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825|回复: 0

姚尧:精读《资治通鉴》 第55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8-26 16: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文】汉王问群臣曰:“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张良曰:“九江王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隙;彭越与齐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

  【白话】刘邦问群臣道:“我愿意把函谷关以东的地区都拿出来不要了,有谁能够与我共成大业?”张良道:“九江王英布,是楚国最骁勇善战的猛将,现在与项羽之间发生了矛盾;彭越曾经与田荣在魏国反叛项羽,这两人立即就能派上用场。而在汉王帐下的诸将中,唯有韩信是可以托付大事,独当一面的。如果大王想要捐弃关东之地,那就捐给这三个人,这样便可以击败楚军。”

  【姚论】

  这段文字出自《史记·留侯世家》,《资治通鉴》转载的对话内容即基本一致,只是在说话方式上略有省略。《史记》的原文是:“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刘邦下马后来不及坐下休息,就倚靠着马鞍提出这个非常具有战略意义的问题,足见这个问题是他在马上就已经深思熟虑过的。在此前的逃亡途中,刘邦曾多次险些被楚军俘虏,甚至还被迫将一双儿女多次推下马车,但这丝毫没有削弱刘邦的战斗意志,也丝毫没有损伤他的战略思维,才刚刚脱离险境,来到下邑这么个稍微可以安心的落脚点,刘邦就提出了将来反攻西楚的战略问题。反观项羽,在垓下被围时手中尚有十万雄师,身后尚有五个郡在掌握之中,可他的脑子里却只剩下“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的悲伤凄凉之语。这就是刘项之间在战略素养上的差距。

  自还定三秦以来,刘邦先后平定了雍、塞、翟、河南、韩、西魏、殷七国,除韩和西魏仍保留封国外,其余皆设置为直属于汉的郡,可见此时的刘邦已有效仿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志向。可是在彭城大败之后,刘邦深知仅凭自己现在的力量,不但无法统一天下,连击败项羽都非常困难。因此,刘邦毅然决定放弃对函谷关以东地区的贪欲,希望以此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对付首要敌人项羽。刘邦眼见成为秦始皇力有未逮,遂立刻改变战略,先退而求其次,去做齐桓、晋文。

  张良认为在彭城惨败之后,汉军已经很难凭借自己的力量在短时间打败项羽,必须进行持久战。为此,张良提出关于持久战的四点战略:

  一、正面拒敌,以牵制项羽的主力。

  二、策反英布,以攻击项羽的南翼。

  三、资助彭越,以袭扰项羽的后方。

  四、放手韩信,以剿灭项羽的盟邦。

  刘邦依照张良的计策行事,后来果然击败项羽。因该战略是在下邑策划的,故史称“下邑画策”。

  【原文】初,项王击齐,征兵九江,九江王布称病不往,遣将将军数千人行。汉之破楚彭城,布又称病不佐楚。楚王由此怨布,楚使使者诮让①,召布。布愈恐,不敢往。项王方北忧齐、赵,西患汉,所与者独九江王;又多布材,欲亲用之,以故未之击。

  【白话】当初,项羽攻打齐国时,曾向九江国征调兵力。九江王英布称病不往,只是派将领率几千人前行。汉军攻破楚都彭城时,英布又是称病不去援助楚军。项羽由此怨恨英布,派使者去责备他,并召他前来。英布愈加感到害怕,不敢前往。当时,项羽北有齐、赵之忧,西有汉国之患,能算作盟友的就只剩英布一人。加之器重英布的才能,打算亲近并加以重用,所以才没有去攻打他。

  【姚注】

  ①诮(qiào)让:责备,责问。

  【姚论】

  英布与项羽之间的恩怨由来已久,他是在项梁、项羽叔侄起兵江东,进而北渡淮河时前往投靠的。在之后的南征北战中,英布一直是项羽麾下最骁勇的战将,所有重要的战役都是由他打前锋。天下分封时,项羽封英布为九江王,将都城设在英布的家乡六县,以此来作为对他劳苦功高的奖赏。可让项羽万万没想到的是,对英布的厚封重赏不但没能使得他更加忠心,反倒是与自己离心离德,直至最终站到了自己的对立面。项羽讨伐田荣时,曾召英布率军前往助阵,可英布竟称病不来,只是派部将带来几千人。紧接着,刘邦率领诸侯联军兵分三路伐楚,英布居然又是称病不动,坐视彭城为刘邦所占。英布会出现这样的转变,主要是由两方面因素所致,一来是他百战之后荣归故里,整天沉浸在醇酒美人的温柔乡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厌战的倦怠情绪。二来是他既已有自己的独立王国,思维就从当初的为项羽冲锋陷阵转移到发展自己的势力范围上。正是当初项羽在天下分封时的战略错误,才使得英布逐渐产生二心,可惜项羽不能反省自己的过失,只是三番五次地派使者前往六县斥责英布忘恩负义,这就导致英布越发不敢靠近项羽,为日后的叛楚归汉埋下了伏笔。

  【原文】汉王自下邑徙军砀,遂至虞,谓左右曰:“如彼等者,无足与计天下事!”谒者随何进曰:“不审陛下所谓。”汉王曰:“孰能为我使九江,令之发兵倍楚?留项王数月,我之取天下可以百全。”随何曰:“臣请使之!”汉王使与二十人俱。

  【白话】刘邦从下邑转移到砀县,之后又转移到虞县(今河南虞城北),对着身边的左右道:“像你们这些人,是不足以讨论天下大事的!”谒者随何上前道:“不知陛下这么说是什么意思。”刘邦道:“有谁能为我出使九江国,让他起兵叛楚?只需要把项羽拖住几个月,我就有百分之百的把握能夺取天下了。”随何道:“我请求出使!”刘邦便派二十人与他一同出使。

  【原文】五月,汉王至荥阳,诸败军皆会,萧何亦发关中老弱未傅者悉诣荥阳①,汉军复大振。楚起于彭城,常乘胜逐北,与汉战荥阳南京、索间。

  【白话】五月,刘邦抵达荥阳,各路败军都到这里会合,萧何也在关中征发老弱,将他们全都送到荥阳,汉军遂得以再次士气大振。楚军从彭城出兵,经常是乘胜追击,与汉军在荥阳以南的京县和所乘之间交战。

  【姚注】

  ①未傅:没有列入名册。当时男子满二十三岁,即列入兵役名册;满五十六岁,则剔出兵役名册。所谓“老弱未傅者”,即是指已满五十六岁、已经从名册除名的(称为“老”)和未满二十三岁、尚未列入名册的(称为“弱”)。

  【姚论】

  下邑画策的关键,是刘邦要能在正面战场牵制住项羽主力,而毗邻彭城的下邑显然是无法凭险据守的。于是,刘邦率军大幅后撤,将楚汉对峙的战场选在荥阳一带。当彭城惨败的消息传到关中后,萧何紧急征调关中所有老弱编入军队,由韩信率领前往荥阳增援刘邦。韩信率军于荥阳以南的京县和索城击败项羽追兵,使得汉军得以在荥阳站稳脚跟。

  【原文】楚骑来众,汉王择军中可为骑将者,皆推故秦骑士重泉人李必、骆甲,汉王欲拜之。必、甲曰:“臣故秦民,恐军不信臣,愿得大王左右善骑者傅之。”乃拜灌婴为中大夫令,李必、骆甲为左右校尉,将骑兵击楚骑于荥阳东,大破之,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汉王军荥阳,筑甬道属之河,以取敖仓粟。

  【白话】楚军骑兵来势汹汹,刘邦便也在军中选择可以胜任骑兵将领的人。众人一致推举前秦军骑士的重泉(今陕西蒲城东南)人李必、骆甲,刘邦便打算拜两人为骑将。李必、骆甲道:“我们本是秦人,只怕军中将士不能信服,我们愿意辅佐大王身边善于骑射的将领。”刘邦便任命灌婴为中大夫,李必、骆甲为左右校尉,率骑兵在荥阳以东迎击楚军骑兵,大获全胜。楚军因此无法越过荥阳西进。刘邦将军队驻扎在荥阳,然后修筑通往黄河的甬道,以此来获取敖仓的粮食。

  【姚论】

  骑兵军团,是刘邦最新组建的兵种,此前皆是以步兵和车兵为主。盖要组建大规模的骑兵军团,既得有大批优良的战马,亦要有大量善于骑射的士兵,而这些正是游牧民族才具备的特点。因此,在战国七雄中,只有长期与北方游牧民族打交道的秦、赵、燕三国才拥有骑兵军团,刘邦赖以起家的泗砀薛集团则不在此列。项羽在巨鹿之战后虽然坑杀了二十万秦军降卒,但秦军的战马却被保留了下来,同时被保留下来的还有出身楼烦、匈奴等游牧民族的将领(或许还有极少数擅长骑射的秦将),是以项羽军虽然是以楚人为主,却得以建立强大的骑兵军团。正是有了这个骑兵军团,所以项羽军才能够在一夜之间从启阳奇袭至萧县。刘邦在彭城惨败中见识到骑兵军团的威力,遂以关中子弟为基础,组建自己的骑兵军团。这支骑兵军团,在日后的楚汉战争中多次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项羽垓下突围时,正是灌婴率领的五千骑兵一路追杀,并最终将项羽逼死在乌江边。

  【原文】周勃、灌婴等言于汉王曰:“陈平虽美如冠玉,其中未必有也。臣闻平居家时盗其嫂;事魏不容,亡归楚;不中,又亡归汉。今日大王尊官之,令护军。臣闻平受诸将金,金多者得善处,金少者得恶处。平,反覆乱臣也,愿王察之!”汉王疑之,召让魏无知。无知曰:“臣所言者能也,陛下所问者行也。今有尾生、孝己之行①,而无益胜负之数,陛下何暇用之乎!楚、汉相距,臣进奇谋之士,顾其计诚足以利国家不耳。盗嫂、受金,又何足疑乎!”汉王召让平曰:“先生事魏不中,事楚而去,今又从吾游,信者固多心乎?”平曰:“臣事魏王,魏王不能用臣说,故去事项王。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闻汉王能用人,故归大王。臣裸身来,不受金无以为资。诚臣计画有可采者,愿大王用之;使无可用者,金具在,请封输官,得请骸骨。”汉王乃谢,厚赐,拜为护军中尉,尽护诸将。诸将乃不敢复言。

  【白话】周勃、灌婴等向刘邦进言道:“陈平虽然外表俊美,如同装饰在帽子上美玉,可内在却未必有什么真才实学。我们听说陈平在家时曾与嫂子私通,事奉魏国时不能见容,只好逃奔楚国。在楚国依然不合意,这才又逃奔汉国。现在大王您器重他,授予他高官,让他当护军。可是我们听说,陈平收受诸将的贿金。金钱给得多的,就能获得好待遇。金钱给得少的,就会遭受差待遇。陈平,就是个反复无常的乱臣贼子,还望大王能够明察!”刘邦因此对陈平产生猜疑,召他的引荐人魏无知前来责问。魏无知道:“我推荐陈平时,说的是他的才能;陛下现在责问的,是他的品行。现在若有人具备尾生、孝已那样的品行,却无法对当下局势的胜负提供帮助,您又哪里有闲暇去任用他呢!现在楚汉相争,臣推荐奇谋之士时,就只考虑到他的计策是否能对国家有利。至于私通嫂子,收取贿金这些事,又有什么值得怀疑的呢!”刘邦再召陈平前来,责问道:“你事奉魏王不合意,事奉楚王而又离开,如今又来跟随我,所谓守信义的人,难道就都是这样三心二意的吗?”陈平道:“我事奉魏王时,魏王不能采纳我的建议,所以我才离开他去侍奉项王。项王不能信用人才,他所任用宠爱的人,不是项氏宗族,就是妻家兄弟,其他即便是有奇才之人,也不能为其所用。我听说汉王能够用人,所以才来投奔大王您。我来时孑然一身,如果一点钱财都不接受,那么就无法应付日常开销。倘若您觉得我的计策有可以采纳的地方,那么就希望大王采用。如果您觉得毫无用处,那么当初收受的金钱都还在,请让我将其封存好送到官府,并请允许我辞去官职。”刘邦于是向陈平道歉,重赏于他,任命他为护军中尉,监督全军所有将领。诸将遂再也不敢多说了。

  【姚注】

  ①尾生:《庄子·盗跖》记:“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故后世以尾生为守信的代表。孝己:商高宗武丁之子祖己,因孝行而被称为“孝己”。

  ②请骸骨:古时常用于官员请求退休,意指骸骨得以归葬故乡。

  【姚论】《史记·陈丞相世家》上记载:“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有田三十亩,独与兄伯居。伯常耕田,纵平使游学。平为人长大美色。人或谓陈平曰:‘贫何食而肥若是?’其嫂嫉平之不视家生产,曰:‘亦食糠核耳。有叔如此,不如无有。’伯闻之,逐其妇而弃之。”由此可以看出,陈平的嫂嫂是很憎恶陈平不顾家庭、不事生产的行为的,甚至直接说:“有这样的小叔子,还不如没有。”而陈平的哥哥听到这句话后,就把陈平的嫂嫂休掉赶出家门了。那么,既然陈平与嫂嫂之间的矛盾如此激烈,又怎么可能会有“盗嫂”的行为呢?不过是周勃、灌婴等为了中伤陈平而血口喷人罢了。令人赞叹的是,虽然陈平明明没有盗嫂之事,但无论是陈平本人,还是推荐陈平的魏无知,却都不针对此事进行辩白澄清,而只是阐明陈平的才能对于刘邦夺取天下大有裨益。盖“盗嫂”之事,周勃、灌婴等固然拿不出证据证明,陈平自己也很难拿出证据证伪。且即便能就盗嫂一事证明清白,亦难免将来还会为它事再遭谗言。因此,陈平和魏无知的做法是正确的,一开始就要把问题的焦点放在才能上,而不是在道德指控的泥淖里作无休止的纠缠。

  【原文】魏王豹谒归视亲疾,至则绝河津,反为楚。

  【白话】魏王魏豹拜谒刘邦,请求回去探视母亲的疾病。等他一回到魏国,就立刻断绝黄河渡口,叛汉归楚。

  【原文】六月,汉王还栎阳。

  【白话】六月,刘邦返回栎阳。

  【原文】壬午,立子盈为太子,赦罪人。

  【白话】壬午,刘邦立其子刘盈为太子,大赦罪犯。

  【原文】汉兵引水灌废丘,废丘降,章邯自杀。尽定雍地,以为中地、北地、陇西郡。

  【白话】汉军引水淹灌废丘,废丘守军投降,章邯自杀。至此汉军完全平定雍地,设置为中地郡、北地郡和陇西郡。

  【原文】关中大饥,米斛万钱,人相食。令民就食蜀、汉。

  【白话】关中发生大饥荒,一斛米卖到万钱,出现人吃人的惨况。刘邦令关中百姓前往蜀郡和汉中郡谋生。

  【姚论】

  前206年八月,韩信暗度陈仓,章邯被围困在废丘。九月,司马欣、董翳投降。前205年一月,章邯之弟章平被俘。至此,整个关中就只有章邯死守一座孤城废丘,直到六月在城破自杀。虽说汉军为减少死伤而未曾强攻,但章邯能在韩信的围攻下坚持十个月之久,亦不愧为一代名将。况且,章邯的坚持虽然未能造成汉军在兵力上的减员,却在相当程度上拖垮了关中的粮草和财政。试想,若非项羽在战略上主次不分,以致楚军主力深陷齐境不能自拔,而是亲率主力西征以救援章邯的话,则关中未必不能重新夺回,而天下局势就又是另一番景象了。

  【原文】初,秦之亡也,豪桀争取金玉,宣曲任氏独窖仓粟。及楚、汉相距荥阳,民不得耕种,而豪桀金玉尽归任氏,任氏以此起,富者数世。

  【白话】当初,秦朝灭亡时,豪强都争抢金银珠宝,唯有宣曲(今陕西西安西南)任氏挖地窖囤积粮食。待到楚汉在荥阳相持,民众无法耕种时,豪强的金银珠宝就全都归了任氏。任氏从此起家,数代富有。

  【原文】秋,八月,汉王如荥阳,命萧何守关中侍太子,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事有不及奏决者,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计关中户口,转漕、调兵以给军,未尝乏绝。

  【白话】秋季,八月,汉王前往荥阳,命萧何留守关中侍奉太子。萧何订立法令,建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遇事如有来不及奏请刘邦裁决的,就自己灵活处理,待刘邦返回时再做汇报。萧何统计关中户籍人口,转运粮草,征调士兵以补给前线军队,从来没有匮乏断绝过。

  【原文】汉王使郦食其往说魏王豹,且召之。豹不听,曰:“汉王慢而侮人,骂詈诸侯、群臣如骂奴耳,吾不忍复见也!”于是汉王以韩信为左丞相,与灌婴、曹参俱击魏。

  【白话】刘邦派郦食其前去游说魏王豹,而且召他回来。魏王豹不听,道:“汉王傲慢无礼,侮辱他人,责骂起诸侯、群臣来,就像是在骂家奴一样,我实在是不想再去见他了!”于是刘邦任命韩信为左丞相,与灌婴、曹参一同去攻打魏国。

  【原文】汉王问食其:“魏大将谁也?”对曰:“柏直。”王曰:“是口尚乳臭,安能当韩信!”“骑将谁也?”曰:“冯敬。”曰:“是秦将冯无择子也,虽贤,不能当灌婴。”“步卒将谁也?”曰:“项它。”曰:“不能当曹参。吾无患矣!”韩信亦问郦生:“魏得无用周叔为大将乎?”郦生曰:“柏直也。”信曰:“竖子耳!”遂进兵。

  【白话】刘邦问郦食其:“魏国的大将是谁呀?”郦食其答道:“是柏直。”刘邦道:“这是个乳臭未干的小孩,怎么能抵挡得了韩信!”又问:“骑兵统领是谁?”郦食其答:“是冯敬。”刘邦道:“他是秦将冯无择的儿子,虽然贤能,却也无法抵挡灌婴。”又问:“步兵统领是谁?”郦食其道:“是项它。”刘邦道:“此人无法抵挡曹参。我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了!”韩信也问郦食其道:“魏国真的没有用周叔作大将吗?”郦食其答道:“是柏直。”韩信道:“一个小子而已!”遂进兵魏国。

  【姚论】

  由于史料的缺失,我们已经很难了解魏豹方面的将领情况。只能从刘邦和韩信的评价中推知:

  第一,最适合担任魏国大将的是周叔,可惜魏豹识人不明,任用一个缺乏战争经验、只会夸夸其谈的柏直为大将。

  第二,项它是项羽的族侄,由他担任魏豹的步兵统领,可见魏豹的叛汉已经得到项羽的军事支持。

  第三,冯敬是秦将冯无择之子,故而有统率骑兵的才能。可如果冯敬是刘邦还定三秦后派驻西魏的守将,则不太可能会跟随魏豹叛汉归楚,楚人也不敢放心就让冯敬担任骑兵统领,毕竟有新安杀降和咸阳屠城的国仇家恨在。因此,冯敬极有可能是在巨鹿之战后一同跟随章邯归顺项羽的。《史记》上说项羽在新安杀降时只留下章邯、司马欣、董翳三人,但事实上可能还保留了极少数善于骑射的秦将,为他组建训练骑兵军团,只因这些人名气不大,所以没有记载,冯敬应该就是其中之一。项羽为抗汉援魏,遂命项它统领步兵,冯敬统领骑兵,前来支援魏豹。

  【原文】魏王盛兵蒲坂以塞临晋。信乃益为疑兵,陈船欲渡临晋,而伏兵从夏阳以木罂缻①渡军,袭安邑。魏王豹惊,引兵迎信。九月,信击虏豹,传诣荥阳。悉定魏地,置河东、上党、太原郡。

  【白话】魏王豹在蒲坂(今山西永济西)部署重兵,以阻挡从临晋(今陕西大荔东)过来的汉军。韩信便增设疑兵,排列船只,做出要在临晋关强渡黄河的态势,实际上却埋伏部队从夏阳(今陕西韩城南)用木罂缻渡河,袭击安邑(今山西夏县)。魏王豹大惊,领兵前去迎战。九月,韩信攻击俘虏魏豹,将其押解至荥阳,平定魏国的全部领地,设置为河东郡、上党郡和太原郡。

  【姚注】

  ①罂缻(fǒu):肚大口小的瓶罐。所谓“以木罂缻渡军”,即是指在罂缻上绑缚木板,以此来架设浮桥。

  【姚论】

  前205年八月,韩信率领汉军主力在临晋关集结,大规模征调船只,摆出要从临晋关东渡黄河的架势。魏豹见状,也在临晋关对岸的蒲阪关屯集重兵,以阻止汉军渡河。可是魏豹做梦也没想到,韩信在临晋关布置的只是疑兵,他真正选中的渡河地点是北面的夏阳。

  夏阳古名少梁,当黄河南流,出龙门后河道逐渐变宽,至夏阳时水流亦相对平缓,适合军队渡河。前419年,魏文侯以吴起为统帅伐秦,就是从汾阴(今山西万荣西南)西渡黄河占领少梁(即夏阳),进而在少梁筑城,将其作为攻占河西的军事基地。为此,秦军一面围攻少梁,一面沿黄河修建防御工事。前413年,吴起亲自率兵进攻秦国战略要地郑县(今陕西渭南市华州区),令秦国大为震动,赶紧四处调兵增援死守。次年,太子魏击(即后来的魏武侯)趁秦军主力在郑县围攻吴起之际,率领魏军在北面强渡黄河,攻占军事重镇繁庞(今陕西韩城东南)。繁庞就在少梁的附近,于是大批魏军得以经少梁和繁庞进入河西,秦国苦心经营的黄河防线被彻底突破,进而丢失了整个河西地区。

  两百年后,韩信依吴起“声南击北”之计,用灌婴的骑兵在南面的临晋关虚张声势,以吸引魏豹的注意,却命曹参率步兵从北面的夏阳用木罂缻渡河。曹参军渡过黄河后,立即南下直插魏国的军事重镇安邑,在东张(今山西永济东北)大破魏将孙遬,进而攻占安邑,俘虏魏军守将王襄。

  安邑地处蒲阪与魏都平阳之间联系的咽喉,当安邑被汉军占领的消息传来,顿时让在蒲阪前线严防汉军渡河的魏豹大惊失色,不得不立刻回师救援。灌婴的骑兵则乘势渡河掩杀,与安邑的曹参军两相夹击,魏豹军大败。逃至曲阳(今山西夏县东)时,魏豹又败于曹参军。逃至东垣(今山西垣曲东南)时,魏豹再败于曹参军。魏豹本人被俘虏,全军覆没。
  【原文】汉之败于彭城而西也,陈馀亦觉张耳不死,即背汉。韩信既定魏,使人请兵三万人,愿以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粮道。汉王许之,乃遣张耳与俱,引兵东,北击赵、代。后九月,信破代兵,禽夏说于阏与。信之下魏破代,汉辄使人收其精兵诣荥阳以距楚。

  【白话】汉军在彭城兵败后向西撤退,陈馀亦察觉到张耳并没有死,遂立刻叛汉归楚。韩信平定魏地后,派人向刘邦请求增兵三万,希望能以此先向北攻击燕赵,然后向东攻打齐国。刘邦同意了,派张耳与他一同领兵东进,向北攻击赵国和代国。闰九月,韩信击破代军,在阏与(今山西和顺)擒获代国宰相夏说。当韩信击破魏、代两国后,刘邦立即派人征调其精锐部队去往荥阳抵御楚军。

  【姚论】

  彭城惨败后,原来跟随刘邦共同伐楚的魏、赵、齐诸国纷纷叛汉归楚,这就从北面对刘邦的荥阳防线构成战略包围。魏国地处黄河北岸,一旦魏军南渡黄河,即可从背后包抄刘邦的荥阳防线,堪称心腹巨患,是以刘邦无论如何都要将其除去。平定魏国后,刘邦的燃眉之急已经解除,便想将韩信军调回荥阳驻防,而这与下邑画策所确定的,放手韩信横扫北方诸国的战略是相违背的。为此,韩信特地给刘邦写了封信,信中写道:“愿益兵三万人,臣请以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之粮道,西与大王会于荥阳。”(《汉书·韩信传》)

  这是韩信在汉中对策后提出的又一极其重要的战略,因其是在前205年九月写给刘邦的信,故姚尧称之为“九月来信”。对于九月来信,后世史家大多重视不够,这或许是因为其内容与下邑画策相近。可事实上,下邑画策只是在汉军仓皇败逃之际提出的战略构想,未曾经过严密的推导和论证,更谈不上细致的统筹和部署。因此刘邦一旦解除北面威胁,就立刻命韩信把军队拉回到荥阳防线,而将下邑画策的战略构想抛诸脑后。正是韩信的九月来信,不仅提醒刘邦重拾下邑画策的战略构想,而且还清楚地阐述了应该如何具体落实下邑画策的战略构想。从事后发展来看,刘邦基本上就是按照九月来信制定的战略规划击败项羽的。唯一的差别只在于,刘邦虽然放手韩信开辟北方战场,却经常从韩信那里征调精兵,这一方面是为了填补荥阳防线的空缺,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防止韩信拥兵自重。韩信军既然屡遭刘邦抽调,自然也就无力实施南下断绝项羽的粮道的计划,刘邦将这个战略任务交由彭越进行,并派自己的亲信刘贾和卢绾予以支持。

  九月来信后,刘邦批准了韩信的战略规划,命张耳率三万兵马以支援韩信北伐赵、代。陈余常年领兵,是具备一定军事才能的,而奉其命驻守代国的夏说原是个舌辩之士,是以韩信决议先北上灭代,以剪除陈余的羽翼。照理说,夏说本该在晋阳(今山西太原)据城固守,一面消耗汉军的锐气,一面等待陈余的支援,进而形成内外夹击之势。可惜的是,夏说竟然弃险不守而主动出击,此举正中韩信之下怀。于是,曹参在邬县(今山西介休东北)与夏说遭遇,一场短兵相接后,代军大败。夏说率残部向东逃窜,试图向陈余靠拢。曹参紧追不舍,在阏与全歼夏说军,活捉夏说后将其斩杀。于是,韩信得以顺势攻占晋阳,设置直属于汉的太原郡。此时,刘邦再次派人将汉军精锐调走,韩信则在太原郡征调士兵补充。这就可以看出刘邦派张耳前来支援韩信的深意了,除了他与陈余之间纠缠不清的恩怨情仇外,还因为张耳在赵国经营有年,有非常深厚的根基。张耳本人虽然不擅长军事,却能够为韩信在赵地补充兵源提供极大的帮助。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4-26 05:40 , Processed in 0.10938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