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248|回复: 0

凌乐:新病毒 有人恐慌 有人投资恐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23 08:06: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没想到,2019年的春节笼罩在新型病毒的阴影之下,1月21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了440例,病例不再局限于武汉,开始向全国甚至全球蔓延,北京、四川、广东、香港、日本相继出现病例,发展速度远比想象中更快。

  在大型传染病面前,最费钱的往往不是医药研制,而是恐慌情绪。单从武汉人口结构来看,这种疾病短期内根本无法抑制。截止2018年底,常住流动人口数量287万人,这些人口在春运期间大概率都会走动,当流行病遇上春运,不走亲戚的最好借口就是:“武汉刚回”。去年春运期间,全国旅客发送量达到29.8亿次,人均长途出行超过两次,武汉市超大型运输集散地。

  每一起大众事件发生,都需要各行各业的人来解读,医药行业目前当然占绝对的主角,但我不懂医药,只能从投资的角度来分享一些见解,看看恐慌情绪的背后,又有哪些企业会真正受益呢?

  01

  医药产业链

  我经常说,判断一个概念是否是真实概念,就得看企业能否从这件事件中盈利,如果企业的营收和利润没有任何变化,股价注定是虚空上涨,如果按变现时间线来分布,可以分为预防、检测、医药、抗生素和疫苗,主要是疾病的传播周期较长,医药的研制周期更长,一般对于新型病毒,都需要3—5年才能研发出有效的疫苗,生物制药类企业的盈利短期也难以实现,因为病不对症,并不能大幅度提高销量。

  当前这一阶段,明显处于预防阶段,对于这个阶段,预防类药物和预防工具成为我们投资的首选,你会不会本能的想到口罩和板蓝根?

  越是直观的感受,说明产品和品牌做得越好,越值得投资,神药板蓝根或许已经褪下神坛,但口罩倒是越做越好,使用过口罩的人都知道,口罩的使用期限只有几个小时,需要不断更换,而且部分口罩价格昂贵,一轮大型传染病能让口罩企业盈利过亿。

  例如知名口罩企业3M,现在已经营收超过2000亿的超级巨头,而中国口罩行业还没有市值超过百亿的企业,这一行业的发展空间被大大的低估了,所以口罩,成了本轮恐慌中最重要的投资标的。

  要想了解最终需要投资的企业,我们需要先弄明白三个问题

  一、这轮概念是否有炒作空间?

  是否有炒作空间取决于病情的扩散情况和媒体的恐慌指数,我总结了一下,这次病情有两轮集中报道,第一轮是12月底,报道武汉出现8例新型病毒感染,当时引发了武汉人民一波抢购口罩的热潮,然后新闻公布说病情受到控制,口罩百度指数回落,此时资本市场毫无炒作此概念的欲望,各类医药板块根本没涨。

  然后第二轮爆发就是1月19日开始,病例从之前的8例扩张到了一百多例,媒体铺天盖地报道,引发口罩第二轮抢购潮,百度指数有些滞后,目前只能看到1月20日的,这两天各大社交媒体频繁刷屏,口罩脱销,而且还有持续扩散的趋势。

  从病情检测的角度来看,之所以部分地区还没有出现案例,之所以突增一百多例,是因为医疗体系还没有这种新型病毒的身份证,很多患者无法确诊,今天早间新闻看到,艾克韦生物生产的适用于新型冠状病毒检测的分子诊断试剂盒已提交至有关政府实验室进行验证,并在国内市场开始了技术的推广工作。

  我从多方市场信息中了解到以下几点:

  1、目前针对冠状病毒,或者其他亚属病毒,没有确切有效药物治疗,包括奥司他韦(达菲)这类药对冠状病毒是无效的;

  2、本次疫情感染患者病程及演变很像2003,病情进展来自于自身免疫对肺组织的攻击,目前没有特定触发因素,治疗上就是尽早使用激素抑制免疫避免进一步肺组织损害,但这样同时压制了免疫应答使得免疫系统难以完成病毒感染病程中关键的自身抗体形成,治疗主要是支持对症和适度的压制免疫(针对肺部有病损患者);

  3、从不能确认人传人到有限人传人到确定会人传人,官方态度自行体会;

  4、很大比例患者没有严重症状,导致鉴别诊断困难,成为行走的传染源;

  武汉是春运集散地,是全球最大学生注册地,当移动感染源流动起来,没有城市可以避免,当病毒身份证确认之后,全国肯定还会掀起一轮病情扩容和舆论放大潮,在媒体的渲染之下,恐慌指数还会上升,口罩概念,无疑还有很大额炒作空间。

  二、行业结构如何?

  目前A股口罩相关概念股共有 9 只,分别是龙头股份、泰达股份、金鹰股份、申达股份、维科技术、江南高纤、常山北明、田中精机、华铁股份,这些个股今天涨幅都不小。

  我想去找一下各大企业在口罩领域的市场份额占比,发现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数据,只能模糊的找到2017年8月京东口罩的销量排行榜,3M品牌以45.81%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霍尼韦尔以18.13%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二,与第一名3M的市场份额差距明显,国内前十企业之和的销量累计占比只有20%,国内口罩市场基本都被外企产品给垄断了,国内前十的企业收益明显较少。

  既然宏观数据没法判断,咱们就只能逛淘宝看销量了。打开品牌分类,发现没有几款国内品牌,属于上市公司的就更少,只有鱼跃、振德、佰任兴隆和仁和这家公司,所以咱们能够选择的很少,其中佰任医疗还是科创板个股,咱们暂且不考虑了。

  一般来说,口罩业务销量占业务权重越高的,股价涨跌幅肯定会更大,所以只需要对比这四家公司的业务结构就可以了。

  先看鱼跃医疗:

  鱼跃医疗是一家医疗器械生产商,口罩业务应该只是很小的一块,我搜索一下天猫上鱼跃口罩的销量,基本都是月销几十件,一个评论,我甚至怀疑是刷的量,所以鱼跃的口罩业务可以忽略了。更何况这家公司市值两百多亿,爆发力肯定不如其他中小型口罩概念了。

  振德医疗:

  同样的方式查看一下振德和仁和的口罩销量,发现振德的销量远远高于其他,仁和属于玉箫几百件,销量不足以引发业绩大幅度变动。

  对比来看,振德医疗才是A股的口罩概念股,其他公司口罩业务并不大,但我搜集的数据可能出现错漏,我又查看了一下A股的口罩概念,并没有发现涨幅居前的江南高纤和奥美医疗有口罩业务,奥美尚有可能是直接对接医院销售,不面向市场,那江南高纤多半就是个泡沫了。

  当然,股市中可能还有我错过的口罩个股,但是横向对比分析来看,值得投资的确实不多。

  最后,凌乐提醒各位春节注意安全,新春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8-14 21:26 , Processed in 0.07814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