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002|回复: 0

陶短房:行受贿经纪人”,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9-28 08: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行受贿经纪人”: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据媒体报道称,一些地方反贪部门在办理贪污贿赂案件时,越来越频繁地发现“行受贿经纪人”这一特殊群体的存在。

  所谓“行受贿经纪人”,指存在于行贿者和受贿官员之间、为双方所共同信任的中间人,这些人一手从行贿者手中收钱收物,并代为转达行贿目的,一手向受贿官员递送钱物、传达要求,并在二者间周旋沟通,从中赚取各种形式的报酬。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特殊“经纪人”,说到底是因为官员中较普遍存在腐败现象,和社会上“权钱交易潜规则”的盛行,通俗地说,在行贿者和受贿官员间形成了有一定普遍性的买卖关系,而这种关系又是“见不得光”的,正所谓“有商机,就必然有抓住商机的人”,那些“经纪人”正是看中了这种特殊的“商机”,才见缝插针地“创立”了这个特殊的“行当”。

  尽管中国目前的法制建设尚不完善,反贪腐、反贿赂的机制仍待健全,但惩处条文已初具规模,对已侦办、查明的案件和涉案人,处理力度也已具有相当威慑力,这就使得既不敢公然贪腐,又不舍得抛却不义之财的不法官员,和既担心被惩办、又习惯于通过权钱交易走捷径的行贿者们,不得不设法“退居二线”,将更危险的“前台工作”,转交给“经纪人”们,一方面掩人耳目,减少自我暴露风险,另一方面,这些“经纪人”的“相关业务”更为专业、纯属,操办起来也更为省心。

  很显然,鉴于行贿受贿是“见不得光”的“黑暗交易”,能在这种“黑暗交易”中充当“经纪人”者,绝不可能是一般的人物,必然是具有足够经验、能量和人脉,且为行受贿双方所信赖的特殊人物。媒体披露,这类经纪人许多系退休官员,或与双方业务有关的、具有一定背景的“专家学者”。正所谓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能叮有缝蛋的,也绝非一般苍蝇。

  事实上,“行受贿经纪人”并非什么“新生事物”,《水浒传》里为高衙内陷害林冲奔走的陆谦,《阿Q正传》里的地保、狱卒红眼睛阿义,都是这类“经纪人”的雏形,而国外法制健全国家严防死守的“退休官员利益冲突行为”,防的实际上也是同一类事。

  “行受贿经纪人”的存在与泛滥,足以成为腐败行为的催化剂,同时大大增加反腐的难度和复杂度,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加以防范和打击。

  在法制健全国家,对诸如退休官员和其他公职人员的“利益冲突行为”,有严格的限制和规范,如法国《法国公务员总章程》规定,任何已退职的公务员 ,在任职不少于 20 年的情况下,“允许利用过去的职称或职务作为名誉头衔 ,离职 5 年后方可到私营企业工作、咨询或参与资本活动”,加拿大《公职人员利益冲突与离职后行为准则》则在退休公职人员再就业范围、活动等方面做出详尽规范,从而尽可能从制度上避免“行受贿经纪人”的存在。在这方面,中国存在许多法律、规则上的“欠账”,“补课”是必须的。

  光有规则,缺乏监督和执行也无济于事。国际上对此的做法,是设立专门廉政机构、人员,对在职、离职官员执行相关守则的情况进行常态调查,并充分调动民代、舆论等部门的监督作用,在这方面,中国同样有许多改进余地。

  如前所述,出现这一特殊行业的根本原因,还是因为“需求”、即既要贪、又怕担责的官员的存在,加强对官员的监督,从需求源头入手,同样是杜绝“行受贿经纪人”现象泛滥的有力措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1 03:12 , Processed in 0.07815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