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701|回复: 0

孙立平:两个实验:好人是如何变成恶魔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9-29 17:29: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心理学的历史上,有两个很有名但也都引起广泛争论和质疑的实验,以探讨人的暴虐和邪恶是如何形成的。

  人和人,作为一种同类,互相之间形成的是一种极为微妙而复杂的关系。有的互相爱护,甚至舍己救人这样的事迹我们也时有所闻。但互相之间的伤害恐怕要更为常见,这种伤害有时甚至是以消灭对方为目的。甚至,这两种极为不同的行为,会体现在同一个人的身上。

  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微妙与复杂,源于人本身的特点。即使是在上述的意义上,我们也可以看到,人们的心理动机是极为复杂的。有的为了复仇,有的为了正义,有的受人裹挟,有的甚至纯粹就是为了取乐。而人类之间的大规模屠杀,往往都是在所营造的极为崇高的氛围中进行的,不然的话,就无法动员起如此大的动能。

  在这当中,个人自身的与环境的因素可能都是不容忽视的。但两者各自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对于个人自身的因素来说,更多的是物种的基因造成的,人们需要去认识,但其实很难去改变。而环境则不一样,环境是人们可以改变和左右的。因此,认识环境的作用,包括环境与个人因素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就是一件更现实的事情。

  下面的两个实验,涉及的都是这样一个共同的问题:人的暴虐和邪恶的行为是如何发生的。应当说明的一点是,这两个实验后来都引起广泛的争议和质疑,尤其是所使用的方法是否科学严谨。但尽管如此,这两个实验所涉及的问题,以及对这些问题进行的初步的探讨,仍然是有意义的。

  在这两个试验中,米尔格拉姆实验强调的是对权威的服从与作恶的关系,因为在这样的情景之下,人们会把作恶的责任推给权威,从而为自己开脱,降低自己的内疚;而斯坦福监狱实验表明的则是角色或社会剧本对人们行为的影响,换言之,这是我的角色或我的工作要求我这样做的。在我们的社会中,有时是这样表达的:我们是吃这碗饭的。

  当然,这个问题其实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此前我个人也曾经进行过探讨。但不管怎么说,这两个实验,对增进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还是具有一定价值的。

  米尔格拉姆实验

  米尔格拉姆实验是一项关于权力服从的研究。这项研究是由社会心理学家米尔格拉姆(S.Milgram)于1963年在美国的耶鲁大学进行的。

  实验开始于1961年7月,也就是纳粹党徒阿道夫·艾希曼被抓回耶路撒冷审判并被判处死刑后的一年。米尔格拉姆设计了这个实验,便是为了测试“艾希曼以及其他千百万名参与了犹太人大屠杀的纳粹追随者,有没有可能只是单纯的服从了上级的命令呢?我们能称呼他们为大屠杀的凶手吗?”

  米尔格拉姆通过公开招聘的方式,以每小时4.5美元的价格招聘到40名自愿参加者,他们包括教师、工程师,职员、工人和商人,平均年龄在25—50岁之间。实验者告诉被试,将参加一项研究惩罚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的实验,要求两人一组,用抽签的方式决定其中一人当学生,另一人当教师。教师的任务是朗读配关联词,学生的任务是记住这些词,然后教师呈现这些词,让学生在给定的四个词中选择二个正确的答案,如果选错了,教师就通过按电钮给学生以电击作为惩罚。事实上,研究者事先已经安排了每次抽签的结果总是真正的被试作为教师,而作为学生的却是实验者的助手。实验过程中当学生的假被试和当教师的真被试被分别安排在不同的房间。学生的胳膊上绑上电极;被绑在椅子上,以便在记忆词汇发生错误时被教师惩罚。教师与学生之间是通过声讯的方式进行联系的。教师的操作台上每个电键都标明了电击的严重程度,从15V的“轻微”到450V的“致命”。这些电击实际上都是假的,但为了使教师相信整个实验,让其接受一次强度为45V的电击作为体验。

  在实验中,每当学生出错,主试就命令教师施与电击,而且要加大强度;随着电击强度的增加,学生也由呻吟、叫喊、怒骂逐渐到哀求、讨饶、踢打,最后昏厥。’若被试表现犹豫,主试则严厉地督促他们继续实验,并说一切后果由实验者承担。

  结果显示;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当电压增加到300V时,只有5人拒绝再提高电压,当电压增加到315V时,又有4人拒绝服从命令,电压为330V时,又有2人表示拒绝;之后,在电压达到345V、360V、375V时又各有1人拒绝服从命令。共有14人(占被试的35%)做出了种种反抗:拒绝执行主试的命令。另外26个被试(占被试的65%)服从了实验者的命令,坚持到实验的最后,尽管他们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紧张和焦虑。

  米尔格拉姆在他的文章“服从的危险” (1974年)里写道:在法律和哲学上有关服从的观点是意义非常重大的,但他们很少谈及人们在遇到实际情况时会采取怎样的行动。我在耶鲁大学设计了这个实验,便是为了测试一个普通的市民,只因一位辅助实验的科学家所下达的命令,而会愿意在另一个人身上加诸多少的痛苦。当主导实验的权威者命令参与者伤害另一个人,更加上参与者所听到的痛苦尖叫声,即使参与者受到如此强烈的道德不安,多数情况下权威者仍然得以继续命令他。实验显示了成年人对于权力者有多么大的服从意愿,去做出几乎任何尺度的行为,而我们必须尽快对这种现象进行研究和解释。

  斯坦福监狱实验

  1971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主持了“斯坦福监狱实验”,引发了全球心理学界重新审视以往对于人性的天真看法。

  实验中,通过专门测试挑选了征募来的受试者,即身心健康、情绪稳定的大学生,这些人被随机分为狱卒和犯人两组,接着被置身于模拟的监狱环境。实验一开始,受试者便强烈感受到角色规范的影响,努力去扮演既定的角色。到了第六天,情况演变得过度逼真,原本单纯的大学生已经变成残暴不仁的狱卒和心理崩溃的犯人,一套制服一个身份,就轻易让一个人性情大变,原定两周的实验不得不宣告终止。

  2007年,津巴多教授出版《路西法效应:好人是如何变成恶魔的》一书,并提出路西法效应的概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3-29 05:25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