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987|回复: 0

云石:为什么中国的知识分子 反而最不愿承认中国的成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8-9 11:29: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几天,金灿荣教授在演讲时说了这么一句话:最不承认中国成功的是中国知识分子,最承认中国成功的是美国中情局。

  这句话还的挺有意思的。后半句姑且不论,就前半句来说,还真是那么回事。在中国,确实有一大帮知识分子,对中国持之以恒的诋毁和攻击——这拨人中除了网络上的公知,甚至以前还不乏吃党的饭,砸党的锅的公立大学、党校教授、乃至于社科院专家学者等等。

  按理说,相较于平头老百姓,这帮人也算是有文化、有见识的人了。中国这几十年的剧变可以说是有目共睹,为什么这么显而易见的事实,却不能改变他们对中国的悲观绝望乃至诋毁辱骂?

  很多人觉得,这是因为他们被境外反华势力收买。但云石君并不这么认为。固然,有人确实哪了一些反华基金会组织的好处,但这绝对只是极少数而已——西方反华基金会的钱也就那么多,养活不了这么多中国公知。其实更多的人,还是“自来水”,在贬低中国,诋毁中国体制和政府方面,他们并非是受雇于人,而是真的是发自内心的主观驱动。

  这种人到底是什么心态?或许云石君可以结合自身的经历来做个分析。

  当然,现在的云石君,是高度认同当下中国体制和发展模式的,这一点,追看我系列原创文章的朋友都十分清楚。但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在十多年前,云石君的思想跟现在可以说是南辕北辙。当时的我,不仅对体制和现状有诸多不认同,对中国的发展前景也充满了悲观,甚至会因为自己学的是纯人文学科,不便技术移民,投奔“自由世界”而颇为懊恼沮丧。唯一与公知愤青不同的是,我从不在BBS论坛这些大众传播渠道(那时候还没有自媒体)表露和宣扬而已。

  当然,现在回过头来看,年轻时想法真的是很可笑的。而之所以会有后来这种转变,绝不是向现实低头的“识时务者为俊杰”,而是随着自然是随着年岁的增长和见识的增加,个人的思想更加的成熟理智,已经晋阶到了可以运用历史规律和政治逻辑,来客观公正的看待这个国家的方方面面。在这个层面,我不仅开始认同这套现行体系和模式,同时也对那部分中国知识分子对自己的国家的反感情绪之由来,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知。

  在云石君看来,之所以那许多中国知识分子罔顾现实中的巨大成就,对国家和体制充满恶意,主要还是这几个方面原因:

  首先其实还是文明差距导致的全方位自卑心理。毕竟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就是存在决定认知。东西方几百年积累下来的客观现实差距摆在这里,虽然这几十年也算是追了不少,但要想完全弭平那还有待时日。就算硬件赶上去了,还有软件的差距摆在那里,这个更需要几代人的时间来教化培养。这种客观的差距,本身就给这种自卑心理埋下了伏笔。

  而且,在舆论方面,中国也存在弱势。西方文明现实中的强势地位,传导到舆论导向方面,就是他们牢牢占据了全球舆论主导地位。中国鉴于体量和文明发展水平的差异,在这方面完全无法与西方相比。西方的强大舆论话语权,让它在相当程度上,获得了对全球人文思潮和意识形态标准的定义权。而在这套西方主导的思想体系中,与西方格格不入,甚至南辕北辙的东方模式,无疑是其需要坚决否定和铲除的对象。

  当然,西方的这种否定,是从自己立场出发的,并不可避免的会夹藏私货,所以未必客观公正。但西方文明更加发达的现实,以及对世界话语权的把控,决定了中国在这种舆论和意识形态的较量中,不得不屈居下风。虽然中国可以通过行政手段,将西方的这种舆论攻势排斥在国门之外。但这种被动防御的手法,并不能改变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弱势地位。

  这就导致了部分中国知识分子在面对西方时,非常容易滋生出自我矮化和自我否定的心理。

  当然,客观的说,这种自我矮化和否定,不光知识分子,普通老百姓其实也同样存在。只不过普通老百姓来说的话,他们接受外部信息的渠道较窄,生活圈子较封闭。

  而知识分子就不同了;因为本身圈层和职业等关系,知识分子信息来源更广泛,尤其是对境外信息的获取能力,渠道远非一般百姓可比。所以受西方舆论意识形态影响自然更大。而且知识分子毕竟是文化人,写写说说,组织语言文字的能力也绝不是普通百姓可比的,不少还有一些传播思想的渠道(比如课堂、媒体、自媒体等等)所以他们的声音更容易在社会上传播,造成广泛社会影响。而普通老百姓,就算自己崇洋媚外,也造不出社会影响力,最多就是折腾出些小地方愚民看稀奇围观洋人,无知少女献身洋垃圾,结果被玩出艾滋病之类的花边新闻而已。徒增笑料,也难登大雅之堂,更不足以蛊惑人心。

  其次,知识分子的这种群体性沦丧,其实也和传统宣教手段的局限性存在一定关系。虽然国力和影响力的限制,决定了中国现阶段无力与西方争夺全球话语权,从根子上斩断西方对中国的蛊惑煽动黑手。但在自己国家内部,还是形成了一套严格的宣教体系的。通过它,来坚定民众对自己国家的政府的信息,防止西方借助舆论搅乱人心。

  只不过,中国毕竟国家太大,人口太多,加上正处于疯狂发展期,所以民众不仅物质上的贫富差距够大,文化认知水平方面的分层也同样极为严重。

  这种内部的巨大差异,给宣教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难度。毕竟每个人受教育水平不同,能接受的宣教方式肯定是有差别的。同样的舆论引导方式,同样的内容,对农民、工人可能起到效果,但想说服受过高等教育的白领、知识分子,或许就行不通了。

  最简单的例子,像农民、工人这些群体,他们受教育程度低,思想认识水平有限,对世界的理解也大都停留在非黑即白这种简单的思维模式层面。对这样的人群,你不可能用什么复杂的逻辑推理,规律解构来宣教——他们压根就理解不了。对他们最有效的,就是树榜样、立典型,通过打造完美形象的先锋模范,用直观、感性方式,再辅之以大范围、长时间的舆论轰炸,来影响他们的三观。

  但这一套,对受过高等教育,或者有复杂社会经历的人群肯定就行不通了。这部分人通常有一些文化或者见识,有一定的独立思维能力,对外部世界能生成一些自我内在型理解。对这样的人,简单的树典型、立榜样,或者简单直接的舆论灌输,恐怕就没多大效果——甚至搞多了还容易引起逆反。

  这该怎么办?

  可以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没有办法的。毕竟舆论引导也需要技术手段和工具配合。过去官方的舆论引导工具,无非也就是报纸、电视、广播这么寥寥几项而已。这些有限的工具,很难对不同社会群体进行一个细化分层,只能统一对待。

  这就有了麻烦。受众群体不同,但舆论引导手段受限于技术和工具,却只能一视同仁。这意味着必然会有一部分群体不吃这套。而工人、农民等虽然文化水平较低的群体,但却占据了社会的绝大多数,是国民构成主体,那宣教时的主流手段必然是向他们这些群体倾斜。这相当于变相的把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群体给排斥在外,甚至还有可能引发他们的逆反——毕竟针对普通工农的一些手法,在他们看来太初级,不值得相信。这样一来,这部分群体就很容易被境外反华思潮所蛊惑,进而自带干粮的美分。

  云石君年轻时就着过这个道。想当年读大学时,云石君对官方的那套传统宣教可以说是一万个看不上,觉得都是哄三教九流的儿戏。在形成这个印象后,任何的官方宣教,在我这里都沦为形式,反而是热衷于自己去搜寻所谓的“真相”,而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怀着逆反情绪,所以也就着了公知的道,差点沦落为一个愤青。

  现在回想,当时的自己确实是幼稚的。但除了自身三观方面的不成熟外,那个年代官方在舆论引导手段的局限性,确实也在客观上,与云石君这种背景的人群出现了悖离。以至于许多像自己这样的,受高等教育的年轻人,最终轻易的被一些西方和公知编织的错误信息给误导。

  最后,之所以中国知识分子看不上中国,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绝大部分其实并不具备真正的知识,本质上不过是一群知道分子而已。

  这个其实十分关键。我们所说的知识分子,其实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基本上受过高等教育,都可以称之为知识分子。但是,高等教育的含金量也就那么回事。即便是专门接受人文社科教育的文科生,也多半未必就能触摸到这些学问的精髓,至于其他学科,术业有专攻之下,在这方面的见识就更加不如了。

  这就决定了,所谓知识分子,其实也是有成色之分的。相较于一般老百姓,这个群体中确实整体认知水平要强的多。但如果说到要真正理解历史规律和政治逻辑,能够对国家如何发展、社会如何运行有一个较为全面、客观、理性的认知,具备这种能力的人,可以说是十分稀缺。至于这凤毛麟角之外的其他绝大多数,跟老百姓无非也就是见的多一点,听的多一点,虽然能有一些自己的想法,但认识依然肤浅——而且还容易受到文中前两点因素的干扰,所以其实并不具备参透世界运行本质的能力,充其量,在这个领域只能算个知道分子罢了。

  关于这一点,云石君自己是深有体会。作为一个七岁开始接触历史,从小就热衷于研读古今中外治乱兴衰的人文专业毕业生,虽然云石君的这方面认识水平算不上顶尖,但比起绝大多数人来说,应该还是有些优势的。但饶是如此,云石君也是到30岁之后,才对历史规律和政治逻辑有了初步的理解,更加理性客观的看待国家和社会的运转。直到这个时候,我才彻底摒弃青年时代的那套思维模式,开始实现思想的涅槃。

  云石君自己尚且如此。那中国那些能说会道的所谓知识分子,他们的言论看法,究竟有多少是真知灼见,有多少又是被洗脑后又懵懂不自知的转而去洗脑他人,这就可想而知了。

  文明本身的相对落后,宣教手段局限性致使中高端人才被事实排斥,以及知识分子本身水平有限导致的被洗脑而不自知,这三点,共同促成了金灿荣教授口中:中国知识分子最不愿承认中国成功这种看似奇葩现象的出现。

  不过,可喜的是,这种状况正在不断改变。

  随着中国的高速发展,东西方差距正在不断拉平,西方文明在舆论战上的先天优势也由此不断缩小——许多关注网络舆论发展变迁的人都会注意到这样一个变化,就是相对于过去的60后、70后,现在的90后、00后在面对西方时明显更有自信,更不卑不亢。而这背后,其实就是成长环境的不同60后、70后乃至80后,他们成长的年代,正值刚打开国门,东西方巨大差距赤裸裸展现在国人面前,这给了国人巨大的精神刺激,这部分人在三观成型过程中天然被注入了自卑和不自信的基因。而现在的90后、00后,他们的成长年代,东西方至少在物质层面,差异已经并不太大,所以他们这一代,明显要比长辈更加自信,对国家更有信心。

  此外,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也给宣教模式带来了革新。从论坛到博客到贴吧,再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自媒体,传播形式的变化,以及技术成本的下降,让舆论传播的手段更加丰富,圈层化传播成为可能。

  这使得对知识分子的宣传成为可能。举个例子,像云石君这种类型的内容生产者,在传统媒体时代是很难混出头的。因为云石君文章不打鸡血不煽动,而是理性分析、讲规律讲逻辑,这种东西,需要有一定知识积累的人才能看得懂,才愿意看。而在传统媒体时代,媒体基本上都是面向大众,这种知识分子才受用的小范围内容,在传播上很难操作——因为你无法精确的将这部分群体,用低成本的方式圈到一起。

  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借助技术的进步,这一切都有了可能。

  当然,云石君并不是官方雇佣的写手。但以自己为例,至少可以证明,在传统媒体时代,出于技术和成本考虑,相当程度上无法辐射到的知识分子群体,在新媒体时代,随着圈层化传播的崛起,已经变的可以被辐射到了。这样一来,中国宣传体系在西方舆论争夺知识分子影响力时的被动局面,就可以得到很大的改观。

  最后一点,虽然中国的知道分子,不大可能都涅槃成为真正的睿见者。但随着中国的蓬勃发展和欧美体制和社会问题的频发,他们在不断的比较当中,也可以得到一些认知。虽然这种认知不尽准确,他们也未必能触碰到这种此消彼长的真谛。但哪怕是粗浅的认识,积累的多了,同样可以让他们的思想得到改观。

  总而言之一句话,发展才是硬道理。这句话不仅在解决中国物质文明层面使用,在建设精神文明,增强国人对自己国家和制度的信心上,其实同样适用。随着国家发展程度的不断提高,相信越来越多的中国知识分子,会改变过去那种自卑和自我不待见的陋习,能够正视我们国家的成就,重新焕发出强大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对这一点,云石君坚信不疑。

  本文为云石海外风云系列1974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2 07:02 , Processed in 0.20316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