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508|回复: 0

亮老板:牛市,悄悄来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2-21 15: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快两年过去了,还是有很多人喜欢我的文字,上一篇文章让我感到一种莫名的熟悉与亲切。还好,老朋友们都还在。但是看我的文章,有一个问题,就是无法定时,而且通常都会比较晚,并非是因为我随意,而是平时有太多事情,闲暇下来写一篇文章对我来说很奢侈,要负责的事情太多,要负责的也太多,所以后续请多担待。

  我们公众号从始至终一直在做的事情,就是围绕赚钱的一系列思考和研究,具体地说,并非只局限于A股,只是大家投资A股最方便,也最吸引人,所以我们写分比较多。但是在投资世界里,只要具备流动性、增值性、保值性三个性质的,我们都可以统一叫做资本的市场,而赚钱,无所不在。

  这周开始,因为宏观因子的变化,情绪开始修复,一方面成交量开始激增,另一方面券商板块开始急速拉升,比如南京证券已经五个板。很多人都在想牛市是不是要来了,但更深一层次的问题思考的人很少,很多人都知道牛市的特征是证券拉升,然后逐渐开始辐射到其他板块和领域,问题是有很多人对于这次的证券板块拉升,明显存疑。有人在做成交量的分析,有人在做历史数据的量化测试,也有人在分析宏观基本面。一定是人们意识到了某些异常,才会去做这些事情,而我更感兴趣的,是人们的异常。

  感觉是什么,就是人的大脑输入一些信息,然后对信息有这样或那样的判断。比如对股市信息、新闻舆论以及各种基本面进行分析,进而得出某种判断,但是当你试图用语言去描述逻辑的时候,会发现逻辑的表述可能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清晰。

  核心原因只有一点:人脑才是最优秀的人工智能。比如一个老司机能够180码加速通过急弯丝毫不带减速,一个程序员能够凭着职业嗅觉找到bug的位置,一个股票分析师看看新闻就能知道明天是涨是跌,但一切的一切,似乎又说不出为什么。这其实就是人工智能算法的本质,也是大脑最基本的工作方式。

  人工智能的背后是机器学习,投资的背后则是大脑的学习。所以投资确实很讲年纪与经验,不经历过多次牛熊,便无法做好投资。就像现在很多人都想实现财富自由,然而如果没有经历过用血与泪换来的第一桶金,天上掉下来的钱,也会凭“实力”亏回去,而且是翻倍的。

  回过头来看,我认为这种异常的感觉是很正确的,虽然这并不等同于我只依赖感觉投资。下面我会对未来出现牛市的局面做一个具体的沙盘演绎,机器的事情交给机器做,比如数据;人的事情交给人来做,比如直觉和洞见。

  你要知道,牛市只有一种表现方式,就是某种资产急速拉升,在一定时间内,达到翻倍甚至几倍收益。比如房子的牛市在07年启动,15年结束;股市的牛市周期则更短一些,往往按季度或者半年计算,比如07-08,比如14-15,再比如19年的机构牛市;而币市就更刺激了,大多数时候可以按周和月计算。

  简单的一个对比可能并不生动,但是只要知道,单位时间和单位收益的结合,就是一个涨泡沫和消泡沫的过程。

  涨泡沫的过程,就是单位时间内某种资产的单位收益增长,消泡沫即是相反。几乎所有的价值模型和曲线,都是数学的高度抽象,精简无比。但是现实世界往往并非如此,价格总是围绕价值进行波动。人们都在追求价值,到头来却往往收获泡沫。

  对于价值的理解,直接决定了你买什么,而对于泡沫的理解,则决定了你择时的观念,至于仓位,比如你是否偏爱重仓,你是否习惯加杠杆,则更多地取决于你的个人性格,稳妥一点的人喜欢分散,赌性强一点的人更喜欢单一配置。

  我们的模型,更热衷于将以上三者综合,简单说一下我们的宏观投资策略,如果说宏观政治是一盘大棋,那么股市就是一个棋子,棋盘上还有房市、债市、汇市,当然还有其他的很多东西,棋手间的每一步对弈,都是为了达成不同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不同的政治目标。政治永远高于经济,高于科技,高于一切,能够以某种不可言喻的形式“凌驾”在它之上的,或许只有民心。

  理解了这个模型,我们再回过来思考价值和泡沫之间的关系。如果说15年的牛市除了财富以外,还给到了我们什么启示的话,那就是它告诉了我们一个真理:A股很多公司没有价值,有价值的公司虽然制造泡沫,但是它能够消泡沫,只有没有什么价值的公司,才会从头到尾制造泡沫,原因就是单位时间内的资产增值,是这些公司所配不上的。你可以理解为给了一个拆迁户100万,结果他第二天就去隔壁输完了,或者一个人中了500万彩票,一年内财富又回到了原点。

  让有价值的公司,去承担消泡沫的责任,就是17年我们想的事情。所谓的慢牛,不过就是找到一些有价值标的的公司,肩负起涨消泡沫的责任,然而纵观股市3000多只股票,2018年很多涨起来的,还是消费和医疗居多,这种数人头算账的增长模式,真的能承担未来十年乃至二十年的消消泡沫任务吗?

  跟上我的节奏,思考到这一点之后,你需要真正理解一个概念:就是我们常说的人口红利。人口红利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人口数量,拿入口端来说,我们新生儿数量从去年的1500+万今年骤减到1100多万;另一方面是人口质量,比如人们的文化程度、受教育水平等等,纵观我们周围的90后、00后,现在出来找工作都是首选计算机和金融。说实话,我没有看过周围哪个同学毕业后去的公司是茅台,只有一些开酒厂的富二代,可能会选择回老家卖酒。
  结果显而易见,17年的慢牛理论在18年初即被证明是不行的,即使其能够长期兼顾涨消泡沫的责任,但却是很有限的。特别是在18年发生了一件影响深远至今,乃至会影响未来若干年世界格局的事情,就是川普签署了301协议。这下子被狠狠打了脸的我们,终于知道大洋彼岸的美利坚才是最值得取经的活教材,它们在08年之后迎来了10年长牛,靠的是科技公司来做消泡沫这件事情。

  纵观人类历史,哪怕是数百万年这么长的时间,放在宇宙当中,无非上帝手上的表盘往前走了一秒。但是再看一下时间和人口的坐标轴,指数增长的趋势则非常明显。过去农耕时代社会依靠人力发展,人多力量大这句话我们都知道;工业时代社会依靠工业与资本发展,工人成为了主要社会阶级;信息时代,则靠的是技术的原生力量。如果说要到哪里去找一个活例子,那就是美国,被叫嚣了几年的美股泡沫至今未破。如果你没有思考过科技公司的消泡沫能力为什么如此之强这个问题,说明你对这个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仍然一无所知。
(世界人口增长曲线)
(不同工业时代的人类发展趋势)

  科技是普罗大众很难理解的一个领域,传统投资人最容易看不懂两个东西,一个是研发与技术趋势,另一个是量产与社会影响力。谁能想到2016年9月发布的一款无线耳机,如今年轻人几乎人手一个,也正因如此,也成就了2019年的几个大牛股。比如立讯精密,比如歌尔股份,比如最近很妖的漫步者。

  所以,思考价值与泡沫之间的关系的时候,你不得不站在更高的一个层次。短短40年的改革开放,给我们的启示是:发展必须要嫁接在某种趋势之上。如果你把“中国经济”理解成一个投资大佬,它就是在07年做了股票,08年买了房子,15年又买了股票。这样不断切换趋势所造就的奇迹,才成就了今天的中国。而如今,我们面临内忧外患,所有问题指向同一个焦点——下一个趋势我们是否能抓住?

  换句话说,趋势不过就是把增长需求的泡沫,嫁接在更有价值的板块上,从而达到某种长期增长的目的。既不会大涨大跌,也不存在消泡沫的能力与涨泡沫的速度无法匹配。

  所以,在经历了这么多次对于牛市的介入之后,一次又一次的教训告诉我们,大涨大跌的都是价值与泡沫无法匹配的东西。而如今我们在宏观政治层面,需要的不是这样的短期震荡,而是另外一种长期稳定的健康波动。所以A股,你不如把它看做这个国家的科技信仰在萌芽阶段的一个产物。这也能够解答我在这篇文章开头说的那个异常:本轮的牛市启动已然不会是券商,明年不会像今年年初那样,券商急涨,然后其余跟随。

  如果牛市在来的路上,科技将会是第一带动力量。其实下半年已经开始暗藏涌动,为了带动某些传统的情绪,券商出来做做样子,所以其涨幅自然没有年初那么猛烈。甚至可能后续很快还会回调,但是如果从科技的角度来看,这一切都可以理解。如今和15年、17年、19年初已经截然不同,只是我想90%的人还没有发现。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对本轮券商大涨感觉不那么对劲的原因。其实正是因为本轮牛市启动的节奏与往常大有不同,而不同点就在于宏观政治。

  美国也并非在08年之后才想到去抱科技的大腿。其实早在06年左右已经出现一些比较明显的趋势,只是因为传统观念的束缚,让很多人依然更关注其他板块的一些公司。08年的金融危机,一定让老美对中华民族的一句老话更加感同身受,那就是多难兴邦。只有经历了某些大灾大难,才能彻彻底底地醒悟过来,这既是市场的规律,也是人生的规律。

  所以你一定要去回想08年和18年发生了什么,以及尽可能多地去复盘其中的每一个细节。我相信当你了解了足够多,分析得也足够深刻的时候,一定会恍然大悟地感慨——噢,原来牛市是这个样子。

  那时候你自然会发现,真正的牛市,你可以说它已经开始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8-14 19:38 , Processed in 0.23441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