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甘肃日报》消息:
12月7日,受甘肃省委委托,甘肃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李元平看望“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宣读享受副部级医疗待遇通知,颁发《甘肃省干部医疗保健证》,并传达领导人、党中央和省委的关心关爱。
对于副部级所享受的医疗待遇,幺妹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毕竟能坐上副部长级别的,都是大佬,都有几分真本事。因此,报销几个钱,开个单间自然也就无可厚非。
然而,在大多数人观念里,诸如樊院长这般,正厅级别便享受副部级医疗待遇的,在体制内却是个罕见的现象。
不过,这种情况虽是罕见,倒也不是并没有任何踪迹可寻。像一些革命老干部,两院院士,以及有过突出贡献的社会人士,都均有过“享受副部级”待遇的先例。
譬如,在今年11月份,山西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曲晓丽也曾赴平顺县西沟村登门看望慰问“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申纪兰,并宣读了中组部关于其享受医疗待遇的通知,叮嘱相关部门认真做好服务保障工作。
而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党和领导人对老一辈革命家及文化工作者的高度肯定,带给了他们内心满满的安全感。
01
可以说,樊院长一出生便自带主角光环。
备受宠爱的江南闺秀、风华正茂的北大高材生,当然,还有那甜的酣死人的爱情……
●1957年7月2日,樊锦诗(右)与胞姐樊锦书
1958年,身材娇小的20岁姑娘樊锦诗,从上海考入北大考古专业。彼时的樊院长,还是一个经常闹笑话、单纯的不食人间烟火的小女孩。洗的衣服忘记收,几天后不翼而飞,晾的被子忘记拿,竟是连被子都不见踪影。就连父亲都“嘲笑”樊同学愚蠢:再丢就该把你自己给丢了吧。
不过,这位出身高级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就被保姆照顾的大小姐,却并没有大小姐的矫情。入学两个月,便学会了自己钉扣子、补衣服。
所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样的姑娘,就算放到今天来说,都是大受欢迎,更不用说那个从前车马邮件都很慢的年代了。
大学时代的樊锦诗,最喜欢的便是图书馆。但不知从何时起,有个叫彭金章的同专业男同学总是会比她早到,并且在身边给她占一个位子。没有礼服珠宝,没有海誓山盟,一段朴实美好的校园爱情就这样开始了……
小樊同学习惯在手腕上系一块毛巾手绢,老彭便投其所好,送小樊一块花花绿绿的方毛巾,只不过彼时的老鹏并不知道小樊讨厌这些花花绿绿的图案。
老彭会不远千里给小樊带来自认为好吃的家乡美食,小樊也欣然接受,只不过彼时的老彭依然不知道,出生在江南的水乡女子,精致小菜才是心头好。
虽不习惯,但小樊内心却是欢喜的,毕竟能于千万人之中遇一人偕老,已是莫大的幸运。更何况往后余生数十载,老彭对小樊一次次任性的决定依然选择理解和支持,就证明小樊这辈子,没有选错人。
02
1962年,24岁的樊锦诗来到敦煌实习。
成千上万的佛像雕塑,精美绝伦的壁画飞天,这一眼,便是万年。
不过,与洞内的神仙世界形成强烈对比的,是洞外生活的苦恶异常。
位于甘肃省最西部的莫高窟,常年黄沙漫天,与世隔绝。以常书鸿、段文杰为代表的第一、二代敦煌人,都居住在破庙泥屋里。没有水电,没有卫生设施,吃的是白面条,喝的是白米粥,这样的环境,导致从小便体弱多病的樊院长提前结束了实习期。
●照片中三代院长同框,分别是常书鸿、段文杰和樊锦诗
而彼时已经满足了好奇心的樊院长,也下定决心不再回来,毕竟,北平城里,还有那个她深深思念着的人。
岁月不居,时光如流,转眼又是一年,也是在这一年,樊锦诗和彭金章面临毕业分配。巧合的是,同年,敦煌也在向北大要人。而樊锦诗的大名,便赫然在册。
听说此等情况,樊父从上海写信向北大求情,不过,却被樊锦诗中途扣下了。理由是:她和同学们刚刚在学雷锋活动日上宣过誓,国家的需要就是她们的需要,绝不能食言。
就这么一个单纯地近乎傻的想法,让这个女孩的命运,从此和敦煌息息相关。而彼时的老彭,被分配到了武汉。
03
1963年9月,樊锦诗再次来到敦煌,而这一待,她便再也没有离开过。
起初,樊院长也有过调到老彭所在单位武汉大学工作的想法,然而,当领导终于同意樊锦诗三番五次的离职申请后,她自己却动摇了。
一方面,还没有为敦煌真正做出点贡献时就这么走了,对不起筚路蓝缕开创敦煌事业的前辈,另一方面,对不起自己的初心。索性,趁着76年“wg”大串联之风,樊锦诗来到武汉大学与彭金章在宿舍草草举行了个婚礼,便算完事。而这此后,便是长达19年的分离。
●1964年,樊锦诗在莫高窟工作
这对这对新婚燕尔无异是非常残忍的,彼此联络,只能依靠飞鸽传书。1986年,再也忍受不了相思之苦的彭金章,辞掉武汉大学的工作,来到敦煌,一切从零开始。自此,樊锦诗便专心投入工作,再也没有了后顾之忧。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有远见的樊院长便针对莫高窟的保护展开了国际合作。彼时的莫高窟,面临的最大问题便是壁画虫害。想要治虫,必先治沙。然而,在极度干旱的沙漠戈壁地区,想要治沙,可不是件容易事儿,毕竟黄沙漫天,一不小心,便被迷了眼。
不容易那也得干呀!那就建立草方格、防沙屏,种植物呗!然而,这只是缓解,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壁画支持在泥壁的上面,泥壁靠着石壁,石壁后面是崖体,崖体的水过来,不要说水,只是有一点潮气,这个泥就软了。等它干了之后就收缩,一胀一缩一胀一缩,壁画自然就坏了。
因此,想要治虫,还是得拿药杀虫。通过继续与国外机构合作,樊院长一行终于研制出了治理壁画病虫害的药物,与此同时,她也找到了给莫高窟建立数字档案的方法。
1998年,就在建立莫高窟数字档案有些眉目的时候,国家开始了长假制度,与之而来的,还有莫高窟的游客剧增。
而随着莫高窟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当地曾有人提出让莫高窟上市,进行商业开发。作为院长本可以大捞一笔的樊锦诗,随即第一个站出来反对。那段时间,为了此事,她经常兰州、北京两地来回奔波。
好在天遂人愿,经过樊院长等学者的努力,莫高窟最终没有上市。因为对于樊锦诗而言,她只想要守护敦煌,保护文物,把莫高窟完完整整地传下去。
2003年,樊锦诗联名其他全国政协委员提交了《关于建设敦煌莫高窟游客服务中心的建议》的提案,开始启动每日游客最大承载量的实际研究,并于2005年首创了“旅游预约制”,每天游客不能超过三千人。
●樊锦诗在莫高窟第272窟
2008年,经过5年的论证,樊锦诗提出的建立敦煌数字中心的审核终于通过。当时已是年过半百的她,带领敦煌研究院的成员们为每个洞窟、每幅壁画和每尊塑像建立数字档案。
同时,将分散在世界各地的敦煌文献、研究成果,以及相关资料汇集成电子档案,使莫高窟的历史信息得到永久保存和永续利用。
经过十多年的科技研发,2016年5月1日,“数字敦煌”资源库正式上线,古老的敦煌通过现代科技焕发出新的生命。全球观众可在线欣赏30个洞窑,10个朝代的高清图像,全景漫游这座人类文明宝库。千年壁画的最美容颜,由此在人间永存。
04
2015年9月24日,吕志和奖由香港嘉华集团主席吕志和设立。该奖项一年一度,每年度会颁发3个奖项类别。
●2015年9月29日,樊锦诗在莫高窟第272窟调查洞窟内容
可以说,吕志和奖项的得主不是名流,便是大咖。譬如“水稻之父”袁隆平,譬如老美第三十九届总统卡特,以及全球可再生能源鼻祖汉斯.约瑟夫.费尔。
不过,今年81岁的樊院长,却“爆冷”拿到这2000万港元的奖金。或许之前幺妹还对此有所疑惑,时至今日,幺妹却只能由衷的赞一句:实至名归。
同月,我国共有42人被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而樊锦诗是唯一的“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
评价称,她是我国文物有效保护的科学探索者和实践者,长期扎根大漠,潜心石窟考古研究,完成了敦煌莫高窟北朝、隋、唐代前期和中期洞窑的分期断代。在全国率先开展文物保护专项法规和保护规划建设,探索形成石窟科学保护的理论与方法,为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永久保存和永续利用作出重大贡献。
可能有朋友不理解,这些文物工作者,说到底不就是一个看洞的,动不动就搬个奖,上上价值,对百姓,对国家,能有啥意义?
举个例子好了。在美国的意识大片《复仇者联盟》中,英雄虽然很多,但占据C位的一直都是美国队长和钢铁侠,老美需要用他俩来向全世界宣扬美国的精神与科技是守卫全世界最坚强的后盾。
同样,中国人民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也需要像樊锦诗、袁隆平这样的中国队长来宣扬中国精神。因此,樊院长的个人品质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就像领导人所说的:
“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就让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
写到这里,幺妹想说,樊院长的伟大,不在于舍弃了多少赚大钱的机会,守住了多少精美壁画,而在于她那可以传承和发扬的精神,一种属于中国人的精神。
毕竟,“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
换句话说,文化自信对于大国发展越来越重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我们更应该继续统一思想,凝成共识,不断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章程的强大力量。
最后,希望文化工作者都能如樊院长一样,认真执着,从一而终,用汗水来书写文化强国的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