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475|回复: 0

白君:央妈奶不停,股市跌不停:2020,还能有牛市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9 14:43: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元旦降准后,时隔半个月,周三,央妈给市场奶了一口(4000亿),韭菜们那个兴奋呀,结果股市跌了……

  周四,央妈又给市场奶了一口(3000亿),韭菜们那个兴奋呀,二连击,得好几年一遇,结果股市跌得更凶……

  周五,央妈奶出了第三口(2000亿),韭菜们已经不相信爱了,但是机构给了他们希望——高开,跟不跟?不跟是吧,继续高走。按捺不住的韭菜们最后还是选择相信第三次“狼来了”,结果稳稳被套在日内高点。

  为什么连续释放流动性,都不能把股市推起来呢?根据去年年底经济会议的指示,2020年的货币宽松速度比2019年还要稳定,这么下去,2020年说好的牛市还能有吗?

  本周公布了3个重磅经济数据,从这3个数据里面,我们能找到答案:

  1、货币供应量M2

  周四公布的12月M2,同比是8.7%,大幅超预期(8.3%),还刷下了近两年新高。不过亮点不在这,而在于M1。

  M1可以理解为参与流通的货币。而M2除以包含M1的部分,还要加上发行但不流通的货币,例如居民的定期存款、商业银行贷不出去钱、股市里的“长线投资”等。这部分不消费、不投资的钱,只能说明央妈放出去了多少水,对实体经济是没有作用的。

  我们关心的是经济复苏,是股市能不能走牛,所以这部分不流通的钱需要剔除出去,重点看M1。如果把M1和M2对比来看,就会发现一些很有用的信息:

  这是近5年来M2同比和M1同比的叠加。可以看到,M2相对很稳定,而M1的波动性明显大得多。近5年我们的经济显然不是平稳的,而是像M1那样的波动。
  2015年第一季度,M1同比增速见底,随着当年杠杆牛的雄起,居民消费越来越挥霍,企业投资越来越大胆。即使是泡沫破灭之后,这种惯性依然延续,M1增速在10月份超过M2。往后就是割肉潮推动的M1继续拉开距离。

  随着后面的供给侧改革、股市向价值方向转变,企业的野蛮生长被遏制、股民也开始做起主动的长线投资。2018年第一季度,M1同比增速正式跌破M2,进入了资本市场最难熬的一年。

  2019年1月,M1同比增速绝地回升,2019年的牛市正是随着M1与M2的收窄而展开的。

  所以,12月M2增速上升并不是主要亮点,主要亮点是M1的增速上升比M2更快,距离进一步收窄。

  上面的图看不清楚,我们把近半年的数据放大:
  M1与M2的距离,是在7月份被拉开的。所以才有后面在8月份迫不及待落地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在11月份完成第一次市场利率传导过程之后,M1逆势赶上,12月进一步缩小差距。

  看懂这个,你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下半年股市的坑挖在7月份,启动于12月,而(农历)去年的行情启动于1月。

  回到放水的问题,为什么降准之后要等半个月之后才开始放水呢?

  第一,等CPI数据,12月份CPI压住了没有继续增加,舆论压力就没了。第二,等M1数据,放出来的水,能流通到实体经济,这样才可以大胆放水。

  可能会有小伙伴提醒小白:央妈第一口奶在周三,M1是周四公布的……

  既然那个是“公布”时间,那显然不会是当天才统计出来结果。

  回到一开头的问题,为什么越奶越跌呢?其实小白在周四晚已经跟大伙儿算过一个数:一季度流动性缺口3.5亿,元旦降准释放8000亿,这周三口奶加起来9000亿,还剩下足足一半的缺口,哪有多余的流动性供给股市?

  所以这3天纯粹就是技术性回调,各项技术指标和情绪指标都在周初就呈现一致的顶背离,再不回调的话,下周怎么发春节红包?

  可能还有小伙伴会问:为什么元旦释放8000亿,能把股市推出一个缺口,当日涨幅超过1%;这周9000亿效果截然不同呢?

  小白在11月底写过一篇货币政策的干货《深度解读:货币政策》,其中就详细讲过降准跟公开市场操作的区别:降准是大杀器,是能够把货币释放成倍放大的因子,带来的是巨大的想象空间,不是用8000亿这种数值能衡量的。公开市场操作是直接投放,投多少就是多少,没有多余的想象空间。

  所以本周奶三口跌三天,根本原因在于流动性缺口还在,而不是什么MLF(中期借贷便利)没降息。

  MLF是LPR(市场利率)和OMO(逆回购)的锚,而MLF又以美元利率为锚。简单来说,美元利率降,我们的MLF就跟着降,然后LPR和OMO跟着MLF降。上一次(去年双12)公布的美元利率不动,所以我们的一整套市场利率也不动。

  去年11月,整套市场利率都下降了5个基点,宣告完成了一次完整的传导。本周四,央行又强调了一次改革后的传导效果。言下之意,就是我们已经蓄势待发,美元利率一动,我们能确保“完整传导”。
  下一次美元利率公布是1月29日,所以在春节之前,本来就不存在市场利率下调的预期,也就不存在“预期落空”一说。

  2、国内生产总值GDP

  备受争议的“保6”话题,在本周五终于定调。

  记得早在年底的经济会议之前,小白就推算了不但明年GDP要保6,就连2019年第4季度,也必然会保6。当时后台留言一度炸锅,有的小伙伴从实体数据的角度,有的小伙伴从GDP计算方法的角度,还有从网上不知哪里看来的观点,对小白进行360度无死角的拷问。小白发现根本辩不过百多副键盘,就统一回复:看结果吧。

  这个结果其实并不需要等到本周五,不久后的经济会议,以及会议后铺天盖地的解读,已经让大家接受了第4季度,以及2020年继续保6的事实。

  所以,到了周五数据真正公布的时候,并没有什么振奋人心的效果,也没有意料之外的冲击,反而显得有点苍白。

  因为统计局选择了三个侧面的角度去秀GDP,对正面角度只字没提:

  1、在增速1万亿美元以上的经济体中,我们GDP增速是第一的;

  2、我们占世界GDP比重将超过16%,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30%;

  3、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

  怎么说好呢?值得骄傲,但不值得兴奋。因为都是意料中的事情。

  讲点有意思的东西。

  M2/GDP,这个指标还没有正式的名字(一般叫“金融深化程度”),为什么拿它出来说呢?因为一直是中国GDP的一个槽点,认为比值太大了。08年以来一直处于上升状态,2015年之后已经到达2.0的水平,也就是说,央行每释放2亿的货币,才创造出1亿的GDP。——效率太低了!“你看看人家美国,这个指标只有0.7”。
  没错,美国的M2/GDP只有0.7,货币创造GDP的效率高得多。但是,英国和日本也是差不多2.0的水平,或者说,世界前排的经济体之中,就只有美国这么奇葩。而且08年以来,美国的M2/GDP也在不断攀升。

  当然,我们也是在努力降低这个比值。我们的对手不是英国、日本,是美国。所以我们今年重点做两件事:直接融资提速、提高M1增速。

  尽管整个圈子都重视M2/GDP,但小白并不赞同。

  讲一个经典的故事,看看货币是怎样创造GDP的:

  一条村子的人欠债累累,整条村子的经济完全停滞,没人愿意生产。有一天,一个外地人旅行到这里,给了300块钱住旅馆。店主收到钱之后马上给屠夫还了300块的猪肉钱。屠夫又把这300块钱还给了妓女。妓女拿这300块钱还了店主的房费。

  这样一来,店主贡献了300块的GDP;屠夫能再赊账300块的猪肉,也贡献300块的GDP;妓女也可以继续为屠夫提供300块的服务,也贡献300块的GDP。

  于是,流入这条村子经济体的300块钱,在流通效应下,产生了3倍的GDP。而如果这300块放在银行,就对GDP没半毛钱贡献。所以决定GDP的因素有两个:流通的货币量(也就是M1)、流通的速度。

  所以看一个国家发行货币创造GDP的效率,要看的指标并不是M2/GDP,而是M1/GDP。

  下面这个图就是近20年M1/GDP的历史曲线。比上面M2/GDP的曲线有意思得多。
  这20年来,M1/GDP显然不是震荡向上的,而是明显有两波。第1波是世界金融风暴后的4万亿;第2波是楼市调控过度后的降息周期。

  其实从2003年开始,国家就重视M1/GDP这个指标的问题,实施各种改革要把这个指标降下来。结果08年已经降到接近0.5的水平,突然来了个世界金融风暴,被迫释放4万亿流动性全方位救市。熬过那两年之后,重新改革降指标,2014年又出了岔子,一轮降息又把指标打回原样。这一次其实也不是顺风顺水,来了个毛衣站,但我们扛过来了。

  2020年,在利率成功改革下,M1的增速还能向M2继续收窄;在直融提速下,流通速度也会逐渐增加。美国去年的M1/GDP是0.2,我们把指标降下去的动力和空间都很大,这是2020年的牛市基础之一。

  3、社会融资增速

  跟社融数据一同公布的还有中长期贷款数据。融资和贷款分别代表向欧美看齐、与世界接轨这两个方向。先看利率市场化改革后的中长期贷款数据,这个数据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居民贷款,一部分是企业贷款。

  12月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额是4824亿元,延续11月的趋势,同比继续是明显改善。这部分贷款代表的是购房需求,继续印证小白在年前关于楼市结构牛的预判。这是需求端的情况,可能逻辑还不够完整。我们再看供给端:

  2019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比2018年增长9.9%。

  9.9%是什么概念呢?最大亮点就是,高于M2。如果低于M2,就像很多经济学家吐槽的:是货币拉动了楼市。

  这个是国家统计局官网的图,因为是累计增幅,我们主要看每年的最后一个月份。
  在最难熬的2018年,在大多数人都终于相信“房住不炒”的一年,房地产投资增速却是悄悄翻过了M2。翻过M2,就意味着,房地产开发不再依赖放水被动增长,而是已经缓过气来,开始主动增加投资。2019年,这种增长速度继续加快。

  然而,就像楼市见顶一样,大众总是后知后觉,而且反射弧不是一般的长。

  房地产投资增速数据,我们还可以再往前看看,2016年是6.9%,2015年是1%,2014年是10.5%,2013年是19.8%。最艰难的一年反而是大家都想不到的2015年。现在回想一下,为什么是2015年,国家要不惜一切在一年内迅速拉出一条降息通道?

  股市不是原因,是结果。

  看完居民端,再看企业端:12月新增企业中长期贷款3978亿元,同比增速直接翻倍。如果说实体经济是春江的话,企业就是那群鸭。企业的中长期贷款数据,就是经济的重要先行指标之一。很多人感觉2019年很难,但是企业家们早就发现水变暖了。

  再回到社会融资,单看12月的社融数据,有所回升,但只是年内第5高点,看不出来什么。必须从历史去看。
  2014-2015的跨年杠杆牛把社融热情打到冰点。2017年的外资牛(价值牛)的赚钱效应带动过一波社融的增长,后面毁天灭地的2018又把社融带回冰点。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同时发力的背景下,社融数据终将再次脱离冰点。一轮健康的牛市,跟社融之间是螺旋式互相推进的关系,所以2020年加速对外开放带来的很可能就是这样的一轮开放牛。

  再看一个更直接的数据:央行周五公布,截至2019年12月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境内股票2.10万亿元,环比增长12%。也就是说,单单是12月这一个月时间,外资加仓了12%!而债券持仓比例没变。用美林时钟的话来说,就是中国经济的复苏期正式到来,而且来得比他们预想的更凶猛。

  4、最后一声春雷

  距离春节长假只有最后4个交易日,限售解禁在这一周又迎来一个小高峰,而长假后第一个交易日也是解禁高峰,所以春节前的最后这一声春雷,我们还是要重视的。

  从年底至今,解禁的个股数量不少,解禁后涨跌不一。从今年的解禁反应规律看,解禁规模小的基本可以忽略影响。价值股和低估的成长股基本不受解禁影响,该怎么走还是怎么走。需要提防的是那些估值分歧较大的科技股,而解禁大军里面,大部分正是这类科技股。

  有些解禁的股东今年特别鸡贼,解禁后短线不但不抛,还通过二级市场小幅推高股价,造成股东认同价值低估的假象,让“聪敏”的韭菜进场把轿子抬高,再实现胜利大逃亡。所以这类个股最好解禁后1个月都别碰:害怕20%可能的踏空,去冒80%的踩坑风险,单拿出来讲很多人都知道理智是什么,而一旦换作自己在炒股的状态,就完全不是那一回事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4-20 04:41 , Processed in 0.09375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