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770|回复: 0

申鹏:豫章书院,阴魂不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1-3 15:58: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句老话,叫做“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

  无论是办教育机构,办“戒网瘾学校”,办“国学班”、“女德班”,都是为了赚钱,都有利益链存在,只谈“戒网瘾”一项,就是上百亿的生意,你捅了马蜂窝,撕破了他们的面具马甲,砸了他们的饭碗,他们中间有些人,是要和你玩命的。

  最近,揭露“豫章书院”的志愿者“温柔”,在网络上发出了求救信号。

  他说豫章书院自从停业关门之后,就一直在骚扰、威胁志愿者们。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被无孔不入地攻击、骚扰,有人失去工作,有人患了抑郁症。

  这一次,甚至有人对他们发出了“死亡威胁”,一个名为“人间大炮”的人发来了一些恐怖图片,其中一张照片内容为双手被剁下装进托盘,他还对温柔称说:“XXX已经自杀了,吴军豹说这就是你的下场”。

  吴军豹就是豫章书院当年的院长,他对这次“死亡威胁”事件矢口否认,他自称心力交瘁,根本没有精力去威胁谁。自从豫章书院出事后,这位吴院长说,他已经“隐姓埋名,辞去一切职务,远离纷争是非”。

  吴军豹或许没有说谎,但你要知道,“杨永信”不是一个人,“豫章书院”也不是一个孤立的戒网瘾学校,这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链,一门几百亿的大生意,商人、民间资本、私人教育机构、家长,都被挟裹到其中去了。

  今天,杨永信、吴军豹、“豫章书院”依旧有大量的支持者,那些对不听话的孩子无计可施的家长,还在怀念他们的好处,他们甚至觉得,没有豫章书院了,我的孩子就只能在街头游荡,谁来管他们?

  当最近新闻爆出有未成年人杀死小女孩,有未成年人用砖头拍死老师的时候,社会上总有人忿忿不平地说:“这时候,为什么没有豫章书院”?

  并且,有人发现,“豫章书院”并未真正地消失,天眼查发现“这家17年11月声称申请关停的豫章书院 ,时至今日依然没被吊销,2019年4月其中一公司名由‘豫章书院’变更为‘堂渊文’,2019年3月,该公司依旧在申请‘豫章书院’的商标,而这个’堂渊文‘,2018年刚刚准备开办一个女德班,最后被志愿者们举报掉了。”

  所以你看,温柔这群志愿者,和对方结的仇确实比较大,挡了人家发财的道了,人家开豫章书院,被你们举报关掉,开女德班,又被你们举报胎死腹中,这是真正的断人财路啊,按照黑社会的道理,这是不共戴天的仇。

  温柔这群志愿者,得罪的不光是这些戒网瘾学校的从业者、经营者、投资者,他们还得罪了许多家长。在这些家长看来,志愿者就是多管闲事,而豫章书院、杨永信这样的,才是帮他们“矫正”孩子,解决问题的。

  当年所谓的豫章书院其实叫做“豫章书院修身教育专修学校”,一所没有任何资质的民营教育机构,以“戒网瘾”、“兴国学”、“教礼仪”为名,公然囚禁、殴打、虐待学生,甚至逼迫孩子徒手挖粪池,把女学生脱光衣服锁小黑屋,动辄用钢筋抽打未成年人。干着明显违法的事情,却能得到广大家长的支持,不觉得奇怪吗?

  那些被送进豫章书院的学生年龄集中在12-18岁,被冠之以青春期“问题少年”,他们的问题很多——早恋、厌学、抑郁、性格内向、和父母吵架等等,其中最为常见的问题是网瘾。而一般的家长,没有能力,也没有知识储备去解决这些问题,更没有耐心去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在想什么,他们只想简单粗暴解决问题。

  家庭教育是很重要的,孩子的一生,其实受父母的影响更大,远远大过了学校老师的影响,可是很多中国的父母,由于没有时间教育孩子,没有耐心教育孩子,没有时间教育孩子,于是,他们寄希望“专业人士”,然而他们并不了解什么是“专业人士”,于是他们上网搜索、通过亲戚朋友介绍,知道了“豫章学院”这些“专业机构”,认识了吴军豹、杨永信这样的“专家”。

  戒网瘾学校往往会拉大旗作虎皮,搞资质造假,把自己包装成与“某某大学”合作的机构,包装成与“某国家级研究所”合作的机构,甚至直接挂上几块假牌匾,章书院挂的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的合作基地的牌匾是伪造的。

  他们在官网搞出领导视察、高度评价的“假新闻”,来为自己的生意背书。他们在网络上投放大量的广告,网络营销遍布各个平台、论坛,只要有人搜索“戒网瘾”、“未成年人心理矫正”,他们的广告就会迅速进入家长们眼中。

  当家长进入学校的时候,他们会见到所谓展示“温暖”、“集体主义”的活动照片,会看到“接受矫正成功,变得听话、有礼貌”的学生案例,而这些,都是营销手段而已,但是,家长们就吃这一套。

  至于孩子们在这里到底遭遇了什么,有的家长不知道,而有的家长不在意,他们只要结果,只希望自己不听话的孩子送进去,能出来一个听话、孝顺、懂礼貌、好好学习的孩子。他们甚至和“戒网瘾学校”通力配合,阻碍记者调查,阻碍公安机关调查,甚至“团结互助”,把那些跑出去的孩子抓回来……

  可惜,最后从这些地方出来的,往往都是悲剧的人生。

  山东有个16岁女孩陈欣然:在“山东科技防卫专修学院”戒网瘾机构里被虐待了100多天,回家后性情大变,做了一系列过激举动。她捆绑隔离母亲,刺伤父亲。孩子没有变好,而是变得更加极端。从来没有囚禁、毒打、折磨可以让一个人变好的先例。

  之前,我们批判杨永信,批判豫章学院,把他们骂成冷血的施虐狂、骂成变态恶魔,是不对的。

  因为这个世界上并没有那么多丧心病狂的“小丑”,没有那么多无缘无故的恶,大部分作恶者的动机,都是“牟利”,都是“赚钱”!

  杨永信之所以会存在,豫章学院之所以会存在,是因为这门生意,有着深厚的“经济基础”。

  首先,家长们想要孩子变乖,这是“刚需”,他们明明自己天天刷朋友圈,刷抖音快手,却要孩子戒掉“网瘾”?他们有些人自己言行不端,赌博、家暴、行事粗暴鲁莽,满嘴脏话,却要孩子是一个“乖孩子”?他们这代人,通过努力奋斗,获得了一定的经济能力和社会地位,但他们充满焦虑,希望下一代能够走得更远,起码不能阶层跌落,所以他们急于让自己的孩子“变乖”,“变得优秀”。

  其次,他们自己无法解决问题,所以就想当然地认为:“可以花钱请专业人士解决问题”。如今有一种流行的社会风气,叫做:“能够用钱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很多人都信任金钱的力量,认为付钱就能得到一切!之所以现在“英语培训”、“少儿编程”、乃至于搞出“量子波动速读”这样的可笑闹剧,都是源于家长们望子成龙的迫切心理。

  第三,长久以来,大量的自媒体、营销号、教育培训机构在网络上、现实中疯狂推广营销,造谣传谣,煽动焦虑——“不学英语,你的孩子没有竞争力,人家孩子从小就出国了”、“不懂编程,你的孩子已经落后于时代”、“国学是新的潮流,诸子百家古诗文才是未来,不能让你们的孩子失去未来……”这些事情,其实和“戒网瘾学校”、“豫章学院”没有本质的区别——需求,产生交易,家长需要什么,他们就卖什么,推销什么!

  如果这不是一件一本万利的大生意,没有广阔的市场和无数的“潜在用户”,我敢说,没有人会投入这么多资本、精力、人力物力,去搞什么“戒网瘾学校”,搞什么“女德班”,搞什么“豫章书院修身教育专修学校”。

  “豫章书院”阴魂不散的背后,是资本的阴魂不散,他们像一群嗜血的苍蝇一样无孔不入,无论这钱多么肮脏血腥,他们都能大快朵颐。

  “豫章书院”阴魂不散的背后,是市场需求的阴魂不散,他们生了孩子,却不想花时间花精力去养他教他,不想了解自己的孩子想什么,需要什么,只想把钱花出去,寄希望于外力,简单粗暴一劳永逸解决问题。

  似乎只要为孩子花钱了,就算尽到做父母的职责了,自己良心就安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4-20 01:00 , Processed in 0.09375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