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364|回复: 0

花猫哥哥:趟一趟武汉红十字这潭浑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2-5 13:41: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很多读者留言让我谈谈武汉红十字会的问题,我是很有点犹豫的。

  为什么?

  因为湖北、武汉红十字会的问题已经成为舆论的风暴!风暴的意思就是任何人如果不顺应这个舆论情绪都会被撕得渣都不剩。

  我看到一个不知名公众号骂红十字会的文章,短短一天之内基本数据就是“阅读”10万+,“在看”10万+,“赞赏”1万+。

  大家知道这组恐怖数据是什么概念吗?我自己写公众号大概写了180+篇原创文章,阅读10万+很多,在看10万+一篇没有!

  基本在看能达到2万+,阅读就能上100万+,这样100万+阅读,在看2万+的爆款文章能吸粉10万以上。

  更何况在看10万+!

  这就是公众情绪的风暴!

  按:2月2日我看到另一个不知名公号发表了一篇关于鄂A0260W的文章,再次获得双10万+!

  双10万+啊,看得我流口水。

  毫无疑问这个时候任何人试图给公众提供一点理性的声音是非常不理智的行为,那绝壁是要掉粉无数的——

  我在微博上转发一条红十字会辟谣的微博就蹭蹭掉粉,总共6万粉丝的微博一小时内掉了300多粉丝。

  所以,我一直在犹豫是不是做这样费力不讨好的事情——话说骂骂红十字会多好啊,顺应大众的情绪,顺便捞一个双10万+的创新纪录。

  但我还是决定给大家提供一点不同声音,虽然这样会掉粉无数,我也认了。

  现在我就来趟一趟湖北红十字这潭浑水。

  1为啥是红十字会?

  武汉封城之后,当地官方就宣布指定红十字会作为唯一接受社会捐赠物资与善款的机构。

  为啥官方要这样做?

  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爆发7级地震。在一年之内全国一共有219家基金参与雅安地震募捐。

  募捐善款第一名就是当时风头正盛的壹基金。全国一共捐款是16个亿,壹基金一家就拿走了4个亿,而四川红十字会却只募捐到3000万元善款,是壹基金的1/13。

  为啥壹基金会如此成功?

  因为谣言,针对红十字会有意制造的各种谣言。

  被判刑的“秦火火”就是制造谣言的著名推手,在雅安地震之后,曾经在2011年给红十字会造谣的“中华秦火火”摇身一变,成为“江南秦火火”,继续制造了大量红十字会的谣言。

  这些谣言被几十个公知大V转发,形成巨大的影响力,把红十字会搞得声名狼藉,让壹基金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那么,壹基金这个私立慈善基金会具体表现如何呢?

  国家法律对于慈善基金有个规定,就是募集的善款必须在第一年内使用不低于70%(详见《基金会管理条例》第二十九条:公募基金会每年用于公益事业支出,不得低于上一年总收入的70%)。

  壹基金虽然成立之初不属于公募基金,但是它还是在自己的公司章程第52条中作了同样的规定:壹基金每年用于公益事业支出,不得低于上一年度总收入的70%。

  但是,公司章程规定是一回事,实际怎么做则是另外一回事——2014年壹基金审计报告上列出这个基金在一年内仅向灾区拨付了4000万元,占募集善款总数的9%。

  而当时灰头土脸的四川红十字会总共募集到善款只有3000多万元,在一年之内向灾区拨付善款超过80%。

  从此,壹基金一直深陷财务与善款丑闻中。

  武汉封城之后正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毫无疑问,当地官员不希望未来也爆出什么捐赠物资与善款的丑闻。

  所以,就指定有官方背景的红十字会作为唯一接受社会捐赠物资与善款的机构。

  这样的决策四平八稳,将社会所有的捐赠物资与善款都归口到红十字会一家来管理,显然更让当地官员放心。

  但是怕什么就来什么,归口给红十字会固然让官方放心,但是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红十字会有这个管理善款与物资的能力吗?

  2收发物资难不难?

  这个问题我是这样理解的:平时不难,现在很难——我甚至认为已经远远超出了红十字会能力的上限。

  为什么?

  可能很多人觉得接受物资并且分发出去很容易。是的,看起来都很容易——容易是因为数量与规模不够大。

  当数量、品类、规模超过一定规模之后,这个接受并且分发物资就叫“大型库存管理”,这玩意不是一般组织或者个人能玩下来的。

  按:大家可以参考本次发布的第三条《这是一份详细的医疗物资捐赠流程图》。

  物资合规确认、物资采集、物资调配分发、物流运输与通关就涉及无数道工作内容,不是普通人想的捐款邮寄那么简单!

  湖北、武汉红十字会这样的机构,作为一个清水衙门,其实就类似一个行政系统富余人员的养老场所,稍微有点事业心的人员,大概都不愿去这样的机构。

  加上平时工作都比较清闲,所以这个机构人员编制不会高,湖北红十字会、武汉红十字会编制人员加起来也就是几十个人。

  加上大部分人员年龄偏大,很多人可能连常见的办公软件都不太熟练,什么OA系统,智能化管理与这样的机构基本无缘。

  本来这样的机构平时做做慈善,接受一点社会捐赠还问题不大,偏偏遇到武汉肺炎事件,红十字会面对的是突然涌来的海量的物资!

  现在湖北、武汉红十字会面临的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善款发放、少量物资管理与分发的问题,而是相当于要扮演一个战时后勤管理部门的角色。

  这下麻烦就大了。

  因为海量的物资接收与分发本身就是一个技术含量很高的活。

  以武汉红十字会为例,它们要接收的物资品类多——包括口罩、护目镜、防护服、消毒液、各种医疗设备等等几十种品类,每一大品类还包括很多细分类别。

  口罩就包括医用与家用的,这个医用于家用的还包括不同的生产日期,还有运输可能造成的破损与污染,中间还可能夹杂着其它的玩意(媒体报道民众捐赠的物资还有化妆棉混在口罩里)。

  这些物资要筛选与分拣(光是分拣就工作量很大,大部分民众捐赠的物资都不符合医院要求),要分门别类登记造册入库。

  我估计红十字会那票人很可能都不会熟练使用电脑系统,很多还是做手工帐,那不得做得累死。

  然后是物资分发。

  按道理,各个医院应该梳理好内部的物资需求,然后通过网络上传给红十字会进行调度分发。

  但是红十字会没有供应链的运输能力(两级红十字会只有几台车),然后库存又是一堆手工帐,所以最后变成几十个医院派出人员去红十字会领物资。

  这个领物资也要甄别——万一被人冒领了,物资流到社会上被人盗卖,红十字会又是一大坨污点。

  所以,领物资也变得乱哄哄的,连原始的介绍信也用上了,大家可以想象效率有多低。

  最后就是红十字会仓库里物资堆积如山,一线医院却频频物资告急。

  这个锅红十字会不背也得背!说白了,红十字会这样的机构不具备大规模物资收集与分发的能力。

  具备这种能力的企业全中国扳起指头也数不出几家,我估计可能只有阿里、京东以及专业做物流的大型企业等有这个能力。

  这些能力都是企业真金白银砸出来的,绝对不是红十字会这样的机构能具备的。

  虽然红十字会在第一时间征集了大量志愿者——我看媒体报道,光是武汉红十字会就有几十个志愿者在协助。

  但是这种系统的库存管理绝不是堆人员数量可以解决的!

  按:读者有没有做这块工作的,留言来一波专业描述,我给你们上墙。

  另外,我看见现在网上舆论对韩红基金会非常推崇,我查阅了一下截止到1月31日的数据,韩红基金会接受的善款约为1.5亿,当日发放的物资只有2000套防护服,200套心电监测设备。

  这点物资分发的数量与当地红十字会面对的物资相比显然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到了2月1日韩红基金会也关闭了接受善款的通道,因为数额太大的善款已经超过了这个机构的处理能力。

  3武汉红十字会是个什么机构?

  在网上的传言中,这个武汉红十字会背景深厚,能量惊人。

  事实真是如此吗?

  其实,一个机构在体制内是啥地位看看它的财报就一清二楚。

  传言可以骗人,财报不会,真相就藏在财报的细节之中。

  2018年武汉红十字会总收入972.74万,总支出也是972万——全部来源于财政拨款。

  嗯,也就是说,这个机构在社会上募集善款的能力为0——这说明什么?

  说明武汉红十字会在体制内混得很差啊!但凡有点背景,随便找个实权领导打个招呼,武汉这么大,还怕找不到几个企业拉点赞助?

  但是武汉红十字会连这个能力也没有。

  我们继续往下看。

  2018年武汉红十字会工资福利开支为279.34万元——网上根据这个数字然后除以编制13个人员得出人均工资福利二十几万的结论。

  这是根本不懂常识的胡扯。

  因为编制是正式工,任何一个事业单位都有大量正式编制以外的合同工(就是传说中的临时工),所以,武汉红十字会人均工资福利收入应该远远低于二十几万这个数字。

  我想说的不是讨论这个人均工资福利收入,而是另外一个更要命的东西。

  国家《基金管理条例》第二十九条第二款明确规定,基金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和行政办公支出不得超过当年总支出的10%。

  而武汉红十字会光是工资福利支出在年支出占比已经达到33%!

  这都已经违法了好不好?

  按:韩红基金会这个人员与行政开支在总支出占比是7.91%,中国红十字会这个占比是2.9%。

  有官方背景的地方红十字会基本财务支出都违法了是不是很尴尬?

  为啥出现这样的情况?

  因为这个武汉红十字会没有募集善款能力,所有开销都依赖财政拨款。

  很显然,武汉财政并不很待见这个红十字会,拨款也是只给了必须的人员行政开支,以及基本的慈善支出,在此之外多一分钱也不肯多给,至于红十字会是不是违法了——财政根本不管!

  如果武汉红十字会真有网上传言那种能量惊人的本事,它或者可以向财政多要一点钱,或者依托体制内的背景向社会募捐,或者裁撤一些没用的人——

  让自己的人员工资福利支出控制在10%以下——至少让自己不违法吧,但是武汉红十字会这些能力都没有,它在体制内是啥地位?

  请记住一个真理,嘴上说啥都有可能是假的,能弄来钱才是真的!

  说句刻薄一点的话,对于机构而言,没钱与没本事基本是划等号的。

  本来武汉红十字会就一直在体制内窝窝囊囊混日子,但是突如其来的一场疫情将它推到了风口浪尖。

  毫不意外地表现低劣——做事的能力一塌糊涂,地方上的官僚主义作风倒是学了个十足。

  不仅接受海量的物资发不出去,还陆续爆出扣押协和医院物资事件、阻挡央视采访事件、鄂A0260W事件等等无数槽点……

  在我看来,武汉红十字会的表现完美诠释了中国的一句老话——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按:这是我前天写的文章,没想到在今天文章发布前湖北红十字会三名领导就被问责了。

  嗯,这是对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最好的注解。

  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在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处理中,湖北以及武汉官方处理问题的方式还是体制内传统的条条块块的模式,习惯性的将相应的工作交付给体制内的“条条”部门来负责。

  结果被武汉红十字会捅出一个大窟窿,成为舆论抨击的焦点,最后不得不委托第三方接管了红十字会的大部分职能。

  从这个层面来看,湖北武汉红十字会暴露的一系列问题不是坏事,它其实给全国地方政府都敲响了警钟,要提高我们行政系统的治理能力应对未来的挑战,就必须提出新的思路。

  4红十字会的问题怎么解决?

  方案一,加强红十字会的建设,给红十字会投入更多的资源,让未来红十字会具备这种大规模物资调动分发的能力。

  这个很难,而且性价比很低。

  因为红十字会现在面临的问题不是社会的常态,红十字会相当于在准战争状态被推到一个后勤管理的角色,让这样的机构具备这样战时的后勤管理能力要投入多少资源?调动多少人力?

  而且社会终究会回归常态的,像这种肺炎疫情的状况未来十几年未必能撞上一次,所以,即使不顾一切把红十字会建设成为顺丰这样的机构,可能很长一段时间根本无用。

  那前期大量的投资是不是就浪费了?

  所以解决红十字会的问题要站在更高的层面来思考。

  十八大以后管理层提出要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能力的现代化,去年就这个问题还专门发了一个重量级的文件。
来源:新华网

  要全面提高我们政府的治理能力,有些体制内的管理模式就要做出重大改变。

  管理体系的改革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做加法,一个是做减法。

  一般组织机构的惯性是做加法,但是这个方向只能让系统效率越来越低,治理能力越来越差。

  举一个例子。

  几年前我去考察某个企业,这是一个以地产为主的企业集团公司,进入这个企业办公室第一眼就看到这个企业的组织架构,它包括以下一些公司:

  房地产开发公司、建筑公司、监理公司、设计公司、装饰公司、建材公司。

  当时我就哑然失笑。明摆着这个企业的思路就是要将整个房地产开发产业链所有环节的利润全吃掉。

  这就是典型的做加法的思路,但是一定效率低下,因为所有的环节都自己来做,一定比社会平均水平更低。

  我们政府机构过去也是如此,条条块块重重叠叠,遇到新问题就再搞一堆新的机构(大都以某某办公室的名义)。

  结果机构越来越多,效率越来越低。

  我觉得未来要提高政府的治理能力,大方向应该是做减法的思路。

  遇到新的问题不是去增加机构设置或者加强机构建设,而是直接去购买社会服务。

  比如现在一些大型城市环卫工作就逐渐按照购买社会服务的思路来解决,政府财政没有增加预算,效果比政府环卫部门自己干还好得多。

  对于红十字会也是如此,特殊时期这种供应链管理就可以通过委托第三方机构来解决。

  2月2日,国内规模最大的医药流通企业九州通接管了武汉红十字会库存管理工作。

  专业机构出手就是不凡,红十字会整得焦头烂额的库存等级与管理,九州通迅速梳理得清清楚楚。

  据九州通负责人介绍,紧急医疗物资,九州通2小时就能实现物资的入库和分发。

  思路一变效果立马不一样,做减法的思路明显比做加法的办法要好。

  那么,红十字会这样的机构是否就没有保留的必要了呢?

  不!

  一定要留着红十字会这样的机构!

  为什么?

  因为留着红十字会这样的机构占着慈善领域的坑有重大意义。

  5红十字会有啥用

  现在红十字会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各种愤怒的声讨都是奔着红十字会去的。本来我开始觉得骂一骂红十字会也不错,有利于这个机构未来改进工作作风。

  但是从2月1日下午开始网络的舆论变了味,对红十字会的批评变成各种带节奏的攻击——就是想把湖北与武汉红十字会干翻,进而把全国红十字会等公立慈善机构统统干掉。

  那么,大家是否知道干掉红十字会有什么后果?

  嗯,大家猜一猜谁最痛恨红十字会这类的官方慈善机构——恨不得除之而后快?

  是普通老百姓吗?

  不是!

  普通人只是被利用的棋子。

  干掉官方慈善机构对于普通老百姓半点好处也没有!

  是资本,准确的说最痛恨红十字会这类官方慈善机构的是私立资本!

  为什么?

  这就是我要蹚一蹚湖北红十字这谭浑水的重要原因。

  给大家介绍一下在资本主义社会私立资本一个成熟的“慈善”套路。

  首先我们来看一则去年的新闻:
来源:和讯新闻

  这类新闻确实很博眼球,国外的富豪看上去好像都很高风亮节,个人去世,大部分遗产都捐献给慈善基金,儿孙们却得不到父辈的遗产。

  那么,真相真是这样吗?

  事实的真相恰恰相反。

  首先我们来看这则新闻里一些不引人注目的细节
来源:和讯新闻

  看到没有,去世的酒店大亨希尔顿巴伦把自己的遗产是捐献给一家“公益”信托机构,最终受益者是希尔顿基金。

  这是啥意思?

  这就是富豪深谋远虑的算计,是国外资本玩得熟溜的套路。

  首先,把遗产“捐献”给“公益慈善”信托机构(基金)可以避税。像希尔顿这种几十亿美元的遗产如果直接传给子女,遗产税至少40%起!小一半遗产就没有了。

  其次,国外特别是资本主义国家,私人成立一个公益慈善信托基金非常方便,理论上讲,资金进入这个公益信托机构后,这笔钱就属于社会而不是个人私有资产。

  但是,这只是理论上!

  以美国为例,按照法律规定,公益基金或者慈善基金必须把不低于基金总额的5%用于公益与慈善事业——

  看到没有?只要用5%的基金总额去做公益与慈善就能满足慈善要求!剩下95%你可以投资任何项目!

  按:中国法律规定的是,私立的私募慈善基金每年公益支出不得低于上一年度总收入的8%。这个规定比国外高,但是也远远低于公募基金的标准。

  另外多说一句,公募与私募的区别就是募集资金的方式,公募可以公开募集,门槛很低,私募只能私下募集,门款比较高,一般是100万起步。

  网上很多人把私募基金理解为自己与朋友的钱,这是常识性的错误。私募基金虽然不能公开募集,但是募集的资金绝大部分都不是“自己与朋友的钱”。

  那么,95%的基金投资收益归谁所有呢?富豪们还会成立一个家族基金,指定这个公益信托机构的绝大部分收益归家族基金所有。

  比如我们这位希尔顿同学就是如此。

  这就是境外富豪们死后玩的把遗产捐献给“慈善”基金的套路!

  遗产捐献给“公益”机构,首先就可以逃一大笔遗产税,然后层层设套,这些“公益”机构的投资收益绝大部分还是子孙享用(富豪们成立的“公益”信托基金,实际运营者多半是自己的亲戚)。

  最妙的是,子孙只能享用这笔遗产的投资收益,而无法直接动用遗产,这可以防止子孙接受大笔遗产后大肆挥霍,迅速败光家产。

  在完全掌握基金运营管理权的情况下,真要把基金的钱变成个人的私产其实也不难。

  美国希拉里基金就有一次经典操作——对!就是那个总是站在道德制高点频频指责中国“人权”的克林顿希拉里成立的基金。

  希拉里的女婿搞了一个公司,公司做了一堆谁也看不懂的项目。

  看不懂也没关系,关键是可以估值10亿美元。然后还真有人买单,先是A公司拿了10亿美元收购了这家公司,不久,B公司再花10亿美元从A公司手里买下这个公司。

  再过了一段时间,希拉里基金用10亿美元从B公司手里接下这笔资产。你看看,转了一大圈,基金的钱就进入了私人的口袋。

  以上都是国外富豪们玩熟的的套路,偏偏有一帮脑残媒体还在为富豪们逃税、洗钱行为歌功颂德。

  比如,香港大富豪许世勋去世也是这样的套路,把470亿遗产捐献给“公益”信托机构,信托机构的最终受益人还是许氏家族基金,但是媒体报道还是这样的标题:
来源:新浪财经

  我记得当时还有记者幸灾乐祸写道,大美人李嘉欣拼了老命嫁入豪门,最后一毛钱都没捞到——

  我看了这些报道就觉得好笑。这些大资本的套路又岂是这些每月拿几千元的小记者能看懂的了?

  但是,这些最大程度保护家族财富,规避政府税收的套路在社会主义中国是玩不了的。

  前些年,某名人据说要在大陆搞一个慈善基金,后来发现大陆对这块卡得特别死。

  然后就通过媒体吐槽,诟病我们政府通过官办慈善机构垄断慈善运营,导致一大批富豪无法开展“慈善”事业。

  现在大家明白为啥政府要严控民间自办慈善基金的原因了吗?

  现在大家明白为什么在中国一定要留着红十字会这样的机构占着慈善领域的坑的吗?

  这是要堵住一个绝大的逃税、洗钱的黑洞!

  慈善那点善款不过是毛毛雨,洗钱逃税才是大蛋糕!

  官办慈善问题再多,槽点再多也比民办慈善好!

  至少官办慈善机构不会去帮助私人资本逃税、洗钱!

  至少大众觉得“烂到根子”的官方慈善机构包括红十字会一直在严格执行国家法律规定的“每年公益支出要超过上一年总收入的70%”。

  而全国私立慈善基金绝大多数都是私募基金!它们只需要满足公益支出高于上一年度总收入的8%就不违法!包括最近风头正盛的韩红慈善基金会!

  所以黑公立慈善机构,吹捧私立慈善机构就如同说60公斤的拳击运动员能打赢120公斤拳击运动员那么荒谬!

  它们基本标准就不是一个数量级好不好?

  按:根据韩红慈善基金官网公布的审计报告,2017年该基金会收入大致是2324万,2018年该基金慈善公益支出1438万,公益支出占上一年总收入的61.8%。

  嗯,韩红基金是2019年拿到的公募牌照,在此之前能达到61.8%已经算是私募慈善基金中出类拔萃的了。

  根据中国红十字会官网的审计报告,2017年中国红十字会收入是6694万,2018年公益支出是4732万,公益支出占上一年总收入的70.7%。

  客观的评价,韩红慈善基金在私立慈善基金中已经算是做得拔尖的,很多大名鼎鼎的私立慈善基金更加不堪,这里就懒得点名了。

  嘴上说漂亮话容易,真金白银拿出来才是硬道理!

  红十字会这样的官办慈善机构确实槽点很多,包括武汉与湖北红十字会在这次疫情中暴露出的官僚主义作风、效率低下等等各种各样的问题。

  但是,我还是那句话,官办慈善机构问题再多,也要比私立慈善机构靠谱得多!

  请记住,有些领域一定要国营、官方机构垄断才是对老百姓最大的负责!

  包括水电气通讯等等基础民生产业,包括慈善这个风口浪尖的领域。

  这就是我的观点。

  写这篇文章就是希望我的读者与粉丝在舆论情绪的狂欢中能听一点理智的声音。

  即使这样的声音会掉粉无数,我也认了。

  我觉得坚持理性绝不盲从,并且坚持给我的读者输出有价值的内容才能对得起大家的订阅,才是这个号未来长久的生存之道。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1 05:17 , Processed in 0.28139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