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266|回复: 0

树神彧:不懂时政,就不懂投资研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8-14 20: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

  相亲中。

  女:你有房吗?
  男:没有。
  女:没关系,我有。
  你有车吗?
  男:没有。
  女:没关系,我不是物质的人。对了,你喜欢吃西瓜吗?
  男:喜欢。
  女:不好意思,我特别不喜欢西瓜,也不接受喜欢西瓜的人。对不起,我先走了。

  问题:这位女士为什么没看上对方?

  A,男的爱吃西瓜;B,男的没房;C,男的没车;D,男的长得不够帅。

  只可惜在现实中,大多数人都只是在殚精竭虑地研究选项A,研究西瓜去了,只有少数人能面向选项B和选项C。而小树今天要讲的,是选项D的故事。

  2

  如果一个搞投资(本文主要指一级市场)的人说,他判断一个项目的前景与潜力的最重要标准是政策。投资,一定要跟着政策走,才能顺应大势发挥出最大价值。请问,他的话是否有问题呢?

  他这话当然没错。不仅因为中国经济的走向和政策导向密不可分,更因为行政和监管的力量深深地介入俺们市场经济的方方面面。

  可是呢,这位仁兄却忽视了一件事,即,我国的政策是有“实政策”和“虚政策”之分的。虽然它们都是以红头文件的形式堂堂皇皇地公诸于世,激励着各行各业,补贴更是拿到手软,估值吹得虚高,可往往不出数年,“虚政策”造就的幻梦就会破溃裂解,留下一地鸡毛,给投资者带来巨大损失。

  正如在美国,当共和党掌控总统之位和国会的前后,不会有人再建议资金流入Obamacare、TPP等概念的项目,因为政党的更迭,会使得共和党有极大的可能会推翻民主党所主导的项目。

  因此曾经为政策所鼓励的Obamacare和TPP等,此时就已经是“虚政策”了。在2016年的背景下看,虽然它们仍活在白纸黑字上,也没人说共和党上台后它一定就立刻被废黜,可明眼人已知道它们已不再有投资价值。

  而中国一向稳定,更替从来就不是投资者们在研究政策时考虑的因素。但事实上,人事的变迁同样会对政策的虚实性产生显著影响,以至于对依赖该政策的投资环境的本质发生变迁。

  嘿嘿,光伏、互金、幼教等等都是这几年特别典型的例子。雷声大雨点小的,还有上自之流。

  踏入“虚政策”陷阱中的人,无不是有苦说不出。明明是跟着长得一个样的红头文件走,可有的政策不是突然变了脸,就是虎头蛇尾半死不活。

  为什么政策有实有虚,是因为它背后的推动者有实有虚。

  一旦这位政策推动者实际上地离任了、失势了,继任者和他不一条心,他的功绩必然会被搁置乃至取缔。毕竟用于推动政策的资源是有限的,失势者手上的资源会被夺走,被其他人用来施用自己想要推动的领域之上。

  所以,简单地用政策指导投资是肤浅的。真正有价值的,是用人事动态来指导政策筛选,再由经过筛选后的政策来指导投资。

  3

  任何台上的人物的首要任务都是保住自己的地位。这条理论就和空气一般重要,却常常为人所忽视。

  因而,他当然必须得听提携他的人、有权免去他的人和支持他的人的话,受到制约。层层叠叠,这一大串息息相关的人物串联成一个又一个看似松散实则紧密的集团,所以可想而知,这位人物要做决策,首先要服务的就是集团的整体权益。

  由于资源有限,要津岗位有限,各色集团之间必然一直存在着激烈而隐秘的争端。争端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如汹涌澎湃的地下暗河,经济繁荣时冲突缓和,经济下行时冲突加剧。争端的对外表现形式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大员堕马,一个则是政策的更迭及监管的变脸。

  为什么会存在所谓的“虚政策”,原理就在于此。

  除了把控行业宏观,地方性项目更有其复杂性,尤其是大企业。一方面,地方大企业必然和地方大员联系紧密,因而会受到冲突的传染。二来,他们还会受到地方政策的左右,毕竟地方主官也是会更迭的。

  打着高科技的名号低价圈地、大收补贴的企业,前段时间不就爆了几个嘛。

  另一方面,在咱们的现实中,企业要想在行业做到顶尖,势必会碰到各种障碍。因此这些顶级企业家们必定需要有力道为他们廓清路障,或是保驾护航,或是锦上添花。与此同时,人物们的政绩同样离不开企业家们的实力和财力。

  互惠互利的关系是天生存在的。于是这些企业所依附力量,便决定了他们是哪些个集团的参与者。

  争端对这些企业的波及还在于,一方甚至会故意敲打另一方所参与的企业作为示威和削弱的手段。或至少宣告,那一方的能动范畴,你搞不定。

  譬如松紧不一的监管。

  “游戏牌照”制度莫名其妙就出炉了,对于某些大厂来说,堪称致命一击,股价由盛转衰。而他的老对手,昔日的搞的金融创新动了不知多少国有大行的蛋糕,却仍得特事特办,审批速度超越一切竞争者,这些年来是风生水起……

  要展开讲的话,太多太复杂了。看个简单的——

  譬如说负面新闻。

  负面新闻堪称冲突的晴雨表。

  负面新闻在资本市场的意义,比我们想象中要巨大得多。它可以使得上市企业一日跌掉数亿乃至数百亿的市值,也能成为未上市企业被拒绝上会的一大理由,导致资本没办法退出。

  咱这对舆言的掌控能力是非常强力的,尤其是技术手段不断革新的如今。一则负面新闻想要成为爆款,至少有三个条件要达成:1、掌控流量的大媒们的资源倾斜;2、部门对传播的默许;3、涉事企业公关的“黑手”失灵。这些条件若要同时实现,力量的有意推动是必不可少的。

  事实上,那些财力、人脉皆是通天的企业、资本、金控,要是都搞不定负面新闻,那本身就是个巨大的负面新闻了。

  比如说,融资融到一半的某APP,突然丑闻爆发,监管踩着点儿就给它下架了;比如说,吃出一只死老鼠的某连锁,居然上了人民日报,继而在二级市场跌了二十个亿;比如说,凶案频率远低于常规出租的某网约车,频频成为舆论的众矢之的;比如说,被批有甲醛的某公寓,其主要竞争对手问题只多不少,却因为资本来源的不同,在各种负面中从来神隐。

  你可以发现,他们的股东都有些个交集。如果说,这不是直指那些需要被打击的、却又不好明面介入派驻乃至接管拆分的大佬们,那你实在是太不敏感了。

  你看,最近秉持绝对低调模式的大佬们,都出来刷软文吹业绩了,当然吹的都是2016年以前的东西。像不像家族资金链遭遇困难时反而蹦出来炫富的国民老公啊?

  人治不相信随机。

  投资,尤其是跟投,同样需要站队。站对了,投资标的负面舆情能大事化小;站错了,投资标的的负面舆情难免小事化大,致使投资人损失被放大,或至少是不可控风险大大增加。

  4

  是的,如果我们能预测到某些领域人事的变动,或是明确各大企业参队,即能一定程度规避许多投资风险。可首先,人事趋势是可以预测的吗?

  当然可以。如果有人试图去系统性地分析这些年来的人事变动,一定会找到某些共性。

  就算是对时事极度冷感的人,应该也会对2012年来的灭虎潮印象深刻。投资行业是必定能感知到冷暖的,这数百虎,曾经都是执一方的大人物,他们有制定和影响政策的能力,手下也会有各种与他们形成互惠互利的项目。一旦其人堕马,这些项目很容易遭遇滑铁卢,资本便不得不面对损失。

  与此同时,还有一些更为隐秘的人事变动正在发生,到处都有许多本该前途无量的人物早早便被退了二线,或是从实权岗位调离。这些人一旦失去权力,他们原先与之关系紧密的项目同样会遭遇重击。

  可能有多少投委会成员、投资总监、投资经理、研究员能把投资和人事变迁联系起来呢?或仅仅当成个例,自认倒霉算了?

  没有任何一个人物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要津岗位的重要性和极度稀缺性,使得其人的上位必然是来自集团的力挺。大员的黯然失蹄,一定代表着其势力的式微,那么离项目乃至行业面临的变迁,肯定就不会太远了。

  还是那句话,想要保证资金不至于跌入水中,必须对人事脉络有着深刻理解。

  5

  综上所述,政策确实能指导投资(主要指中国的一级市场,至于二级市场嘛……也可以说有一定相关),但不是所有的政策都能指导,必须综合分析政策背后的推动者的本身,以及行业监管的归属。

  尤其是局势风云变幻的时代,地下河暗流汹涌,那些喷出的水花绝不是可有可无的景物。

  分析法的逻辑必须自洽,也必须经过历史和现实的双重验证。

  可似乎,中国的研究机构从来不把这些事情当回事,高学历高智商高薪酬的研究员们沉醉于满足于用搜索引擎复制粘贴研究报告,牛市说人话,熊市说鬼话,张口行业术语,闭口大佬路径,连中国经济的基本运转逻辑都一知半解,对政治更是一无所知。

  比花瓶还不如。花瓶还知道美化环境,可这些人只知道吞云吐雾,水分堪比空气加湿器。

  真是行业一大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3-29 10:11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