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691|回复: 0

碧翰烽:当大多数教师不再想行使惩戒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7-10 11:29: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日,一份高层关于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再次将教师惩戒权拉回公众的视线,引发社会关注。意见明确提出: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依法依规妥善处理涉及学校和教师的矛盾纠纷,坚决维护教师合法权益。

  去年,某中学教师在课堂上教育一位不听话学生,结果被课堂上的学生拍了视频,在当地微信群里广为传播,后来家长四处上告,终被有关部门认定为“体罚“,这位教师受到了处分。

  当时和几位教师谈起此事,他们都纷纷摇头,觉得现在的教师太难当了,教育的边界究竟在哪里。他们说,“这教师也是自找的,就是太负责任了。人家学生不听话,关你什么事,视而不见不行吗?“

  据半月谈最新报道,2017年青岛颁布《青岛市中小学校管理办法》,首提“教育惩戒”之后,当地教师对行使惩戒权依然心有疑虑,敢于对学生“适度惩戒”者寥寥无几。

  也就是说,这样的首提,并没有让教师有多少改变。想管的会管,不想管的依然不会管。

  1

  老师,这孩子如果不听话,帮我严点管!

  在上个世纪,这几乎是不少家长的真实心愿与希望,常常对教师说的一句话。

  出于对教师的敬畏,以及对孩子成长的关注,还有自身知识能力的不足,不少家长是把孩子的成长教育寄很大希望于学校的。

  那个时候的教师,在社会、家长层面是非常神圣的,也是不少学生奋斗的理想。家长希望教师对自己的孩子严点管,是充分信任的。

  很多时候,惩戒与体罚是难分边界的。但那个时候的教师,还是充分行使着惩戒权,甚至就是在体罚。在我的小学时代里,感觉教师是非常严厉的,但我丝毫不觉得教师给我留下了什么阴影,也不觉得有多少地不正常。

  最常见的惩戒就是两种:一种是罚站,一般针对的是学生迟到、不做作业,或是违反校园、课堂纪律;再一种就是打手板,这一点主要针对的是每次考试之后,那些教师认为本不该做错的题目,让我们长长记性。

  当然,也有一些离谱的惩戒:比如对不听话的学生踢打,还有将那些不做作业的学生罚跪,甚至还挂上一个懒虫或懒汉的牌子,颇有些游街示众的形式。有这样的少数教师,最终被开除了。我记得,当初我的一位小学教师就是因为体罚被开除了。

  现在更多的是,家长希望教师给予孩子特殊的照顾、关爱。

  2

  不愿管、不敢管,家校矛盾成为新挑战。

  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也不仅仅是程序性规定缺乏的问题,教师对于学生出现了两种形态:一种是对学生“不愿管、不敢管”;一种是过度惩戒甚至体罚学生。

  据我的观察来看,第一种“不愿管、不敢管”的形态越来越多。半月谈最新报道:近年来,面对学生的违规行为,教师敢于严厉批评、适度惩戒的越来越少了。教师惩戒权,作为教育者曾经天赋的权利,正在悄然流失。人们对此浑然不觉,却不得不承受其后果:面对违规学生,教师不敢管、不能管、不想管。惩戒权的丧失,导致师生关系扭曲,校园欺凌得不到有效制止,学生打老师现象时有发生……

  校园安全,其中之一在于如何应对家校新矛盾,就是关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问题,实质上也是教师的教育管理权问题。

  在家里,孩子要接受家长的教育管理,在学校,学生应该要接受教师的教育管理。可是那些熊孩子,不但在家里不接受教育管理,而且到了学校,也不想接受教育管理。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想给自己惹麻烦的教师们,也如同整个社会“干事者吃亏”的形势一样,纷纷坐壁上观。

  这样的现象,实质就是不敢担当、不能担当的尴尬局面。

  3

  成绩是第一位的,育人竟是无关紧要。

  谁都知道,学生送到学校是接受全面教育的。之所以讲全面教育,就是讲学生,不只是学文化知识、考文化成绩,更为重要的是全面成长,包括思想、道德、行为、习惯等各个方面的健康成长。

  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以及社会,关注点更多的放在了文化成绩层面。

  每年中考、高考之后,大家最多的议论就是,升学率如何如何?状元又是谁?都考上了多少一本、重点大学?

  从来没有人去思考,这些孩子的思想、行为、习惯成长得如何?或许即便出现心理、欺凌乃至违法犯罪等严重问题,都想要轻描淡写。

  所有的一切,从校长到教师,再到每一名学生,说的最多的就是“成绩”,就是“考试”,这是中心任务,也几乎是唯一的中心任务。

  所以,即便是惩戒,也是以此为唯一的标尺。只是,这样的标尺合理吗?那些终归有成绩不好的学生,觉得公平吗?由此也会给惩戒以无穷的争议。

  4

  宠溺、自私,已经成为一些家庭教育的不堪。

  有句话曾经这样调侃:老婆总是别人家的好,孩子总是自家的好。这多少说明了当下国人的一种比较心态。

  就是在比较家里人与别人的时候,看到别人家的老公或老婆,总觉得自家的不如意,别人的总是那么优秀。而一旦比到自己的孩子,那就是千般好、万般优。

  有一次散步时,两位妇女谈起教育自己的孩子。一位妇女说,“我的孩子再不听话,也不想别人来教育,我自己可以教育。”

  这样的心理,很大程度上,一方面是面子,另一方面更多的是对他人的不信任。

  当下,最大的一个教育问题,就是家庭教育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个是娇宠不管,任由孩子如何如何,满足孩子的一切欲望;再一个就是没能力管,有的家长还是想管孩子,但是不知道怎么管,很多时候就是简单粗暴,只是将自己的希望与想法加于孩子身上;还有一个根本就没有管,大多是父母在外打工、工作,让孩子一个人成长。

  最让人担忧的是,有的家长对于孩子过于娇宠,家里舍不得批评、舍不得教育,从而也反对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一旦有教师批评,或是惩戒,心里顿时不舒服,觉得孩子受委屈了。

  实质上,这是一种家长的面子观念或自私心理。在他们看来,自己孩子是最优秀的,怎么到了你教师或社会那里,就成了不优秀的,觉得面子上受到了伤害,于是就不满了。

  这样的攀比不是不存在,孩子成绩好坏,家长心态就复杂。如果再加上教师的批评或表扬,同样会让家长心态复杂。说到底,有的家长还没有成熟,自己没有教好,也不想学校教育。

  5

  熊孩子,法律都不管,何苦为难教师?

  这或许就是一个很尴尬的话题。

  纵然有家长的不堪,或者有社会的责难,以及当下教育教学的扭曲,都还不足以影响教师的惩戒权。真正的关键在于,法律、规则,是不是也软弱无力,让那些真正有责任感、有担当精神的教师感到心寒。

  曾经有位教师问我,我是想管好学生,不听话的,我也想批评教育,我也想惩戒一下。但是想想惩戒之后的结果,我有些后怕。

  因为惩戒之后,谁也说不清后果,如果一旦发生,怎么办?比如去年有位教师在管教学生时,发现学生有抽烟的行为,批评教育了,结果学生就自杀了。这样的问题,该怎么办?

  毕竟是一条生命,家长自然不会善罢甘休,有理无理都会找学校、教师讨个说法。

  有些教师还直言:当下有些熊孩子,干出了欺凌、杀人、强奸等违法犯罪的事情,法律都管不了,因为是未成年人,只能“一放了之”,撒手不管,难道要让我们教师去管吗?管得了吗?

  6

  未来,教师应该是神圣的,惩戒权只是教育本真的归位。

  令人欣慰的是,这次意见提到了惩戒权的归位。一是明确实施教育惩戒权的原则,教育惩戒重在教育。二是研究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实施的范围、程度和形式。三是保障教师有效行使惩戒权力,促进教师敢管善管,保障教师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维护师道尊严。

  从根本上讲,归位惩戒权,还是要提高教师的神圣地位,形成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氛围,这样,惩戒权就不存在什么问题。

  毕竟,受到一些不正之风的影响,今天的教师在一些家长,以及社会眼里,认为是变了质的,已经不太相信教师的公正与公平。

  所以,提升教师的神圣地位,还得做好几件事:一是切实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要让教师成为一个体面、尊严的高收入职业;二是切实提高教师的权利待遇,包括在学校、社会,要让教师成为学校的主体,在社会上受到普遍的尊重;三是加强教师师德教育,切实清除一些侵害学生的害群之马,切实解决收礼、补课等不正之风或腐败问题。

  如此,教师的惩戒权,还有谁提出异议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4-20 20:19 , Processed in 0.09375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