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365|回复: 3

曹博:谨防“打击网络谣言”呈扩大化趋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9-2 16:27: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心有人借“统一思想”为名,行维护“既得利益集团之既得利益”之实。

  网路世界客观上确实存在“制造、传播谣言”这一现象,但是谣言产生的温床与根本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在于信息不公开、不透明、信息发布不及时或者所谓的权威部门发布的信息经不起“推敲与质疑”以致于“权威”本身受损。如果针对突发事件,我们的有关部门能及时将信息公开透明了,谣言自然就不攻自破了。

  一个事故或者一个事件发生以后,有关部门与人员处置拖延滞后、信息发布语焉不详、遮遮掩掩,甚至发布的信息内容经不起最起码的“逻辑推理”,这才是谣言得以出现并迅速传播的根本原因。

  为什么会出现“信息发布滞后、信息语焉不详、信息自身前后矛盾”这种现象呢?说到底,还是我们现在的执政能力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与需要。突发性事件发生以后,有关主管部门怕事甚至相互推诿。怕什么呢?一怕“说不好”担责,影响自己的前途,二怕上级领导与群众知道真相,三怕真相公布后引起社会恐慌。既然有这么多的怕,所以有关部门干脆“不作为”,如果实在逼得“走投无路”了,就出来“敷衍”一下了事。有关部门面对突发事件不作为的行为实际上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昨天和尚撞天钟”的封建思想作祟的表现与结果。

  自然界有白天也有黑夜,一个社会有光明的一面也有阴暗的一面,这是再正常不过了。而阴暗恰恰是滋生有害细菌的最佳环境,让“阳光”能照耀阴暗,恰好能起到“灭菌”的作用。记得2008年西藏发生那么大的事情,当时政府及时发布视频信息,群众情绪反而稳定,这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前几天,一个男孩的双眼被挖,查明原因应该是贩卖人体器官的“犯罪集团”所为,也没有引起社会恐慌,反而有利于加强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这些都是积极正面的案例。如果对这类事件一律采取封杀的态度,那么其实是弱化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从某个方面来说反而起到了保护“犯罪集团”继续作案的作用。

  今天不正常的现象是,有些地方政府或者主管部门对发生一起事故死亡了多少人这样的信息都感到“忌讳”,这种想法与做法说明了某些政府部门与工作人员还不能适应“自媒体时代”的客观要求,思想上与行为上不能做到“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结果是在弱化了党的“执政能力”。

  如果追求每一个网络使用者在网上发布每一条信息都需要提供全部可靠的证据,都需要人们去求证事实与“真相”的话,那等于要求每一个人公民都成为具备“侦探”技能,这显然是一种“苛求”,最终必然出现“网络世界的死水一潭”、“网络监督”最终也会成为一句空话。收集证据、披露真相以满足群众需要的有关职能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而不是普通民众,否则就是把“因果关系”给颠倒了。

  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面性,如果过分“苛求”的话,那么这种“苛求”也有可能被某些别有用心者反利用,比如会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某条信息本身即使就是真相与事实,但是因为损害了掌握着“真相认定权”者们的利益而被掌握‘真相认定权’的人指鹿为马,认定为是谣言呢?

  再说,真相是什么?由谁来判断与认定真相?当今社会谁掌握着“真相”的判定权?希特勒的宣传部部长戈登曾经讲过那样一句话吗:谎言重复一千遍就会成为真理。所以,德国的民众最后被“纳粹集团”给绑架而给世界人民造成巨大的灾难。
    ”的情况呢?

  现在打击网络谣言明显呈扩大化的趋势。8月28日,河北清河警方将一在贴吧发问“听说娄庄发生命案了,有谁知道真相吗”的一名女子拘捕。在网络上发布一条求证“真相”的信息竟然被抓,这难道是在西周吗?

  网络监督对谁的损害最大?对谁的制约最大?当然是那些损害群众利益的人的制约最大。

  现在就有那么一些人利用公权力,借打击“网络谣言”为名,行“打击报复”之实,这种用“堵”的办法来治理网络环境,来化解社会矛盾的做法与大禹的父亲治水的办法没有区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 20:05:41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慌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 20: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谣言5毛又来洗地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3 14: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没事可以搞搞研究一下金石、考古、历史  多好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30 23:25 , Processed in 0.09381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