之为鬼城或鬼村。在当下的中国,不仅鬼城有批量制造的机制,鬼村也有批量制造的机制。如果说行政主导的小城镇大跃进是鬼城批量产生的制度根源,那么18亿亩耕地红线和“新农村建设”则是鬼城批量产生的制度和政策根源。

  城市扩张的地方需要占用土地甚至耕地,过度城镇化也就是小城镇大跃进的地方需要过量占用土地甚至耕地。但是在土地使用权由农地变更为城市建设用地过程中,各地方政府头顶上有一柄利剑高悬着,这柄利剑就是中国独特发明出来的“18亿亩耕地红线”。为了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不动,我们的发明创造是“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也就是你在城市化进程中此处用了多少亩土地,就要从彼处找回多少亩土地。城中村和城郊村的耕地只减不增,“找回耕地”的目光自然而然就转向了偏远乡村。

  于是一个奇异的场面出现了,城市化本来是城市建设热火朝天、农村的黎明静悄悄,但是当代中国例外——不仅城市建设热火朝天,乡村建设也热火朝天!热火朝天的乡村建设,不管是今天以节约用地名义、合村并镇的名义,还是过去以新农村建设名义,本质上都不是为了新农村也不是为了节约用地,而是为了置换城市建设用地指标。城镇化大跃进越厉害的地方,合村并镇的脚步也越快,征用农民土地和房屋的补偿往往也越低。

  其做法不外乎是让农民集中居住,甚至强制把农民赶入新村,然后利用公权力征用农村耕地和宅基地,或者以返耕的名义置换城市建设用地指标。但是其最终结果,只人为强制性地改变了农村的居住形态,却丝毫没有改变农村的生产生活形态,除了合村并镇中的许多成本包括房屋建造成本相当一部分需要农民自掏腰包解决、耗尽农民积蓄甚至让其背上巨额债务之外,由于新的居住模式与传统的小农生产方式不相适应,人为增加了农民的生产成本。此外,还有人能上楼、但猪狗牛羊等牲畜不能上楼等一系列遗留问题。胡温时代的“新农村建设”曾经一度声势浩大,甚至由国家层面组织数万干部赴韩国考察,最终却无疾而终不了了之。

  “18亿亩耕地红线保护”使得城市化不仅在城市头上动土,而且在乡村头上动土。本来地方政府和开发商只是打城郊土地的主意,现在他们对远郊乡村的土地特别是村庄这样的宅基地也感兴趣了,因为可以用乡村建设用地作为指标去换城郊的土地(耕地)搞开发。拆迁拆到了广大乡村。这样就出现了相当一部分地方强迫农民上楼的现象,就是把农民的村庄合并,几个并一个,过去搞所谓“新农村建设”时叫新农村,现在搞所谓“新型城镇化”就改一个叫法叫做新型社区。换汤不换药。总之就是打农民宅基地的主意,增减挂钩后就可以到城市的边上再把农地搞成建设用地。

  这样做目标很动听,结果很不妙,就是形成鬼城的亲兄弟——鬼村。这些通过行政力量硬造的楼和集中的乡村居民点将来大部分还会人去楼空,形成和鬼城一样的巨大资源浪费。几亿农民工及其他外来人口在就业地无处可居、无钱买房,我们不去集中财力物力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提供他们在城市应有的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反过来却让他们的后院失火,对他们家乡强行并村,要人家拿出钱来上楼,硬造新村、新区、新城,这不是本末倒置、对农民双向掠夺吗?

  城镇化大跃进下制造鬼城的速度有多快、规模有多大,偏远乡村制造鬼村的速度也就有多快、规模也就有多大。如果严格执行18亿亩耕地红线,那么,制造鬼村的速度和规模甚至比制造鬼城的速度和规模还要更甚一筹。因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主要是用偏远乡村的农房等建设用地置换城市郊区的耕地,虽然我们的人均耕地面积很少,但即使乡村都是分散居住,建设用地的规模还是要远远少于耕地。换句话说,城镇化大跃进过程中占用了城市郊区一个村的耕地,也许要合并偏远乡村好几个村,才能腾出足够的乡村建设用地“置换”城郊被占的耕地。而所谓“置换”并不是真正的置换,而是在统计数字上显示耕地总量没有减少而已!

  鬼村问题没有引起广泛的注意,一个原因是地远人偏,农村往往成为“被人遗忘的角落”;二是尽管偏远乡村的合村并镇总数上比城市郊区的拆迁征地牵涉的村庄要多得多,但拆迁征地基本无涉土地价格一买一卖之间的巨大落差,给人的心理冲击也不那么大,自然也不成其为媒体和舆论关注的热点。

  鬼村的制造速度和规模到底有多快有多大?反过来看看城镇化大跃进的速度有多快、规模有多大就可以了。不妨举重庆两江新区的例子吧:

  2009年2月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重庆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3号文重庆两江新区件),在国家战略层面正式研究设立“两江新区”,是中国的第三个副省级新区,前两个分别是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滨海新区的中新生态城如今也陷入鬼城危机)。2010年5月7日,国务院正式批准重庆设立两江新区。2010年6月18日,两江新区正式挂牌成立。拟设立的两江新区,以北部新区和两路寸滩保税港区为核心,包括江北、渝北、北碚三个区的部分区域,总面积达120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居中国城市第1名的首都北京,建成区面积也只有1386平方公里,但已容纳了近3000万人口,两江新区准备容纳多少人口?),可开发面积约为650平方公里。去除已建成区域150多平方公里,实际两江新区的可用面积为450多平方公里。

  两江新区的征地,主要是在薄主政的时代完成的。有人告诉我,是如何廉价征的地:农民集中上楼,按户口人均35平米住房,外加每月400元生活费,原有土地、房屋、宅基地全部“归公”。不服?上访的大有人在。没关系,第一批回来就打,打到服;第二批上访的一样回来就打,打到服。第三批看到前面两批人的下场,不服也服。庆幸的是,至少在他们村里,这个过程没死人。

  在城镇化大跃进中纳入城市规划的土地是这样征的,没有纳入城市规划、但纳入土地置换规划的、偏远地区的“赶农民上楼”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选几个媒体报道过的:在农民“上楼运动”中,曾被评为河北省生态文明村的廊坊市董家务村,被拆成了一片废墟,就连刚修好的“村村通”水泥路面也被毁坏。山东诸城市取消了行政村编制,1249个村合并为208个农村社区,农民意见很大。山东很多地方,农民的宅基地被强行夺走,拿很低的补偿,交出积攒了半辈子的血汗钱买质量低劣的楼房。山东德州市某村支书,在村集体的土地上建楼房,定价一平米1200元卖给农民,拆迁补偿却很低,最好的院子(一个五间大瓦房带院子)的农户最多只能补偿到7、8万元,而买相同面积的劣质楼房却要14、5万元,农民还要交7、8万!

  中央三令五申禁止赶农民上楼,有人说地方政府歪嘴和尚念错了经。但到底是和尚念错经,还是那经原本不是真经甚至一点不正经?还得推敲推敲!城市化肯定要用土地,你却硬要保“18亿亩耕地”,因此,城市化所在地掘地三尺不够,人家只好在别处也掘地三尺了。

  2013年3月5日,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在全国两会期间对外高调宣称,“我们的基础设施建设10年投入了6000亿。”这样的巨额投入没有为当地政府带来债务危机,“我的奥妙就是土地储备。”重庆市2002年开始实施土地储备制度,当时储备了40多万亩地。黄奇帆称,十年用了20万亩,每亩赚200万,这就4000亿,扣掉征地本身的成本,有两三千亿的额外收入,就抵销了重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大部分开支。(《时代周报》2013年3月21日)

  在黄奇帆看来,土地储备是一个发展中城市必要的战略性措施。纽约、巴黎等发展饱和的城市,不会再扩张,再搞土地储备没有意义。但在发展中城市,土地储备的要义是,在发展的初期,一步到位,把未来几十年的土地储备“框”下来。不同城市的操作要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而定,如果城市发展饱和了,土地储备就没有意义;如果在边远的农村没有发展空间的地方去储备土地也没有意义。

  土地储备的秘密,第一个循环是用征来的土地抵押、向银行借钱,第二个循环是卖地把银行的钱还了,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但在现有土地政策下,它有两个前提必须满足:一是土地能卖得出去,如果是过量征地,等城市化基本完成,剩余的土地储备就成烫手山芋了;二是还要能够在偏远地区“置换”出相应量的耕地,才能满足“保住18亿亩耕地红线”的要求,背后自然又是一番激烈的“乡村运动”。

  对土地储备如此精通要义、清楚地知道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的黄奇帆市长,尚且在各种行政逻辑下一个两江新区就圈地1200平方公里,结此无知无觉或后知后觉的官员,又会有怎样“大规划大手笔”地制造鬼城?它们背后“合村并镇”制造鬼村的运动,又会怎样的“如火如荼”?

  【财富:市场竞争下的免费医疗才值得期待】

  近日,一则“俄罗斯实行全民免费医疗”的消息令中国网民“惊呆了”。实际上,“全民免费医疗”在俄罗斯是一项“传统”,是俄罗斯联邦宪法中明文规定的公民权利。俄罗斯1993年通过的联邦宪法第41条规定:所有人都有保持健康和享有医疗帮助的权利。俄罗斯现有的免费医疗体系,是沿袭前苏联时代的做法。前苏联时期,免费医疗服务主要是国家预算拨款为公民提供免费医疗服务;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沿袭了免费医疗的传统。不过,鉴于经济实力有限,资金的主要来源改为医疗保险基金。该基金的主要来源是各企业、各机构按《俄联邦公民医疗保险法》规定缴纳的强制医疗保险费以及俄联邦预算中对强制医疗保险计划的拨款,其中各企业各机构缴纳的保险费用占强制医疗保险收入总额的90%以上。

  世界上搞免费医疗或者曾经搞过免费医疗的国家和地区有很多,因为牵涉到每一个公民的实际健康和生命权益,所以这项制度受到的关注度相当高。在美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变革往往一再成为总统竞选的利器。很多人对“免费”二字高声叫好,但很少人注意到,即使是医疗保障最好的国家和地区,即使实行最大限度的免费制度,真正搞得好的,一定是各种不免费的私立医疗机构也很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这个事实再清楚不过地说明,“免费”的功能是有限的,免费部分往往是较低限度的国家基本医疗的兜底部分,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免费”过程的廉价和廉洁,依靠的还是非免费的竞争制度。俄罗斯的免费医疗也一样。

  在俄罗斯,医疗保险令有工作的俄罗斯人无看病之忧,而对于没有工作的人,比如老人、儿童、残疾人、失业群体等,则由国家预算拨款单独承担。免费医疗的范围极广。根据1998年通过的《国家保障免费提供医疗计划》,急救、门诊看病、住院救治等,都是免费的。当然,牙医、美容等,是不包括在免费项目中的。但即便如此,也不是每个俄罗斯人都对免费医疗充满感激之情。据俄罗斯媒体报道,普京今年7月30日曾指出,只有35.4%的俄罗斯人对本国的医疗体系表示满意。

  不满意的原因很多,例如公立医院太少、医护人员短缺、看病要等很久时间、医疗水平有待提高等等。此外,重要的一点则是,看病虽然免费,买药却必须自己掏钱。此外,俄罗斯免费医疗只涉及基本的、简单的医疗服务,很多复杂的医疗服务都需要付费。在俄罗斯,大病、重病患者就医仍然相当困难,国家不能全额负担这类人群的医疗费用。如果病人需要做大型手术或者进行昂贵的长期治疗,大部分时候需要额外付费。在莫斯科这样的大城市,有一定经济基础的人不少会选择去私立医院;同时,由于公立医院医生收入水平低,好医生也大量流入私立医院。因此,俄罗斯的免费医疗制度在其国家内部也一再引起争论,在公务员内部也不例外。

  再看俄罗斯医疗免费的成色。刚才已经说了,俄罗斯免费医疗资金的主要来源为医疗保险基金,其中各企业各机构缴纳的保险费用占强制医疗保险收入总额的90%以上。也就是说,所谓免费,其实还是来自每个人自己的保险金。根据2005年12月修订的俄《税典》,自2006年1月1日起,在职人员法定医疗保险费率为工资总额的3.1%,其中,1.1%入法定医疗保险联邦基金,2.0%入法定医疗保险地区基金。

  再看看我国的情况。2012年我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46769元,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28752元,全国近3亿职工,都“就低”按私营单位工资算,按俄罗斯医保标准计算,抽取3.1%医疗保险基金,人均891元,全国2670亿元。

  据人社部网站消息,截至2012年底,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53641万人,其中,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26486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27156万人。可见城镇职工基本做到了应保尽保。2012年全国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6062亿元,支出4868亿元。全国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877亿元,支出675亿元,累计结存760亿元。

  也就是说,我国职工医保缴费比俄罗斯高出一倍多(按照规定,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双方共同缴纳:用人单位缴费率为职工工资总额的8%,职工缴费率为本人工资收入的2%),但并没有实现和他们一样的免费医疗!原因何在?我认为是没有市场竞争倒逼医疗和药品市场的廉洁。如果医疗市场和药品市场大规模开放,药价会大幅度下降,现有职工医疗保险金可能支撑起全民的基本免费医疗!

  所以,任何时候,自由竞争都是获得优质服务的前提条件。“全民免费”的医疗、教育等制度都不例外!(2013年10月10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14 15: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18亿亩耕地红线制造鬼村是个偷梁换柱的概念,实际资本结合官僚主义坑百姓。18亿亩耕地红线保障吃饭问题怎么会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14 15:14:30 | 显示全部楼层
少在这放屁,民以食为天,没有耕地做支撑,打不出粮食,老百姓吃不饱肚子,肯定天下大乱,生灵涂炭。所有打“18亿亩耕地红线”的人,都是别有用心,散尽天狼,就不怕太过缺德殃及后代。鄙视楼主,你肯定不是个好东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14 19:26:59 | 显示全部楼层
童叫唤?叫啥呢?主子都没吃的了,叫唤也没有骨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1 15:47 , Processed in 0.39077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