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198|回复: 0

孙立平:[130]苦感的麻木:很多问题的深层根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0-8 15: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家好。前几天我看到一个视频,是罗振宇的,他讲到一本书,是意大利的两位记者,根据实地调查和访谈写了本书叫《不死的中国人》。他们采访的都是在意大利生活的这些中国人,就发现这样的一个群体非常有特点,他们辛勤的劳作但是也不融入当地的文化,到老了的时候就回到故乡,落叶归根,一切的目的都是为了什么呢,都是为了挣钱。他这书里就讲到一些故事,比如说一些中国人在稻田里打工,打工是按照小时来计算工资的,农场主就发现有些中国人一天干十几个小时,甚至是彻夜地干,甚至有的一直干到脱水住医院。这当然是给雇主造成了一定的麻烦,而且和当地的文化也不一致,所以当地的雇主就想了一个办法,做一个规定,咱得有点规矩,一天不能超过多少个小时,这个规矩一出来,结果是什么呢,结果是在那里打工的中国人几乎就跑光了。然后他们就找到两个正在准备跑的,正在收拾行李的中国人,就问他们为什么要走,雇主说,这个新的规定是为了你们好,得有充足的体息时间,但是这些要走的人,他们不是这么来理解的,他说我们出来是干什么的,是为了挣钱的,你规定我们一天只能干10个小时,剩下的那些时间除去休息和睡觉的,那不就是浪费了吗。他不觉得有休息的这种必要性,他觉得不挣钱这时间就是浪费了。

  所以在听了这个故事之后,我就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就是在我们这样的一个文化当中,在这样的一个民族当中,这个苦,人们对于苦的感觉,它究竟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它究竟在起一个什么样的作用。我就想起原来在九十年代的时候,我在陕北米脂县杨家沟做社会调查的时候,就发现人们经常用的一个词,叫受苦人。受苦人指的是什么呢,不是说他经历了多少苦难,他是指从事体力劳动的人,他经常说我们受苦人,也就是说我们这些干体力活的人,但是你从这种称呼当中,或者从他们用那种平淡的语气来说这个词的时候,你能感觉到的是什么呢,能够感觉到的是受苦和人生这样一个密切的关系。就是在其他的场合,我们也经常会有这样的感觉。一些人说起他过去的某些苦难的经历,甚至不是他个人,而是一个群体苦难的经历,他觉得好像都是那么的自然,好像就是他生活当中理所当然的一部分。也就是说这样的一种苦难,在他生活当中,他把它看作是一种宿命,甚至看作是一种使命。就说我生下来是干什么的,其实命中注定的就是要受苦。

  所以就从前面说的那些在稻田里打工的这些人来说,如果从理性上来说,他说是为了挣钱,但是你从他的做法当中可以看出是什么呢,就是他不把这个受苦挨累看作是挣钱过程当中的一种代价,他甚至把这个看作是挣钱过程当中的一种自然的伴随物。甚至有的时候可能挣不到多少钱,或者是根本挣不到钱,他付出的这种辛苦,他付出的这种劳动,他经历的种种的苦难,甚至也觉得这没有什么好抱怨的,就是我生活当中应当经历的。从这里我们首先能够感觉到的、能够看到的是什么呢,是人们对于苦感的麻木,也就是说他不觉得这东西是一种苦。或者换句话来说,我们可以假定不同的民族、不同的人群,它对于苦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有的是比较敏感的,有的是比较迟钝的,我们可能就是属于比较偏麻木偏迟钝的那一端。

  但是一个群体或者是一种文化,它对于苦难是比较麻木还是比较敏感,是哪儿来的呢,可能和社会文化的训练有着直接关系。它的差别就在于有的文化可能强调的是这种敏感,有的文化可能造就的是麻木。比如说有这么一句话:“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这段话假如说从我们这里讨论的角度来说,它强调的是什么呢,就是对于“不自由”这样一种苦难的敏感性,说这个东西是不能够容忍的,它甚至比生命和爱情还要宝贵,但是在另外的一些文化当中,它可能强调的是对于苦、对于苦难的迟钝或者是麻木。在塑造这种麻木的时候,宿命无疑是一个最好的理由,反正我们也改变不了,还能怎么样呢,好死不如赖活着,日子总得过下去。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承受苦、忍受这种苦、承受这种苦难,就成为一种正当的理所当然的人生态度。甚至有时候都有这样的情况,有的人说我不想理所当然的来承受这些苦和苦难,别人都会觉得太不懂事了,多少人不都是这么过来的,怎么你就不行了,你怎么就过不来呢?所以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文化对于形成人们对苦的这种迟钝和麻木在这当中的重要的作用。

  实际上文化造成的还不仅仅是这个东西,还为人们如何来忍受苦难提供种种的技巧。在这些技巧当中,最常用的就是苦中作乐和以苦为乐,苦中作乐比较好理解,你可以看,有的人日子过得确实很苦,但是他也要努力来寻找这当中的一些乐趣,要不然的话这日子确实是没法过,这应当说是人们应对苦难的一种智慧和技能。但是比这个更高级的是什么呢,就是以苦为乐,甚至他对苦形成一种迷恋,形成一种爱好。这个又可以有两种不同的情形,一个是他从外部给苦难加上赋予一种意义,这样你就找到了一种以苦为乐的理由。比如说过去说,吃得苦中苦才能成为人上人。古人也告诉我们,说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样都为苦或者是苦难蒙上了一种玫瑰色。所以这个时候你一边经历着这样的苦,一边心中憧憬着那些伟大的意义或者是美好的前景,那你心中就充满了某种快乐。而这个以苦为乐的最高的境界,实际上是把对于这种苦的快乐体验把它内化。也就是说他在经历某种苦的时候,经历某种苦难的时候,他自己能感受到一种快感,久而久之苦难成为他本身的一种追求,甚至是对苦难产生一种迷恋,这都是完全有可能的。上面说的都是对于苦的麻木感形成的机制。

  下面我想利用剩下这段时间来谈谈这样一种麻木感所具有的含义。首先这一点我想大家能够很容易理解的,就是对于苦的麻木可以有助于于形成一种顺从、服从的这样的一种性格,因为他什么都可以忍,他对这个苦不是那么敏感。第二,一个社会,如果对苦比较麻木,这个社会的方向可能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模糊了,也就混淆了,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是痛苦、什么是快乐,如果这个都有点分不清楚的话,我们怎么能够想象这个社会的方向是清楚的、明确的呢?第三个就是涉及到说为什么没有记性,为什么缺少反思? 这个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是我想其中的一点也是对于苦的这种麻木和迟钝,它不能够刻骨铭心。所以,对于苦的感觉,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

  好了,那今天就说到这,谢谢各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4-23 22:59 , Processed in 0.07813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