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232|回复: 0

云石:凭什么张艺谋能被捧为国师,李子柒就不能代表中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2-16 07:33: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两天李子柒火了!

  当然,李子柒其实早就火了。作为油管上的中国第一视频博主,735万的粉丝量,直逼全球最大媒体之一的CNN(795万);而李子柒的单个视频播放量,更多是在CNN十倍以上。在微博、抖音和B站,李子柒的粉丝量也更是累积达到几千万之多。堪称papi酱、冯提莫之后的中国新一代现象级网红。而相较于与无厘头搞怪的papi酱,黑红体质的冯提莫,以通过视频展现田园牧歌般诗意乡村生活的李子柒,一直被视作网红界的清流,不仅受到广大中国粉丝的喜爱,更是在海外收获了全球大量粉丝的追捧。

  不过,在光怪陆离的中国网络圈,清流人设注定是不受待见的。虽然李子柒的山水田园视频充满了不食人间烟火的遁世仙气,但随着名声越来越大,舆论的质疑声,终究没有放过这位独树一帜的顶流网红。一个“李子柒是不是文化输出”的话题在微博迅速发酵,引发大众激烈讨论。

  其实对于这个话题,云石君一开始是懒得掺合的。毕竟如果只看话题本身,这个根本就不值得讨论。虽然文化输出的专业定义相对晦涩,但从最直观的感受上来说,如果你认可好莱坞大片,日本动漫、韩流在中国的盛行,包涵了美日韩文化输出成分,那李子柒在油管的火爆,自然可以定义为中国对全球的文化输出无疑;而如果你认为来自星星的你、灌篮高手、复仇者联盟这些就是纯粹的商业性文化消费品,那认为李子柒视频和文化输出无关,也未尝不可。总之,是与不是,纯粹就是看你主观上采取了什么样的认定标准而已。

  但随着话题的发酵,云石君才发现好像这件事没我之前想的那么简单。在“李子柒是不是文化输出”话题下,大家的关注点,并不是李子柒视频与文化输出的关联本身,而更多的聚焦于李子柒是不是在“造假”!

  持这种观点的,最典型的就是这个“一领淡鹅黄”的所谓微博大V:

  在它的这篇推文中,大V之所以不承认李子柒作品是文化输出,理由居然是以下两点:

  1、李子柒里的镜头不是全部真实的中国。

  2.视频是迎合了外国人对中国田园的刻板印象。

  这个云石君就有点懵逼了。而再一琢磨,甚至有点无语:这算什么狗屁理由!纯粹就是偷梁换柱嘛!说的直白点,大V的逻辑就是:造假不算文化输出,李子柒视频造假,所以自然就跟文化输出无缘。

  所以,大家争论的关键,不在于“文化输出”,而在于李子柒是否“造假”!

  既然搞清楚了这一点,那这里咱们就来好好讨论下,李子柒是否造假。

  要说到造假,这个在李子柒身上可以说是个老话题了。在这次话题爆发之前,网上为数不多的对李子柒的质疑,主要集中在两点:

  第一就是李子柒背后有一个团队,所以并非“原生态”,而是经过商业包装。

  只不过,这种声音并没有什么说服力。看过李子柒所有视频的人(比如云石君)都知道,其早期和后期的画面是完全不一样的,早期十分简陋,后来的则明显要精致许多,所以说她一开始孤军奋战,后来做大后有团队加入,这个是没有问题的。

  只不过,即便有团队,这也实在是再稀松平常不过的事,完全不足以构成否定李子柒作品的理由,所以这波质疑一直没翻起什么浪花。

  而当时的另一种流行较广的质疑,则跟这一轮大V所以声讨的内容很相似了:既李子柒视频中的农村生活是经过美化和过滤的;而真实的中国农村生活,明显要艰苦、粗糙的多,绝不像其所展现的那么美好。

  这个,怎么说呢!说经过美化,这个的确不假。按照侠客岛写手的文学化描述,李子柒的世界,世界,是雨落屋檐,灶台炉火;是挥锄刨姜,石磙碾玉;是肩抗枯柴,黄瓜入怀,既满足了人们对山水田间生活的想象,也在喧嚣闹腾的人心中营造出一片桃花源。某种程度上,李子柒把古人的山水田园梦具象化了。

  既然连《人民日报海外版》的人都这么说了,李子柒视频是对中国乡村的美化,这个自然是无可置疑了。实际上,不用人民日报这么高的平台定性,就连在B站看视频发弹幕的水友,也基本上都知道,李子柒视频所展现的,并不是中国乡村生活的真实面貌,而是一种诗化的镜像而已。大家也都明白,真实的传统农村生活,其实是很艰苦的——这从李子柒粗糙的双手就可见一斑。

  但即便如此,又怎么样呢?不管你承认不承认,李子柒的视频,本就是一件文艺作品。既然是文艺,那本来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对真实生活进行一些抽象化的提炼加工,使之达到一定的意境之美,这本来就是无可厚非的事。别说区区一个李子柒了,就是几千年前,大诗人陶渊明也曾写下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精妙诗句,给大家在想象层面展现了魏晋风度陶冶下隐士们充满仙气的乡村生活画卷——只不过大家感叹的同时,同样知道,陶渊明的真实生活,完全不像诗句中的那样悠然闲适,相反他在现实中过的窘迫的很。

  但即便知道真相,谁也不能否认,陶渊明的诗作,给后人展现出了一副六朝时代,饱受魏晋风度熏陶的文人的生动生活画卷。几千年过去,我们依然从陶渊明的这番描述中,对东晋名士们在乡村隐居时的精神生活有了部分性的了解。

  当然,这种展现是部分性的,并不是名士们的生活全貌——就像真实中的陶渊明,后来也是穷困潦倒而死。

  但一个人的生活,本来就是多维度,多方面的——一个国家更是如此。一件文艺作品,本来就不可能,也没必要将一个国家所有的内容全方位的展现——它也做不到。只要它能展现一部分,甚至哪怕是意象化提炼后的一部分,它同样是中国内涵的有机组成部分——就像传统国画,它没有西方绘画那样写实逼真,手法上偏向于写意,但这种写意基础上形成的国画,却同样被囊括在中国文化这个体系之中。

  所以,因为李子柒的镜头不是真实全面的中国,就指责其造假,进而作为否定它是文化输出的理由,这个简直就是滑天下之大稽!

  而说的更直白点,如果李子柒不真实全面是造假,那好莱坞更是假的不能再假了——好莱坞电影中奉行的那套政治正确,比如黑人白人亲如兄弟,在现实中的美国难道真的广泛存在?要是这些年美国的种族关系真如好莱坞大片中展现的那么融洽,特朗普这种人又岂能入主白宫?如果美国民主和价值观真的能像电影中所描绘的那样具备普世光芒,一套意识形态就能解决一切问题,为何世界上那些采用西式民主制度的亚非拉国家,绝大部分依然贫穷落后,战乱四起?

  所以,说李子柒“造假”,这简直就是扯淡。你哪怕说李子柒视频是商业行为,配不上文化输出这种高大上词汇,这种理由云石君都可以接受;但因为她玩的是写意,就对她一竿子打到底,肆意侮辱,这简直就是强词夺理。

  说白了,公知大V们真正讨厌的,并不是李子柒没有展现真实的中国农村,而是它没有展现出它们想象中的真实中国——既贫穷、落后、愚昧的中国农村。在他们看来,只有向世界展现出中国的这些丑陋面,才能叫文化输出,才能叫让世界了解真实的中国。虽然任何事物都有美好和丑陋两面,但在“中国”身上,只要是美好的那部分,那都必须是虚假的;只有丑陋,阴暗的那部分,才符合“真实”的标准。

  为什么公知大V会有这种思维?原因很简单,他们本来就是文化上最自卑的一群。在他们内心深处,就瞧不起这个国家,瞧不起自己的民族,甚至瞧不起自己身上的这身黄皮肤。他们更从内心深处敌视这个国家的政府,认为这种政府自带邪恶属性,在它的统治下,根本就不应该存在任何美好的事物。这样的偏狭思维,导致了他们的内心是阴暗的,他们的思想是狭隘的,只有符合他们这种阴暗狭隘视角的,才是他们所欣赏的,认可的,并在他们看来是可以代表中国的。

  那么,哪些人和作品符合这些中国公知大V们的欣赏口味和标准呢?早期的张艺谋、陈凯歌;以及后来的贾樟柯、王小帅这波导演,就很合他们胃口。这波导演的成名作,如《红高粱》、《霸王别姬》、《小山回家》、《十七岁的单车》等等,无不是揭露中国社会的丑陋面,将视角对准那些与文明、现代、美好等标准截然相反的人和事,通过对底层社会残酷现实的刻画和描述,来博取大众的关注。

  当然,云石君并不否认这些导演作品在艺术性和思想性方面的成就;也并不认为这些导演拍了这些片子,就代表他们本身也是心理阴暗。正如前面所说的,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中国社会同样具备美好和丑陋两面。导演们选取丑陋面作为创作背景和素材,并不代表其本身就和思想丑陋有什么必然联系,更不代表他们有一定有什么政治倾向性。

  但公知和大V就不然了。他们热衷于推崇揭示社会丑陋面的作品,不惜将最好的溢美之词奉上;却对展现社会美好面的作品——比如李子柒的视频大加贬斥,这个如果说他们没有倾向性,就真的说不过去了。当然,如果公知和大V从单纯的文艺角度切入来褒奖和贬斥,那倒也无所谓;可他们以造假、不真实为由大加贬损李子柒,这尼玛就真的很双标了——李子柒所展现的东西脱离了现实,难道那些揭露社会阴暗面的东西,就不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抽象集成?

  所以,双标的背后,并不是李子柒作品本身的是否造假,而是公知和大V阴暗丑陋的内心,以及对自己国家、民族的自我歧视。

  至于第二点,李子柒视频是迎合了外国人对中国田园的刻板印象——这更是颠倒是非黑白了!

  西方人对中国的刻板印象是什么?在19世纪以前,是神化后的天堂之国,是马可波罗笔下强大、富庶、文明的灯塔。而随着中国近代被打开国门,中国的真实面貌和虚弱本质彻底展现在西方先发国家面前。这之后中国在西方人眼中的形象就彻底颠倒,野蛮、愚昧、落后,成为中国和中国人的代名词——而后来还因为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因素,加上了专制、暴虐等。这种刻板印象延续至今,并因着西方在世界范围的话语权,而灌输到了全球绝大部分人的脑海中。哪怕中国已经今非昔比,但出于对中国和华夏文明的恐惧,西方更是在丑化、污蔑中国方面不竭余力,这种深深的恶意,相信大家都或多或少的有所感觉。

  既然中国在西方人、甚至世界眼中,就是这种不堪形象。李子柒这种对中国乡村的诗意美化的作品,又谈得上哪门子的迎合?不仅不是迎合,反而是颠覆!彻头彻尾的颠覆!非要说迎合,那迎合的也不是外国人对中国的影响,而是迎合全球人民共同的艺术和审美!这帮公知、大V,连基本的逻辑都没搞清楚,就在这里大喷特喷,简直也不怕贻笑大方!

  那么,真正迎合外国人对中国刻板印象的文艺作品是什么?是莫言和张艺谋的《红高粱》,是陈凯歌的《霸王别姬》,是娄烨《颐和园》中的郝蕾(好吧,我知道你们想歪了);是王小帅《青红》中强奸高圆圆的那个农村青年。这些作品,因为揭示了中国社会的丑陋面,或者艺术升华了中国的反体制人物,进而迎合了西方人对中国、对中国固有的丑陋印象或者政治反感,再叠加西方人以自诩高等文明的视角,用猎奇趣味对所谓愚昧落后文明的俯视,这种种恶趣味,再加上片子本身不错的故事性和艺术性,让这些导演站到了戛纳、柏林等影视节的领奖台。

  所以,真正迎合的,不是李子柒,而是第五、第六代的那些所谓的国际大奖导演。他们才是真正懂西方人心思,知道怎么迎合西方,甚至知道怎么用迎合西方人趣味,来取得个人成就突破的聪明人。

  而反观李子柒,她就是一个四川土农民,自小没爹没妈,没受过什么正规教育,年纪轻轻就出来cao社会(四川俗语),在底层打拼厮混多年,甚至成名前可能连国都没出过,就这样的出身和阅历,她哪能懂得了迎合西方,迎合外国人这么高深的学问?她最多就对迎合人类普遍的大众审美有点了解(这个正常人用点心思都有可能做到),再加上歪打正着,选取了一个好的题材和门类,又踩在了时代的风口,各种机缘巧合之下,无心插柳柳成荫,成为油管第一中国网红博主。就这样的人物,将他们跟张艺谋、陈凯歌这些北京文化圈厮混多年的学院派大导演的“迎合”本事相提并论,实在是太高估她了!

  既然李子柒完全不具备迎合西方的主观动机和能力,那公知和大V为何把这么大顶帽子,扣在她头上?

  说白了就是不爽呗!谁叫李子柒天天岁月静好,天天展现当代中国田园的美好,就她这么把视频一路发下去,外国人不知道的,还真以为中国乡村是人间天堂,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优秀成果——这还不得把那些天天鄙视中国人,诋毁中国政府的公知大V给气死?所以,这个模范树不得,这种风气更是扩散不得。真玩下去,成为一个潮流,引发许多人效仿,不仅外国人对中国印象改观,更重要的是,中国人的文化自信都有可能慢慢增强,那就是砸了公知大V的饭碗——毕竟他们都是靠贬损自己国家和自己人混饭吃的。

  所以,无论是出于维护自己根深蒂固的文化自卑情结和认识,还是保住自己的受众基本盘别被带偏,李子柒这种对外传播中国美好事物的大网红,都是公知大V天然的死敌。即便他们没有专门设计,要把李子柒搞臭;但因为意气难平或者看不顺眼,他们也会自然而然的,逮着机会,就对她的作品狠狠损几下——而且这个角度,还不能是作品质量本身,而必须是造假,迎合这些带有道德和政治意味的话题;这样才能达到否定的目的。

  总而言之,对公知、大V来说,他们的思想和政治立场,决定了描写中国的文艺作品中,他们喜好的,必须是那类揭短、揭丑类作品;而展现美好的,不仅跟他们利益不合,根本连思维上,都天然冲突。正常的文艺欣赏,应该讲究中庸之道,不偏不倚;但在公知、大V这里,这一切都是不存在的,因为他们的屁股,从一开始,就坐歪了!

  而李子柒,这样一个本是与世无争,就想着拍拍视频赚赚钱的女人,就这样稀里糊涂的被卷入这样一场网络舆论的漩涡中,沦为某些公知大V争夺文化话语权的炮灰。这也真是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这也算是成名的代价吧!

  不过,好处就是,经这么一吵,李子柒成功的大火出圈,一直墙内开花墙外香的油管第一中国网红,现在在国内也终于爆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5-17 09:41 , Processed in 0.09375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