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154|回复: 0

周克成:民营医院当了抗疫“逃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2-14 17:03: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人说在这次冠状病毒疫情中,奔赴前线救援的都是公立医院,而没有一家由民营医院组成的救援队,“幸亏医院私有化和医疗改革市场化还不彻底——否则老百姓靠谁救命?”

  对此,我们可以有三个层面的回答:

  第一层:非不为,而是不能为

  我们没有看到一家由民营医院组成的救援队,那真是民营医院没有仁爱之心、没有抗击疫情的情怀当担吗?不见得,很有可能的情况是,民营医院想去而不能去。

  这一点我们拿不出证据,只能说是一种猜测,但有两个侧面证据让我们可以抱有这种合理怀疑:

  一是湖北官方不止一次强调,外界给湖北及武汉的物资捐赠,必须经过当地红十字会,而不能自行捐赠、不能通过其他机构捐赠。连捐赠物资都会遭受官方阻挠,要组建医疗队支援?恐怕没这么容易。

  二是疫情爆发不久,以美国、世卫组织为主的国家及国际机构,就多次、反复、强烈表示要派出专家团队支援湖北抗击疫情,但我们看到的是,这些老外只能不断“热脸贴冷屁股”,一直得不到允许和邀请。

  直到2月10日,由世卫组织(WHO)组织的专家团队才能出发前往中国。面对巨大的国际压力,这些专业的国际组织要来帮忙都这么不容易,国内的民营医院要帮助容易吗?

  第二层:民间组织有巨大热情

  在每次灾难当中,民间组织和个人都表现出了极大的互助热情,总是会有很多人想办法互相帮助、积极行善。

  在这次疫情中,我们看到很多网友纷纷慷慨解囊,捐资帮助陷入困境的同胞;我们看到骑车40公里,只为给医疗队送来新鲜蔬菜,事后分文不收的农民朋友;看到一举捐出18000只口罩的农民工。这些都是令人感动的个人行为。

  与此同时,还有很多企业捐出了巨额资金。据《中国企业家》杂志统计,截至1月30日,捐款过亿的企业有34家,捐助金额总计超过77亿元,其中,央企捐资总额37亿元,捐资过亿的有5家。

  仅从这些捐资过亿的企业来看,民营企业及外资(实际上外资也是民企)多达29家,数量远超央企。而在民营企业的头部企业中,阿里和腾讯的善款更是分别多达10亿和15亿(腾讯的15亿为后面追加)。

  ▲统计来源:中国企业家杂志

  这个对比并不是要指摘央企,只是为了说明一个问题:在疫情灾情面前,民营企业的爱心并不比央企或国企更少。

  倘若我们有足够强大的民营医院,而且我们的民营医院也可以组建救援队参与救援的话,我不相信那么大的中国,会出现“没有一家民营医院救援队”的情况。

  第三层:无论什么动员机制,救人还是要靠人

  疫情当前,我们要动员医护人员走上前线,无非三个办法:

  1)依靠爱心。

  每当灾情疫情来临,总是有无数医护人员奋勇决战于第一线,他们不仅要日夜辛劳,还要面对重重风险。

  不管说这是出于一种职业精神,还是舍己救人的牺牲精神,他们所表现出来的人性光辉,都是十分令人感动的,这里面的很多医护人员堪称伟大。

  现在这些医护人员如果不是全部的话,那也可能大多数是就职于公立医院的。我们可以设想,假如民营企业能得到正常的发展,那么这些医护人员当中,有相当一部分可能会就职于民营医院。

  那这些富有爱心而伟大的医护人员,难道只要他们进入民营医院,就会没了爱心,就不会愿意这么救人于水火了吗?

  请放心,民营机构还没有能力改变人性,更没有能力剥夺医护人员的爱心。

  2)行政强制。

  在非常时期,不管我们喜不喜欢,强制力量往往会愈加显现。作为公立机构,单位需要你往前冲的时候,可能会调动强制力量,“抓壮丁”之类的。

  我不知道这种强制的情况有多少,但用这种办法,在道德上多少是说不过去了,为了救治一部分人的生命,我们能强迫另一部分人去冒生命危险吗?

  就算我们强迫别人去冒险,实际效果恐怕也要打折扣,一个被迫来到前线的人,他可能没法那么尽心尽力地救助病人。

  退一步讲,既然都动用行政强制力量了,那要真到这一刻,公立医院就算有优势,那优势也不一定就有多大。真正危急时刻的抓壮丁,可从来不会只抓公家不抓私家。

  同样作为行政强制行为的“物资征用”,我们这次就看到,有很多被征用的口罩等物资原本就是私人的。在网上反映自己买了口罩,但已经被征用而不能送达的网友可不少。

  3)物质激励。

  我们要在非常时期,动员医护人员走上一线,除了依靠人们的仁爱之心和强制力量之外,还有一种办法,就是物质激励,高薪厚禄。

  这可能是最合理,同时也是最能广泛调动人们积极参与救治病人的办法。

  人们有爱心,但社会的运作光靠爱心是不够的,不足以调动那么多人力物力投入疫情抗击战;政府可以动用行政力量强迫医护人员走上一线,但这在道德上有亏,而且实际效果要打折扣。但以高薪厚禄动员,则能调动更多的人参与,而且这些人既然看到自己会有丰厚回报,就会更加用心用力。

  你可能会说,疫情这么严重,有谁会为了赚几个钱去冒这个风险呢?其实会有的,人各有价罢了。一个医生或者护士,给500元的日薪,可能不足以让他动心,给5000块钱,可能也动员不了多少人,但假如能够给到5万块钱、10万块钱的日薪呢?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是流传千年的中国古话,也是坚如磐石的经济学道理。

  事实上,火神山医院的建设工人,日薪就高达900-1500元,这些建设工人当然英勇勤奋,但不能否认,高薪也是动员他们参与建设必不可少的办法。

  而在出高薪动员人力上,民营机构往往要比公立机构灵活、有力得多。假如我们的民营机构足够有力,而且能有用武之地,那么要调动组建一支救援队,并不是做不到的。

  我们来简单算一笔账。

  现在一支成建制的救援队是137人(包括医生、护士、后勤人员、管理人员),假设这支救援队的人均日薪是1万元,而这支救援队需要在前线服务3个月,那么组建这么一支救援队的人力成本就是137人×1万元×90天=1.233亿元。

  这么一支救援队,在中国会有很多民营企业组建得起,也会有很多民营企业有能力组建。

  我们上面已经看到有数十家企业捐资金额过亿了,而这还是在不知道这笔钱能怎么花好的情况下,如果知道所捐善款能真正用到实处,愿意捐钱的企业会更多。

  而一家民营医院,如果他们足够有实力,在这种非常时期,他们会不舍得做这善事吗?阿里、腾讯、携程、美团这样的民营企业有爱心有当担,如果一家民营医院足够有实力,他们也一定会有这种爱心和当担的,请不要怀疑。

  进一步说,由于疫情严重,我们可能就需要100支这样的救援队,100支这样的救援队3个月的人力成本就是123.3亿元。

  而这笔钱如果由我们的国家财政来负担会怎样?负担得起吗?值得负担吗?答案是肯定的。就算是政府做好事,也是用经济手段更高效、更合理。

  而要是更好运用经济手段,民营医院的发展,不会是阻力,而会是助力。因为市场化的民营医院,能够更灵活顺畅地对经济鼓励作出恰如其分的反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14 14:46 , Processed in 0.29709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