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246|回复: 1

蔡慎坤:畸形的户籍制度还要延续多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9-12 08:34: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媒体报道“中介漫天要价北京户口:来自于央企,一个指标80万”(见央广网北京9月9日消息),这大概是至今叫出的最高户口价了。户口在中国,其实早就已经产业化。今年媒体披露的腐败案中,涉及人员往往拥有多个户口(及其相应的身份证、护照)这一情况引起了公众注意,人们一般以为他们为了行事方便,其实,拥有多个户籍本身就是拥有着一笔其他人不拥有的财富。

  在全世界范围内,中国是仅剩的几个实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的国家,这种从苏维埃政权移植过来的畸形政策,并没有随着苏联政权的崩溃而终止,倒是越来越产业化利益化。

  户籍制度是中国特有的产物,从建国后引进户籍制度,那时候是计划经济,整个就业的机会、粮食的供应,到住房、日用消费品的供应非常短缺,是一个短缺社会,所以政府引入户口制便于统一安排,使在国营企业或者在城里居住的人每月定量得到粮食供应也无可厚非。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这种户籍制度早就应该改革或取消,一国的公民不能自由的在这个国家流动居住,对于国人来说,是一种耻辱!

  从建国后引进户籍制度,到上世纪60年代后,人们才开始意识到城市户籍的重要性,户口并不是想报就报,想迁就迁,在新政权下很有含金量。80年代后,户口越来越值钱了,计划外生育的孩子若要报上户口,必须先支付一定数量的“罚款”,就连农村户口也一样;农转非需要缴纳一大笔莫名其妙的费用。90年代之后,各地纷纷出台了收取城市增容费(城市建设费)等政策,农村户口转城镇户口乃至异地迁移,都需要缴纳相应的费用。

  90年代之后,一些城市推出所谓蓝印户口,就是以大城市户口为卖点,要求购买方通过购买房产等获取正式户口购买权,这是户口产业与房地产产业结合的怪胎,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催生房地产热的一根导火索。与此同时,一些中小城市也纷纷搭车上路,以1万元、2万元等等不同的价格向农民出售城镇户口,进行原始积累,一些大城市的户口“黑市”交易也应运而生,北京户口如今突破80万元大关,不过是北京这个畸形市场的最新叫价。

  胡祖六博士在“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的“城市化的质量分论坛”上,针对计划经济时期遗留的户籍制度,提出了严厉的抨击:“我们的户口制度的延续,尽管人身可以进行进行衡量流动,你还是二等公民,不能真正享有子女就学,没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的覆盖,像北京没有户口不能买房子,只能住棚户、住贫民窟。这种制度既不效率也不公平,我们讲社会正义,中国还是越来越有社会正义的社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们关心社会正义,所以我认为户口制,我只能想象人类只有奴隶制可以相比。”

  问题是,这种可比奴隶制的户籍制度,因为附加了太多的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国人仍然看不到改革或取消的希望,这才是非常可怕的现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12 14:58: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30 20:51 , Processed in 0.07814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