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710|回复: 0

枫叶君:一个法国将军,居然叫“八里桥伯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0-27 20: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基督山伯爵,很多人知道,就是弄到财宝发誓复仇的那个被冤枉的法国人。名字也对,法国人跟基督连在一起,道理上完全说得通。

  可是,你听说过“八里桥伯爵”吗?

  八里桥是北京的一座桥,位于通州区和朝阳区交界处的通惠河上。和卢沟桥尽人皆知一样,八里桥也是因一场战事而著名,即发生于1860年9月的八里桥之战。

  因为这场战斗,中国人伤痛的记忆中再添一伤,而派兵侵华的法国则多了一个名号,英法联军中的法军司令夏尔·库赞-蒙托邦被封为“八里桥伯爵”。

  八里桥伯爵,听起来怪怪的。说他是卖豆腐的老汉吧,中国人从来不叫什么爵。说他是法国军人吧,法军在通州也没盖过宿舍。这就好像说巴黎有位“永定河公主”一样,听上去很别扭。

  可是,蒙托邦和八里桥确有联系,他带着数千法军,和英国人一起,于1860年9月21日,在北京八里桥与僧格林沁、胜保和瑞麟率领的清军激烈交战。最后,战斗以英法联军胜利而告结束。蒙托邦就是因为这一战功,两年后,被拿破仑三世封为“八里桥伯爵”。

  法国人舌头不灵,八里桥读成帕里考,法文写作Comte de Palikao,这就是“八里桥伯爵”。

  八里桥之战,清军输得很惨。香港导演李翰祥执导的电影《火烧圆明园》,对这场战斗有详尽的展现。那是1983年左右,当时我还在读中学,学校组织观看了这部电影。

  等看到僧格林沁骑兵绝望地冲向英法联军,像割稻子一样被枪炮击倒时,大家有的啜吸,有的叹息。没别的感觉,就是觉得悲伤,窝囊。同时对洋人的仇恨在胸中聚集。

  那时候的恨还远没有达到立体,只觉得洋人可恨,看着刘晓庆扮演的懿贵妃,还觉得可怜兮兮。

  八里桥之战的惨,可以进行如下数字化展示:清军为华北清军主力,其中包括僧格林沁的1万余名蒙古骑兵,总人数近3万人。英法联军总人数为8000人。战斗结果,清军损失1200人,一说3000人,而英法联军方面总共死亡5个人,其中2人为英军,3人为法军,另有47人受伤。

  仗打成这样,其惨状可想而知。那就不是“说起来全是泪”,而是满战场皆是血,清军阵亡将士的血。

  这样一场仗,开打之前,清廷上下什么心态?从《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记载看,至少当家人咸丰帝并不害怕。他说:“兵家胜败何常,该国兵远来即有数万,未可当我中国人民千百之一,其能经几战乎?”

  这话也有道理,劳师远征,多被视为兵家大忌。要从人数上说,英法联军就更不是个儿,比清军少太多,如果跟大清百姓比,就更是陷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咸丰的意思很明确,朝廷必胜。可是,实际情况完全相反。

  法军中尉保罗·德拉格朗参加过这场战斗,他在后来所著《第2轻步兵旅》中这样写道:“炮弹和子弹无法彻底消灭他们,骑兵们似乎是从灰烬中重生。他们如此顽强,以至于一时间会拼命地冲到距大炮只有30米远的地方。我们大炮持续和反复地排射,炮弹于他们的左右飞驰,他们在炮火中倒下了。”

  蒙托邦本人回忆道:“八里桥成了这一天最动人的一幕。早晨还斗志昂扬的那些清军骑兵,现在都已消失得无踪影了。这座桥是一种古老文明造就的伟大古迹。那些衣着华丽的骑兵,在桥道上挥动旗帜,毫无掩护地以一种对我军大炮和火炮无能为力的炮火进行反击。”

  俄国人写的《1860年北京条约》中这样记叙:“八门法国线膛炮把中国的炮兵队摧毁了,接着步兵又以刺刀对该桥进行了扫荡。满洲人英勇搏斗,并未立即撤退,但是当法军渡过运河以后,他们便溃不成军了。一部分军队奔向北京,而大部分则向北跑回草原老家。”

  英军随军翻译记录下一名蒙古旗手的最后时刻:“此刻,全军精锐亲自保卫的那座桥已堆满尸体,然而这个蒙古人尽管已孑然一身,却仍挺立在那里,可能正在传达僧王的最后命令。子弹、炮弹在他的周围呼呼作响,飞啸而过,而他却依然镇静不动。直到一枚炮弹把他击倒在地,于是大旗也向一旁倒去,随着旗杆而去的是一只紧紧抓住它的痉挛的手……”

  八里桥战败的消息传回京城,咸丰帝面如死灰。原来所说的“其能经几战乎”已毫无意义。皇帝之所以是皇帝,就在于他永远不能承认错误。兵败了,面子还是要保住。既然等不到捷报了,那就找点别的事情,9月22日,咸丰帝以北狩为由,逃往承德避暑山庄。

  明明是逃跑,却说去打猎,这就是明摆着造假,而且是皇帝亲自造假。

  既然皇帝可以造假,大臣也就可以造假。八里桥之战中,除僧格林沁外,胜保也是主要指挥官之一。因战斗中受伤,战败后胜保受到咸丰帝赞誉,称其“忠勇性成,赤心报国”。实际上,胜保在镇压捻军中长久无功,不过这难不倒他,编假报告就行。

  湖北巡抚胡林翼特别看不起胜保,说,盖“其志欲统天下之人,其才不能统一人,其在皖中每战失败,每败必以捷闻。”后来,胜保授钦差大臣,督办陕西军务,镇压回民,因作战不力,接连战败,被人暗中讥讽为“败保”。

  咸丰帝逃到热河行宫后,虽然是败走,后来居然喜欢上那里的情调,不打算回京了。光打猎太单调了,咸丰帝好听戏,于是北京宫内的升平署成批地被召到热河,为皇帝演出他喜欢的剧目。

  八里桥的炮声刚平息了两个月,避暑山庄里的“烟波致爽”殿里就已经很爽了,每三天就要演出一场戏,咸丰帝听得美哉美哉。

  而就在两三个星期前,即1860年10月18日,英法联军纵火焚烧了圆明园,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投福海自尽,300多名宫女、太监和工匠葬身火海,无数稀世珍宝被劫。

  在八里桥击败清军的蒙托邦回到法国后,虽然被授予“八里桥伯爵”,但是当拿破仑三世建议给他五万法郎作为奖金时,却遭到议员们的坚决反对,他们说,发生在八里桥的不过是“一场引人发笑的战斗”,法军只有几个人死伤,不值得给他这么一大笔奖励。

  由此可见,法国“考核”干部比大清要严格得多。

  一个不中不洋的“八里桥伯爵”,对中国人来说,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屈辱历史。它与咸丰帝在八里桥硝烟散去仅两个月后,即在热河行宫饶有兴趣地听升平署的戏,形成了鲜明对比。

  何谓升平署?即清代掌管宫廷戏曲演出活动的机构,隶属内务府,收罗民间艺人,以为宫廷应承演出。其实就是大清时期的中央歌舞团。升平,取“歌舞升平”之意,皇恩浩荡、天下太平的美好寓意,尽在其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5 03:39 , Processed in 0.10940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