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827|回复: 1

如松:释义——道德经(5)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0-1 14: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一章,老子自己解释道是什么。

  千百年来,老子的思想都被主流社会描述成虚无缥缈的,上一章的内容(尤其是"知"字的理解)更被描述成愚民的思想,本质是什么哪?

  “知”字的含义后面的章节还会用到,前一章中,我只能佐证,后面章节中的“知”字却更明显,代表的是智巧狡猾甚至狡狯,而不是睿智知识的意思,到时候再说。

  终归的原因在于,中国自从西汉晚期以后,儒家思想占据中国文化舞台的中心,这本没有什么,哪种思想受到重视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问题是西汉后期开始形成门阀制度(基于儒家思想为基础),门阀制度代表的就是儒家弟子的利益(这些儒家弟子同时担任各级官吏,王莽当政时期是典型),当思想和利益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儒家弟子再也不希望儒家文化退出中国文化舞台的中心(意味着失去利益)。儒家文化是有严重缺陷的(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固有的缺陷),为了维护自己的文化地位和物质利益,对其它文化的打击歪曲就成为必然。而在当时的农耕社会,终归不能期待普通百姓去解释道德经,他们绝大多数连字都不认识,有文化的是官吏等,其中大部分是儒家弟子,其它的文化只能随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去解读,甚至歪曲。比如:秦始皇确实是一位伟大的帝王,但大众的概念却是一位残暴的君主,这和儒家弟子(后代官吏和史官)对于秦始皇焚书坑术行为的歪曲解释是分不开的,本质是因为秦始皇执行的是法家制度为主;对道家的打击也出于同样的目的。或许如松在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但这个社会所有的行为都是受到利益的驱使,也是最合理的解释。

  孔子是圣人,对老子以师礼侍之,也会为自己的徒子徒孙的行为所不齿。

  另外,老子的道德经,很多人喜欢按章来理解,这是错误的,在马王堆出土的版本中,是不分章节和段落的,也就是,道德经阐述的是一个整体的思想,必须前后结合,甚至每个字的意思都需要依文章的整体来判断,如果仅仅是咬文爵字,读不出本意,查字典是需要的,但查字典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在此也按段落来解释,不过是为了方便而已。

  =====================

  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渊呵,似万物之宗,锉其兑,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呵,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这一段,老子自己在解释道的含义,我的理解是:道是无形的,用起来却无穷无尽。深远啊,似是万物的起源,消磨它们的锋锐,排除它们的纷扰,调和它们的光辉,混同于尘埃。道若隐若现,又似现实存在。我不知”道“是谁的后代,似乎是天帝的祖先。

  这段文字看起来简单,本质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道是万物的起源,可对于每一种物种来说,和其它的物种都是相互依存的(任何一种物种都不能独立存在,最典型的是动物的生物链关系),“消磨它们的锋锐,排除它们的纷扰,调和它们的光辉”的目的是实现这种相互依存的过程,也只有如此,每一种物种才能在天地之间不断繁衍,混同于尘埃。老子在这里表述了“道”是无形的若隐若现的,但又存在于天地之中的各个角落,虽然无形,但用起来无穷无尽。

  我可以做一个简单的解答,我们的生活中,有些人你会觉得各方面都比你强,假设这个人是学物理的,但经商也行,做官做到滴水不漏,行为举止交往都能做到非常得体,甚至对其它学科的理解都能达到很高的深度(未必学过),这样的人是出类拔萃的。我们的社会主流经常认为,这个人有背景(尤其是当官的,当然有些人是有的),这个人会投机(经商成功),这个人聪明等等,其实都不对,是这样的人的思维更进一步!当一个人思维更进一步,具有哲学思维的时候,虽然它读的是物理,但可以做到举一反三,可以理解物质的两面性,这样对任何问题的理解都可以达到更深的高度,见解更深刻,做起任何事情来自然更容易成功。世界上的事情莫不如此。

  还比如,随意的一群人,如果一起活动,会自然产生一个头领,即便街头的混混也一样有头领。这个头领的产生虽然需要各种要素,但思维的深度广度和看问题的能力却一定是第一位的,这个头领就自然产生了。如果一个街头混混的头领仗着自己孔武有力,每日想和警察作对,要么就被同伙开除,要么就被警察收监,这个团伙很快也就消失了,或者产生新头领。因此,思维是第一位的(另一半就是行动力)。

  老子的道,就是这种思维(远远不是全部),是无形的可又无处不在。当理解了这一点,无论任何一个人,对问题的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都会更上一层楼。

  得道者昌失道者亡;得道者成事,失道者一事无成。普天之下,莫不如此。

  写到这里,想到毛伟人,论军事才能,毛不如十大元帅,甚至不如蒋,论孔武有力,更无须多说,口才也难说出类拔萃,论家世和当初的地位(很多人喝过洋墨水并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具有很高的社会地位),更远比不上很多人,但为什么有后来的地位?得道!淮海战役取胜的功劳自然有解放军和将帅的功劳,但第一位的是毛的关于农民的思想理论,而农民是当时中国的主体;没有了农民的拥护与支持,解放军和将帅的实力真的可以强过蒋军吗?未必!当你取得农民这一最大群体的支持以后,所有的胜利都顺理成章;也才有毛伟人只是一句话,十万民工自发治理海河的事情。所以,毛的事情没人可以评论,只有淮海战役山东农民的小推车和河北人民自发自愿治理海河的洪流可以评论!

  得道之人具有巨大的影响力,毛后期很少出ZHONGNANHAI,可任何一句话都可得到中国任何一个角落的巨大响应。相反,有些人哀叹,政令不出ZHONGNANHAI,这就是差别。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道无处不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2 10:54:47 | 显示全部楼层
暴殄天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6-1 18:27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