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935|回复: 0

余丰慧:诺亚财富踩雷承兴案的警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8-27 08:42: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诺亚财富是较早在美国上市的公司,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值得肯定的是在中国非银行金融机构爆雷不断情况下,诺亚公司总体不错。不过,其踩雷承兴案后,也出现了“雷声滚滚”的情况。

  资料显示,在过去的几年里,诺亚财富先后卷入了多个金融风波中。2016年11月,诺亚财富承销的酒店私募股权资金悦榕基金由被媒体曝出烂尾;2017年年初,歌斐资产踩到了当年的知名大雷辉山乳业债务风波;年中,诺亚财富旗下歌斐资产踩雷乐视23亿元;2018年3月,投资新三板“深陷”套牢,引发诺亚财富中层与客户互怼……

  从宏观环境看,在中国类似踩雷情况频发,诺亚财富仅仅是其中之一而已。从国际上分析,每当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每当金融环境过度过猛收紧情况下,首当其冲的就是金融机构,在中国的大背景下非银行的金融机构特别是民资金融机构以及产品受到的冲击最大。这是由于金融的脆弱性决定的。这一点也许不可否认的。

  从金融企业内部微观层面分析,风险控制机制、尽职尽责情况、道德风险、声誉风险、风控技术漏洞等都是主要因素。

  风险控制机制最少存在两大问题:一是过度依赖什么模型模式。大数据、云计算风控绝对是风控的最好形式,最有效做法。然而,今天的商业银行、基金公司、理财公司、信托公司、证券公司等98%都是在赶时髦、炒作噱头概念,国有金融机构给自己拉政绩,非国有金融机构忽悠投资者骗取资金。数字化风控的最基础要求是数据要足够全面,数据要足够准确,足够大,这些金融机构做到了吗?现在除了BAT大数据质量稍好一些,类似蚂蚁金服和腾讯金融、百度金融大数据基础较好外,其他都是在瞎掰。这是最大漏洞百出和最大忽悠。二是过度依靠国际风控能人,而忽视了国情和道德风险。一些爆雷的金融机构,哪一个不是声称自己聘请了国际上最著名的风控专家?殊不知,在目前的国情下,这些专家绝对水土不服,而不论是国有金融还是民间金融。在目前的情况下,甚至发生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是无论如何都难以阻止的。无论是AI,还是云计算等新科技,归根结底都是人设计的。只要多个环节主要岗位人联手,是防不胜防的。特别是大数据残缺不全者。这是风控系统的薄弱环节。对“人”自身酿造风险的防范是风控体系必须认真研究对待的。

  目前,中国确实是金融风险防范的关键期。一是各类金融机构过多过滥。给一个牌照就可以公募或者私募筹资;弄一个噱头,炒作一个概念,讲一个故事,就可以诱骗一大批投资者掏腰包投资。只要搞定牌照,就可以肆无忌惮筹资几十亿甚至上百亿,这背后的风险其实是不可控的,暴雷也就不难以理解了。

  从宏观金融上,适度监管,监管考虑市场承受力,考虑原有金融规模这个现实是必要的。金融的脆弱性最忌讳运动式一刀切的监管方式。

  从微观环境看,监管要对理财、股权投资等进行穿透式监管,把风险消除在筹资以前。严格打击炒作概念、讲故事等诱骗投资者的行为。

  金融企业要完善内部风控机制,特别是制定行之有效的防范道德风险措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1 14:56 , Processed in 0.29699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