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479|回复: 0

云石:牛气哄哄的大英帝国,怎么就混成了个二流国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9-11 20:45: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众所周知,大英帝国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球霸主。大航海时代来临后,英国借助有利的地缘条件,开启全球扩张历程,建立了遍及全球的广袤殖民地。同时,作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英国也吃到了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进阶的头啖汤,成为近代人类文明的高地。凭借着这体量和质量的双重优势加持,到19世纪初,大英帝国的发展达到了鼎盛。全境大约有4亿多人口,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四分之一。领土约3367万平方千米,是世界陆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一。

  可是,这样的辉煌并没有持续太久。从十九世纪下半期开始,煊赫数百年之久的大英帝国就逐渐走向衰落,被一系列新兴强国所超越,并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元气丧尽,终于轰然解体。

  其实纵观大英帝国被新兴强国陆续反超压制的过程,其实是很让人不解的。你说美国苏联反超,可能大家还多少能理解——毕竟人家体量摆在这里。可是大英帝国的相对衰落,最先其实是从德国崛起开始的,直接触发大英帝国崩盘的两次世界大战,也都出自德国之手。

  大家都知道,德国在1870年代才真正完成统一,国家体量虽然比英国本土是要大很多,但跟整个大英帝国算起来就差了不知道多少个层级。虽然德国统一后也一度对外占领了些殖民地,但这些地盘的规模和质量跟英系殖民地相比根本不值一提。一战结束后,别说德国啥殖民地都没剩下,就连国土都被割出去一大截。可就是这样,德国却依然在两次大战中把英国打的稀里哗啦,要不是德国地缘格局太糟糕,一直不得不双线作战,然后英国的盟友又太强大(两次大战中德国的盟友不仅少,而且基本上都是些二三流货色,而英国的盟友不仅更多,而且聚集了当时除德国之外的几乎所有世界一流强国),如果换成两国单挑的话,英国被德国灭国几乎是铁板钉钉的事。

  为什么坐拥全球最大地盘,最丰富资源,又首先迈入工业文明的英国,会在19世纪后期开始衰落瓦解?在云石君看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首先是本土的局限。英国的本土——英伦三岛,本身面积也不过30万平方公里出头,其中爱尔兰还长期不服英国统治(后来果然脱离独立),而在这其中,苏格兰、威尔士又以山区为主,地缘潜力有限,真正具备工业开发潜力的,不过就是英格兰一隅而已。这种体量的狭小,在工业革命早中期,可能还没什么——毕竟当时工业规模还比较有限。但随着工业化的铺开和普及,英国本土地缘潜力的劣势就逐渐凸显。

  而后发的那些新兴强国——美国、苏俄这些就不说了,就是德国,德意志帝国的面积也高达54万平方公里,哪怕是一战后被剥夺了一部分土地,依然有近47万平方公里。而且,德国的自然禀赋,比英国还是要好得多,适合工业开发的潜力地区更大,地缘区位方面——作为欧洲的中心,跟毗邻大西洋的英国比起来也是各有千秋。所以搞工业化的潜力更大。

  当然,虽然本土条件确实受到了限制,但英国还有无比广袤的海外殖民地,把这些加起来,别说德国了,美国、俄罗斯都跟英国没法比。

  只不过,虽然英国殖民地无比广阔,但在对他们进行殖民地工业化利用方面,却又面临着诸多的困难:

  首先,工业讲究的是集群式发展,尤其是越到后期,越讲究规模化集群效应。英国的工业发展,当然是以本土和核心龙头,但它的殖民地,大多与本土相隔万里,地缘关系极为疏离。殖民地与本土之间,无法形成良好的产业协同。

  何况,英国要想对殖民地开发,也面临着很大的困难。英国的殖民地虽多,但其中相当部分,其之自然禀赋受限,开发难度都较高——比如澳洲、加拿大等等,直到21世界的今天,依然只开发了极小部分,其他地方要么太冷要么太热,不适合大规模工业化开发,国家也主要是靠出售资源维生。而在18,19世纪的近代,这样的地方,虽然看起来很大,但利用价值其实是很有限的(所以澳洲仅仅被大英帝国当做罪犯的流放地)。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地盘都不适合开发。比如英国最重要的殖民地——英属印度,不仅地盘够大,而且早在几千年前就作为人类文明的繁衍地,而且一直延续至今。这种地方,从地理条件来说,还是具备大规模工业化开发的可能的。

  只不过,正因为适合人类生存开发,所以早在英国进入之前,南亚次大陆的文明就已高度发达——不仅有庞大的人口规模,而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传统文明体系。

  这就给工业化造成了极大的困难。毕竟工业化开发不仅要看地理条件,同样也要看人文条件。如果这种好地方人口不够,那英国还可以一张白纸好作图,按照工业化的社会模式进行开发建设。但印度土著人口暴多,而且已经形成了完善成熟的农耕文明体系,想将他们彻底摧毁消灭然后再移民重建,打造一个新大不列颠,这个难度和耗费就太高了——几乎超出了英国的承受力。

  何况,印度的农耕文明体系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经十分成熟,虽然跟工业文明比肯定落伍,但依然可以有效运转,持续不断的创造财富。这种情况下,与其费劲全力去摧毁重建——多半还无法成功,那还不如就原封不动的继承下来,保留个统治权,剩下的让它们自己玩,自己坐着收钱就得了——这才是最具性价比的殖民统治方式。

  基于这种逻辑,英国从未想过对印度进行大规模移民和全盘的工业化改造,而只是将她印度这种地方作为自己的资源供应地和商品倾销地。而其他跟印度类似的殖民地,英国人同样也都延续了这种思路。

  当然,也不是所有殖民地,都跟澳洲加拿大或者是印度这样,受到这样那样的限制。有些殖民地——比如后来的美国,它的地理条件既适合工业化开发,而且也没有强大的本土文明势力——北美印第安人不仅总量相对较少,最重要的是文明形态还超级落后,这样的地方,完全可以彻底的推倒重来,进行工业化重建——美国人后来就是这么做的。像这种精良的殖民地,为什么英国不拿来作为本土之外的第二个工业化基地呢?

  其实这个问题,从美国独立就可以给出答案。像北美这块殖民地,确实适合工业化开发,而且潜力超级大。

  但问题也就出在这里。英国的殖民地与本土都是相隔万里,地缘关系疏离——这意味着英国本土对殖民地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其实是相对孱弱的。如果殖民地发展水平落后,英国利用自身的文明优势、强大武力以及经济实力,还可以对殖民地构成吸引或者压制,让他们留在自家体系之内。

  可一旦有这么一大块具备良好开发资质的土地,随着它的工业化开发程度提高,本地势力崛起,那么必不愿再受英国的政治统治和经济盘剥,所以就会产生分离主义倾向。北美殖民地就是因为其本身适合工业开发,随着百年发展,当地开发程度越来越高,当这种提升到了一定程度,再加上北美殖民地与英国本土的地缘阻隔,最终让它获得了摆脱英国统治的实力基础的地步时,所以当机会来临(英法互掐,法国挺美扛英),美国就自然而然的脱离而去。

  这其实就是英国海外殖民地的天然限制。英国由于特殊的地缘区位,使得它无法像俄罗斯那样层层递进的直接拓土开疆,进而逐步消化吸收。英国只能以海为路,到万里之外去建立海外殖民地。而距离的存在和海洋的阻断,决定了英国本土与殖民地之间注定只能形成弱连接,而无法形成强融合。所以海外殖民地落后点,对英国反而还好些——它可以维持统治,进而收保护费。要是海外殖民地真的优质,等它发展起来,英国反而hold不住,一旦独立,之前的投入也就鸡飞蛋打。

  这就是英国无法充分利用海外殖民地的原因。地缘格局决定了,英国的海外殖民地,注定只能充当其资源来源商品倾销所。而本土由于体量和资质受限,所以工业规模天花板较低。一旦触及天花板,英国的工业化规模扩张也就到顶,接下来资本要么去搞对外投资,要么就继续抢殖民地,不会再为英国的工业化添砖加瓦。

  当然,虽然英国工业的规模扩张虽然有上限,但毕竟日不落帝国的体量摆在这。如果就延续传统发展套路,凭着殖民地天量资源的输血,大英帝国也不会快衰落——至少不至于被德国这种国家逼到墙角——毕竟德国不是美国苏联,它虽然比英国是要地盘大潜力高,但也不过就是个量级优势,没有什么质级差距。大英帝国完全可以用殖民地资源方面的体量优势,把工业体量的弱势给扳回来。

  但第二次工业革命,改变了这一切。第二次工业革命,机器化大制造的普及,一方面使得大英帝国的规模优势被摊薄——随着工业文明模式的质级提升,殖民地丰富资源供应在国力贡献中的重要性占比相对下降。另一方面,相对于对工业体系的改造升级,直接投资放贷,或者拓展殖民地,风险要小的多,收益也短期可见——像德国人那是没办法,没有殖民地,也没有资本积累,所以只能在产业升级的路子上死磕,大英帝国路子宽,资本与其把钱投到资金耗费两大、天花板有限,还要面对强烈外部竞争的工业体系升级改造,还不如去搞那些相对保险,收益可控的行业当中——从这个意义上说,当时的英国(包括法国),也陷入了一种“资源型魔咒”。

  英国的这种发展路数,结果就可以预见了——固然,它的这些投入,让它的收益有了量级增加,但工业发展却逐渐陷入停滞。而德国这些后发国家,老老实实的发展实业,虽然过程确实艰辛,但获得了强大的工业基础,国家实力出现了质级的跃升。所以第二次工业革命短短数十年时间,搞实业的美国、德国(包括后来的苏联),迅速超越了之前有着数百年积累,殖民地遍布全球的英国、法国,成长为真正意义上的强国。

  当然,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同样也不是一天就能毁掉。当年中国从明代中期开始,就已经落后于西方,但凭着过去农耕时代的强大底蕴和积累,也一直把强国地位和地盘维持到19世纪中期,到鸦片战争后才开始土崩瓦解。英国(包括法国)在全球称霸几百年,想完全被取代,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实际上,大英帝国尽管在19世纪末就已经落伍,但其依然坚强的把自己的全球老大地位维持了半个世界,中间甚至还打赢了两次世界大战,直到后来实在撑不下去了,才走向解体。

  不过,虽然是解体,但大英帝国的垮台,其实还是相当体面的。历史上其他大型帝国,其之覆亡都是非常惨烈的,统治者和反抗者之间要反复博弈,打个天昏地暗,直到一片废墟,才分出个输赢。

  但大英帝国不是这样,纵观二战后大英帝国瓦解的过程,虽然这过程中也有战争和对抗,英国方面也有不舍和挣扎,但总的来说,大英帝国的解体,可以说是相当温和。面对殖民地风起云涌的独立浪潮,英国并没有太过抵触和压制,很多时候,明明英国还有余力,并未山穷水尽——甚至场面上还占有优势,却选择了主动放手,同意各殖民地脱离而去。

  为什么面对帝国的崩溃,英国如此豁达?这其实与大英帝国特殊的殖民模式和理念有着直接的关系。关于这一点,云石君下一节继续为您解读。

  本文为云石地缘政治系列192章——英国之第7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4-26 07:37 , Processed in 0.09375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