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009|回复: 0

百味朱砂:历史回眸:1947年的印巴分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8-1 18:58: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国无论大小,而人民内讧者必亡;内讧之原因不一端,而以种族之异同为最。但凡一个国家不同的民族尔虞我诈,人各有心,不能拼力一致,以谋国家公益,则国亦日趋萎弱无自图强。——摘自《请平满汉畛域密折》

  天朝资深扒皮党党员、一级喷子老朱同学说过一句话:“肾上腺素没有爆棚过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不是吗?

  人这一辈子,总是需要有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以便证明自己曾经活过。我目睹过一位仁兄,早晨从天朝腹地坐几个小时的高铁去广州,办完事后晚上十一点多从广州坐飞机返回,到家已是凌晨,第二天早晨六点准时起床洗涮吃饭去见客户,这样的人生,想不风起云涌都难。想来,一个人有激情是好事,可如果一个国家的人天天处在肾上腺素爆棚的状态中,将会如何?

  答案是,乱套呗。

  这个国家便是,印度。

  就在写下篇文章的前一天,一大哥的微博上还转了一条视频,视频中,一个印度MSL赶着牛去屠牛的市场,被将牛视为神灵的印度教徒追击爆打,一大帮MSL赶来增援,两拨人迅速开启群殴模式,最终上升为流血冲突。

  因宗教问题导致的流血冲突,这要发生在天朝绝对是个直达天听、友邦惊诧的大新闻,可是换成了印度,其结果却是——“天空飘来5个字,那都不是事儿!”

  此前,我在《让印度告诉天朝》一文中,向读者介绍了印度首相莫迪处置古吉拉特邦宗教冲突事件的经验,因谈到了“以暴易暴”这一观点,一下子戳到了天朝某些圣母的G点,一大帮人带着各种狂嚎儿直接向我杀来,把我家门槛儿踢破了好几块儿。坭玛,这要换成是介绍媳妇的媒婆儿好了,我倒手转给老李几个媳妇,省得他天天老滔滔不绝的埋怨我没信誉不给他介绍对象了。

  在这里,我想跟各路高大上的圣母们说一句,古吉拉特邦冲突死个两千口子你就受不了?井蛙了不是?听听新浪微博著名大V“战争史研究WHS”怎么说——历史上杀害穆斯林最多的不是以色列。也不是进军巴格达的蒙古大军,而是1947年印巴分治时的印度。那真是“你杀我一个无辜者我杀你一家无辜者”的狠劲儿。尤其旁遮普省的穆斯林抢先对锡克教徒和印度教徒动手,结果被两者反杀回去,杀得天昏地暗,血流成河。

  听到了没?印度的种族屠杀,没有最狠,只有更狠。

  活了半辈子的老朱,在读过诸多民族仇杀的历史文献后,得出结论,人类近代历史上最血腥的屠杀首推天朝的“同治H乱”,其次便是印度的“印巴分治”,这两起事件人杀的比卢旺达大屠杀多,手段和卢旺达大屠杀一样的凶残。

  看好了,我说的是近代史,别跟我提那些老旧裹脚布,更不要提“二战”,提什么巴巴罗萨,什么斯大林格勒,我说的是民族冲突,是指普通人杀普通人,而不是指战争。并且,退个三五步讲,就算你能说出来比‘同治H乱’和‘印巴分治’更惨烈的民族冲突又怎样?赢一个没有多少文化的喷子很光荣吗?!

  好了,不罗嗦那些,直接开片——印巴分治。

  有人说,印巴分治就像蒙巴顿、甘地、尼赫鲁、真纳四个人打的一桌麻将,对此天朝明显表示不服,坭玛,麻将,那是俺国的国粹,你们好赖都是有一定身份地位的兄弟,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懂不懂?!

  好吧,不跟这些光想着揩天朝油的人计较了,咱继续说咱的印巴分治。

  编剧写剧本都要在正文前面写个人物小传,兼于上面四位大哥好多人也许只认识个甘地,故,在此,简单介绍一下这四位人物:

  蒙巴顿:

  末代印督,知道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吧?那是蒙巴顿的老姥姥。超长待机的英国现任女王伊丽莎白的丈夫叫菲利普*蒙巴顿,由此足见,拥有皇族血统、又在二战期间担任过东南亚盟军战区总司令的蒙巴顿是真正的高富帅,然而,就是这样,这大哥也挡不住脑袋上的绿光儿闪闪,文中待卦。

  甘地:

  “圣雄”,“印度之父”,“非暴力不合作”,这些甘地身上的标签让人很容易将甘地想象成一个像蒙巴顿一样高大威猛的男人,可事实却恰恰相反,甘地给人的感觉,就像电影《1942》中的河南人,绝对的排骨队队长。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动不动便以‘我不吃饭了’要挟整个国家,让成千上万正在拿大片刀互砍着的印度教徒和MSL心甘情愿的放下屠刀,泪流满面的说一句“俺们不砍了,你老吃点儿吧”。

  这,就是人格的魅力。

  尼赫鲁:

  印度开国总理,不结盟运动的创始人,与周总理共同制定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一方,虽然尼赫鲁在他们当地也算长得比较帅的了,可怎么看都不如蒙巴顿养眼,噢,你猜对了,这位就是送了蒙巴顿一顶绿帽子的大哥,当然,帽子的颜色比较浅,尼赫鲁与蒙巴顿媳妇的爱情仅限于眉来眼去。

  真纳:

  巴基斯坦国父,年轻时的真纳是个真正的帅哥儿,眉清目秀似天朝男演员陈坤的孪生哥哥。可给人的感觉这同志多少有点儿属于装B一族,天天扮高冷,并且,看上去身为MSL的真纳像个孤独的根号2,极少说话,更不要说说笑了,让人颇为遗憾半辈子的牙白刷了。

  好吧,四位印巴分治中的领袖说完了,咱开始步入正文:

  史上的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并且,于公元2500年至1500年间,创造了印度河文明。公元1500年左右,原本居住在中亚的雅利安人中的一支进入南亚次大陆,征服了当地的土著,建立了一些奴隶制小国,确立了种姓制度,婆罗门教兴起。

  不得不承人,雅利安人在全世界的人种中,确实是长得超一流那种,男的高大帅气,女的也是五官棱色分明。今天印度男演员中的大部分都来自这一人种,看印度高种姓人的相貌,再瞅瞅印度低种姓人长得那个SORRY劲儿,站在人类基因学的角度,还真觉得这俩种姓要是通婚的话,简直是人类的灾难。

  虽然每个读者都喜欢高富帅和白富美,但生存权的竞争是残酷的,不是说你帅你美你就能先吃先喝。

  史上的印度根本不算国家,就是一片地主各自为政的大大农村。公元前4世纪,孔雀王朝崛起,统一了印度。到了8世纪,阿拉伯、阿富汗等外族入侵印度,于1206年建立了德里素丹王朝,奉YSL教为国教。300年后,又一个外族巴布尔入侵印度,建立了莫卧儿帝国,这个帝国也是个信奉YSL教的主儿。

  一群没有刀的MSL到了一个新地方会怎样?详情请自行百度雅可夫先生的《MSL的路线图》。当然,那是指普通人,一个侵入另一领地的“YSL政权”会干点什么事,详情请参见老朱《科索沃篇》中的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入侵南斯拉夫。

  当然,如果你懒,不愿意去前面的微博里翻这帖,只需要重复一句玩笑话便立即会有醍醐灌顶之感——“你不敢皈依,又不敢去死,我好为难啊!”

  和史上的科索沃一样,在长达几百年的历史中,虽然印度人信奉着印度教、YSL教、佛教,锡克教等诸多宗教,但大家在一起相处的还算融洽,常常的,同一个村子,谁家死了人时,大家不分宗教的都去吊唁或帮忙。虽然印度教徒不吃牛肉,MSL不吃猪肉,锡克教徒不吃按清真方式屠宰的牛肉,但总体上大家相处的还是很和睦的。

  同为印度人,只是信奉了不同的宗教且和睦相处了上千年的大家为何有一天会分治?会打得血流成河?这一刻,你要敢说“国有难,H必乱”“MSL是天然的叛国者”,我跟你急,你丫懂得这么多,还怎么让人继续往下写帖了?!

  是的,你是对的,这个“国有难”中的难字,于彼时的印度而言,就是英国人的入侵。

  1600年,英国侵入印度,建立了东印度公司。地理位置特殊,又物质极大丰富的印度成了英国人的百宝囊,最初英国人的到来只是做做生意,后来便开始掌握权力,到了1849的,印度干脆沦为了英国的殖民地。

  看到这里,有何感觉?是不是觉得印度天生就是个被外族强奸的料儿?没办法,史上印度佛教盛行,太过软弱,直到印度教慢慢取代佛教,印度的腰杆才渐渐挺起来。

  有宗,有族,才有组织,大大小小的组织才是力量,YSL看到了这一点儿,而佛道教以及无神论,在这一点儿上面基本就是个瞎,于是,个体对抗群体的生存竞争中,处在劣势终是必然。

  一个太过善良的民族注定要被异族侵略,印度如此,天朝亦然。对于这一说法,新浪网友@陶赟2022  指出,“YSL困扰中国千年的核心原因是汉人仁慈,有好生之德,导致其得寸进尺,涂炭生灵。”这一点儿老朱深有认同,20年前,老朱因工作原因常去白沟,那会儿的白沟哪有什么MSL和清真饭店啊,现在可倒好,一个汉族经营的非清真饭店,仅仅是因为用了清真的筷子便被砸了,一个外来宗教在天朝大地上如此肆虐,不是天朝人善良软弱又是什么?

  不提它,提它老子牙疼,咱继续说印度,说印巴分治。

  英国人来了之后,MSL的王朝完蛋了,印度教徒开始像过继给了地主的穷孩子一样,一下子抖儿起来了。印度教徒在接受西方文化方面比MSL积极,很快,印度教徒便充当了英国的代理商,一些人甚至通过销售板材,贩卖大烟叶子和军需物品而成了财阀。与之相反,MSL大部分时间用在了撅屁股上,加之智商本来就不行,于是,慢慢的,MSL成为了印度教徒的雇工与奴仆。

  如果原来你邻居和你一样穷的叮当响,可是,几年功夫,他发了,而你依然一无所有,这个时候,换你你也眼红,于是,原本只是宗教矛盾的两群人,现在多了经济矛盾或是阶级矛盾。

  坦白的讲,印度教也不是什么好鸟,相比于佛教,印度教也够狠,只是相比于YSL教,印度教就略显小菜了。于是乎,从这一刻起,印度的两个宗教慢慢开始了明争暗斗,YSL教不允许用任何形式表现安拉的形象,而印度教却喜欢用五颜六色的东西把庙宇弄得花里糊哨的,印度教不允宰牛,YSL教徒在把牛赶往屠宰场时,故意经过印度教徒的寺庙门前。

  虽然看上去这些事情都只是小肚鸡肠的玩意儿,都是些不足一提的小事,然而却日复一日的在两种教徒间埋下了矛盾的种子。

  古人云,“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印度如此,天朝亦如此。这也便是为何我在这个时候写这一帖了的原因。君不见,现在天朝穆与非穆之间的裂痕正在一步步加大吗?

  白G事件,网友大汉之鹰与四月网社区的帖子相继出现七八千人次的转载,由此足见人们对这一话题的敏感,而如果当地政府对此处置不当的话,极有可能引发族群对立,而任何对立,无论是明里的,还是暗里的,都对国家稳定是个极大的威胁。

  老朱是个国家主义者,为了国家统一与稳定,不在乎别人给我扣什么“皇汉”“纳粹”“汉奸”等大帽子,故,所有帖子,均站在国家的角度去看,去思索。

  不歪楼,继续说印巴。

  就这样,在英国的殖民下、在印度正在被民族与宗教撕裂开来之际,三个人的出现改变了印度的历史,一个是甘地,印度民族运动的领袖,提出了对英国实行“非暴力不合作的”的主张,另一个是国大党领袖尼赫鲁,第三个便是号称巴基斯坦之父的真纳。

  14岁时,母亲告诉尼赫鲁几年前他的几个家人因误会差儿被英国士兵吊死的故事,这样的历史在尼赫鲁幼小的心灵上产生了对异族统治的反感。从英国留学回来的尼赫鲁积极投身到争取印度独立的斗争中去,追随甘地,视甘地亦师亦父。尼赫鲁到处演讲,宣传甘地的政治主张,争取印度的独立。

  眼瞅着国大党的存在威胁到了自己的统治,于是,英国人采用了中国传统的治理番邦的经验,积极扶持印度的MSL,以夷治夷。即,利用YSL教徒对印度教徒把持国大党的不满,怂恿MSL另立门户,于是,一个MSL领袖出现了,那便是,真纳。

  针对国大党提出的国民不分宗教信仰,只有一个印度的国论主张,真纳提出,在印度还存在另一种国民,即MSL教徒的两种国民论。

  有什么感觉?是不是觉得国大党就像今天的汉族,头脑里只有国家没有民族概念?就像我本人,就在几年前,我还没意识到自己是汉族,是越来越多不平等的MZ政策让我开始意识到自己是汉族的,相信如我一样的人不在少数。

  不平等的民族政策加速了民族的识别与划分,埋下了国家动荡的种子,这一点苏联和南斯拉夫都是前辙,天朝一定要引以为戒。

  事实上,最初,做为印度MSL领袖的真纳也曾是国大党的一员,后来,见时机成熟了,果断结束了塔基亚的真纳于1920年脱离国大党,以全印度MSL联盟的名义独立门户,1931年,MSL省份各省字的省个字母组成了单词“巴基斯坦”,做为MSL地区的统一称呼。

  像许多国家一样,印度教徒认为自己首先是印度人,然后才是印度教徒,而MSL认为自己首先是MSL,然后才是印度人,如此,分裂也便成了必然。

  1940年,全印度MSL领袖在拉合尔召开会议,进一步提出了要求在印度次大陆成立单独的MSL国家的决议,史称“拉合尔宣言。”

  许许多多的事例表明,民族感情就是个悖论,有人可以借助它搞统一,比如东西德,却也有人可以借助它搞分裂,比如科索沃,而这一切的前提便是,大家是不是同一民族,有没有相同的血源。

  虽然真纳满嘴的英语,一句印度话都不会说,虽然绝大部分印度MSL从广播或现场听真纳的演讲时根本一句也听不懂,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对真纳的疯狂崇拜,在他们的眼里心里,真纳才是自己人,有且只有同为MSL的真纳能为他们带来暑光。但从这一点儿上,也着实给天朝提了个醒,那便是,以民族身份为标准大力提拔少数民族干部,并让其在自己的民族聚集地就职,是福,还是祸?这一点国家一定要提起注意。

  此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被卷入战争的英国在战争中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不但出口下降,还欠了美国人的大量外债,此时的印度看到了独立的机会,各地的起义与斗争风起云涌。不得已,已没有足够军力抗衡印度此起彼伏的独立声浪的英国决定让印度独立。

  鉴于“日不落帝国”屁股上的屎太多,此前我一直认为印巴分治与克什米尔问题是英国挖的坑,然而及至后来读的资料越来越多,慢慢发现竟然冤枉这货了,却原来撤出印度时,绅士最大的愿望竟然是“老子走了你哥俩别拼刀子啊!”

  这边高层还在研究着英国撤走后印度的印度教徒与MSL是搞联邦还是分治的问题时,那边打起来了。

  是的,你没猜错,MSL又开始挑事儿了。

  国家一乱套,殖民时期一直存在的宗教与阶级问题集体爆发了,内心积怨已久的MLS成群结队去打劫城镇乡村的商店。

  面对血流成河的悲剧,一直奉行体面行事的大英帝国的绅士们慌了,眼瞅着激进的MSL开始在印度各地挑起种族冲突,英国人派出军队镇压,结果却是按下葫芦浮起个瓢。

  1946年8月16日,MSL领袖宣布这一天为“直接行动日”,并于三天前由MSL领袖的秘书在报纸上发表了《直接行动日纲领》,文章煽动道:“穆斯林必须记住,正是在莱麦丹月,《古兰经》得到昭示;正是在莱麦丹月,安拉批准了圣战;正是在莱麦丹月,313名穆斯林进行了与异教徒的第一次公开较量,并取得了胜利;又是在莱麦丹月,先知率领1万名穆斯林征服了麦加,并在阿拉伯建立了天国和伊斯兰国家。穆斯林联盟是幸运的,因为它在这个最神圣的月份发起了行动。”

  在两党派就如何治理国家分割权力、斗争最为尖锐、种族冲突一触即发的紧张时刻,这样的鼓噪无疑是火上浇油,甚至是星火燎原的那把火炬。

  于是,人们看到,为响应MSL联盟的号召,当天凌晨,大批MSL狂热分子拿着棍棒、铁棒、屠刀等武器,涌出肮脏阴暗的茅屋,践行着“只身赢得巴基斯坦”的口号,他们无情的屠杀印度教徒,把尸体扔进排水沟。

  此时的印度警察被突如其来的一切吓得不知所措,不但没能站起来保卫毫无防备的印度教徒,甚至连自己也成了被杀的对象。于是乎,很快,MSL便将印度教徒的商店付之一炬,浓密的黑烟迅速笼罩了整个加尔各答。

  印度教徒也不是好惹的,最初惊魂未定的印度教徒四散奔逃,但很快,他们便聚集起来,涌上街头,到处杀戮MSL。于是,在加尔各答的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屠杀开始了,大屠杀整整进行了一天一夜,导致的结果是城内,城外,街道上,院子里,小河边,断肢残躯横七竖八,那是真正的血流成河。

  最初MSL只在加尔各答东北发起了骚乱,但随即骚乱便向其它地方漫延,MSL用砖头、砍刀和枪同印度教徒展开混战,警察最初用催泪弹制止,一看不行,干脆朝人群开火。

  在骚乱最为严重的加尔各答,50万MSL聚集在加尔各答的广场上,一名MSL领袖煽风点火称,在骚乱中死伤的全是MSL,MSL“除了自卫反击别无选择”,于是,这一言论立即掀起了新一轮的暴乱,像导演给加了鸡腿似的,MS一离开会场便到处追杀印度教徒,有人拦下了一列火车,将车上的男女老少统统砍死、烧死。

  MSL的暴行再次激怒了印度教徒与锡克教徒的反抗,二者联手应战,狂怒的锡克教徒手持他们著名的锡克弯刀,逢MSL便砍,几千条人命分分横尸街头,更有超过两万人被抛进了河里或大海里丧生。不得已,英国掌持下的印度当局出动了近5万军队,到处开枪驱散暴乱的人群,事态才得以平息下来。

  想来,爆乱平息下来了,你倒是消停一下想想对策啊,他不,脑残的印度总督韦维尔随即宣布了由国大党组成新一届英属印度的消息,得,一见MSL联盟在新政府中没地位,MSL又疯了,在一些所谓领袖的煽动下,MSL在印度各地对印度教徒和锡克教徒发动了新一轮更加野蛮与凶残的攻击,强杀妇女,烧死儿童,逼印度教徒吃牛肉。印度教徒也不示弱,你杀我一个,我杀你俩,你杀我俩,我杀你QUAN家……

  不止是平民,更让人不安的是,印度军队中亦有了躁动,分属于MSL和印度教的两派人开始有了对立情绪,军队出现了瓦解和崩溃的迹象。

  眼瞅着对爆乱HOLD不住的印督韦维尔撒丫子跑回英国,英国内阁一商量,紧急派出了军人出身的蒙巴顿。

  年仅46岁的蒙巴顿精力充沛,经验丰富,且二战期间担任东南亚盟军战区总司令,手下一度统领过100多万的印度军队,无疑,此时派蒙巴顿掌管印度是最理想的选择。

  看末代港督彭定康的便秘样便知,当个殖民地最后一期交权的督都有多狼狈与尴尬,可是,做为军人,此时的蒙巴顿深知自己义不容辞,不得已,临危受命。

  就这样,蒙巴顿匆匆来到印度,新旧印督进行工作交接时,蒙巴顿才隐隐意识到,自己之前可能低估了这项工作的艰巨性。前任韦维尔交给蒙巴顿一个文件,文件的名字叫“疯人院计划”,韦维尔一脸无奈地说告诉蒙巴顿,如此命名这一文章,是因为此时的印度人根本就是一群疯子。

  文件是关于英国人如何撤出印度的,大意是,先撤妇女儿童,然后撤文官,最后撤军队。英国军队撤出后,将狂乱的印度丢给4亿互相乱砍的疯子。

  虽然这份文件从名字到内容听上去有些戏谑,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整个印度已经陷入了丧心病狂的互砍状态中。

  在这里,出现了个小八卦,当新旧印督在谈论工作交接时,蒙巴顿的媳妇却干了件不太体面的事。她让仆人给自己的两条爱犬弄点吃的来,结果缠头的印度佣人端了两块鸡脯肉来,蒙巴顿的媳妇一见盘子上的肉立即两眼冒光,接过盘子,转身进了卧室,狼吞虎咽的把两块肉吃掉了,留下两只目瞪口呆的汪一脸诧异的瞅着空空的盘子,瞬间崩溃。

  一个高官的媳妇竟然有如此不雅的举动,如此足以从一个侧面看出二战后英国物质的匮乏。别嘲笑这大姐没出息,换你半年不闻肉味儿,再见到肉时你的眼神比瞅见了鸡的黄鼠狼强不到哪儿去。

  或许是因为吃了印度人的鸡肉之后心有愧疚吧,在丈夫上任后不久,蒙巴顿的媳妇便协助其展开了各项工作,这位女士凭借着自身令人倾倒的魅力,游走于印度上层社会,说服他们接受英国的相关方案,并且,这妞儿还以惊人的勇气出现在骚乱地区,独自前往医院和避难所慰问,赢得了整个印度上至达官显贵下至贫苦穷人的爱戴,在这些爱戴蒙巴顿媳妇的人中,便有彼时的印度国大党主席尼赫鲁。由于俩人私交过于亲密,私人书信中流露出的爱意引发了外界的诸多猜测,但限于彼时的政治环境,也没人敢公开瞎BB什么。

  此时的蒙巴顿依然抱着一颗让印度成为一个松散联邦国家的心,然而很快,在走访了一座小镇后,蒙巴顿便意识到这已经不可能了。

  小镇位于骚乱不止的旁庶普省,由于郊外MSL发动的突然袭击,小镇上的印度教徒和锡克教徒的居民遭受了灭顶之灾,拥有3500人的小镇一夜间变成了一片废墟,接下来,依旧是愤怒的印度教徒与锡克教徒联手,对周边的MSL村庄实施了更大规模的报复,这种屠杀很快四处漫延开来,其它省份的MSL闻讯揭杆而起,再次加入到大屠杀之中,然后引来印度教徒与锡克教徒更大的屠杀,真真是杀了个血流成河。

  此时的蒙巴顿终于意识到,无论是尼赫鲁,真纳,甘地,还是自己,都无力制止这种冲突的漫延了。

  事实上,此时老天给了印度人一个机会,那便是,MSL的领袖真纳查出患上了肺结核,晚期,用今天的话来说,根本就是肺癌。

  如果甘地或尼赫鲁知道了此事,与蒙巴顿再磨蹭些时日,耗到真纳死了,群龙无首的MSL被印度警察与军队一镇压,也许印度便可以避免分裂的命运了,然而,看上去印度好象并没有此等好运,得知自己患上了晚期肺结核的真纳以一种超凡的毅力承受了巨大的病痛,并且,对外丝毫没有透露出一点消息。

  此时的真纳最想做的无疑便是临死之前实现巴基斯坦的真正独立,而蒙巴顿与尼赫鲁也想早日结束这场分家之战,于是,几方加速了谈判的进程,最终,《蒙巴顿方案》即《印度独立方案》艰难娩出。

  此时的蒙巴顿天真的希望英国撤出后,印度能恢复平静,可是,他忘了,就是两口子离个婚还有打得头破血流的时候呢,更何况是一个涉及四亿人口、共同在一块土地上生活了几个世纪、积累起数不清的财产的诸多不同民族与不同宗教的人了。

  方案出台后,分家开始了,大到中央银行的存款,小到政府办公室里的一瓶墨水,一个钉书机,一支衣服架,一樽痰盂,一本书,两派都要细细的分个你我。常常的,为了一把椅子的归属,印度教徒与MSL大打出手,打个头破血流。

  家产还好说,关键是人,是军队。按理说,120万军人,MSL归巴基斯坦,印度教徒归印度,应该很好划分。可是,一些来自印度的MSL并不想去巴基斯坦,而愿意留在印度,同样,一些来自西边各邦的非MSL不想留在印度,而视老家所在地的巴基斯坦为家园。后来,不得已,在按宗教信仰定归属的同时,兼具了遵从士兵自己的选择。

  移动的东西还好说,还有固定资产呢?MSL提出,全球闻名的泰姬陵是MSL的莫卧儿王朝建的,应该归属巴基斯坦,应该将泰姬陵拆了,将砖石运走,而印度教徒则认为,流经巴基斯坦腹地的印度河应该归属自己,好吧,各种叽歪,吧啦吧啦,各种奇葩要求不胜枚举,最为可笑的是,一辆象征着被殖民历史的、印督所坐的马车,最后竟然用抛硬币的方法确定了归属,起因是,两国都想得到它,之所以说它可笑,是因为没有人觉得它是一个被侵略的象征,是一种耻辱。

  还有更搞笑的呢,印巴分治,涉及到500多个印度“土邦”的归属,“土邦”,顾名思义,比古时的诸候,近代的军阀小的多的地主,这些人不归中央管,不归印度或巴基斯坦任何一方,这些土邦的邦主,有忧国忧民的,有醉生梦死的,有尽职尽责的,有混吃等死的,就在这一决定数以万计人身家归属的关键时刻,有的邦主担心的不是臣民的命运,而是自己能不能继续在国内享受狩猎老虎的权力,其中更搞笑的一个是,一个土邦的邦主没在国内,其管家不知如何是好,于是,为了尽快结束这种局面,蒙巴顿忽然之间大神儿附体了,顺手抄起桌子上的一个玻璃球,连“嘛哩嘛哩哄”都省了,直接装出一副占卜家的样子,喊道:“现在我要向这只水晶球救助”,然后,蒙巴顿开始自言自语,片刻,大喊:“你的君主刚刚做出指示,让你代他签字……”

  好吧,那句著名的名言怎么说了:“如果一件事情想不通,那么,想想这件事情发生在印度,也便想通了。”

  1947年8月14日晚11点58分,象征着殖民统治的英国国旗降落,伴随着午夜的钟声,印度国旗徐徐升起。独立了,终于独立了,整个南亚次大陆顿时陷入巨大的狂欢中,人们欢呼着,跳跃着,相互拥抱着,庆祝着几百年被统治历史的结束。

  此时高兴的忘乎所以了的人们不会想到,48小时,这片狂欢的土地便沦为了人间地狱。

  当初划定印巴边境时,为防止知情人士对任何一方的偏袒,大英帝国从本土找来一名对印度次大陆一无所知的皇家律师,凭借着抽象的人口数字,这名律师用铅笔在皇家工兵的军用地图上划下了印巴的边境线。原本,他是想把印度教徒占多数的地方划给印度,MSL占多数的地方划给巴基斯坦,如果但从地图上看,这样的结果是比较理性的,可事实上,许多地方都各民族宗教混居、人口分布犬牙交错的,如此也便意味着,许多印度教徒与锡克教徒被划到了巴基斯坦,同时许多MSL被留在了印度。

  此刻,这位律师手中拿的,看似一只铅笔,事实上却是一把锋利的刀,扬起处,闪着冷冷的寒光,割开了已经在一起混居了几个世纪的城市和村庄。

  被殖民了几个世纪的印度人终于独立了,虽然被分割成了两个国家,但终归再也不是被人奴役的沦陷国了,人们欢呼雀跃,狂欢不已,全国到处都洋溢在喜庆的气氛中。然而,很快,被划在边界线上的人们便惊讶的发现,自己竟然成了另一个国家的人,人们懵了,不知道为什么自己祖祖辈辈生活了几百年的地方突然就成了另一个国家,而自己也变成了祖国之外的外国人,他们的第一反应便是反抗,想将其它与自己不一样的人赶走,人们相互疯狂的扭在一起,抢东西,烧房子,互砍。

  据后来的日本人统计,当时有1500万人生活在印巴边境,为了防止因宗教信仰被杀害,两国人民开始了大规模的怎么迁徒。

  被划到巴基斯坦的印度教徒想要离开生活了几代人的村子迁往印度,带走自己的牛羊和值钱的东西,MSL不让,认为这些财富应该留在巴基斯坦,MSL拿着砍刀将印度教徒砍倒在地,抢下了他们手中的财物,同样的事情亦发生在印度一边,想迁往巴基斯坦的MSL同样遭受着印度教徒的屠杀。

  就这样,在此后近两个月的时间里,印度北部淹没在规模惊人的血泊之中,几百万人陷入了彼此的屠杀,以恐怖对付恐怖,以屠杀对付屠杀,以死亡对付死亡。各种暴乱席卷了整个南亚次大陆,被暴力吓破了胆的人群带上能带的值钱东西,从一端逃往另一端。

  逃命,逃命,逃命,绵绵无绝的印度大地上,到处都是逃命的人群。

  据统计,印巴分治期间产生的难民比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的难民还要多出4倍,足见这场灾难有多严重。

  面对已经陷入了疯狂中的印度,面对每时每刻都在血海中挣扎的土地,最为痛心的,当属甘地。这位曾经带领着印度走向独立的老人,独自一人挨家挨户走访,希望对方无论是MSL还是印度教徒,都放下武器,重新回归理性。可是,没有人听他的,MSL说,“我们放下武器的话,印度教徒就会来奸淫我们的妻女,屠尽我们的村子”,印度教徒也重复着相同的话:“难道我们只能任MSL宰杀吗?”

  整个国家都疯了,没有人再听这位老人的话,没有人敢首先放下屠刀。每一天,这个国家的每一个角落都只有一个字,杀,杀,杀。

  不得已,刚刚当上印度总理的尼赫鲁跑去找蒙巴顿,眼泪汪汪告诉他,兄弟我煽动个罢工,搞个暴动还行,这种公共秩序已经崩溃了的局面兄弟我实在HOLD不住了。

  这种局面,蒙巴顿曾经考虑过。然而,接下来,尼赫鲁说了一句让蒙巴顿惊掉了下巴的话,只见尼赫鲁一脸哀求地说:“您过去主持最高统帅部的时候,我们却蹲在英国监狱里。您是一位杰出的行政官员,您统率过几百万士兵。您富有经验和知识,而殖民主义统治不允许我们掌握这些经验和知识。你们英国人不能把这个国家甩掉,抬腿就走,在我们的一生中,你们都和我们在一起。现在,我们处于危险之中,我们需要您的帮助。您是否愿意重新治理这个国家?”

  我X,尼赫鲁简直不相信自己耳朵,坭玛,你们天天非暴力不合作,天天闹罢工,天天挖空心思的想摆脱我大英帝国的殖民统治,实现印度的独立,结果呢,刚让你独立没几天,你丫又哭着喊着跑回来央求我大英重新殖民,这,这,这不科学!

  虽然有一百个不情愿,但蒙巴顿知道,这个时候尼赫鲁是真的无力控制住遍布这个国家的无休无止的互屠了,不得已,蒙巴顿重新挽起袖子,开始掌控印度。

  蒙巴顿速度建立了应急委员会,指挥军队,对此起彼伏的种族暴乱进行镇压。此时,对疯狂屠杀的人民几近绝望了的圣雄甘也开始以生命为赌注进行绝食,声言,印度教徒和MSL一天不放下屠刀,自己就一开不进食。

  此时,这个曾经用同样方式逼迫英国结束了殖民统治的老人再一次发挥了他的作用,一天,两天,三天……,四天后,原本身体就非常羸弱的甘地肾功能出现异常,已经无法顺利排尿。

  印度当局通过广播告诉全国,甘地的医生警告,如果甘地再不进食,他将在72小时内死去。

  这一消息迅速传遍了整个印度,街头开始出现了人们要求种群和解的游行,在新德里,绵延数公里的队伍齐声大喊着一句话“让甘地活下去!”,呐喊声响彻云宵。

  听到甘地即将饿死的消息,疯狂的人们纷纷放下屠刀,跪在地上,祈祷甘地不要死去。接下来,印度教徒表示愿意把从穆斯林那里抢来的东西还回去,并且欢迎他们来印度居住。穆斯林则挨家挨户地向印度教徒表示忏悔,祈求他们的原谅,于是理性与良知又重新回到了人间。

  1月18日,12点45分,甘地结束绝食,开始喝果汁,这是甘地在绝食5天后首次进食。

  消失传来,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们顿时欢声如雷,他们一同相拥,为这一刻的伟大胜利庆祝。尼赫鲁坐在甘地床边留下了眼泪,而远在巴基斯坦的真纳也发来电报,表示巴基斯坦的大门随时向印度人民敞开,并且诚挚地邀请甘地来巴基斯坦访问。

  “78岁高龄的羸弱老人,以其不可思议的神秘力量动摇着世界并给世界带来新的希望”,“甘地证明了他拥有或许比原子弹的威力还要大的力量”,各种赞誉如潮水般涌来,让一直为印度的疯狂屠杀揪着心的人们大大的松了一口气。

  一切看上去开始变得美好,然而,平静的日子总是那么短暂,随着一个人的出现,印度再次险象环生。

  此人是个无名小卒,却在12天后的1月30日,向甘地举起了枪。

  甘地,这位在印度的地位相当于建国时期我天朝的毛主席一样的领袖人物,在国家刚刚成立时竟然被刺杀了,这样的意外对整个国家来说无疑蕴育下了巨大的危机。

  “谁干的,谁干的?”

  刚刚放下屠刀的印度人重新捡起了屠刀,印度的各个角落都质问着同一句话:是谁杀了甘地?

  “一定是MSL干的,一定是MSL枪杀了我们的圣雄甘地。”甘地的寓所前,一个愤怒的声音在一堆群情激愤的印度教徒中传来。

  “不,是一名印度教徒!”蒙巴顿一嗓子震住了所有的人。

  “你怎么知道?”助手一脸惊愕的看着蒙巴顿。

  “闭嘴,你想让印度再经历一场大屠杀吗?”

  在助手的错愕中,蒙巴顿神情凝重的宣布,是一名印度教徒枪杀了甘地,并且,随即,蒙巴顿命令军队和警察部队立即进入全国戒备状态。

  事实表明,关键时刻还是要依靠处变不惊的军中大将。彼时的蒙巴顿用一个谎言避免了一场随时可能引爆的全国大屠杀。虽然后来的事实表明确实是一名印度教徒枪杀了甘地,可如果当时没有蒙巴顿的谎言,而是让“是MSL枪杀了甘地”猜测占了上风的话,对于整个印度而言地,无疑又将开启一场人类前所未有的耗大屠杀。

  机智的蒙巴顿用一个谎言让印度避免了一场浩劫,却终是无法摆脱徘徊在克尔米尔上空的战争阴影。这一片从最初划界便无法彻底分开到底是属于印度还是属于巴基斯坦的土地,在印巴分治后不久便爆发了第一次战争,并且,时至今日,就在印巴各自独立70年后的今天,双方仍然在这一地区呈着剑拔弩张之势。

  帖子读到这里,如果你认为现在的印度只有克什米尔冲突这一个威胁的话,就大错特错了,“依据人口普查,印度1981年至今的人口演变趋势﹐穆斯林人口猛增36%﹐印度教人口锐减20%以上。13.4%的印度人信仰伊斯兰教,约1.62亿。”对此,中东问题专家王国乡指出,如果印度的MSL人口再这样高速增长下去,一百年后,不用巴基斯坦里应外合,印度就能亡国。

  从印巴分治的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出,如果不是YSL教传入印度、如果不是南亚次大陆这片土地上生活着的人们有了宗教身份的识别,这个国家也便不会有分裂的基础;如果不是那名叫做Allama Iqbal的MSL精英第一次提出要建一个YSL国家,也便不会有后来真纳的脱颖而出;如果不是1946年8月16日穆斯林联盟提出的《直接行动日纲领》,就不会有加尔各答的大屠杀,如果,如果,如果,世上没有如果,有的只是结果。有的只是印巴分裂的悲剧,是超过一百多万人惨遭屠戮的事实。

  同为多民族国家,无疑,印巴分治的惨剧给天朝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参考,那便是,人口的构成是国家统一最根本的基础,只有主体民族占据着强大的优势,国家才不会分裂。同时,一定要严厉打击三股势力,即,暴力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

  对于那些叫嚣“八百里秦川是HH开垦的”“将我的大L山还给我”“NX自古就是MSL的世居之地”“真主赋予的大地代治者”、以及打着民族与宗教旗号分裂人群、企图将宗教信仰政治组织化和利益集团化、利用无知群众朴素的民族宗教感情煽动群众聚众闹事的,露头就往死里打;对线上线下串联打闹,打砸抢毁坏公私财物的,一律以扰乱社会秩序罪追究刑责;对于群体性的叛乱甚至是分裂国家的行为,更不能姑息,对此,原黑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兰州军区副司令员、宁夏军区司令员黄经耀在1986年2月发表的《这就是平叛,没什么好隐诲的》一文中明确指出:

  老贵族们觉得我们好欺负了,觉得有外国人撑腰了……还是他老人家(指毛)说的好:有些问题,不张嘴,不动刀,是不行的!要我说,不用统计杀了多少人,掀了多少房,这些都没意义。叫嚷自决的、自治的、独立的,有一个算一个,杀了不为过!在这点上,天王老子老了,也干涉不得!——黄经耀,1986.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4 22:58 , Processed in 0.28133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