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742|回复: 0

西西弗:对上篇关于人工智能文章的一些补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9-14 19:03: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一篇文章(制造业走了,AI来了),用两个比喻来描述了一下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已经制造业的可能影响。比喻用的过于隐晦,所以评论中很多朋友对文章的本意有所误解,觉得过于悲观。我写的文章一般都是比较直接,上一篇写的曲里拐弯,很多东西没讲清楚。

  这篇文章想把几个相关问题再阐述一下:

  壹

  我们先从最最宏观的角度,看人类的技术更新。人类的全部技术革新,从最笼统的角度,可以大体上分成两个类别。其一曰开源;其二曰节流。开源就是这个技术革新可以提高人类,获取外界资源的能力。要么是发现了新的可利用的资源,要么是提高了把资源转化的能力。比如在工具方面说石器时代的原始人只能有用石头去打造工具。后来发明了冶金,进步到了用青铜去打造工具,再后来又发明了铁器。再比如能源方面,原始人类只能去烧木柴,烧树木。后面发现了煤炭也可以挖出来烧,再后来呢,发现了石油也可以烧。二十世纪又发现了铀和钚也可以拿出来“烧”。最近二十年的技术革新中的,有些可能算上这一类的,比如美国的页岩气,原先这玩意儿是搞不出来的,现在能搞出来烧了。

  第二类革新的事,提高人类的自身社会运营效率,是让人类能人类更少的成本,运营这个社会,生产东西。举个例子来说,互联网的发明提高人类沟通信息的效率。电商减少了这个商品流通和交易过程的成本,微信降低了通讯的成本,降低了沟通的成本,这些革新的其实是提高了人类的,自身的社会效率。但是并没有从本质上增加人类获取资源的能力。

  这两类的分割并不是很清晰的。比如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实际上提高了人类把太阳能转化为粮食的能力,也可以算是第一类。比如现代电力的诞生,既提高了人类社会的运营效率,也让人类能更有效的转化资源。

  开源还是节流哪个更重要,对一个高速发展期的企业来说,开源是最重要的。互联网创业者中流传一句话:“Keep growing, fuck everything else”。只要我在成长,别的都无所谓。但对于一个成熟期企业来说,节流可能是提高股价更现实的选择。裁员和成本缩减永远是跨国大企业CEO拉高股价,稳住位子的最有效做法。

  对人类来说,第一类开源类革新,才是真的能让人类的发展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

  1964年,俄罗斯天体物理学家尼古拉-卡尔达舍夫提出了这样一个理论:他认为人类文明的技术进步与将其国民可控制的能源总量息息相关。根据这条思路,他从低到高确定了银河系中文明发展的三种类型:

  第一级 :该文明是行星能源的主人,这意味着他们可以主宰整个世界能源的总和。

  第二级 :该文明能够收集整个恒星系统的能源。

  第三级:该文明可以利用银河系系统的能源而为其所用。

  我们人类,离第一级还差着十万八千里,估计人类的能源产量再涨个几千倍,就可以到第一级了吧。

  好像是马斯克说过,我们小的时候期待21世纪的技术革新是,我们登上了火星到太空获取资源去采矿,是可控核聚变给我们人类带来无穷无尽,几乎零成本零污染的新能源,结果这些都没有。给我们的是,Google的竞价排名,苹果的iPhone,Facebook的社交网络。人类对资源的利用水平,和50年前并没有本质的区别。能源主要还是靠烧煤烧油烧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在50年前也都有了。

  贰

  上篇文章举了一个工厂的比喻,有朋友提出,这个比喻不恰当。如果一家工厂背着这么多三产的包袱,工厂早就倒闭了。其实这个就是我的本意。

  一个工厂,如果80-90%的就业不是生产一线的工人,而是80-90%都是周边三产,工厂肯定效率低下,濒于倒闭的边缘。但一个美国这样的一个国家,80-90%的就业都来自于第三产业,80%的GDP也是第三产业,我们觉得这是一个发达国家。评价一个国家国力和经济实力的主要指标是什么?在农业时代,是粮食产量。在二战前的工业时代,是主要工业品,特别是钢的产量。在评价一战和二战各个国家实力对比时,指标都是各国钢、煤、石油等主要工业品的产量。GDP的概念,是在二战后才出现的。1959年大跃进,提出超英赶美的口号,那时说的是钢产量,不是现在的GDP。如果现在还是以钢产量衡量国力,2018年中国钢产量9亿吨,占全世界50%,和所有其他外国加起来一样多,是美国的10倍…早就超英赶美了。

  正如我前文中的举例,如果是一家工厂,三产占就业的80%肯定是不正常的。对一个国家来说,这个是正常吗?有朋友说,国家和工厂能一样吗?工厂存在的目的是生产产品,国家存在的目的是人民的幸福生活,人民需要第三产业。

  但是,人类这个物种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我们每一个个体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我们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消费吗?

  我上篇文章,关于超级人工智能的比喻,其实就是在讲这个问题。

  叁

  人存在的意义可以说是一个最古老的哲学问题。哲学大师对这个问题做出了无数阐述。宗教的核心,其实也是解释这个问题。

  从生物学来说,生物存在的意义就在于繁衍后代,尽可能的把自己的DNA扩散出去。物种存在的意义就是不断扩大规模。我们学生物学的时候,很多物种的一生非常短暂,生存的目的就是繁衍。以我们非常讨厌的蚊子为例,蚊子一生只交配一次,雄蚊交配完一周就会死去,雌蚊差不多也就一个月就完蛋。

  人类是高等生物,人生自然不会这么无聊。但人类本来是一个征服欲望和繁衍欲望极强的物种。现在科学已经确认,人类的祖先都是从非洲来的,是走出非洲的智人。在5-10万年前智人走出非洲后,把亚洲,欧洲生活过的所有早期其他人类,如直立人、尼安德特人通通灭绝了。我们小时候学的“北京人”头骨,并非我们的祖先,而是被我们祖先智人灭绝的一种直立人。现在我们强调生物多样性,担忧物种灭绝。但是真正的物种大规模灭绝,就发生在智人走出非洲的那段时间。在人类发明文字和铁器之前,世界上200种(属)大型兽类,就被智人灭掉了一半。而所有的其他种类的原始人,全部被智人灭绝。智人迁移到南北美洲时,灭绝了南北美洲90%的动物物种。

  人类其实是一种扩张欲望无穷无尽的物种。

  回到我上篇文章的比喻。超级人工智能那个故事实际上是说,如果人类放弃做为生产者,只作为消费者存在,把消费当做人类存在的意义。这个种族也就趋于灭亡了。所以超级人工智能就毁灭了现代文明,把人类重新赶到一个艰苦无比的环境下,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拯救人类这个物种。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话一点都没错。

  肆

  人类做为物种的危机是什么? 过去50年,各种的科技革新都是第二类革新,优化效率,让更少的人能生产同样的产出。这个结果是生产对人口的需求,越来越少。经济越发达,繁衍的意愿越低。人类存在的意义变成了消费者,而不是生产者。

  同时,第一类革新非常困难,导致人类能够产出的总资源,却无法提高。相反,由于对可持续发展和地球资源耗尽的担忧,人类继续不断的寻求减少资源消耗的办法,不断削减成本。

  一个公司,如果只知道节流,不知道开源,这家公司只能苟延残喘。

  一个物种,如果所有的技术进步只能提高效率,削减成本,而不能开拓新的资源,这个物种也没有未来。

  如果人类没有办法做出革命性的第一类革新,人类也没有未来。

  星际迷航中把太空称为人类的最终边疆(final frontier)。现在,人类的问题就是,没有找到一个可以开拓的边疆,也没有全力去寻找。

  "Space: the final frontier. These are the voyages of the starship Enterprise. Its five-year mission: to explore strange new worlds, to seek out new life and new civilizations, to boldly go where no man has gone befor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3-29 17:36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