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这边独好——2020年中国宏观经济的个人看法(下)
2018年开启的mao yi战,实际上开启了中国产业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即寻找“去美国化”的方案,以及国产替代的终极方案。
由于中国大规模资本投入科技产业的时间短,中国的科技积累,特别是需要长期基础研究积累的项目,都存在相当明显的短板。——通俗地说,历史欠账太多。
中国科技产业,目前强项是应用场景,短板是基础研究。但是好处是与市场接近,应用会快速产生现金流。而基础技术虽然高大上,但是如果缺乏市场的对接,实际上很难变现。
无论是美国还是欧洲,都有一大堆的各种基础科研项目,在不断地被裁减经费,甚至科学家队伍难以维继。就是因为没有足够的市场来养活,比如欧洲的伽利略导航系统,越玩越残,估计最终还是不了了之。
而中国广泛的市场应用支撑,让所有的科技,但凡是有用的,就一定能够体现出价值来。
与美国对中国的“maoyi战”相反,这两年嗅觉最灵敏的,当属日本产业集团。以Sony公司为例,数码相机一类产品的衰败,并没有沉重打击它的光学影像事业部门。相反,随着中国手机产业的崛起,摄像头像素的不断提升,高端摄像模组的需求激增,导致Sony公司的摄像头模组供不应求,2019年进行三班倒生产,都无法完全满足市场需求。
而就在mao yi战如火如荼的这两年,国内包括周边的韩国日本,都掀起了一大波替代美国的方案。在毛衣战中,顶住美国压力继续给华为代工芯片的台积电,不仅赚得盆满钵满,而且还为自己赢了一个可以预期的未来——国家统一以后,这可以作为这家公司的光荣往事,拿来教育后人。
可见,每一次的洗牌,每一次的危机,其实都是“危中有机”。大家都哀叹,maoyi战让全球的生意难做,让未来充满不确定性。而这其中,实际上这变局也意味着无数的新的商机涌现。比如,中国周边一些善于投机的国家,例如越南,就很好的利用了这一波产业转移的机会,做了“转口”贸易,甭管以后是否可持续,起码活在当下,见钱就赚,机会都是会垂青于有准备的人。
这几年,“一带一路”的投资,其实是比较大幅度地放缓,并不是中国对此失去了热情,而是“事缓则圆”,走出去试水,才发现原来很多“理想”中的东西,和现实差距甚大,来自各种现有势力的串扰,仍然相当巨大。而这其中,还有一些外汇趁着这个管道流失,也让上头收紧了项目的审批。
所以,综合地看,这个时代一直在变,从量变到质变,2020年是一个相当明显的时间点和里程碑,加上中国之前积累的诸多势能,有足够的理由,看好中国2020年的中国宏观经济。
——农业上,养猪产业的恢复,会带来一波不小的红利。个人判断,猪肉很难恢复到以前的低价。但是2020年的产能恢复,仍然能够带动农业一小波的红利。
最近我在市场,留意了一下进口的榴莲。发现今年的榴莲,又小又丑还特别贵(说明这个品种有点供不应求)。而且即使在桂林这样的小城市,每家水果店都在卖进口的樱桃。这可以侧面说明进口水果在国内市场的普及,国内的消费力仍然巨大。我在超市里,也仔细看了进口海鲜的柜台,发现像进口鲍鱼、阿根廷红虾、西非墨鱼、澳洲大龙虾等等,很多进口的品种,都走进了普通市民家庭。
我也仔细问了一下老家的情况,这几年随着地方经济的好转,本地农业收入的增加,以及在本地临工的增加(包括建筑等等)。出去浙江、广东打工的人数,大为减少。有财力的,基本都在县城买了房子。而且县城买房,多数贷款不多。农村的房子,很多年前就普及了楼房,随着收入的增加,大项目支出的减少,农村的消费也在迅速升级。汽车、空调、冰箱、洗衣机这些大件商品,普及率已经很高。
网络上的抱怨声音,多数来自于城市,小生意的确变化很大,很多IT公司也在裁员。然而在中国,县城乡镇之下,仍然覆盖广袤的区域,生活着海量的人口,可以说资本主义那一套东西,到了县城以下还是相对弱势的。只不过作为社会的基层,苦和乐在网络上,受到的关注度都不高。
大资本主义看不上的地方,流量不关注的地方,并不意味着这个地方没有活力,没有市场。拼多多在基层市场的崛起,实际上并不奇怪,只要有合理的性价比,在中国从来不会缺乏市场。
——工业和高科技产业,摆脱“对外依赖症”,全自力更生,成为全国上下共识。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已经到了开花结果期。这其中的效益,以当年盾构机国产化的例子就可以说明。
5G是2020年的重要亮点之一,之前我有点迷惑,现在4G网络已经比全世界多数地方覆盖率都高,速度也够快,5G有那么迫切吗?现在看来,5G时代的商机,远比想象中要巨大很多。
前两天看B站的2020年的跨年夜音乐会,没有想到互联网公司在内容制作方面,已经具备了如此之高的水准,虽然说是和新华社合作的,但是无论是题材、制作、摄影、音乐、明星、视觉(略差),都达到了让人惊叹的水准,怪不得深受年轻人喜欢。
看完视频当时就在想,实际上内容制作和推广,在5G时代到来以后,其实市场空间还大得很。起码这样的晚会,要是开播VR现场视频,效果就会好很多,而华为新一代的VR,技术已经倾向于成熟,如果5G+轻量级VR,实在是有很多的新的卖点出来。而高清4K电视、高清投影的普及,应该会带来内容产业很多新的发展。
内容产业,其实还包括了网络教育。这对于消弭教育裂痕,提升三四线以下地区的教育质量,应该是有很大的效果。
——在投资领域,昨天我已经提到过。一线城市其实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加上雄安建设进入快车道(标志就是大兴机场通航)。首都周边的交通体系,更加趋于完善。作为千年大计的雄安,能够拉动的投资和增长,其实是实实在在的。
最近看到的广州的公开规划,不仅要建设“轨道上的广州”,有轨交通要达到2000公里,这个数字相当于纽约的4-5倍。而且以广东经济的活力,这些基础设施的回报率,根本不成问题。除此之外,广东还会启动一大批的旧城改造项目。以笔者所在的番禺区为例,广州南站通车已近10年,而这个华南地区客流量最大的高铁站,不到1公里的地方,居然还是大片的城中村,还有很多农田苗圃。
而且加大投资,并不必然会导致房价的大规模上涨。因为供给充分,限购政策依然有效,地铁基础设施的延长,让更远的房地产也能够开发出来。
随着中国高速铁路客运系统的完善,中国铁路的投资,将会逐渐转向货运体系。中国的运输,大量采用高速公路卡车,不仅石油消耗巨大,而且成本很高,环境污染也重。中国未来一定要建设一张“客货分离”的铁路网,货运铁路的大周期也即将来到。
——在国际金融方面,很可能在澳门规划一块区域(澳门租赁珠海横琴岛)。开启一个HK之外的备份方案。
随着中国海军力量的壮大,海外的投资有可能会进一步提速,而且很可能不是直接投资,而更多是以“资源换建设”的方式。这一方面可以避免金融操作的“漏水”,另一方面也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也就是说,中国的海外资产和基础设施投资,可能不再是中国纯投资的模式,合资、合营、占股、技术咨询等等,从而可以降低投资风险,提升投资效益。
这方面,中国电网开启了一种比较成功的模式,在海外的净资产已经达到400亿美元以上,而且回报率可观。也可见中国电网企业,相对于那些“出海就亏损”的很多国企央企来说,风气很可能更正。
如果以“中国电网”为投资标杆,那么中国的“一带一路”投资,很可能会风险更小,回报率更高,这实际上开启了中国未来海外投资的“样板”——技术输出,工程输出,资本输出,并且有良好回报。
2020年的元旦,央行就开启了降准的节奏,这是金融市场宽松的信号。考虑到美国仍然需要大量“印钱”维持经济和金融,中国并不缺乏“外部资金”。实际上,中国外贸盈余并没有减少,甚至顺差还扩大了。
综合来看,2020年发展按下快进键,中国的新一波增长可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