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210|回复: 0

大种花家:于无声处听惊雷,经济大船的转向你准备好了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0-7 21:43: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国庆放假,鉴于孩子学业的问题,今年没法子去赶堵车了。也好,可以用这段时间来好好整理一下思绪。嗯,是不是太文艺范。

  其实这思绪的整理更多的是对外部信息接纳的一个总结。每天接收一大堆外部信息,有些及时处理,有些就需要时间来思考整理。也只有静下来穿成逻辑链条,才可能把事情的真相逐渐解开。很多时候时间都是挤出来的。

  现在好,不用挤了,好好的坐下来想清楚。不过好脑子不如烂笔头。今天给大家写这一篇的文章,也算是我个人对经济发展认知的一个总结。先说好,个人总结,别吹毛求疵。我知道得出的答案会和主流意见不大一样。这事长期和我在一起的小伙伴已经习惯了。但是不是太了解的我的人,如果觉得不合适就当小说看好了,至少我觉得自个写的东西还没那么乏味。(纯属自我心理安慰……)

  01

  文章开始我们需要找一个切入点。我选择的切入点就是我们当下进行的经济改革。关于这个改革,咱们说改革一直在路上。其实说的一点也没错。所有的事情都要顺应时代,如果非要逆潮流而动,其结果往往是把自己玩进去。

  纵观咱们改开以来的这几十年,都是在不断的变革中度过的。不过还好,我们是越变越好,而不是越变越差。而近一次的改革很关键的一点就是产业升级问题。我们看现在股市中牛的票都是科技股就很能说明问题。这事我们在小范围早就达成过共识,科技股走牛的趋势会一直延续到明年5G全面落地才算是到一个阶段。而且在5G落地以后,还会有一波应用的高潮。

  以此的判断我们基本可以有这么一个结论,我们以抢占科技制高点的产业升级一点都没停下来。别管川普怎么嗷嗷叫,这事他管不了,也拦不住。即便是他设置一堆路障,对不起,真要撞车他也得出血。这事大家都看的清清楚楚。

  02

  立足这一点,那么其他产业就要面临两种选择,要么转移阵地,要么革自己的命。

  前者最关键是劳动力的问题。比如东南沿海的劳动力成本逐渐攀升,传统的制造业就会面临淘汰。同时这些地区的自我升级也在进行他们正在逐渐转向高科技领域。那么所谓的转移阵地,就是指这些传统制造业要么往中西部地区转移,要么往东南亚地区转移,否则高昂的人工成本会不断侵蚀企业的利润,弄到最后就是玩不下去。

  而不换地方剩下的办法就是改变自己。现在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如果在保持本身产业方向不变的前提下,大多是和新兴产业结合的方式进行改变。比如造纸巾的和互联网结合,创造出一种新的营销模式,这样可以降低销售环节的成本,还能提高销量。而得到的增长性利润可以加速企业进行自动化生产的更新。

  这两种方式,在很多地区已经展开,甚至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是也有反向的例子,最后撑不下去就挂了。

  03

  制造业的转型进展的轰轰烈烈,而在金融领域的改变更是可以用剧烈来表达。关于银行理财有一段时间不让他们弄股票类基金的事大家应该都知道。那会满地新闻都在说这个。当时很多人说就此银行理财完蛋了。这事现在看就是一次银行业务的自我革命。

  其实在这件事情并行的阶段,银行还进行了大规模的裁员行动。干嘛呢,就是要把资本倾向于产业升级。大家别以为银行就是数钱的,实质上他也是一个高科技云集的行业。比如被玩坏的区块链,就是银行要率先使用的。这事央妈最近一直在放消息,说明咱们对这一块很重视。银行自身减重的同时,对理财这一块也进行的明确的切割。把理财专门成立了公司,而不是原来和银行绑在一起。而时至今日,对理财产品与股市的隔离也在悄无声息中解开了。

  在这些显性动作背后,则是我们今年开始对金融行业的大改革。这里有一个核心词,开放。以前金融业开放大家能看到的就是有些外国银行在咱这落地。大家去一些大城市就能看到这些看着很面生的银行。而现在正在进行的金融开放,要比落地几家外国银行力度大的多。

  这次是实实在在牵扯到了资本运行这个概念。不但银行可以进来,外国的券商也能进来。以前是开通的各种通与外资准入额度是外国资本进入国内资本圈的最大途径。而在不久的将来,外资券商将会直接落地。到那会,人家也可以让老百姓去开户啥的,甚至提供的服务比咱们的土包子更好。一旦激烈的竞争展开,咱们这一堆券商不阵亡一些是不现实的。

  所以,今年可以算是金融改革力度最大的一年。虽然很多事情要到明年之后慢慢落地,但是计划啥的都是今年批的。现在还没到年底,尚且不知道在年底前还有啥更开放的政策落地。一旦还有,这就说明我们把金融市场开放的决心是很大的。说干就干,一点都不带含糊的。

  这种开放,如果狭义的看一下,就会发现我们股市的资本构成将会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咱们是一堆散户跟着各种公募私募混日子。而今年往后,外资将会成为一股绝对不可忽视的力量。极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股市中外资将会坐拥三分之一的天下。到那会,咱们股市中的一些高手或者明星基金啥的,不阵亡一批也是不现实的。毕竟以前怎么打都是自己人打,而且是面对弱势的散户打。怎么和成片的洋鬼子打,这还真是个大问题。

  但是国家的态度已经很明确,市场选择决定,打不过就走人,打得过的才能生存。至于洋鬼子会给普通股民提供啥服务,那就是一场财富争夺战了。这场景在未来一两年就会发生。

  其实早在四年前,在推演的时候就得到了这个结果。资本市场的开放是必然的,而且会越开越大直到和外部资本市场完全接轨。做出这个判断,最早发现的迹象就是我们当初预计的股市容量的问题。

  四年前尽管大家都在喊股市都这样了还在不断发行新股。但是管事的基本视而不见,反倒是一直没停。那么我们推导,不停下来就是要把股市做大,然后再做强。所以股市容量的扩充就成了当务之急。这几年悄无声息的从两千多股票扩张到了三千多,随着注册制的逐步落实,将来会更多。其目的有两个,第一,让能上市的企业有好的途径可以上市融资获得二次起飞的机会。第二为将来资本的开放做足蛋糕的基本盘。一个简单的逻辑,你让人家来,这菜得管够吧。否则就那么几道菜怎么玩……

  04

  想要做大资本市场,除了扩容开放,更重要的是资本的引导。如果说吸引外资算是引入活水,那么自己家里的资金流引导是更需要做好的事情。提到这个除了刚才谈到的解禁银行理财和股市的连接,还不得不提房地产。

  当下管事的态度已经很明白。一句住房不炒给了近期房地产市场发展一个最终的定调。咱这地界,想要干嘛一旦方向定,落实是很迅速的。很快,房地产的上下游都给掐死了。简单说,不给盖房的人借钱,不让买房的人过度炒作。好了,这一下就全消停了。盖房的人手里没钱就得加速资金循环,而买房的人一个准入资格就彻底卡死了欲望。

  现在政策的引导力已经开始发威,这股势头算是彻底被按住。那这问题来了,不让钱流入房地产市场该往哪去呢?对,股市啊。这边的大门紧闭着,那边的大门敞开着,你不去那就是你的事情了……

  05

  最后我们还得回到一个终极问题,为啥在这会选择资本开放。

  第一,我们现在资本市场的体量已经足够大。想要继续发展,自己闷在家里玩很不现实。所以钱要大家挣才能把蛋糕做的越来越大。当然这也对应了当下我们全方位对外开放的趋势。我们都知道金融是经济的顶尖。如果在金融领域能够吸纳足够的国际资本,那……好吧,抢谁的饭碗谁知道。

  第二,现在确实是个好时机。有人说中美两国都有各自的大泡沫,咱们的是房子,美国的是股市。咱们暂且不讨论这话对不对,但是当下的美国股市这泡沫确实不小。砖家们是拿pe说事,说咱们的低美国的高。所以咱们的股市更有投资价值。

  对于咱们老百姓其实不用那么高大上的描述,咱们就看点数吧,那边一万多,咱们这才三千左右。你说哪个便宜。在当下大家都在预防所谓经济下行的情况下,谁家进来的资本多,那岂不就说明谁家的经济更被看好吗?这么简单的道理是个人都知道。所以打的就是这个节点。你使劲制裁,钱都是带着眼睛的,他们一点都不瞎。连华尔街的大佬都在进,其他人自己看着办吧……

  05

  做大资本市场的意义其实还有很多。碍于篇幅咱们就不能展开讲太多。但是上面所述的核心内容是和我们老百姓息息相关的。这也是我们需要搞明白的事情。否则到底股市往哪里走都搞不明白,这对于投资简直就是一场灾难。

  刚才我们在谈资本市场的时候顺道把房地产也扯出来了。但是上面谈的时候他是作为配角,而且是一个不太光彩的配角出现的。没法子,管事的要发展资本市场,所以他就得让道。更重要的是这货自己也足够膨胀了,必须压一压才行。下面咱们就来讨论一下房地产市场要往哪里走。

  咱们先打个预防针,指望房价跌的主可以放下这颗心了。如果我们翻翻近代经济发展史就会发现,一个国家经济在中高速发展阶段,房价是不可能出现大幅度下跌的。逻辑其实很简单,作为带有金融属性的房地产,一旦出现大幅度的下跌,会造成实体经济和金融的双杀。

  好吧,如果用接地气的话讲,那就是房子一旦跌了,银行坏账会一大堆。银行破产了,企业也没处借钱跟着也挂了。同时由于房跌债不烂,个人也在承受巨大的压力,该还银行的钱一分不少,但是房子却在剧烈贬值,如果在这会被破产的企业开了……大家想想这个循环吧。

  美国的次贷危机还没走远。当年要不是保尔森力保银行大范围的撒钱,啥资本市场,啥制造业,都跟着完了。对了,这货还专门跑咱这请求继续购买美国国债。如果我们当时反其道而行之,嗯,相信大家都明白。但是请注意,当时我们是外贸担当,如果美国垮了,那我们……

  所以走到现在,如果就此提出经济发展换锚的这个说法个人感觉还有点早。我们可以看下,哪一个发达国家都没有实现完全摆脱房地产的重要经济地位。这不仅仅是房价那么简单,对于管事的而言,也是调解经济的重要手段。往往在很关键的时刻,房地产经济带动的一系列产业繁荣,确实能够起到对经济支撑的作用。

  这事无论在咱们国家还是外国都是一样的。将来这种趋势还会继续。而使用房地产调解经济,管事的将来也不会放弃。如果我们把眼光放宽一点就会发现,房地产其实就是经济组成的一部分。他有发展的时候就要有被抑制的时候。就像股市,有股灾的时候就有牛市的时候。但是无论强还是弱,都改变不了他在国民经济构成中的位置。这才是问题的本质。

  06

  把这事情讲清楚是为了让大家能够客观的认识房地产到底是什么。而不是要么畏之如虎,要么爱之如花。那么下面的话题我们就要讲一下当下房地产市场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处境。

  首先第一点,要死一批是肯定的。原因前面我们讲过了,钱的闸口已经暂时卡住了。这就是拼实力的时候。大型的房企自己有钱可以继续生存,甚至可以趁着低迷的时候多拿点地。所以我们会经常看到一些矛盾的消息。一方面说房企的资金流很紧张,一方面我们还看到有房企在不断的拿地。而小型的房企就有点作难了。可能这个企业的全生命周期就是开发一两个小区,如果上来就赶上这种糟糕的资金环境,玩不转挂掉的可能性就很大。最后的出路要么是自生自灭,要么是把资本卖给大点的公司了事。所以这次资金流的骤然收紧,对于行业而言也是一次洗牌的机会。

  走到这种资金全面收紧的状态,对于再厉害的房企也不能说是很舒服。所以在投资选择这件事上,就得有所取舍才行。这个取舍就是不能再满地铺开的干,而是要有的放矢,把钱用在最有投资价值的地方去。现在对于房企而言,既然钱紧,资本的回笼就成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存量资金打的就是一个滚雪球,资金回本周期越快,那么这个存量就会越变越大。周期拉长,这雪球就滚不动了。而什么地方能够快速回笼资金,房企肯定就会瞄准这些地方进行大规模的投资。那么终极问题来了,啥地方能够实现这个美好的理想呢?

  07

  房子是给人住的,这个根本是谁也改变不了。无论是刚需还是炒房都一样。刚需是直接住上了,炒房倒手最终还是要落到要住房人的手里。除非是住房的人都有房子就成了过剩。

  这问题就明白了,哪里人多,哪里的住房需求就多呗。如果我们浓缩到一个村子,就这么大一片宅基地,以前五十户还有富裕,现在好,一下再涌进来五十户,这要不因为宅基地打起来才见了鬼。如果这会又个人说我愿意把我的房子租出来给大家住,你看是不是马上就塞满了……

  那么对于城市而言也就是这个意思。如果城市人口流入的速度非常快,而且人口数量的基数也非常大。这就成了房企眼中的香饽饽。

  第一流入速度代表的是增量。增量是能够直接带来房子消费的群体。大多数新增人口都会选择在居住地买房子。这对于房企而言是不断流入的新鲜血液,这一波买过下一波又来了。这速度绝对快。

  第二庞大的人口存量更是房企未来发展的依仗。我们看北京就知道了,城市就这么大使劲画圈,岳岳唱的五环都成了好地方。但是这总得有个极限,那么基本上五环之外就是卫星城的概念了。这就引出一个很多人忽视的问题,这些存量人口大多是在核心城区。他们这个巨大的规模直接会把核心城区的空隙填满。剩下的新增人口也想往核心城区钻。那么这核心城区的房价……

  这么一推演我们就会发现,只要人口上千万。核心城区的房价想跌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而核心城区的房价同样也会对外围城区的房价形成溢出效应——

  二环三环买不了,四环五环也可以考虑吗?

  实在是不行,远郊也可以考虑一下。

  远郊也买不起那就卫星城吧。

  人不就是这种心态吗。但是这里有一个时间差,那就是国人对大城市的定位还停留在北上广深的阶段。十个有九个人一说起房价高攀不起的地方都是这几个货。但是这种情况正在悄无声息的发生着变化,很多人却没有察觉到。

  中心城市的提出,最先察觉到的就是房企。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大型房企正在逐步转向这些中心城市。通过刚才逻辑的推演我们就能看出,巨大的人口基本盘,以及持续流入的人口红利是保证房企在高压在存活的关键因素。他们能够迅速消化新建房屋,从而让房企实现资金的快速回笼。同时由于现在中心城市的核心区域尚有一部分填补的机会,所以敏感的房企会加快对中心城市核心地区的填补工作。

  这是一块肥肉,既能够快速的回笼资金同时也能够卖个好价钱。在这个填空游戏中,谁下手早,谁就挣的越多。同时也能熬过这个资本的寒冬。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关上一扇门,其实还有一扇窗。但是问题也显而易见,在中心城市想折腾出个动静来,这绝对不是一笔小钱。所以,小型的房企出路在哪就一目了然了。

  08

  以上我们简单的讨论了两个方向的内容,一个是金融,一个是房地产。这两个方向现在基本是对立面。一个要开放引流,一个要控制收紧。但是无论是哪个,对于我们老百姓而言其实就是投资方向的选择。

  同时我们也得认知到,即便是金融的开放和引流可以预期给资本市场带来持续不断的利好和现金流。说句大白话就是会触发一轮慢牛的形成。但是这对于投资而言还要讲一个技术和能力的问题,也不是像聚宝盆那样无脑扔进去一块钱就能出两块。

  同样,别看现在房地产被打的像没娘孩子一样,但是对于中心城市而言,反倒是迎来一个难得的发展期。所以我们会看到西安去年狂飙了一年结果挨拍了。今年成都、武汉也不消停,估计早晚也得挨拍。不过即便是挨拍,加持各种限购,对于持续人口涌入所带来的红利,大凡懂经济的人都能看得到。这事显然和房地产整体的趋势是相悖的。

  好了,这就是闲下来做的两点思考。肯定有不全面的地方,但是这些方向的判定个人感觉还是没问题的。其实很多时候我们自己也在做讨论,反复的对比,更是要对一些数据做分析。不过就像老农看天时种地并不比现在的天气预报弱一样。老百姓自己也有一套自己评判是非的逻辑。有时候还挺准。比如有人说股市总不能一直趴着,现在都世界老二了这有点丢人。更比如,啥是限购,不就是买的人多了才限购吗。当然如果从来就没限购过,这地方估计也不咋地。这逻辑虽然看着很粗糙,但是细想起来也不比那些专家高大上的言论差到哪去。毕竟核心是一样的。

  (本篇完)

  PS:平时甚少说国内经济的事情,可是搞笑的是我们搞的还就是这个。平时恶心一下川普调侃一下安倍,觉得是一种放松,可以写的行云流水。但是一旦想要用这种轻松的风格把本行的东西写出来总觉得有点别扭。不过我也找到了一种适应的方式。别管啥严谨的,不就是侃大山吗,说到哪哪了,反正是放假对吧。好了,祝大家节日快乐。同时希望能从这一通胡侃中看出点道道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8-19 12:08 , Processed in 0.09377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