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182|回复: 0

吕韬:严重程度远超意大利 5800万人可能感染 !?灾难面前 德国人竟异常淡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3-13 15: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全球疫情进入爆发期,每天噩耗不断。

  意大利封国、伊朗领导人接连中招、NBA正式停摆……除了中国、越南和非洲等地,世界已是一片惊恐。

  惊恐之下,各国领导人的常规操作是,传播正能量,给国民安慰。

  但有一个国家,反其道而行之,丝毫不顾及国民和世界的感受,释放出本次疫情以来最“可怕”的消息。

  据第一财经报道,3月10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在议会党团会议上向国民发出警告:60%-70%在德国的人将会感染新型冠状病毒。

  此话一出,与会人士瞬间沉默。

  据悉,德国卫生部长延斯·施潘在会上也表示,如果不能率先开发出且使用疫苗,那么60%至70%的人可能会被感染新冠病毒。

  2019年,在移民的帮助下,德国人口创历史记录,达到8320万人。

  60%到70%感染,意味着有5000万到5800万人可能最终感染。

  截止目前,德国一共确诊1966例病例,确诊人数全球第七。疫情发展速度之快超乎想象,3月11日的确诊人数甚至已经超过意大利。

  目前,疫情已经扩散到德国全境16个联邦州

  德国疫情最严重的地区是海因斯贝格县,这个4万人的“小县城”,确诊人数多达323例,占全德国确诊数量的30%。从0到1,最开始出现的两个死亡病例,也均出自这里。

  疫情加速,死亡病例出现,德国政府也日益紧张,3月4日甚至效仿韩国,禁止出口护目镜、防护口罩、防护服及手套等在内的医疗物资。

  3月8日,德国不惜引发外交争端,拦截了一辆装有约24万个卫生口罩和其他材料的卡车从德国离开前往瑞士。

  尽管疫情严峻,但德国政府仍然坚持,不会关闭国境,更特别表态,关闭国门根本就无助于中止疫情。

  3月10日,默克尔说,德国将“以朋友帮助朋友的方式”帮助意大利应对疫情,敞开大门迎客,即便不提供物资,也算一种诚意,患难见真情。

  “病入膏肓”德国人竟然异常淡定!

  疫情之下,恐慌是正常的,淡定才是奇怪的。

  从股市观察,德国算恐慌的。2月中旬以来,跌幅超过30%,从13500点瀑布般跌至9800点。

  德国股市走势

  市场很恐慌,但德国民众,却截然相反,异常冷静。

  据新民晚报3月11日的报道,近日,德国电视一台公布了最新的权威民调,民调显示:

  有76%的德国人表示不太担忧,甚至不担忧新冠肺炎。

  对于德国卫生部门的防疫工作,有66%的受访者表示,疫情完全在德国政府的掌控之中。

  日常生活里,尽管有零星储备物品的情况,89%的人表示未采购大量的食品作为储备。

  澳大利亚、日本、韩国铺天盖地全是抢卫生纸、抢水、抢方便面的新闻,德国的疫情比日本更凶猛,但德国人竟然如此淡定,如此冷静,究竟为何?

  原因一:见多不怪,条件反射。

  大风大浪见多了,大心脏早就练成了。

  德国人有多次流行性疾病的经验,经历过太多风雨,应对起来自然不恐慌。

  就在2020年2月(没错就是今年2月),据《柏林报导》的罗伯特·科赫研究所的每周统计报告显示,在过去3个月内,德国已有130人死于流感病毒感染,近13300名感染者被送入医院接受治疗。

  和美国一样,德国这些年隔三差五就会爆发严重的流感疫情潮。

  据《图片报》报道称,德国每年死于流感病毒感染的人数高达20000人。2017年,德国曾爆发严重流感疫情潮,据RKI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当时德国感染流感的人数高达1000万人,约25000名受感染者死亡。

  据公众号环行星球,2011年5月,在德国北部,导致出血性腹泻、溶血性尿毒症和各种并发症的食源性大肠杆菌(H4)疫情爆发,该疫情最终导致欧洲及北美的14个国家共3842人感染,51人死亡。

  尽管德国政府最初对疫情来源的判断有些失误,但德国民众自始至终都没有出现非常恐慌的情况。

  习惯了流行性疫情,这次德国自然一如既往,淡定依然。

  这次疫情,很多人无法理解,为什么外国人不提倡戴口罩。

  实际上,从德国人的角度来看,多年的防疫经验告诉他们,口罩是给病人带的,普通人无需带口罩。

  3月9日,据界面新闻消息,德国传播学专家莫里兹就指出:“(普通人)即便佩戴口罩,目的也仅是避免不自觉地触碰口鼻部位,而非阻隔气溶胶传播。仅有确诊病人才需要佩戴FFP3口罩(注:即N95口罩),因为普通口罩密闭性不足以阻挡病毒,这也是医护人员仍需FFP3口罩的原因。”

  原因二:信任医疗机构,信息公开透明。

  恐慌往往伴随着信息不对称,不透明。

  德国政府在疫情信息的传递上,几乎是个小透明。

  每次病发,德国政府都会第一时间,把自己掌握的信息传递给民众,告诉民众需要注意哪些。

  据公众号环行星球,2011年食源性大肠杆菌疫情爆发,德国各大媒体第一时间就公布了疫情,给出了报道,周边国家也竞相滚动播报。

  这次新冠疫情,其实也类似。

  就像默克尔,把手头掌握到的信息和可能,全都传递给国民,即便有点吓人,依然保持一个原则,和全民共享疫情信息。

  只有信息,有助于缓解恐慌,但无法根除恐慌。

  想要国民真的不焦虑,不恐慌,强大的医疗体系是根本。

  德国拥有最多的P4实验室,4家实验室比英法两国相加还要多,病毒检测实力绝对的强。

  德国的医疗器械产业全球第二,创新效率全球第一。

  德国医疗器械行业把销售盈利的8%用于研发,比西方国家平均值高一倍,更加可贵的是,德国医疗器械的研发效率极高,新器械开发费用约800万-1000万欧元,而美国研发同样的产品需8000万美元(约合6000万欧元)。

  中国很多CT设备需要进口,德国自己就可以解决问题。

  据界面新闻,早在2020年1月,德国就以市场化手段确立了大面积检测的根基。以德国最大的医保公司之一的Techniker Krankenkasse(TK)为例,若被检测者有疫情地区旅行史或与确诊者有过接触,该公司会报销59欧元的检测费用。而据柏林检测试剂生产商TIB Molbiol向《世界报》介绍,一盒100支装的试剂套装售价为250欧,即便算上运费和人工费用,每次测试的成本也不会超过10欧元。

  市场化监测+强大医疗器械产业+创新效率,监测成本相对德国来说,已经非常合理。

  这次疫情床位问题,屡见不鲜。

  德国床位问题不大,千人床位数量,主要国家里排名第一。

  55万张床位,167人拥有一张,足以应对短期爆发的疫情。

  重症ICU床位,德国的数量比加拿大都高出1倍。

  此外,德国人素来遵守规矩,得了病会主动配合政府。

  据界面新闻,2月26日,巴符州的“一号病人”从米兰旅游归来后第一时间前往医院。为政府追踪疫情减轻了负担,争取了时间,当然也为自己的生命提供了更多保障。

  综上多种因素叠加,产生了非常好的效果。

  尽管德国老龄化程度很高,但是致死率异常的低。

  1966个病例里,死亡三人,致死率0.15%,是美国的二十分之一,日本的十几分之一。

  关于抢购物资这一点要多说一句。

  据中国小康网信息,德国从1960年代就开始,就在国家层面进行物资储备和民众教育,以防止发生恐慌。

  据悉德国共在150个秘密地点储藏了80万吨粮食,紧急情况发生时,每个居民可获得十公斤的储备粮。

  此外,德国政府还专门给民众列了一个清单,详细给出民众应该要囤哪些物资。

  这份清单建议每个成年人都应贮备可供十天使用的食物,以便在紧急情况下,保障每天两千两百千卡的热量摄入。清单要求至少储备20升饮用水,3.5公斤米面,6.5公斤罐头装蔬菜干果,2.6公斤奶制品以及便于储存的鱼类肉类制品和全蛋粉。

  从这次疫情看世界,这次疫情告诉我们,其实我们对外国仍然所知甚少,“无知”导致了不少乌龙出现。

  举个栗子,之前不少人抨击新加坡,说新加坡佛系抗疫,是下一个武汉。

  实际上,用张文宏的话说,“你说人家是佛系,你搞笑呢,人家一点也不佛系,看上去佛系,人家是武当派。”

  新加坡的预警时间非常的早,武汉行动前,1月3日新加坡就开始在机场布控测体温,同时启动了实施多年的哨点监测,这套体系结合公立医院、社区医院和家庭诊所联网,并形成了联动防御。

  这套体系,也使得新加坡对于输入性病例的监测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一项来自哈佛大学的评估报告说,和新加坡相比全球在检验输入性病例的能力还不到新加坡的四成,是新加坡的38%,新加坡检测冠状病毒能力属“黄金水准”。

  “无知”会导致乌龙,无知也可能埋没真相。

  2月27日,钟南山说:疫情源头不一定在中国。

  据人民日报消息,3月11日,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主任罗伯特·雷德菲尔德11日表示,美国存在新冠肺炎死亡病例被误认为是流感死亡病例的情况。

  这个流感季美国估计已有至少3200万流感病例,其中1.8万人死于流感相关疾病。

  对美国来说,也许凛冬将至(the winter is comi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15 09:09 , Processed in 0.20328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