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716|回复: 0

曾兵:贪官年轻化或证腐败温床持续发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9-6 08:47: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据中新网报道,梅州市80后官员吴汉林,在当地纪委工作期间,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人谋取利益,受贿数额巨大。近日,广东省韶关中院开庭审理,吴汉林或将被判无期徒刑。令人深思的是,年仅31岁的吴汉林,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竟然受贿千万,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

  贪官年轻化不仅不是个案。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据北京市海淀区检察院统计,2008年至2012年间,该院查获“年轻干部”为主体的职务犯罪案件10件10人。而今年前5个月,广东省纪委所查处的大要案中,不乏“70后”、“80后”的年轻官员。

  按常理来说,年轻官员学历高,提拔任用时间短,发展上升空间大,前途一片光明,应该正是干事创业的好时候,应当掂量出轻重得失,珍惜大好机会,但现实的情况正好背道而驰,一些曾被看好的年轻官员跌落腐败的深渊,其腐化堕落、涉案金额触目惊心,大有超越贪界前辈之势。

  如果说“59岁现象”,是权力交接前趁机捞一把,是垂死前的挣扎,是面对得失的难耐,是人生转折时的失控,跌倒在事业的终点,尚在情理之中的话,那么,“35岁现象”,刚起路就掉进腐败陷阱,又说明了什么呢?或许用人生观、世界观及沾染不良作风,并不能得到合理的解释。

  年龄不大、走上关键岗位时间不长,但与贪界前辈相比,腐化堕落程度丝毫也不逊色,这是近年来曝光的“年轻贪官”的普遍特点。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好不容易,学坏非常快。腐败与年龄无关,与权力大小无关,主要还是存在着滋生腐败的温床,存在着腐败的气候和土壤、存在着昭然若揭的腐败群体。

  对于腐败现象和问题,一般大多归咎于制度设计,强调反腐倡廉教育的重要性。其实,目前体制内的制度规定非常之多之细,从官员办公用房面积到车辆配备使用,从官员考察任用到个人事项报告,从民主推荐评议到集体研究决定,从个人实名举报到纪检监察查处,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在。但可惜的是,没有一项能完整全面的落到实处。

  客观地讲,近年来的反腐态势和力度,都是前所未有的强大,但贪官年轻化,验证了坊间“越反越腐”的传闻。这说明反腐败或是走进了死胡同,或是腐败势力太过强大,或是打击腐败的套路有问题。腐败温床不仅没有铲除,还在持续发酵。时下有一个新提法,“把权力关进笼子里”。笔者以为,这个“笼子”不应指重新制定出台多少规章制度,而应该是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建立有效的权力监督机制,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不可否认,反腐败是个世界性难题,但在中国又有其与众不同的特殊性。领导重视就能解决问题,是敬畏权力、漠视制度的最明显特征之一。在人治的社会中,期望制度发挥应有的作用,从根本上讲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笔者不知道,这次的“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能否扫除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扎紧预防腐败的“篱笆墙”。(曾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30 23:27 , Processed in 0.18762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