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667|回复: 0

刘晓博:上海的“大动作”,隐含了4重含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8-7 20: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8月6日下午,传闻已久的上海“自贸新片区”终于横空出世!

  这意味着,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里一大一小“两个特区”里的“小特区”官宣了。至于那个“大特区”,估计距离正式发布也不远了。

  先说“小特区”,也就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

  根据官方表述,新片区规划范围是:

  在上海大治河以南、金汇港以东以及小洋山岛、浦东国际机场南侧区域设置新片区。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原则,先行启动南汇新城、临港装备产业区、小洋山岛、浦东机场南侧等区域,面积为119.5平方公里。
  上图是今天出版的“解放日报”的配图,比较准确地标明了“新片区”和“5个启动片区”的位置。

  或许有人要问:中国已经在12个省市区设立了“自由贸易试验区”,涉及的城市有数十个(海南本岛所有城市都是自贸区),现在上海这个“新片区”有什么特殊意义吗?

  当然有,我个人理解:这是12个自贸区里最特殊的一个片区,可以理解为建设“自由贸易港”做实验。此前,已经有中央、上海的媒体称之为“特区”,或者“特殊经济功能区”。

  根据昨天公布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新片区”至少有以下亮点:

  1、新片区参照经济特区管理,部分区域设立“物理围网”(相当于深圳等特区早年设立的“特区管理线”)。

  2、15%企业所得税。对新片区内符合条件的从事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民用航空等关键领域核心环节生产研发的企业,自设立之日起5年内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研究实施境外人才个人所得税税负差额补贴政策。

  3、研究开展自由贸易账户本外币一体化功能试点,探索新片区内资本自由流入流出和自由兑换。

  4、到2035年,这个片区将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形成更加成熟定型的制度成果,打造全球高端资源要素配置的核心功能,成为我国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

  5、在适用自由贸易试验区各项开放创新措施的基础上,支持新片区以投资自由、贸易自由、资金自由、运输自由、人员从业自由等为重点,推进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

  6、在人员出入境、外籍人才永久居留等方面实施更加开放便利的政策措施。建立外国人在新片区内工作许可制度和人才签证制度。

  7、对境外进入物理围网区域内的货物、物理围网区域内企业之间的货物交易和服务实行特殊的税收政策。

  此外,上海市有关领导在新闻发布会上海透露:为了促进“新片区”的发展,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将放开房产限购政策。由以家庭为单位的限购,转为以个人名下房产数量限购。购房资格由5年社保要求转为3年社保要求。

  众所周知,一线城市的住房限购政策非常严厉,外地人要买住宅都需要5年社保(或个税),但上海还附加了一条,购房人必须结婚。如果你是单身,即便有5年上海社保,仍然不可以购房。现在,这一条限制在上海“自贸新片区”放开了。

  另外,5年社保变成3年,也是一种显著的“放松”。要知道,北京旁边的廊坊市绝大部分地区,还保持着3年社保(个税)的限购条件。而廊坊,不过是北京都市圈成员,一个地级市而已。

  那么问题来了:国家在上海设立“自贸新片区”传递了什么信号?上海放松楼市限购又意味着什么?

  1、上海“小特区”的设立,透露了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方向——放松管制、减税降费。

  通读“总体方案”,你会发现国家给予了“新片区”了一系列重大政策利好,这些利好可以概括为两类:一类是放松管制,比如资本的管制,人员流动的管制;另一类是降税,比如部分行业所得税降低到15%,比全国的25%要低很多,也比美国目前的企业所得税率21%要低。

  这也反过来说明,当前经济之所以出现较大下行压力,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干预太多”、“限制太多”、“税费偏重”。通过自贸区、新片区的试验,但愿“放松管制+减税降费”能在全国推广,并长期坚持。这样,民间的创造力才能全面迸发。

  2、“小特区”之外,长三角的“大特区”也呼之欲出,将探索经济一体化如何打破行政区划的“藩篱”。

  整个浦东都变成“特区”,也不过1200平方公里,但“青浦区+吴江区+嘉善县”的面积超过2200平方公里,比深圳还大。其中青浦区隶属上海,吴江区隶属于江苏苏州,嘉善县隶属于浙江嘉兴。这三个“近邻”组合起来,就是传说中的“沪苏浙一体化示范区”,而这里将是“长三角一体化”中更为重要的一个区域,也就是我所说的“大特区”。
  在这里区域里,将探索跨越省际的经济一体化发展新路径。

  而行政区划,一直以来对经济发展构成限制,说到底是因为权力对经济干预太多,把经济视作政绩加以保护或者限制,以求“独占”。城市群、都市圈的时代,国家希望能打破行政藩篱,促进经济的高度融合发展。在这方面,“青浦区+吴江区+嘉善县”将发挥探路作用。

  3、国家对上海这个“下金蛋的鸡”高度重视,视作国家竞争力的一部分。

  从去年11月至今,上海接连收获了四大利好,分别是:

  第一,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永久落户上海,意味着“中国对外贸易”的“门户之变”,“香港+广州”的时代变成了“香港+上海”的时代。未来会继续变吗?有待观察,但上海显然更重要了。

  第二,科创板+注册制落户上海,意味着内地金融中心进一步向上海“集中资源”,国家有意通过上海来“竞争国际金融话语权”。

  第三,自贸新片区落户上海,其实质是探索“自由贸易港”。所以,我们可以认为内地第一个“自由贸易港”已经落户上海了。

  第四,沪苏浙一体化示范区(“青浦区+吴江区+嘉善县”)即将问世,这将成为长三角发展的“新引擎”,其意义堪比大湾区的“南山+前海+横琴”。

  或许有人会问:国家为什么这样重视上海?原因很简单,上海贡献很大,非常重要,是中国“下金蛋的鸡”。要知道,香港对中央财政是没有一分钱贡献的,而上海去年财政总收入(加上关税、印花税和卖地收入)是2万亿,1万亿自己花了,1万亿贡献给了中央财政。

  国内还有哪个城市能给中央财政贡献1万亿吗?没有!北京也不过贡献了4000到5000亿(剔除中央每年给北京返还的2200亿),深圳的净贡献2018年大概是4100亿。这就是城市层面的“三强”,而上海对中央贡献相当于京深总和。

  4、上海放松楼市限购,一点都不意外。楼市、股市都需要系统的、更具前瞻性的新政策、新思维。

  上海放松楼市限购后,很多人感到意外。其实这没有什么好意外的,楼市是因城施策,上海这样做是合理的,也是可以理解的。

  表面上看,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对外地户籍的限购措施都是5年社保(个税),但广深落户非常容易,官方没有限制落户。京沪落户非常难。这样的结果是,京沪的“真实限购力度”是超过广深的。

  最近几年,上海受命限制人口增长效果显著(上海小产权房少,高房价是刚性的,广深则是“住房双轨制”),再加上当地生育率下降,人口出现了通缩。我之前多次在专栏里说过,不仅上海人口通缩,浙江除了杭州之外也是通缩的,这对于长三角极为不利。

  今年上半年,上海GDP增速只有5.9%,在大城市里只比天津略好。其中上海的第二产业下滑比较显著,显示上海除了金融业继续繁荣外,制造业出现了老化迹象。现在临港“小特区”给先进制造业15%的所得税优惠,就有“补短板”的含义。

  而在临港“小特区”适当放松限购,也是应该的、必须的,否则上海稳增长压力会继续加大。

  此外,还要多说一句:如果中美博弈时间拉长,或者力度加大,则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楼市政策,都必须协调配合才行。经济转型固然重要,但稳住就业同样重要。至于股市,也必须稳住。或者说,在股市、楼市问题上,需要新的、系统的应对之策。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5 10:09 , Processed in 0.23445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